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暗流(1 / 1)

大魏影帝 庄不周 1161 字 9个月前

番市,韩东坐在酒楼上,倚着栏杆,品着果酒,含笑打量着市井间来来往往的客人,耳朵却在倾听身后几桌客人的闲聊。

那几个人唉声叹气,窃窃私语,偶尔飘过来几个词:使者,联盟,登基,间杂着一声声叹息。

韩东心情大好,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又伸手去取案上的琉璃酒瓶,准备将最后一杯酒喝完。

一只手伸了过来,按住了韩东。

韩东心里咯噔一下,气息为之一滞,身体也跟着绷紧。

“放松!”来人递了一个眼神,恰到好处的挡住了韩东,在对面入座,正是刘辰。韩东松了一口气,不动声色间,看看四周。“刘兄最近的进步神速,可喜可贺。”

“不是我进步快,是你醉了。”刘辰冷笑道:“这葡萄酒看似不烈,后劲却足,千万不要贪杯。”

韩东咧着嘴笑了。“听说你勾搭上的那个吴女官复原职了,还没贺喜。我说,你不会是想在吴国安家立业吧?”

刘辰眉毛轻挑。“我这是奉命行事,你不要乱猜。”他抬手打断了韩东。“我没时间和你闲扯,有什么消息,赶紧说。”

“倒也没什么事。洛阳有消息来,牺牲的那几个兄弟,朝廷的抚恤已经发放到位。只要今年孙权不能登基,你们几个都能脱离士籍。不过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你要提醒乡公注意。”

“什么消息?”

“羊衜失踪了。”

刘辰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羊衜是谁,顿时大惊失色。“他怎么会跑了?不是在校事狱吗?”

“怎么跑的,现在还在查。初步分析,很可能是解烦营在洛阳的内应干的。朝廷已经下诏,命令沿江诸部严查,争取将他拦在江北。可是你们要做好应变准备,随时准备撤离。尤其是你,你是见过羊衜的。”

刘辰点点头,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两人又交谈了几句,刘辰起身离开。韩东看了看琉璃酒瓶中的残酒,咂了咂嘴,放下了酒杯,叫过一个侍酒胡姬,问了琉璃酒瓶的价格,扔下一把钱,抄起酒瓶,包上没吃过多的零食,下了楼。

一个年约三旬的读书人与韩东擦肩而过,看到韩东夹在腋下的琉璃酒瓶,不由得多看了韩东一眼。韩东含笑侧身,让读书人先走。读书人点头致意,缓缓上了楼,又侧过头,看着韩东下了楼,转身看了看,径直向韩东刚才坐的位置走去。

侍者正在抹桌子,读书人入座,又探头看了一眼楼下,指着韩东的背影说道:“刚才坐在这儿的,是不是那人?”

侍者探头看了一眼,陪着笑脸。“陆君好眼力,就是他。”

“他经常来吗?”

“倒也不是经常来,个把月才来一趟,喝点酒,吃点东西,坐上半天。”

“每次都将剩下的酒带回去?我记得你们酒肆的琉璃酒瓶是不卖的。”

侍者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手下意识地捂住了腰间。“他也是第一次,以前都是喝完再走的。肆中的酒瓶是不卖,但是可以短暂外带,只要付一些押金。”

读书人笑笑,没有再说什么,要了酒和几样吃食,自斟自饮起来。

刘辰远远的坐着,一边和朱英低声说笑,一边打量着读书人。朱英发现他眼神不对,回头看了一眼,有些不高兴。“你认识他?”

“应该不认识,可是不知怎么的,有些眼熟。”刘辰摸着下巴,眼神疑惑。“他是谁啊?”

“辅国将军的参军,姓陆,叫什么我忘了。”朱英皱起了眉头。“奇怪,他怎么会在这里?”

刘辰没吭声,和朱英一起喝了两杯,就下楼去了。两人在番市转了两圈,买了一些胭脂水粉。在一个卖首饰的店肆前,朱英被琳琅满目的首饰吸引住了,挪不开脚步。一个年轻胡姬见状,乖巧的迎了上来,热情地介绍新货。

朱英问了几句,有些为难。东西是好东西,她也的确喜欢,可是价值不菲,不是她能承受的,正准备忍痛离开,刘辰说道:“买两件吧,我送给你。”

“当真?”朱英又惊又喜。与刘辰相处这么久,一直是她主动,刘辰总是若及若离,有时候热情一些,有时候冷漠一些,从来没有主动给她买过东西。今天真是难得,或许和她官复原职有关。

刘辰从怀里掏出一只小金饼,在手里抛了抛。“够不够?”

胡姬笑容满面,连声说道:“夫人,你真是好福气,有这么体贴大方的夫君。不仅愿意陪你买首饰,还舍得花钱。”

朱英心花怒放,睨了刘辰一眼。刘辰却对胡姬说道:“听你口音,去过洛阳吗?”

胡姬连连点头。“将军好耳力,我在洛阳住过两年。将军也是洛阳人?”

“是啊,我去年刚从洛阳逃出来。既然都曾是洛阳人,也算是半个乡党,优惠一点吧?”

胡姬掩唇而笑。“今天就给将军打个九折,希望将军以后多来照顾我家生意。别的不敢说,我家的首饰手艺好,用料也最讲究。夫人到里面坐坐吧,请夫人鉴赏几件镇店之宝。”

朱英大喜,瞅了刘辰一眼,见刘辰也不反对,便跟着胡姬进去。刘辰也跟着进了店,却没有到内室,随意四处查看。店主人迎了上来,两人拱手寒喧之间,刘辰低语了几句。

店主人眨眨眼睛,不动声色地点了点头。

朱英挑了两件漂亮的首饰,花了三千多钱,相当于她一个月的俸禄,开心得像个花季少女,话也多了起来。刘辰不动声色的问起陆逊,朱英便多说了两句,言语之中对陆逊多少有些不满,说陆逊城府极深,又自恃家世,以儒者自居,对孙夫人执掌解烦营一向反感。

“我听人说,最近武昌城不安,尤其是樊山附近的山贼久久未定,解烦、绕帐诸营兵力不足,大王有可能调陆逊都督武昌。”

“吴王这么信任陆逊?”

“那当然,大王驻建业时,特地刻了一副印,留给陆逊。凡是发往西蜀的文书,都要先送给陆逊,有什么不妥,由他自行改定,再用印发出,无须再报。”

“君臣相知如此,真是难得。”刘辰感慨道。

“屁。”朱英不屑一顾。“这些伪君子,嘴上说的都是道义,心里想的全是富贵。陆逊有部曲万余,堪称军中第一人,又有顾家做内应,谁敢不给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