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兵部衙门。
衙门后堂的连廊处一直到后堂主厅门外,被一队全副武装的标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后堂主厅大门紧闭,门外的标兵皆是严阵以待,不得任何人靠近厅堂半步。
厅堂内,几位身穿官袍的朝廷大员依次在会议长桌前落座。
“二位阁老。”兵部尚书阎鸣泰对一左一右并列坐在主位上的孙承宗与徐光启轻声言道:“人都到齐了。”
在场的一共九人,除了首辅大臣孙承宗、次辅大臣徐光启以及兵部尚书阎鸣泰之外,还有另外六人分坐在长桌两侧。
他们分别是:工部尚书毕懋康、京军总兵官卢象升、京军蛟龙营参将方俊武、京师军器局大使韩正林、科技院火器研究司司长顾长学、科技院火器研究司枪械研发六处主事谭宏。(注:原本的军器局隶属于工部,新政改革后改为工部与科技院双层领导,并更名为京师军器局,各省的军器局也直接划归京师统管,级别也有所提高;原本的军器局大使只不过是正九品的芝麻官而已,现在被升格为了从七品。)
“既然人都齐了,那咱们就直奔主题吧。”孙承宗与徐光启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示意工部尚书、大明首席火枪专家毕懋康可以开始发言了。
毕懋康不仅是工部尚书,还在大明科技院担任着要职。
这几年,毕懋康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枪械研究的事务上,工部的主要事务大部分都交给了工部的左、右侍郎主理。
朱由检非常重视火器的研发,作为大明燧发枪的缔造者,毕懋康自然被寄予了厚望。
这些年,大明科技院也吸收引进了大量海内外的火器枪械方面的高级人才,为大明的枪械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根据皇上对科技院提出的要求,在众多枪械人才的不懈努力下,我们终于在三个月前成功设计出了一款采用后膛装填的线膛燧发枪。”毕懋康将目光看向了坐在卢象升旁边的蛟龙营参将方俊武身上:“小批量制造出来的三十杆后膛装填式线膛燧发枪已经于十五天前秘密交付给京军蛟龙特战营进行试用了。”
“从蛟龙营对这批后膛装填式线膛燧发枪的实际试用中所得出的反馈来看,这种新式后膛燧发枪的性能还是符合预期的。”
毕懋康一边说着一边将一个特制的长方形皮箱从身旁拿了起来摆放在了桌面上。
“这个箱子里放着的便是一把样枪。”
“该枪最显著的特点体现在射速方面。”
“以往,即使是配合纸壳弹,我们的前装式燧发枪击发的频率也存在过低的弊端。”
“而这种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可以将发射频率提高2-4倍!”
“并且,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还可以在匍匐状态下进行填装。”
以往,明军在京军中小规模列装的前装式滑膛燧发枪由娴熟的火枪兵操作,每分钟也只能射击2-3发,而最新型的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却可以达到每分钟6-8发的射击频率。
另外,在射程方面,首次采用线膛设计的后膛填装式燧发枪也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有效射程高达150米。(注:列装京军的前装式滑膛燧发枪有效射程只有50-60米。)
“这种后膛填装式燧发枪在弹膛尾部有一个垂直于枪管的大螺栓。”毕懋康打开皮箱,将里面的样枪拿在手中,为孙承宗等人进行详细说明:“装填的时候需要拧开螺栓,然后塞入弹丸并倒入火药。”
“然后把螺栓拧回去,再往药池上倒上一点火药充当药引,扣动扳机即可用燧石击发。”
“所以,这种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射速,也不必受只能采用站姿装填的限制,火枪手趴着也能上弹,从而减少了自己的暴露面,也可以因此衍生出更加灵活的战斗方式。”
“这种新型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的问世,将是我们在枪械领域迈出的一大步。”毕懋康轻轻抚摸着手中的样枪,不无欣慰的说道:“这也算是没有辜负皇上的一番嘱托。”
“妙哉!真是妙哉.........此物真乃巧夺天工的神物啊!”听完了毕懋康的介绍,孙承宗随即从对方手中接过那把做工非常精致的样枪仔细端详着,满怀激动地大为感慨道:“如果我军可以大规模装备此枪,岂不是将成为克制骑兵的一大杀器.............”
前来参加这次保密级别非常高的会议之前,孙承宗也只是知道毕懋康他们在枪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却没想到会有如此惊喜!
“孙阁老..........”毕懋康看着表情十分激动的孙承宗,随即出言补充道:“目前而言,想要将这种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大规模列装还不太现实。”
“一来,这种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的造价非常昂贵;二来,则是该枪对制造工艺要求比较高.........”
“所以,我们现在只能保证先将此种后膛填装式线膛燧发枪小范围提供给特种作战营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