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7章 匈奴使者(1 / 1)

无论是从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上来看,汉匈大体相差并不大——汉立不过数十年,匈奴同样,刚在东胡、月氏的尸体上崛起不久。

真要说起来,比起稳定的农耕文明,更加脆弱的游牧文明更贫弱才对。

但玩过棋牌类游戏的人都知道,有一种关系叫作‘克制’。

如今汉匈军事实力对比,就处于这种关系——战斗力相差不多,但属性单方面克制!

面对完全由骑兵组成的匈奴大军,汉室笨重的步兵和战车集群,几乎毫无获胜的可能。

从小半个月之前,匈奴使团跨过长城那一刻起,刘弘地大多数时间,就都花在了召集长安的功勋将领,推演可能发生的汉匈战役上。

推演的结果非常不乐观——按将军们最乐观的估计,汉室在面对匈奴时能取得的最大优势,也只不过是‘重兵设伏,全歼某一支落单的匈奴骑兵小队,缴获马匹’!

而最悲观的结果,则是西起陇右,及至上、代、云中、燕赵乃至极东的右北平,一整条长城防线都陷于血战;汉室版图中,黄河以北的大半疆域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国家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将用于这次防御战当中。

比起如此庞大的投入,汉室能从战争中获得的东西却少的可怜:匈奴人屁股底下骑着的马,以及不确定会不会有的随军牛羊辎重。

从这个角度来看,原本的历史上,汉初自白登之围直到武帝派兵出塞,这长达数十年中奉行的和亲政策,算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与其花费整个国家的财富、国力,去打一场注定没有好处的仗,还不如拿一些物资喂饱匈奴人,好安心种田。

没错,屈辱、憋屈——刘弘原本也是这么认为的。

在刘弘原本的设想中,冒顿年老将亡、老上尚未上位,匈奴处于政权交接期的这几年,应该就是汉室最好的战略时机——错过这次,就很有可能得等到二十余年后,老上亡故,军臣那个呆瓜上位,将匈奴的主要战略从南攻汉室改为西进中亚。

但前段时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却改变了刘弘的认知,决定重新制定对外战略。

——在匈奴使团刚越过云中,连代国国土都还没踏上的时候,代王刘恒便派母舅薄昭入京,呈上奏疏。

奏疏大体内容,与刘弘预测的一样:刘恒大概是在王太后薄氏指点后,对移封梁国之事感恩戴德,甚至称‘得以移封睢阳,不敢奢求复得代地’。

虽然刘恒这句‘不敢奢望一门两王’,其性质与后世那句‘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差不多,但也能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刘恒关于移封为梁王之事表示‘伏唯陛下圣裁。

真正出乎刘弘意料的是,除了那份疏奏之外,代王太后薄氏单独以自己的名义,托薄昭带了一句口信:若有必要,为了江山社稷,代王一脉可以付出任何代价!

当时乍一听这句话,刘弘可谓一头雾水;直到几天后,才总算想明白代王一家子,能为汉室做什么贡献。

——陛见过后,薄昭闭门不出,丝毫没有往来于长安高门的架势;待等一支自代地前来的队伍赶到长安之后,薄昭将一位少女安置在了代王府,旋即径直折回代地。

探知那位少女的身份之后,刘弘满是感怀:薄太后,终归是在吕后身边待过的女人啊···

——那位被送来长安,并被薄昭隐晦表示‘可做和亲之用’的女子,正是景帝长姊,馆陶主,文帝长公主:刘嫖!

刘弘无论如何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到来,居然让这位名垂青史的女强人,沦落到被用于和亲嫁王匈奴的境况!

而这,也是改变刘弘对汉匈战略关系的认知,决定重新规划对匈战略的主要原因——匈奴使团离长安还有上千里远时,历史上的文帝太后薄氏,就已经笃定汉室会选择和亲了!

这就像一把游戏刚开始,连兵线都还没出,敌方瑞兹露出一个‘faker’的id,四个队友就纷纷表示挂机15!

但凡和亲的概率低于百分之百,薄太后都不可能在如今,代王一门身处政治孤立的大环境下,做出‘提前送宗室女’这种出头的举措!

薄太后依旧这么做了,只能证明两件事——第一:在宗室和皇帝二者的选择之间,薄太后毅然决然的投身皇帝刘弘的阵营!

第二···

便是这次汉匈外交的最终结局,几乎注定会以汉室送宗室女和亲,并以‘陪嫁’的名义许诺金银财物,祈求和平为句话···

饶是两世活了将近四十年,自认早已心智成熟,深讳权衡利弊之道的刘弘,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本能的感到愤怒——屈辱!

毫无掩饰,毋庸置疑的屈辱!

但在冷静下来之后,刘弘结合后世储备的知识量,并查阅了石渠阁收藏的档案,方才认识到:如今的汉匈战略格局,根本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乐观···

从石渠阁的档案当中,刘弘得到的最重要的几点信息,使得刘弘放弃了‘三年之内发动一次对外战役,达成战略优势’的打算。

——十六年前的白登之围,乃刘邦足足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御驾亲征;而在石渠阁的档案中,汉室常备野战部队的损失高达五成!

也就是说,刘邦那句‘轻率三十二万大军’,实际上和灌婴前段时间,率‘八万大军’前往荥阳,防备齐王大军是一个性质——刘邦出长安时,实际上只带了北军两万常备士卒,并在发兵前往韩国的途中,一路吸收游侠乡勇,最终才扩建成战员达三十二万人的庞大部队。

——若是以当时汉室物资储备估算的话,刘弘甚至十分怀疑:那三十二万人中,负责押送物资、军械、粮草的民夫,究竟会不会低于二十万!

白登之围之所以形成,正是刘邦轻敌,带着先锋队伍孤军深入,与后续步兵集群拉的太远;而刘邦率领的‘车骑先锋’,正是汉室第一代的北军武卒!

所以,在后世历史上‘仅仅死伤数百,冻伤、冻残、冻死近万’的白登之围,实际上让汉室最精锐的禁军——北军,失去了至少一半的生员。

自那之后,汉室便再也没有动过主动与匈奴开战的心思;即便是刘邦驾崩之后,匈奴单于冒顿以国书羞辱吕后,刚烈如吕后,也是选择以财物祈求和平。

历史上著名的‘哙可斩也!’之典故,便出于彼时——对于冒顿的侮辱,舞阳侯樊哙倍感屈辱,遂勃然大怒,提议亲自率大军十万,与匈奴决战!

樊哙这种‘宁死不屈’的品质,放在后世任何一个朝代,且不论能否成行,樊哙起码能落得个‘雄武’的名声;但在处于古典余晖的汉初,樊哙的刚烈,却只换来了季布一句‘哙可斩也’。

难道是汉室尚武之风不够浓厚?亦或是季布与樊哙有私仇?

都不是。

真正的情况,都在季布的解释当中:高祖皇帝当年率三十二万大军,终是落得白登之围;今樊哙言‘领兵十万,可平匈奴’,实狂妄之语!

在石渠阁查阅各式文宗档案之后,刘弘对此事有了更清晰、更具体的认知:冒顿传国书羞辱吕后的时节,恰好是刘邦驾崩没多久,惠帝刘盈登基,天下经济依旧处于因‘三铢钱’而引发的大萧条中,国家贫弱,百姓不得饱腹的时间点。

当时的汉室,都穷到国库跑耗子,官员俸禄都无法发放的地步了!

也就是说,如果吕后真的同意樊哙的建议,发大军十万与匈奴决战,那大军统帅樊哙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军粮从哪来?

而对刘弘而言,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看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就足够让刘弘回心转意,无奈接受‘汉室出于战略劣势’的事实了——冒顿单于书绝悖论,才过去十几年!

十几年前,吕后掌握着整个汉室天下的权力,尚只能以‘妾身年老’这种屈辱的言辞,来回绝冒顿‘**’的羞辱,就更别提如今政局混乱,内部暗流涌动的汉室了。

所以,薄太后是对的——如今的汉室,根本没有底气对匈奴开战!

即便最终不和亲,这次汉匈外交的基调,也必然是汉室祈求和平,匈奴敲诈汉室。

虽然说身为天子的刘弘,不可能大咧咧承认‘不如和轻便’,但也要尽量压制朝堂中的主战派,避免汉匈短时间内爆发战争。

※※※※※※※※※※

在端坐于御塌的刘弘,以及将温室殿塞了个满满当当的勋贵大臣注视下,几位身材粗矮健壮,口鼻镶环,头发编成一撮撮小辫的人,在奉常刘不疑的带领下,步入宣誓殿内。

顷刻之间,殿内数百功勋大臣无一不怒目圆睁,做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恶狠狠瞪向那几人。

“这就是匈奴人吗?”

在刘弘眼中,眼前的几个匈奴人,与后世影视剧展现的完全不同——普遍不超过六尺的身高,与身体近乎呈一比六的大脑袋;面宽而扁平,鼻翼很宽,颧骨也明显高于汉人。

光从五官上来看,眼前的几个匈奴人,更像后世纯正的大韩民族——高颧骨,扁鼻梁,大圆脸。

只不过,那几个匈奴人脸上,无不被纵横交错的疤痕所覆盖;这倒是在刘弘地知识范围内了——匈奴习俗:凡至亲之人,如好友、父亲、兄弟等人战死,活下来的匈奴战士便会用匕首,在脸上划下一道疤痕,让血和泪一起留下,亦有‘牢记此切肤之痛、深仇大恨’之意。

从这几人身上来看,匈奴人留胡须的习惯,也与汉人有所不同。

如今汉室流行的髯须,以约六寸长,且修建整齐的‘方脸髯’为最;而这几个匈奴人,则都是唇上浓密的胡须,沿着法令纹直连到脖颈;颌下却只留一小撮。

这样的髯须,刘弘非常眼熟——后世大约二十世纪的大西北,尚处于落后时期的民族地区,‘巴依老爷’们,便都留着这样的髯须!

啧啧称奇间打量着几人,刘弘地目光突然在一道明显高于其他几人,且唇上近乎无须的身影上停住,目光中的好奇,也逐渐被愤恨所取代···

“外使等奉吾主大单于之命,敬问汉皇帝无恙!”

一口字正腔圆的关中口音,顿时将殿内众人的目光吸引过去,打量着那张白白净净,丝毫没有疤痕的面庞,殿内大臣们的面色纷纷涨红起来!

如果说,方才的凶神恶煞,是殿内大臣们出于恐吓、立威等目的而强装而出,那现在的愤怒,则无一不是由衷而发。

——汉人!

一个身高七尺余,面色尚透漏着一丝书卷气,却衣衫左衽,编发披肩的汉人!

饶是心中早已决定暂且低头,尽量以和善的气息迎接匈奴使团的刘弘,也是忍不住鼻息粗重,怒火中烧!

——刘弘怎么也没想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元前,还能看到活生生的汉奸!

方才才因‘彻侯世子’之事被‘恐吓’的殿内众人,看着刘弘肉眼可见黑下去的脸,也是将已到嘴边的‘怒斥之语’生生咽了下去。

一阵诡静,那位汉人出身的‘匈奴使节’面色顿时尴尬起来。

“外使奉吾主大···”

“朕有耳朵!”

一声冷冽的轻呵,那汉奸面色顿时一紧,下意识瞥一眼身边的匈奴人,遂咬牙切齿道:“不知皇帝陛下,此何意?”

“莫非要于吾主大单于···”

砰!!!

话音未落,一声突兀的巨响自御阶上传出,回**在本就寂静无比的温室殿,久久不息。

声响源头,刘弘双手伏案,稍低着头,面色一片阴沉;微微眯起的双眼直盯着御阶之下,满是冷冽。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那汉奸的胸膛剧烈起伏起来,正要再开口,就被身旁身着丝袍,腰带间点缀着珠玉,一副贵族打扮的匈奴人制止。

“皇帝陛下息怒,此乃吾主单于之奴隶,不通礼数···”

以略有些生硬的语气向刘弘告罪一声,那匈奴贵族便轻挥挥手,示意那汉人退下,旋即取出块一尺见方的木牍,昂首一拜:“匈奴正使须卜秃离,代吾主单于,敬问皇帝无恙。”

书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