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金狼头抢了皇帝的女人(1 / 1)

大隋帝国风云 猛子 4715 字 10个月前

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狼头抢了皇帝的女人

皇帝派遣的巡察团队坐乘五艘大船沿平虏渠而下。

水面上有游元等大小官僚们的私人亲卫仆役扈从左右,岸上有皇帝特遣的禁军骁果龙卫统警戒四周,防卫严密。

自巡察团队进入平虏渠之后,陆续有沿河县镇的官员、豪望前来拜见游元和崔逊。这些人都带有私人卫队或乡团、宗团武装,虽然人数不多,多者四五十,少者不过十几人,但贵在络绎不绝,两三天后竟也聚集了三四百人左右。

这些人也来拜访伽蓝,都是礼节性拜访。因为游元和崔逊的暗示,伽蓝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非常神秘的印象,个个言行谨慎。

依照游元和崔逊的介绍,伽蓝起自西北,年少时便追随裴世矩和薛世雄经略西土建下显赫功勋,赢得金狼头美誉,威震西土;皇帝钦点,命其率军从西北赶来加入禁军骁果,并亲授龙卫建制和番号,一日连升两级,恩宠至极。有皇帝、裴世矩和薛世雄这三座“大山”罩着伽蓝,其份量的轻重一目了然。

一般而言,禁兵和禁军军官都是贵族官僚子弟,这是常识。虽然年初皇帝下旨扩建禁军,组建骁果,但征募对象都是军中精锐,都是军户子弟,都是职业军人,所谓募民为骁果,那个“民”可不是指普通平民,而是特指军户,因为先帝改革军制,军户入民籍,所以才称之为“募民”,而职业军人的精锐都在各地鹰扬府,因此“募民”实际上就是从各地鹰扬府抽调精锐悍卒,所以此事只限于军中高中层军官知道,地方郡县官员却不甚了了,比如河北这些地方官员豪望,只能从旗幡器仗上辨认出龙卫统是禁军军队,于是也就下意识地认为这些禁兵都是贵族官僚子弟,对他们自是高看一等。

伽蓝和龙卫统的事,知情人不会透漏其中的秘密,只会推波助澜,让伽蓝和龙卫统更为神秘,更具威慑力,以有利于知情者从中借力,而那些不知情者懵懵懂懂,不知不觉就“上当中计”了。任何决策都离不开相关讯息,而讯息的不对称获取,从一开始便决定了胜负。

伽蓝命令龙卫统将士保持最高警戒,时刻处于备战状态,即便是深夜,也是三个旅轮流作息。

龙卫统将士在军官们的宣讲下,已经了解了河北形势,知道河北叛军活跃在运河一带,随着东征战斗即将打响,运河上粮草辎重的运输也将进入一个**,而这时正是叛军最佳攻击之刻,所以形势对龙卫统十分不利,南下是步步危机,步步惊心,随时都有可能把性命丢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江成之的第一旅久经锤炼,对此习以为常。布衣的第二旅和卢龙的第三旅大部分都是沙盗马贼,虽然习惯了刀头舔血的生活,但到了中土后,从邪恶的杀人如麻、恶贯满盈的“贼”,摇身一变,成了禁兵,做了官军,变成了正义使者,要抡起大刀去杀中土的“贼”,杀他们的同行,这种颠覆性的变化让他们一时间很难适应,再加上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对未知事务的本能恐惧,使得他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霾,这层阴霾让他们胆怯,压制了他们内心里的暴戾,言行举止变得谨小慎微,不要说大白天里纵马飞驰了,就连夜晚都恨不得睁着眼睛睡觉。

士气不旺,军心不稳,原因很多,伽蓝也解决不了,只能三令五申,要求西北人齐心协力抱成一团,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兄弟,任何时候都不要背弃自己的袍泽,只有生死与共才能攻无不克。

毋须伽蓝协调,西北人之间的矛盾就大为减少,无论是西北军将士还是沙盗马贼,都主动放低姿态互帮互助,彼此间的关系大为改善,更令伽蓝高兴的是,西北人抓紧一切时间演练攻防战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最好的默契。

那些来自河西的马夫杂役们也在楚岳、魏飞、阳虎和沈仕鹏等西北狼的引导下,主动练习骑射。实际上骑射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关键还是让他们把自己的个人技能融入到战阵中并形成默契,这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人技能,在战场上保住自己的性命。

龙卫统自成一体,上下齐心,军纪严明,军容整肃,一直在战乱和杀戮中成长起来的西北人所具备的诸多优点在这一刻全部展露出来,其武力之强悍,气势之彪悍,让河北人惊叹不已。

长芦位于永济渠和漳水河的交汇处,在河间郡境内,隔运河与渤海郡相望,是河北水路运输的重镇。

巡察使团到了长芦城。河间郡的郡府与河间郡南部诸县府的主要官员,还有渤海郡、平原郡北部县镇的主要官员,已经先期赶到长芦城,向游元和崔逊呈述地方行政和治安事务。同期赶到此地的还有一些地方豪望,各率几十人不等的乡团和宗团,名义上是配合地方县镇护卫渠道安全,实际上都是应大权贵大官僚的要求而来,至于目的是什么,不言而喻,大家都明白,心照不宣而已。

伽蓝没有进城,带着龙卫统驻扎于运河大堤上。此处是河北腹地,虽然放眼看去一片祥和,但渤海郡、平原郡都是盗贼横行之地,危险就在眼前,不敢有丝毫懈怠。

黄昏时分,崔逊突然出现了。他奉游元之命,请伽蓝去城中赴宴。

崔氏的身份过于尊贵,以他的尊贵身份,亲自赶到军营请伽蓝去城中赴宴,那伽蓝又是何等身份?崔逊此举,当即在长芦城中引起震动,河北人纷纷打听伽蓝的身份。不须游元和崔逊出面,两人的僚属侍从,还有那些一路跟来的河间郡北部县镇的豪望,就成了宣传伽蓝神秘身份的代言人。

傅端毅当然陪同前往,西行肯定要留守营寨,而薛德音根本不能在这种场合露面。

伽蓝与崔逊并辔而行。这再次引起了旁观者的震惊。这位禁军校尉竟然与崔逊并辔而行,而崔逊也没有不满之举,一路上竟与伽蓝言谈甚欢。太不可思议了,这人到底出自何家?能与崔氏并辔而行的,当今中土除了皇族,也只有王卢李郑等寥寥数家,难道这位禁军军官出自与崔氏并列的一流世家?

当今中土,以郡望堂号做为贵族的尊卑秩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即便是皇帝、皇亲国戚和位于权力核心的中枢大臣,也必须遵守这个法则。以游元和崔逊来说,崔氏为尊,游氏为卑,虽然游元位至公爵,官至台阁大臣,年龄官阶声望都是崔逊所不能比拟,但就是这一个郡望的差距,游元在公开场合就不得不对崔逊恭敬有加,在座次上更是居其之后,如果并辔而行,理所当然要落后一个马头。同姓之间,则以堂号来分尊卑,本堂是尊,分堂就要看资历功绩了。这不是主动谦让的事,这代表了贵族间的尊卑,代表了权势,尊卑是不能乱的,权势是有大小的,所以崔逊不能让,游元也不敢争,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就会损害到家族利益,也会触及到整个贵族阶层的底线,必然遭到贵族们的一致谴责。

伽蓝不是不懂,但西土是个特殊的地方,在那个汉虏共处的民风彪悍之地,强者为尊,一切靠实力说话,你没有实力,哪怕你以前是突厥人的可汗,现在你也只能任人宰割,而中土的贵族一批批流配西陲,西土人对他们的印象就是懦弱和落魄,所以根本谈不上尊敬,只有鄙视。伽蓝在那种环境下长大,强者为尊的观念已经烙印在他的血脉里,他不会屈从于权势,更不会遵从什么尊卑法则,在他的心里,实力决定一切。中土的贵族为什么一批批流配西陲?还不是因为实力不济。而现在,他拥有足以自保的“假”实力,但若想在最短时间内把这种“假”实力转化为“真”实力,那就必须利用眼前的局势迅速壮大自己。

当然,他没有称霸中土的梦想,他最大的梦想就是与兄弟们一起回家,所以,他只想拥有自保的实力,只想尽快回家。既然他只想自保,只想回家,他也就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向中土的贵族强权低头。

“伽蓝,你对裴氏了解多少?”

崔逊自从见到薛德音,知道伽蓝的一部分底细后,便改了口,一直亲热地呼他为“伽蓝”。

贵族官僚之间的称呼是很有讲究的,如何称呼,尤其私下场合之间,称呼上的亲疏,实际上就代表了彼此间的关系。以崔逊的身份地位,呼其为“伽蓝”,是一种很私人的称呼,代表了关系上的亲近。

崔逊初期呼“伽蓝”,是因为薛德音的关系,是一种示好的试探,后期因为伽蓝主动示好,透漏了重大机密,尤其是向崔氏的承诺,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裴世矩通过伽蓝这个“信使”向崔氏做出了合作的意向。只要崔氏愿意合作,伽蓝可以继续做为“信使”,到东都寻到裴弘策和樊子盖,传递裴世矩的合作意向和崔氏的合作条件,接下来,就是裴氏和崔氏之间的交易,与伽蓝无关了。

崔逊已经密书东都越王府长史崔赜和东都留守军虎贲郎将崔宝德,征询他们的意见,能否与裴氏合作,他也不知道。

世家权贵之间的“厮杀”向来血腥,手段更是无所不用其极。现如今裴氏“蒸蒸日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崔氏急骤衰落,正是最危急时刻,假如裴氏在此刻“落井下石”,设下陷阱给崔氏以致命一击,那崔氏必定大伤元气。

很显然,崔逊在试探伽蓝,试图从伽蓝的只言片语中寻到一些他感兴趣的东西,只不过,崔逊这句话问得很不礼貌,不知用意何在。

伽蓝略略思索了片刻,不动声色地说道,“某一直在西北征战,从未离开过西土。”

伽蓝这句话说得很含蓄,我确实不了解裴氏,你若想试探我,白费劲,不过你若想告诉我什么,我倒是颇有兴趣。

崔逊看了他一眼,有些踌躇,似乎在考虑如何措辞。良久,他开口说道,“裴氏的崛起,就在中土统一之后。”

裴氏这些年之所以迅速崛起,尤其在中土统一后扶摇直上,与其特殊的地域位置有关系。

河东位置特殊,尤其拓跋氏魏国分裂为东西后,河东正好处在关中和山东的交界之处,成为东西魏国和其后代替它们的宇文氏北周和高氏齐国的必争之地。

东西两地几十年的战争,主要就在河东和河洛,不是在河东打,就是在河洛一带打,(河洛就是现在的河南西部地区,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中牟一线,西抵潼关、华阴,南以汝河、颍河上游的伏牛山脉,北跨黄河的河内地区即济源、焦作、沁阳一线为界。)所以河东和河洛世家,理所当然成为两地争相拉拢的对象,比如河东世家就有裴氏、柳氏、薛氏、张氏,河洛世家更多,有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荥阳郑氏、河南元氏和韩氏,颍川陈氏、钟氏和庾氏,陈郡谢氏和殷氏等等。

所谓关陇贵族,是自拓跋氏魏国分裂为东西之后方才出现,其中包括关中和陇西的本土世家,河东世家,河洛世家,代北武川虏姓贵族,还有一部分是当年入关的山东世家。北周灭齐后,黄河流域统一,当年入关的山东世家当然回归本堂,比如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涿郡卢氏和太原王氏这四大中土一流世家,另外司马氏也是一样。

仔细看看先帝开国后和帝国统一后朝堂上主要官员的出身,不难发现出自河东、河洛的世家望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很简单,当年支持先帝夺取北周国祚的主要贵族力量就是来自河东和河洛世家,这很大程度上归于世家望族的地域情节。

当年反对先帝篡夺国祚的是哪些人?尉迟迥是虏姓代北武川贵族,王谦出自太原王氏,司马消难出自河洛司马氏。司马氏虽然同出河洛,但河内一直在山东人的控制之下,司马氏一直都是山东方面的河洛世家。北周灭齐后,当年西逃入关的司马消难当然回归家族,回归山东,所以他有足够的理由与杨氏反目成仇。

先帝开国,因为世家贵族的支持而成功,由此也证明世家权贵的力量足以更换王朝,颠覆皇权,所以先帝“卸磨杀驴”,转而向世家权贵“开刀”,试图削弱世家权贵的实力,永保杨氏江山。如此一来,山东和江左的权贵集团固然遭到遏制和打击,关陇贵族也是一样,于是关陇贵族旋即陷入分裂,一部分支持先帝的改革,支持中央集权,支持皇权至上,一部分则坚决反对,而反对者当然遭到了打击,只不过,反对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支持者,所以先帝的改革遭遇了巨大阻力,步伐一直很缓慢,甚至在其晚年出现了倒退。先帝在皇统上的摇摆不定乃至最后废黜太子,与其在改革上所遭遇的阻力有直接关系。

今上也是改革派,先帝最终选择今上继承皇统,与今上的治国理念与其一脉相承有着直接原因。山东和江左权贵们为了能东山再起,不得不改变生存方式,也就是改变治国理念,于是一部分锐意改革的山东和江左权贵赢得了今上的信任和器重。

山东和江左的世家权贵逐渐复出,受到损害的自然是关陇贵族,受到打击的也是关陇贵族,而这一方法与先帝利用关陇人打击关陇人相比,引发的矛盾更激烈,造成的影响更巨大,对帝国造成的伤害也难以估量。

关陇人本来正在不断分裂,权势不断削弱,而今上的策略却让关陇人不但停止了分裂,反而因为同仇敌忾之心,迅速联合结盟了。与此同时,山东和江左的世家权贵们看到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在大方向上也更趋团结一致了。于是三大权贵集团的斗争愈发血腥,其剧烈“碰撞”对帝国造成的危害更大。

这时候,那些既得利益的世家权贵们,不得不正视现实,不得不想方设法化解这一危机,但不同的人对形势和危机有不同的解读,拿出的策略也是截然不同,有的要加大改革步伐,加大打击反对者的力度,有的则建议放缓改革步伐,向反对者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于是,直接掌控国策的既得利益权贵集团陷入了纷争。

东征策略的出现,第一次东征的失败,乃至马不停蹄地开始第二次东征,就是源于既得利益集团在改革方向上的争论,以及他们与反对者“你死我活”的“厮杀”。

在掌控国策的既得利益权贵集团中,河东裴氏显得异常“夺目”,在中枢核心和中央台阁都有重量级人物。

裴世矩是山东高齐旧臣,但高齐灭亡后他就一直是先帝的股肱之臣,是帝国坚定的改革派,如今更深得今上的信任,是当朝“五贵”之一。

裴蕴是江左南陈旧臣,因为当年有奉表“请为内应”之举,深得先帝赏识,屡有拔擢,出任多地刺史。今上继位后重用江左旧臣,裴蕴因此进入中枢。其在任职民部侍郎期间以“貌阅法”刮户刮田,增加了帝国财政,推进了改革,但得罪了世家豪望,成为众矢之的。如今出任御史大夫一职,主掌御史台,可以毫无忌惮地打击对手,自此更是千夫所指,权贵官僚们对其恨之入骨。如此人物成为当朝“五贵”之一,直接参与中枢决策,其权势之大可想而知。

裴弘策的先祖一直在关中为官,历任拓跋氏的西魏、宇文氏的北周,乃至今日帝国,他是根正苗红的关陇贵族,顺风顺水。当年裴弘策曾帮助裴世矩经略西土,主掌西域都尉府,后来回中枢出任将作监官长将作大监,又检校河南府赞务。将作大监就是过去的将作大匠,是中央台阁五省三台九寺五监的五监之一。河南尹与京兆尹并列,在帝国政治经济中枢已经转移到东都的情况下,河南尹实际上就是京畿重镇,今日河南尹由越王杨侗兼领,所以实际上主掌河南尹行政事务的就是裴弘策这个河南赞务,不但直接参与尚书都省的国策议事,还有权直接向皇帝奏报。

裴南金,江左旧臣,现为礼部尚书膳部侍郎,是尚书台三十六侍郎之一。他的父亲叫裴政,也是江左旧臣,为先帝所欣赏,先出任东宫的太子率更令,这一职务相当于中央台阁的光禄、卫尉,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事。后来出任东宫左庶子主掌东宫门下坊,东宫门下坊是太子的决策机构。裴政刚直,得罪了太子,被赶出了东宫,结果因祸得福,逃过了太子废黜一劫,其子孙理所当然得到今上的重用。

裴虔通,监门直阁,监门府的副官长。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都属于禁军系统,备身府侍卫左右,监门府守卫门禁。备身府和监门府的正官长是郎将,副官长就是直阁。直阁,顾名思义,就是直达台阁,出入禁中,是皇帝的绝对亲信,不但日夜随侍在皇帝左右,还能在皇帝面前说得上话。

就以裴氏这五个权贵来说,两个人直接参与中枢决策,还有三个人可以对中枢决策产生影响,但这五个人有一个是山东旧臣,两个是江左旧臣,两个是关陇官僚,各自与山东、江左和关陇权贵集团有着密切联系,其必然在利益诉求上有着不同主张,即便以裴氏利益至上,这五个人在帝国国策的走向上也会产生重大分歧。

裴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实际上也就是今日帝国权贵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裴氏家族不是铁板一块,再换句话说,崔氏假若与裴氏结盟,到底与裴氏家中的哪一派结盟。再深入一点,就是裴氏家中的哪一派愿意支持越王杨侗,并与崔氏一起把杨侗推上储君的位置。唯有如此,崔氏才能拿出具体的计策,与裴氏进行政治上的合作。

崔逊说得很慢,很含蓄,但伽蓝听懂了,他不禁想问一句,那崔氏家族内部又是几个派系?在支持越王杨侗这件事上是不是齐心协力?

崔逊读懂了伽蓝的眼神,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很委婉地介绍了历史上因为皇统之争而祸及整个家族的例子。其实崔氏也是个鲜明的例子,博陵崔氏在朝堂上的几大权贵就随着秦王杨俊的倒塌而倾覆,这一沉重打击延续至今,压得崔氏难以喘息,只能任由对手一次次地挥拳相击,毫无还手之力。

崔逊不惜放下中土第一高门的身段,不惜冒着极大风险接过了伽蓝这个陌生的来自西北蛮荒之地的戍卒伸出来的“橄榄枝”,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今日的崔氏已经无法挽救自己的衰落之势,不得不行险一搏。

伽蓝长时间沉默。

在西土,自己可以扯着裴世矩这块虎皮做大旗,肆无忌惮地蒙骗对手,让对手做出错误的判断,然而到了中土,到了河北,自己这个办法似乎行不通了。裴世矩这块虎皮虽然还是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但也充满了危险,试想裴氏家族内部都是矛盾重重,更不要说世家之间了,今日是盟友,明日可能就是敌人,自己周旋其中实际上就是如履薄冰,稍不留意就会掉进冰窟里永绝生机。

崔逊很有耐心,默默等待着,也不打扰伽蓝的思考。其实,伽蓝越是这样慎言慎行,崔逊反而看重他,信任度也更高一点,假如伽蓝不假思索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崔逊反而疑心重重。

“实力最重要。”

伽蓝在崔逊的期待下,终于开口说话了。伽蓝说得很慢,似乎在一边思索一边说话,唯恐把自己的意思表达错误了或者让崔逊产生误会。

“不论做甚事,都需要实力。”

崔逊颔首。崔氏之所以认为自己面临危机,正是因为实力不够,以崔氏今日的实力,不要说把越王杨侗推上储君之位,就连从皇统之争中脱身而出都做不到。

“黎阳的事情,是个机会。”伽蓝大有深意的看了崔逊一眼,“是个扭转困局的机会,或许就能增强实力。”

崔逊面带浅笑,眼里露出思索之色。

“黎阳的事情办好了,你有功,他也有功,坐在一起品茗浅酌,就方便多了。”

崔逊明白了。现在皇统的事仅存在于设想之中,无论是当前局势还是彼此实力,都不够。裴氏需要的是二次东征的胜利,在这一点上河东裴氏应该决策一致。崔氏需要的守住东都,击败杨玄感,竭尽全力保持永济渠的畅通,先把眼前的危机度过去,说到底也是谋取二次东征的胜利。既然两家目标一致,那么合作就有基础,就能绕开裴氏家族内部的矛盾,各取其利。

崔逊是当局者迷,陷进严峻形势,试图一次性解决所有难题,欲速则不达,结果无法寻到前进的方向。现在伽蓝一句话点明了他的方向,让他眼前顿时一亮,心神霍然轻松。只要把合作的对象放在黎阳,放在永济渠,那么裴氏和崔氏必能坐到一起相谈甚欢。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合作,下一次合作还会远吗?

崔逊就在马上躬身一礼,表示感谢。

崔逊这一礼在宴席开始之前悄然传来,河北人对伽蓝的出身更是有了无数种猜测,而最具可信度的猜测就是伽蓝极有可能是皇族,是某个宗室王的子嗣。

宴席开始后,崔逊当仁不让做了首席。崔逊要拉着伽蓝同席,这一举措让游元暗自吃惊,蓦然间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伽蓝,很多计策必须做出调整。

伽蓝不会无知到给崔氏当“枪”使,不过既然崔氏“抬举”了他,他也不会落了崔氏的脸面,于是当众介绍了傅端毅。傅端毅是河北傅氏子弟,傅氏在河北属于三流世家,而今日宴会上一二流世家比较少,大多是不入流的地方豪望,所以伽蓝与傅端毅同席,座次也还不错。

觥筹交错之际,河北人的话题始终围绕着叛贼,说来说去一句话,叛贼势大,永济渠恐难保畅通。

由长芦南下两百里就是平原郡的东光县,也是永济渠中段白沟的终点。东光县派出县尉出境远迎,此人出自虏姓第一家元氏,名叫元务本。元氏过去就是拓跋氏,鲜卑人,北魏皇族,现如今虽风光不在,但中土人还是给予了应有的尊重,将其视为一流世家,与崔氏并列。

县尉在地方上主张治安,缉捕盗贼是其主要工作。如今大河南北盗贼横行,尤其平原郡更是“重灾区”,做为冲杀在缉捕盗贼第一线的郡尉、县尉,极具风险。不作为或者消极怠工,肯定会遭到弹劾,丢官事小,甚至有可能成为替罪羊丢掉性命。如果勇敢地冲杀在第一线,性命则是旦夕不保,稍不小心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元务本三十多岁,正当盛年,身高体壮,一张国字脸,大额头,高颧骨,浓眉大眼,眼窝深陷,神态冷峻,气质彪悍,典型的鲜卑大汉。这位大汉看似粗犷,眼神中却有一股阴戾之气,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戒备之心,拉开彼此距离。

伽蓝注意到他,他也注意到伽蓝,两人彼此颔首,微笑示好。

元务本因为郡望尊贵,与崔氏并列首席,但他的品秩与崔逊一样,也是很低。县和郡一样,分京畿和上中下三极,京畿县比如河南令是正五品,一般上等县令为从五品,平原郡是中等县,县令正六品,县尉是正八品,整整差了四级。不过看看御史台的副官长治书侍御史游元才正五品,而监察御史崔逊甚至只有正八品,元务本也就没有什么不平衡了。

今上官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削爵降品,而且力度非常大,很多官职品秩的设置给人一种荒谬的感觉,这的确遏制和打击了贵族官僚阶层对权力和财富的占有,但也激起了贵族官僚阶层对皇帝和中枢的愤怒,对改革的极度怨恨,加深了帝国内部的矛盾。

军队也是一样,不但大量削减了军官的数量,品秩也大幅下降,正因为如此,像伽蓝这样起自西北边陲的军官,年纪轻轻就能官至从五品,实在是太过耀眼了。从五品的官阶,在军队主要是鹰扬府副官长,而帝国有七百多个鹰扬府,大部分鹰扬府的官长都在四十岁左右。世家权贵的子弟太多了,而军政两届的官位子实在有限,根本安置不过来。伽蓝现在是禁军骁果龙卫统的越骑校尉,禁兵本来比府兵高一头,所以他这个龙卫统的越骑校尉如果转到府兵系统,铁定就是鹰扬府的副官长鹰击郎将。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官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出身高,最起码要出身地方豪望,否则跨不进五品这道“坎”。至于四品那道“坎”,地方豪望就直接被排除在外了,最起码要世家子弟,比如冯孝慈,王威,他们就是世家子弟,而王辩就不行,这次如果不是裴世矩和薛世雄有政治上的交易,王辩休想进入四品行列。

伽蓝的出身高,这一点已经被河北人所认同,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蓄意隐瞒自己的姓氏,但也没有必要追究。大世家的秘密太多,不该知道的事情还是不要探究的好。只是人的好奇心无限,伽蓝越是神秘,越是让人兴趣盎然,非要打探到一些什么。

偏偏就有人满足了河北人的好奇心,而满足大家探奇欲望的正是元务本。

元务本过去也是禁兵,曾扈从皇帝西征。像他这样的禁兵当然不会冲杀在第一线,纯粹就是去战场上捡功劳,不过禁兵因为追随皇帝左右,尤其是备身、监门两府的禁兵,出入禁中,常常能知道一些秘闻。西北狼是西北军的秘兵,而金狼头是西北狼里的传奇人物,有关金狼头的故事肯定会在西征战场上传开,其中最富传奇性的故事就是:

“金狼头抢了皇帝的女人。”

河北人震惊不已,就连崔逊和游元都惊讶地望着伽蓝,这个传闻是真是假?此子与皇帝到底是什么关系?更重要的是,元务本为什么在这种场合下说出这种事?

伽蓝抢了皇帝的女人,这肯定是个谣传,完全经不起推敲,但这个谣传一旦传开,在河北传开,然后再传到皇帝的耳中,皇帝的第一个念头肯定是荒谬,其次就是知道有人在背后借助此事损毁皇帝的威严,再其次就是伽蓝要受到无妄之灾,最好的结局就是被赶回西北,戍守烽燧。

傅端毅的一张脸顿时冷了下来,冷森森地望着元务本。

元务本视而不见,依旧滔滔不绝,讲述着大雪山神女的美丽,仿佛他曾亲眼看见一般。

伽蓝笑了起来,眼里掠过一丝杀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