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论后,众人一致认为:既是皇帝专属的最高军衔,以“大明”国号作为前缀乃最为合适的设定。
于是,大明武装力量的最高军衔,也是皇帝专属的军衔被正式拟定了下来,即——大明元帅。
接下来就是对将官、校官、尉官、士官与士兵各级军衔的详细设定。
关于这个问题,参加探讨的兵部官员分歧还是比较大的。
主要还是纠结于各级军衔名称和级数设定的问题。
柳泽宇的方案就是之前说到的六等二十三级。
其实,柳泽宇根据后世联邦D军稍作更改而照搬过来的级别划分还是比较合理的。
照搬过来用也未尝不可。
可兵部之中有的人认为应该在六等二十三级的基础上再多增加几级,以便可以将军队的晋升路线拉长。
但也有的人持相反意见,认为应该在六等二十三级的基础上相应减少一些。
-------
结果,整整一个上午,也没有讨论出一个具体的分级方案。
为此,中午休会的时候,孙承宗专门与兵部尚书阎鸣泰、兵部左侍郎申用懋以及兵部右侍郎郭茂武单独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流。
下午的军事探讨会继续讨论。
会上,根据朱由检的简单明了原则,最终将大明新军军衔制度的草拟方案定为了六等二十四级。
从高到底依次为:大明元帅、特级上将、高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军士长、中级军士长、初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上等列兵、列兵。
另外,由于大明新军积极推行精兵路线,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将士兵的晋升制度定为以实际能力为决定性指标的考核晋升制度。
这也是柳泽宇在革新计划中所给出的方案之一。
柳泽宇提交给兵部的革新计划中,特意准备了两种士兵晋升方案作为参考。
一种是年限晋升制度(也就是到了年限便自动晋升),第二种则是经验考核晋升制度。
经过慎重讨论后,兵部最终决定采取年限与考核相结合的士兵晋升方案。
即:入伍的新兵经过三个月的基础军事训练后,考核合格者将被授予列兵军衔。
从被授予列兵军衔的那一刻起,你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大明军人。
服役满两年者,通过相关考核可晋升为二等兵。(上等列兵军衔较为特殊,将会在后面单独介绍。)
服役满三年者,通过相关考核则可晋升为一等兵;满四年考核合格者则可晋升为上等兵。
服役满五年,可参加晋升士官的考核,考核合格后将会被授予下士军衔。
被授予下士军衔的士兵可被委任为基础战斗小组(班)的组长(也就是班长)。
正常情况下,下士想要晋升中士,则必须拥有至少六个月领导基础战斗小组的经验,并通过上级指挥官的测评考核。
也就是说,大明新军的士兵体系是以年限与自身的军事能力为基础进行晋升的。
而本着走精兵路线的大明新军,自身能力则是士兵能否晋升的最关键因素。
基于这个特性,对于那些服役满一年而在期间各项军事考核中表现都不佳,并在年终晋升考核中无法达标的“兵油子”。
将会自动授予这些“兵油子”上等列兵的军衔。
这种士兵基本上就等于和军衔晋升说拜拜了。
而被授予上等列兵军衔的“兵油子”则会被优先安排进后勤等保障型单位服役,到了最高服役年限也就可以直接安排退役了。
这套晋升制度下,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将那些混日子的人员剔除出去,以保证大明新军的精锐程度。
在军衔标识方面,列兵为一个简单的银白色倒V图标,上等列兵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火苗标识。(注:军衔图标设计也大量参照了柳泽宇的方案设计。)
二等兵标识为两个银白色倒V图标;一等兵为三个倒V图标。
上等兵则是三个倒V下方添加了一个银白色的横杠。
而士官标识就比较有特色了,下士标识为一个剑盾交叉的精美图案。
中士则是在剑盾图形的下方多了一条银色横杠,上士的剑盾图标下则是两条横杠标识。
到了军士长这一级,则是在剑盾交叉的图形两侧增添了两个精致的麦穗图标,并以颜色作为分级区分。
初级军士长的标识为铜色的剑盾麦穗图标,中级军士长为银色剑盾麦穗图标,高级军士长则是金色的剑盾麦穗图标。
能够晋升成为军士长序列的,那都是大明兵士之中最拔尖的特殊人才。
所以,为了凸显军士长在军中的地位,这一级别的军衔标识也是设计的相当的精致华丽。
至于军官的标识设计,则是采用了明代比较推崇的梅花来作为设计主题。
梅花代表着坚韧不拔,也寓意着大明新军的军人都具备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尉官以铜色的梅花作为标识,少尉为一颗铜色梅花,中尉为两颗铜色梅花,上尉为三颗铜色梅花。
校官以银色梅花作为标识,少校为一颗银色梅花,中校为两颗银色梅花,上校为三颗银色梅花,大校为四颗银色梅花。
将官则是直接照搬了柳泽宇提交上来的设计方案,以金色五角星为主题,使将官与尉官、校官可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区分。
少将为一颗金星,中将为两颗金星,上将为三颗金星,高级上将为四颗金星,特级上将为五颗金星。
至于大明天子的专属军衔,大明新军体系中的最高军衔——大明元帅。
则是以金龙图形作为独特的标识。
将大明新军的军衔制度与军事建制改革方案大大小小的细节全部拟定出来后,已经到了傍晚。
这个探讨会议整整持续了一天,所完成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可观的。
这也体现了现如今朝廷办公方面的高效率。
散会后,孙承宗与兵部尚书阎鸣泰又亲自将会议草拟出来的详细方案进行了仔细的归纳。
军衔制度的革新虽然并不准备马上在大明新军之中推行,可朱由检对这件事情还是非常上心的。
孙承宗等人也知道朱由检巴不得他们可以快些将草拟出来的方案呈至御前呢。
所以,讨论的结果一经确定,孙承宗与阎鸣泰连晚饭都没吃,就抓紧开始准备呈报御前的相关资料了。
明儿一早,他们就可以将详尽的资料送入宫中。
等朱由检正式批复确定没有修改之处后,这套草拟方案便可以作为正式方案留存待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