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定亲(1 / 1)

苗老太主动将财政大权又释放一些出来之后,家里人明显都很开心,这个年比往年过得更热闹了一些。

过年之后,家里的重心都放在了二郎和江采薇的婚事上。

正月初四,江采薇认了蔡氏的儿子田有贵做干爹。

正月初六,苗老太派媒婆去田家提亲。

正月初八,田家给出回应,同意了这桩婚事。

正月初十,宋家跟着媒婆一起去提亲,价值十两银子的聘礼,在村里还是很体面。

说到聘礼,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

除夕前一晚,全家人商量过来定下规矩,以后不管男娶还是女嫁,公中一律出十两银子当做聘礼/嫁妆,除此之外,各房如果嫌少,可以直接往里面添钱。

二郎本来是想在十两的基础上再加一些。

村里人都知道采薇没有娘家,他想着聘礼丰厚,也是采薇的体面,不想这个提议却遭到拒绝。

首先,江采薇觉得十两很是不少,已经足够体面。

再者,这既是家中定下的数字,轻易还是不要改变的好。

二郎有样学样,不然很容易遭女方挑理。

可是这样一来,岂不是有了逼他人上梁山的嫌疑?

再者她觉得自己没必要在聘礼上面挣体面,不管聘礼多丰厚,都改变不了她没有娘家的事实。

要想让众人不会因为此事看不起她,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好好过日子。

只要她的日子过得好了,村里人人都会羡慕她,至于娘家不娘家的,那根本不重要……

这个消息经由二郎传给家里人听,大伙儿都说采薇真是个明事理的好姑娘,二郎能够娶到这么好的姑娘,是他的福气。

在下聘之后,两家商量着将他们的亲事给定了下来,就在五月初八。

忙完端午生意之后,先回来过节,而后操办婚事,等婚事结束,大家再返回县城去做生意。

之所以将婚事定在这个时候,是因为每次过节之后的几天,铺子里都没什么生意,这样他们就能放心关门操办喜事。

……..

待将二郎和江采薇的婚事定下,这就到了正月十五,在家里过了元宵之后,大家又要重返县城,该忙生意的忙生意,该读书的读书,该学艺的就去学手艺。

可说到去县城一事,有两个人得拿出来着重讨论,那就是钱氏跟何氏。

钱氏如今怀有身孕,她年龄也不算小,家里人的意见是最好可以留在家里养胎,

但钱氏却不依,她坚持要去县城,说自己会小心,不干重活儿,就在旁边打打下手帮着端个碗或者收个钱之类的,多一个人大伙儿都能轻松一些,她等到七八个月时肚子大了再回来待产。

因为上班这事儿还涉及到年底的分红,旁人劝多了有耽误钱氏赚钱的嫌疑,因此大家也没有多劝,只让她自己多加小心,千万别逞强。

何氏肚里的孩子虽然生了,可是小黑这才刚半岁,还没有断奶,因此她的去留也是个问题。

在众人问起时,何氏一脸不舍地咬牙道:“娘,我决定还是去铺子里干活儿,就将小黑留在家里,让您帮忙照顾着。”

谁都没想到,苗老太竟直接回绝了钱氏的话。

“不行,孩子你们必须得带在身边。

如果你留在家里,让我给带孩子,我肯定乐意。

但是你去县城,就得让孩子跟在身边,孩子身边没爹没娘,多可怜。

孩子不是说生他一场,他就跟你亲,还是得日夜相处,吃住都在一起,时间长了这感情才浓厚。

你们生个孩子然后将他们扔家里,努力出去赚钱,说是为他们好,但孩子心里可能不这么觉得。

你们如果觉得带了小黑不方便干活儿,我愿意出钱给你们请个人照看孩子,等小黑大些,可以自己玩儿了,再让那人离开。”

何氏也想让儿子跟在身边,当初做下将孩子留在老家的决定时,心中也万分的不舍,她之所以没有提(不敢提)带着孩子一起去,其实还是怕大家有意见。

这会儿经由婆婆提出,她心里不免窃喜。

“那,孩儿他爹,你看?”

宋有粮沉思片刻后道:“听娘的,先将儿子给带去吧。

上半年生意不忙,孩子也还小,你绑在身上就成,等再大一点儿满地跑了就请个人回来带他。

不过娘,这请人的钱我们自己出,毕竟是给我们看孩子的,不能算大家的支出。”

苗老太道:“这钱不从公中走,我拿私房钱给你。”

说完她又看向其他人:“老四,二郎,以后你们生了孩子也是一样,在家里我指定帮你们照顾着,如果你们出门,孩子就必须得带在身边,那时候我一样出钱请人给你们带孩子。”

话说苗老太这个私房钱,也是有一定来头的。

老太太虽然管着家里的钱,但是她真的只将自己当成一个财务,账目分明,从不贪私。

沈若星知道老太太的性子,因此每次不管走哪个门路赚了钱,都要分老太太一点儿,美其名曰“喜钱”。

除夕前夜说了分家的事情之后,二房、三房、四房的人也不知怎么想的,凑到一起商量之后,在除夕夜这天,每个人都送上了孝敬,一家二两银子,并且还说以后要好好赚钱,逢年过节都给老太太送节礼。

老太太也没拒绝,很是爽快地收下。

她的心里有本账,灿灿给的钱,那都是要花在灿灿身上的,等她死了,她也得将没花完的钱留给灿灿。

至于其他几房的钱也都一样,谁给的就花在谁身上。

因此这会儿她才会主动提出负责请人的花销。

何氏拒绝:“娘,不用,我们手里有钱呢,哪里要您贴补?

再者说,我跟小黑他爹今年可是想着拿最多的分数,年底分最多的钱,不至于连个孩子都养不起。

等我们哪天真的周转不开时,再找您帮忙。”

不得不说,苗老太听到这话心里还是开心的,儿子媳妇自己能够立得起来,不惦记她那三瓜俩枣,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