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各国态度
当天下午两点多,在蒋介石收到了四战区的半天战报后没多一会儿,法国大使也再次来到了外交部,向外交部副部长递交了贝当政府的抗议照会。
算算时差,法国人应该是还没有到早上上班时间就办了这件事。
而中国外交部却以贝当政府肆意践踏国际准则和破坏中法关系为由,拒绝接受其抗议,并要求贝当政府立刻回到原有的中法关系轨道上来。
王宠惠随后以私人的名义会见了法国大使,向他说明派兵进入印度支那是中国第四战区的自行决定,与国民政府无关。四战区与南河铁路和海防港利益联系颇多,广东民间资本在印度支那北部也有大量投资,而且四战区在行政、经济和军事上又是相对独立,所有国民政府不便干预过多。但是他个人愿意居中进行调解,以免让老朋友过分为难。
王宠惠最后甚至表示,如有必要他可以陪法国大使到韶关去见陈济棠和谢昌云。
四战区相对独立法国大使是知道的,但其出兵境外这么大的事岂能不事先得到中国政府的允许?
玩惯了外交游戏的法国大使当然明白其中的猫腻,因此考虑了一下便黯然道:“贵国政府都无能为力,我相信我更无法说服谢将军。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把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立刻向国内报告。”
王宠惠道:“我想大使先生最好能劝告一下印度支那总督,在谢将军的军队面前千万不要做无谓的抵抗,以免事态扩大和危及更多的生命。”
在印度支那,四战区的装甲和机械化、摩托化部队在经过中午的休息补充之后,下午继续沿公路向纵深开进。而数十万计的步兵,有的乘坐火车、有的徒步急行军,也紧随深入到了南安境内几十公里。
中国边境深入西南方向安南境内,只有几十公里是山区,一旦过了这个范围,剩下的基本就是丘陵与平原地势了,所以到了下午十七点多,西路的新而军已经逼近了距河内七十余公里的北疆,中路的六十四军和新五军则抵达了下龙外围。
在北江和下龙分别驻有法军和安南军的数万重兵,是四战区准备要与法军展开决战的预定战场,因此先头部队到达指定位置之后便立刻展开了防御阵型,等待后续主力到来之后再发起攻击。
同时,华南空军已于白天向以上两地空投了大量的劝降书,一方面说明中国出兵的原因及目的,一方面公布了第四战区进入印度支那地区将实行的十项政策。另外,劝降书的另一面还刊印了十余幅四战区历次作战的宏大场面、以及空军及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强大阵势。
前敌指挥部在在部队集结的同时,也派出了联络官前往法军阵地,向法军指挥官递交了必须在明晨六点钟之前将手下部队带回营地的通牒。
而就在这期间,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从不同渠道获知了中国军队已进入印度支那的消息,大部分很快做出了态度不一的反应。
这个事件本身就是日本向法国施压而引起的,施压日本当然是首先跳出来向中国进行威胁的国家。下午十五点三十分,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指责中国政府野蛮践踏他国主权,要求中国军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必须退回到自己境内,并宣布日本愿意为法国在亚洲的海外领地提供保护。
日本政府好像全然忘了他自己现在扮演的是一个什么角色!
而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则步日本之后对中国进行了谴责,并通过驻华使馆向中国政府提交了照会。
不过德意两国声明和照会的言辞并不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目前仍有不同的在华利益存在,而且在日本的未来的战略地位上,也与日本政府有着一定的分歧,他们所希望的是日本应主要在远东牵制住苏联,待德意彻底解决西欧和北非问题之后再采取其他方面的行动。
特别是德意两国本身就正在侵犯别的国家,有的话不能够向日本人那样恬不知耻的说出口。
鉴于自己在亚洲有大量殖民的存在,英国政府很怕中国的出兵行动引起多米诺效应,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英国又不能站在与法国维希政府和日本的同一立场上。特别是在目前英中两国间存在大量经济往来和先进武器交易、而且英国又面临德国进攻的情况下,英国决不能做出得罪中国的举动。
所以,丘吉尔政府一面表示了对中国出兵行动的一定理解,另一方面又含糊的表示希望印度支那局势尽快得到稳定。
但是在背地里,英国却唆使在英国的戴高乐自由法国阵线出面,宣布自由法国阵线不承认中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占领,并要求各殖民地机构服从自由法国阵线的领导。
美国政府由于通过双方热线渠道,已提前获知了四战区将采取的军事行动,所以不急不忙的声明中表示了对印度支那局势的严重关切,并提出希望中法两国立刻回到原来双边关系的基础上、在不受外来干扰的情况下谈判解决一切冲突。
而最让谢昌云关注的苏联政府,却一反常态的在二十七日当天没有就印度支那问题发表任何评论。
不是苏联领导人迟钝,而是分别来自驻华使馆和军事顾问团的报告,让斯大林等感到了左右为难。
这两份报告共同提到了谢昌云在中国第四战区的实际主导地位、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柱作用、以及他与中共之间的特殊关系。
军事顾问团的报告中,还列出了谢昌云在坎门诺事件中队苏军提出的积极有效的建议。
两份报告体现了这样一个核心意思:谢昌云是能够将日本的军事力量拖在中国、并能有效平衡国民党和共产党关系的关键人物,苏联政府对于谢昌云策动的出兵印度支那的军事行动的表态,应该把以上因素也考虑在内。
斯大林在犹豫之中,让共产国际给中共中央发了一份急电。
中共中央很快就回了电报,认为从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利益和中国抗战的必要性上来看,中共是无法反对四战区的军事行动的。
苏联政府权衡利弊,终于在第二天发表了一个“苏联政府注意到了印度支那局势的变化,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共同采取行动,尽快使这一地区局势恢复稳定”简短声明。
这个声明看起来不痛不痒,但没有使用“中法双方”的用于,而是提出了“有关方面”一词,其用意很值得推敲,甚至包含了希望日本介入东南亚局势的暗示。
不过,苏联的不介入态度还是出乎了谢昌云的意料,也让他暂时放下了心。
国际形势的纷乱、各种利益的交错,让谢昌云自己都感到了捉摸不透、晕头转向。
好在除了日本是料想的反应之外,其他各国的态度并没有对他带来很大的不利。因此在晚上二十一点,谢昌云便向蔡南下达了“一切仍按原计划执行”的命令。
不过见到国际上并无激烈反应,有关人员的手也趁机伸了出来。
先是蒋介石亲自给谢昌云打来了电话,“昌云,原计划明天四战区发表的对外声明,我看就改由国民政府和四战区共同发表好了,这样可以更加对外显示我们的决心。”
“好吧委员长!我向伯公说一声,然后就把声明稿发给侍从室。”对蒋介石的厚脸皮决定,谢昌云没有办法进行阻止。
可谢昌云的电话还没打出去,陈济棠的电话却已经打了进来。
“昌云,张向华(张发奎)明天一早要来南宁,还要在南宁建立一个行营指挥所,是什么意思我就不说了!这里我来应付他,你心里有个数就可。”
谢昌云听陈济棠的口气已有定计,于是也不多问,便把蒋介石来电话的内容告诉了陈济棠。
陈济棠听了苦笑一声道:“老蒋还不错!还知道给四战区留个名声。昌云,我看只好还是让欣怡再出面了!”
在全国民众的心目中,何欣怡的声音就是四战区的声音,只要她的声音出现在了广播里,其他的宣传形式就很难压制住四战区的影响。
谢昌云想了一下道:“好的伯公,既然都想出头,我们也不必遮遮盖盖了。欣怡正带队在钦州演出,我现在就和她联系。”
陈济棠道:“一定要黄光锐用飞机把欣怡和广播电台的人送到凭祥,我这里也连夜排一部电台车过去,争取明天上午就开始播出战报。昌云,你要代我向欣怡道个歉,这次又要让她吃苦了!”
谢昌云嘴里应了一声,心里却在想“道歉?美人姐姐正巴不得呢!嗯!不能怎么简单,我得好好她欠我一个大大的人情才行!”
二十七日夜间至二十八日凌晨,印度支那的北江与下龙一带连续下了好几场阵雨,虽然公路以及四战区各部的集结阵地变得泥泞不堪,但是对法军的攻击准备还是照常进行之中。
“参谋长,前线有没有法军动向的消息?”刚在行军**抽空睡了两个多小时的李汉魂,醒来之后发问道。
参谋长看了看手表道:“没有。现在是四点二十,离最后通牒规定的时间还有一小时四十分,离我们发动总攻的时间还有一小时五十五分,我们不妨再等一等。”
李汉魂又问道:“气象情况也没有最新变化?”
参谋长道:“已经联系过了,预计白天还是阵雨,空军的出动会受到一定限制。”
李汉魂双臂伸了几下,接过勤务兵递过来的热茶喝了两口,便站起身在作战室里走了一会儿,然后突然停下来道:“法国人倒是沉得住气!我们不能死等。传我命令,十分钟以后动用一半炮火向法军阵地炮击五分钟,给他们制造一些压力。”
“是!”参谋长转头布置去了。
李汉魂接着又下令道:“把空军的桂副处长喊起来,让他通知空军,只要飞机能起飞,不管这边是什么天都要给我飞过来!”
“是!长官!”一个参谋立刻答应着跑了出去。
过儿一阵,参谋长走过来道:“总指挥,下龙的炮击已经开始,总指挥要不要出去看看?”
“走!”李汉魂扭头便朝外走。
前敌指挥部距下龙有四十余公里,在这个距离上虽然听不到炮声,但却可以看到炮击时所发出的闪光。
不过李汉魂刚出门就碰到了一阵阵雨,于是只能扫兴的退了回来。
由于是雨季作战,炮兵都携带了防雨布,所以天气虽时好时坏,但并不影响火炮的发射。
五分钟的炮击一晃就过,到了四点四十五分,见仍然没有传来法军投降的消息,李汉魂于是又下令道:“命令坦克出动,到法军的前沿去转一圈。不要太近了,两百米范围即可!”
四战区的坦克装有特殊装甲,可保证两百米距离外不被法军的反坦克武器所击毁。
参谋长正要去传达命令,就见一名中校军官举着电话喊道:“报告长官,新五军报告,法军来人接洽,同意在六点整退出阵地,希望我军在此之前不要发动任何攻击。”
“丢那妈!不给他们点厉害就不知道主动一点!命令新五军按时进入攻击阵地,防止法国佬耍花招。”在法军没有退出阵地之前,李汉魂不会有任何松懈。
不到十分钟,六十四军也报告了下龙法军接受投降条件的消息。
“丢那妈!早点投降大家不是都可以好好睡一觉,还非要在阵地上过一夜不可”得了便宜的李汉魂又骂了一句。
李汉魂也不想想,一个西方强国的军队会那么轻易的向一个东方弱国投降吗?
你好歹也要给别人留出一点保持尊严的时间!或许是让西方人以准时投降的方式来体现一下自己遵守时间的观念。
早上六点一到,随着法军从阵地上撤出,中国军队便迅速跟进,将近两万法军和三万多南安军全部包围在了其营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