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杆好枪
女师爷的预言不幸而言中了,当刘坤一看着潘风送来的求战书,不由的苦笑起来,听说这个道员是曾国荃一手提拔上来的,其他的本事没有,就是会鱼肉乡里,在九江府是巧设名目,为自己聚财,这样的人连刀都没拿过,现在竟然还向自己要求上战场去打法国人,真是可笑之极。洋人要真那么容易打的话,西太后也不会闻洋色变。
不过刘坤一却不得不赞赏这小子的眼光独到,这封战书确实是甚合自己的意思,也就是说,潘风这小子在揣摩上意这方面确实是有独到之处,难怪曾老九那样的提拔这个年轻人。
在总督府里的议事厅里,刘坤一把潘风的求战书一把拍在桌上说道:“你们看,一个小小的文职道员都能有如此的豪情和勇气,可是我们的一些位居重位的大臣却还是贪生怕死,没有与洋夷决一死战的勇气。”
在座的各级将领和官员都不知道怎么一回事,经过师爷的解释,大家都对这位年轻的道员表示钦佩。不过也只是嘴上表示而已,到底是不是真的钦佩就只有他们自己心中知晓了。
刘坤一笑着继续说道:“既然这位年轻人这么急于忠心报国,为朝廷分忧,本官自当成全于他,这样吧,刘将军,从你军中拨出一标人马划给九江道员潘风,让他领着这标人前去张总督那去报到。让张总督安排他上前线吧。你要给我一标精锐的,能打的队伍,我即刻修书给张总督。”
那位姓刘的军官应了一声。刘坤一这么做是非常有深意的,作为主战派的一位官员,刘坤一不只一次地表示了自己要同洋人决战到底的决心,而且多次写信给两广总督张之洞表示愿意出钱出人以助一臂之力,何况他与张之洞本身就是好友,在官场上互为声援。如果只是光打雷不下雨,只在那里光喊而没见动静却怎么也说不过去。
但是真的要派兵去广西,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朝廷没有令谕,再加上掌握实权的是和刘坤一根本就合不来的李鸿章他们,尽管以刘坤一身居两江总督之重位,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免得被人抓了小辫子。
而潘风的这封求战书对于刘大总督来说真是来的太及时了。可谓雪中送炭,刘坤一正好就汤下面,如果真的有个什么事端的话,潘风的求战书自然就是挡箭牌了,如果有什么功劳的话,难道少得了他这个两江总督吗?这事可谓两全其美之策,只是苦了潘风真的被人当作一杆好枪了。
等到潘风知道这件事以后,由童庆明守备率领的一标人马合计一千三百人已经开到了九江。给潘风与家人道别的时间只有几天了,而且根本就没给潘风后悔的机会。
林芸和杜静知道了这件事后,气得直骂潘风没事找事,可是事情已至此,气也没什么用,只好叮嘱他千万要小心。杜静说什么都要跟潘风去广西区,说是要贴身保护潘风的安全,潘风好说歹说才让她答应留在家里。潘风说了有岳天凡和杜冲两人随行保护安全应该绝无问题。而且杜冲在杜静面前下了保证,绝对不会让姐夫大人受到半点伤害的。
临别的一夜,林芸和杜静竟然同时与潘风一起来个大被同眠,一龙双凤自是使出全身的精力来取悦对方,直闹得四更天,潘风才沉沉睡去。
直睡到日上三竿,潘风才被等得不耐烦的童守备派人给叫醒了。童守备是一个典型的军人,性格豪爽,他带的兵可都是能打仗的兵,可同时也是能惹事的兵。潘风带着赶到军队驻扎的地方,所有的官兵都已经准备好了,等潘风一到就立马开路,直赴广西。
清朝军队和法军已经在陆地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清国朝廷颁发上谕谴责法国横索无名兵费,恣意要求,先起兵端,令陆路各军迅速进兵,沿海各地严防法军侵入,这道上谕实际上就是对法国侵略者的宣战书。
潘风他们是在路上知道这个上谕的,于是他们只有更加快速的行军,在路上,他们知道了法国军队已经攻克了越南凉山,两广总督张之洞已经移至南宁亲自督战前线。
终于到了南宁,潘风和童守备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见张总督,张之洞可是个清朝的一代名臣哦,潘风的心里还真有点紧张。
张之洞是个清瘦的老人,双目炯炯有神,当他得知潘风他们来到后,显得很是热情:“你就是九江道员潘风吧,呵呵,年轻人志向远大,勇气可嘉啊,刘大人在信中狠狠地夸奖了你一番,我本来是要留你好好详谈详谈一番,可是现在军情紧急,法军前几天已经攻克了镇南关,但是因为他们兵力不足,补给困难,所以焚关而去,现在驻扎在凉山,文渊一带,随时都有可能再次进犯镇南关,如果镇南关一破,国门就被打开了,现在我不留两位,只能摆好庆功酒等着你们回来再喝,你们现在就上路吧,务必尽早赶到镇南关,将法国人拒之于国门之外,两位,就拜托你们了,我会尽快派军驰援的。”
虽然只有一千多一点人,可是镇南关的形势确实是非常的紧急,而现在张之洞手上能派出去军队的都派出去了,这个时候有总胜于无啊,无奈之下,张之洞就让潘风这标人马做了镇守国门的先行军。
知道形势危急,潘风在路上也不敢耽搁,路上虽然收编了很多从前线退下来的士兵,可是潘风尽量不耽误行军的速度。几天后,潘风和他的军队就已经站在被烧毁的镇南关上。
终于在法军之前赶到了镇南关,不过。镇南关已经被烧毁了,再也无险可守了。一定要抢在法军来到之前构筑好防御工事,要不,就这么好装备精良的法军打对攻,那还不是和送死没两样。
按照历史的介绍,镇南关战役是以中国军队取得胜利而告终的,不过,当时是1084年,当时率领清军的可是老将冯子材啊,不知道这年代变了,清军将领也变了,结果会不会也要产生变化呢,潘风心里实在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