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重新部署(三)(1 / 1)

“孙爱卿与朕想到一块去了。”朱由检点了点头:“把自己的敌人预估的强大一些,己方做的准备更加充足一些,终归是没坏处的。”

“阎爱卿,朕知道你对大明新军是非常有信心的。”

朱由检看了看阎鸣泰,笑道:“朕也一样,朕对大明新军也是充满信心的。”

“但是,我们也不能太过轻敌。”

“黄爱卿对倭国的情况研究了几十年,他所提出的建议是具有很大参考价值的。”

“既然有人发现了这种潜在的可能性,我们就要尽最大的努力去规避这种风险。”

“这也是出于对江山社稷以及大明将士们的负责。”

“所以,稳妥起见,还是不要两线开战了。”朱由检拍板道:“要么先打暹罗,然后再行对倭国用兵;要么就暂缓对暹罗的征讨计划,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对倭用兵的事宜上。”

-------

“皇上,臣以为还是先暂时搁浅征讨暹罗的战事,尽快筹备对倭之战最为合适!”

黄俊宗开口而言:“据臣所知,在泰西诸国的推波助澜下,近年来倭国之中的“大明威胁论”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这种情况下,倭国对我大明的防备以及各种准备定然会逐步加强。”

“且泰西诸国也看中了倭国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在积极扶持、援助倭国。”

“如果朝廷将倭国放在最后解决,则必不可免会使倭国积蓄更强大的抵抗之力。”

“届时,朝廷再想对倭国进行征服计划,其难度和我军的伤亡程度都将大大增加。”

“故,臣以为朝廷既然早已下定决心要将倭国变为我大明的一个特区之地,还是尽快筹备对倭战争方为上上之策!”

“只要将大明周边最难啃的这块硬骨头给啃掉,其他诸如暹罗、广南、柬埔寨这些小国也就更加好收拾了...........”

“根据兵部得到的情报来看,倭国海域的泰西诸国走私船的确比以往更加活跃了。”阎鸣泰也随即补充道:“不过,泰西诸国对暹罗、广南、柬埔寨等国同样也加大了援助力度。”

“这也是泰西诸国惯用的伎俩。”

“就像当初泰西诸国不遗余力的对建奴皇太极的扶持一样,都是为了营造牵制我大明的屏障。”

在朱由检拍板决定单线开战后,阎鸣泰也迅速调整了心态。

虽然,他觉得大明新军完全有能力同时对暹罗与倭国用兵。

但是,正如孙承宗所言,单线开战的确可以留有更多的余地。

既然皇命已下,阎鸣泰自然要根据皇上的意思进行调整。

所以,提及倭国用兵的问题,阎鸣泰并没有掺杂个人情绪,而是积极将兵部所掌握的情况适时进行了补充。

“这方面,锦衣卫也向朕密报过。”朱由检点了点头:“不过,很显然泰西诸国也意识到了倭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根据锦衣卫呈报的消息来看,泰西十一国联盟对倭国进行的秘密援助力度是非常大的。”

“近期,泰西十一国的间谍势力在大明周边地区很是活跃,并试图将周边的这些小国联合起来组成另一个“抗明联盟”。”

“所以,有这些西夷在暗中活动,拖的时间越久对我们就越不利。”

朱由检端起御案上的茶盏抿了一口,缓声说道:“不能给倭国继续壮大的机会了。”

“大明新军第一个就要拿这块最硬的骨头开刀!”

“黄爱卿,你对倭国研究的那么透彻,在这方面你应该有些专业见解吧?”

“朕想听听你这个“对倭专家”的高见;依你之见,我大明要对倭国进行全面征服需要投入多少兵力以及重点做怎么样的战前筹备?”

“回皇上。”黄俊宗随即回禀道:“如果要让臣说朝廷对倭用兵需要准备多少兵力的话,臣的观点是:至少30万!”

“如果能够集结50万大军的话,那就50万...........”

“什么?”阎鸣泰听到黄俊宗所报出来的数字,下意识的惊呼道:“30-50万???”

不止阎鸣泰,内阁首辅孙承宗对黄俊宗所言的兵力规模也显得颇为吃惊。

要知道,之前兵部外藩军事研究司给出的答案是:征伐倭国只需十万战兵即可!

虽然现在朝廷倾向于外藩军事研究司之前出具的结论有些不周全之处,但这个兵力预估也不至于相差这么多吧?

毕竟,扫灭皇太极的“大清国”大明新军才出动了30万...........

“30-50万的兵力..........”朱由检再次小抿了一口茗茶,琢磨道:“这种规模的军力对于现如今的大明新军而言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现如今,蒸蒸日上、富得流油的大明王朝所拥有的现役大明新军已经超过了百万规模。

而且,按照兵部的紧急预案评估,以高效著称的大明新军可以在三个月之内于大明本土境内集结六十万以上规模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