第四八七章 月莲亲事
一个女婿半个儿,刘氏说八婆二嫂有半个儿子,也就是指女婿了。蓝怡和贾氏眼睛均是一亮,高兴的望着八婆二嫂。她们都知道八婆二嫂早就有给大女儿或小女儿招个上门女婿的想法,可惜一直没相中合适的人家,没想到现在有了好消息。
蓝怡看看八婆二嫂的肚子,又觉得不对。她现在肚子里怀着的据贾氏说就是儿子,而且八婆二嫂也深信这一点,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给女儿招上门女婿传宗接代了。现在给女儿定亲,也不见得是招上门女婿,可能是相中了哪家的小子,让女儿嫁过去。
贾氏微微一笑,很有把握地道,“二全家的,大妮子和修尧的亲事,定下来了?”
“大妮子和修尧?”蓝怡先是一愣,随后笑道,“他们俩个倒是合适,不过现在定亲是不是早了些?”
牛嫂家的大儿子牛修尧今年十三岁,八婆二嫂的大女儿妮子也才十二岁,就算在这里定亲也是早的。
刘氏拍着三妞妞的背,开玩笑道,“嫂子,不算早啊,二全嫂不是早就嚷嚷着说让牛蛋过去给二妮子当上门女婿么。比起没牙佬的小兄弟,修尧可大了好几岁呢,二全嫂子,你说是不是?”
没牙佬是玩笑话,指是正在换牙的男孩子,牛嫂的小儿子牛蛋现在正确缺着两颗门牙。八婆二嫂早些时候看上牛嫂家儿子多且十分机灵,找她提过几次想把牛蛋带回去养在自己家,给二妮子做上门女婿。一般的庄户人家也是十分看重香火传承的,但凡过得去的人家都舍不得把儿子送到别人家去倒插门,牛文田两口子自然也是不同意的。
八婆二嫂拍拍自己的肚子。笑呵呵地斜了刘氏一眼,“不是说忙着做衣裳生意么,咋还天天跟个闲人一样抱孩子瞎转悠,村里有点啥风声你都知道!”
随后她笑着跟贾氏和蓝怡解释道,“也不算真的定下来了,就是口头上提了提,关键还得看俩孩子的心思。”
现在成亲不能算是盲婚哑嫁。男女见面相亲同意后再定亲是应该的。蓝怡她们都知道。牛修尧和大妮子因为杂货铺的事情,经常凑到一起,村里早就有人开俩小家伙的玩笑。称他们是小两口。这俩孩子也对彼此有那么点意思,现在家里的大人也不反对,那就是八九不离十了。
“恭喜二全嫂,双喜临门啊。”蓝怡双手拱起道贺。文轩也有模有样地学着,“恭喜伯娘。双喜临门啊。”
八婆二嫂的笑意掩都掩不住,“嗯嗯,还是轩儿这孩子机灵。咱能有今天,多亏了你们一家子。若不是借了你们的光。咱也开不起这杂货铺子;若不是贾婶子给我开药调理身子,我哪能怀上这一胎……你们就是咱们咱们一家子的贵人,咱们感恩一辈子。”
八婆二嫂的眼圈就红了。对帮过他们的人满怀感激。
虽说施恩莫图报,但是自己做过的事情被人记的。感激着,也是不错的感觉。但是,“感恩一辈子”这话,怎么听着有点别扭呢……
蓝怡脑子里,默默地想起了某个小品的著名段子,感觉自己不大厚道地用力一闭眼睛,排除杂念,“二全嫂子,咱们之间不兴讲这些。”
贾氏也点头,几人便又将目光集中在三妞妞身上。
贾氏捏着她的小手,笑道,“三妞妞长得不慢,看这小手背上,都有小肉窝了。”
做娘亲的都喜欢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好,小孩子胖了便是福气,刘氏笑意浓浓,“三妞妞饭量大着呢。出了吃奶水,吃饭时还伸胳膊咿咿呀呀地要,粥和白面汤我也喂她喝点。这小家伙比她二姐肠胃好,长得也壮实。”
八婆二嫂仔细端详三妞妞的五官,夸奖道,“这孩子眉眼长得像你,是个美人坯子。你家这俩宝贝闺女以后长开了,你就等着媒人踏平门槛吧。哪像我家那俩死丫头,整个就是倆假小子!模样又不随我,还天天晒得跟她们爹一样黑炭头似的,老让人发愁了。都说一白遮百丑,你们说说,长得本就不中看,再这么黑下去,以后可咋办啊!”
八婆二嫂夸张地唉声叹气,接着道,“贾婶子,你这有啥法子能让人变白点不?咱也不说像这丫头一样白,能看得过去就成啊。”
说着话,她伸手捏捏蓝怡的脸蛋,啧啧道,“瞧瞧,瞧瞧,这小脸比起三妞妞也差不了多少!”
蓝怡撅撅嘴,刚才自己还被当成恩公感谢着,一转眼却被调戏了。刘氏看她的表情,嘻嘻笑了起来,“嫂子,二全嫂说的可是实话啊,你这小脸真是越发白嫩了,说吧,到底咋养的?贾婶子给你吃了啥?”
“多喝羊奶,多喝水,多吃蔬菜,多睡觉。”蓝怡顺口溜般地说,她本就是花朵般的年纪,再加上注意防晒和保养,自然是差不了。
八婆二嫂转转眼,“你也是这么和你四婶子说的?”
蓝怡点头,周四发的妻子张氏的确问过她。
“难怪卫海家的抱怨说她婆婆越来越宠小姑子,让她天天晚上喝羊奶呢。”八婆二嫂摸肚子道,“不过我看这两月下来,月莲也没变白啊。”
刘氏看看旁边还在给小狗顺毛的文轩,小声道,“月莲底子黑,再喝羊奶也白不了。不过论性子,月莲比起她娘和五嫂子要好上不少,咱不说多干家,起码娶回去定没有她们俩能惹事。”
说起张氏和胡氏这对婆媳,连不喜说人是非的蓝怡也难免产生认同感,“比起四婶和五弟妹,月莲的确安静不少,干活也挺麻利的。”
“闺女是个好闺女,摊上心气儿高的娘就不好说了。”八婆二嫂叹口气,也压低了声音,“月莲模样一般,也不大会说话,周四婶子到处托媒人想给她找殷实人家。希望女儿嫁过去就当少奶奶,不用干活还有人伺候着,最好还能拿钱回来帮衬娘家,她家老七读书挺花银钱的,老五媳妇也不是省油的灯,好吃懒做的。一家子只靠着那几亩地,哪是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