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高度重合(1 / 1)

舞台之王 七七家d猫猫 1203 字 8个月前

按照冷静客观的预测来看,一日国王、法瑞尔-威廉姆斯、夏奇拉确实是一个水准线的,三位歌手之间的龙争虎斗也是三月最令人瞩目的一场好戏。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率先登场的一日国王却一飞冲天,以创造历史的姿态闪亮登场,平衡瞬间就被打破,事情立刻就变得微妙起来了,那么,法瑞尔和夏奇拉还有机会吗?更重要的是,一日国王的后续轨迹到底如何——

持续上升?断崖下跌?稳步前进?

毕竟,一切皆有可能。

像阿黛尔一般,首周销量只是表现平平,但后续销量却一路飙升,并且持续超过两年。

像单向组合一样,首周交出惊为天人的销量数字,但次周就直接断崖下跌,查无此人。

像布鲁诺一样,首周表现不俗,更重要的是,后续表现依旧能够稳稳当当地持续输出。

也就是说,首周销量只是一个开始,但后续销售,可能是百米冲刺也可能是马拉松,一切都还需要静观其变,法瑞尔、夏奇拉并不是和一日国王正面对抗,发行档期全部错开,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有机会。

最需要关注的是,“九”这张专辑的后续表现,到底如何?

那么,因素是什么呢?

显然,影响市场走向的因素很多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音乐来说话。

“21”的成功就是最好证明,不需要太过曲高和寡,实验性强的先锋音乐可能就是无人问津的阳春白雪,但也不能太过流水线制作,口水歌可以取得一时半会的爆发性反应,却很难在两年、三年乃至历史长河里留下痕迹。

作为参考,“21”的媒体综评是七十六分——按照历史发展,阿黛尔后来发行的专辑“25”,媒体综评则是七十五分。

事实上,“21”和“25”的评分非常接近,但专辑的期待值不同也导致了媒体传播的立足点发生变化,对“21”,是“发现宝藏”;对“25”,则是“巨星归来”,自然而然,人们对后者的期待值更高,同样都是七十五分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就是“原地踏步”、“重复自我”、“毫无进步”。

也正是因为如此,某种程度来说,“25”的后劲是不如“21”的。

视线,重新回到“九”的身上。

专业媒体和资深歌迷又到底会如何评价“九”这张专辑呢?也许,人们能够从专辑反馈信息之中得到一些启示,看看这张专辑的后续销量曲线到底如何,然后就猛然发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2年,诺拉-琼斯发行个人首张专辑“远走高飞”,这位小女生哼唱着慵懒清新的爵士曲调,没有引起太多注意,随后却在次年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包揽四大综合奖项在内的五座留声机奖杯,一鸣惊人。

就在颁奖典礼结束后的一周,此前籍籍无名、乏人问津的“远走高飞”,爆出单周六十万的惊人销量,并且开启了自己一路逆袭一路横扫的奇迹之旅,诺拉-琼斯这个小妮子也被无数听众以这种方式铭记。

度过繁忙而紧张的一年后,2004年二月,诺拉再次登上格莱美舞台演出,并且顺势发行了自己的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像家一样(Feels-Like-Home)”,万众瞩目,一夜之间就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焦点。

然后……轰!

“像家一样”首周销量势如破竹地达到一百零二万,在当时也创造了历史,那是有史以来第十一张创造如此佳绩的专辑,与超级男孩、埃米纳姆、布兰妮-斯皮尔斯、惠特妮-休斯顿等等顶级巨星相提并论。

最终,“像家一样”在2004年内、全球销量达到九百万,仅仅在北美地区就蝉联公告牌专辑榜冠军六周,延续了诺拉处女作专辑的成功,并且在次年格莱美又收获五项提名,摘下其中两座留声机奖杯。

故事,是不是有点耳熟?

从格莱美到格莱美,处女作横空出世,而后凭借着格莱美的惊艳表现迎来全球关注,二辑首周销量创造历史;同时,音乐风格稍显冷门,第一张专辑将爵士重新带到大众视线,第二张专辑则在乡村和流行之间探索平衡。

诺拉-琼斯,一日国王。

一日国王,诺拉-琼斯。

这两组歌手之间着实有着太多太多相似,高度重合的轨迹令人惊叹,站在如此角度来看,“九”的销量爆发似乎就没有那么意外了,毕竟诺拉已经完成了一次如此壮举,一日国王则是站在前人肩膀上重现壮举。

尽管如此,奇迹的每次登场都能够震撼人心,诺拉是如此,一日国王也是如此,更何况,一百一十七万的单周销量放在2014年的当下,更加神奇也更加壮观,新闻媒体的惊涛骇浪自然也就更加汹涌。

但是!

事情总是有一个“但是”,但是,“像家一样”当初的口碑远远逊色于“远走高飞”,专业乐评人和普通听众全部都是如此。

当年,“远走高飞”的媒体综评是八十二分,而大众评分则是八点六。

后来,“像家一样”的媒体综评滑落到七十四分,大众评分也下降到七点八分。

仅仅从分数层面来看,落差似乎不大,远远说不上“滑铁卢”、“遭遇差评”,甚至可以说两张专辑都在水准线之上;但深入剖析就可以看得出来,从八十分跌落七十分,这是整整一个级别的根本性落差。

细细分析的话,一方面,“远走高飞”确实非常非常出色,从奖项到口碑,全方位制定了一个超高标准,自然而然,人们的期待值也已经达到一个全新高度,“像家一样”没有延续爵士风格的突破性挑战就遭遇到更多质疑,口碑下降是可以预期的。

另一方面,“像家一样”自身质量确实逊色于前作,从媒体到大众的严格评论也就得到了滋生的土壤,再加上艺术赏析本来就是一项非常主观也非常私人的事情,情感因素的干扰也就进一步拉低了专辑的评价。

当年,媒体和大众的评分甚至一度滑落到七十分以下的困境,观点普遍集中在“过于流行”、“天赋殆尽”、“灵性全无”等等焦点上,言辞犀利地表达了失望的谴责,方方面面都能够感受到这位“天才少女”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后来,经过时间沉淀和发酵,“像家一样”这张专辑的评分才逐渐回暖,人们能够更加客观更加理性地给予评价,评分才逐渐稳定下来,并且缓缓回到了现在的数字,给予诺拉她原本就应该得到的肯定与赞美。

但是,影响却是肉眼可见的,诺拉是如此,阿黛尔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