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惜血本的扶持(1 / 1)

“有些事情已经不能再拖了。”朱由检随即走到御案前坐下,对骆养性吩咐道:“从现在开始,你们锦衣卫要全力加强对建奴方面的情报收集。”

“如今,三年之约已经到了,朕是不准备跟皇太极“续约”的。”朱由检缓声而言:“更何况,泰西诸国已经开始对皇太极进行不计成本式的援助了,再拖下去于我方极为不利。”

听到朱由检已经明确表明朝廷即将对建奴有所动作,骆养性随即代表锦衣卫做了表态:“是!对于建奴方面的情报收集,北镇抚司一直没有放松过,请皇上放心,我们一定会做好情报收集等相关辅助事务来配合出征大军的行动。”

“嗯,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来的表现,朕是看在眼里的。”朱由检点了点头:“厂卫之间配合的不错,锦衣卫的高效运转,自然离不开你骆养性的尽忠职守。”

“等解决了建奴皇太极之后,朝廷对外用兵的机会还很多。”

“那个时候,你们锦衣卫身上的担子可就更重了。”

朱由检煞有深意地有感而发:“有时候一场战争的胜败,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哪一方在特情战线上更加具有优势。”

“所以,朕一直要求你们,一定要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情报网,这一点至关重要。”

“朕很欣慰,无论是东厂还是你们锦衣卫,关于这方面厂卫做的都还算不错。”朱由检对骆养性投以赞许的目光:“再接再厉吧,朝廷是绝对不会亏待于江山社稷有功的臣工的。”

“臣叩谢皇上隆恩!”骆养性随即跪地而拜:“请皇上放心,北镇抚司定不会令皇上失望。”

“建奴的一举一动皆在锦衣卫的掌控之中.............”

-------

改元称帝后的皇太极这些年以来也是一刻都没闲着。

不仅照搬了明朝的体系设立了六部等中枢部门,还积极组建自己的火炮部队。

而这方面,泰西诸国可谓是帮了皇太极的大忙。

刚开始,在明朝的公开表态下,泰西诸国只是偷摸着借朝鲜之地与皇太极进行小规模的交易。

但是,当大明的远洋舰队强势将西班牙人的武装力量赶出吕宋之后,泰西诸国开始有意识的加大了对皇太极的各种援助。

如果说之前与皇太极偷偷摸摸的交易是因为有利可图。

那么,现在泰西诸国对皇太极的援助已经从有利可图转变成了不惜“血本”的倒贴扶持了。

皇太极缺少铸炮的匠师,他们就组织大批泰西铸炮工匠进入建奴领地进行无偿“帮工”。

而且,泰西诸国在这方面做的也比较细致。

特意准备了几艘满载着泰西铸炮工匠的远洋船“迷航”漂流到了朝鲜海域,又“碰巧”遇上了几艘建奴的破船,“不幸”成为了建奴的“俘虏”。

这样一来,就算是明朝知悉了这件事情,他们也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

皇太极缺少铸炮用的铜、铁,泰西诸国便想尽办法将足量的铜、铁以极低的价格偷偷送到建奴手中。

皇太极缺少军粮,他们甚至出于“人道主义”向建奴免费输送粮食.............

在泰西诸国不遗余力的暗中帮衬下,皇太极得到了很多军事和物资上的援助。

所以,皇太极的火炮部队迅速形成了规模。

不仅如此,泰西诸国还对皇太极的火炮部队提供了一条龙服务。

从帮助他们铸炮到手把手为建奴方面训练炮手,泰西诸国在建奴身上可谓是操碎了心.............

根据北镇抚司得到的消息,不久前泰西诸国甚至还向皇太极提供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援助资金。

说是“借款”,实际上就是无偿给建奴送钱。

对此,双方其实心照不宣。

送进建奴嘴里的肉,你还指望他会还给你?

泰西诸国就是花钱“消灾”,不遗余力的壮大建奴的力量,以起到牵制大明的目的。

而皇太极自然是求之不得,白白送上门来的好处,不拿白不拿!

戊辰之战后,于公于私,大明与建奴便已经注定:停战只是短暂的,双方断无和解之可能,不决出个生死是不会消停的。

本来,皇太极和他的“大清国”处境是十分艰难的,没成想却成为了泰西诸国眼中的“宠儿”。

有这么一大堆“无私”付出型的“干爹”扶持,建奴的军事力量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当然了,如果与底蕴雄厚又有诸多新政加持的大明王朝相比,建奴的这个增长势头还是不能与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相提并论的。

不过,皇太极也是个不认输的一代枭雄。

不到最后一刻,他是绝对不会妥协的!

他知道自己的“大清国”面对明军最大的短板体现在火炮方面,而己方最大的优势则是他们天生的弓马骑射。

所以,皇太极便抓住这两点:一方面不遗余力的弥补己方在火炮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想尽各种办法扩充满、蒙八旗的可战之兵,大肆购进战马,玩了命的扩大他们的骑兵队伍。

另外,在泰西诸国这些“金主爸爸”的建议下,皇太极还组建了规模不小的外籍雇佣军。

至于成军费用,皇太极出一部分,泰西诸国出大头,将很多海外的土著、黑奴送到了清国的地盘。

并且,泰西诸国除了出钱出力出武器装备之外,还留下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军事教官帮助皇太极训练这些外籍雇佣军。

因此,短短三年多的时间,皇太极的“大清国”现如今已经拥有了总数近20万的可战之军。(注:其中归附清国的蒙八旗与建奴本身的满八旗加起来大约有15万精兵,另有由海外土著、黑奴及印度和朝鲜人组成的五万外籍军团...........)

对于自己的满八旗精锐,皇太极是最有自信的。

他知道,现在的大明新军经过这几年的严格训练,战力已经今非昔比。

但是,皇太极对于己方的骑兵依旧是充满信心的。

这些年,皇太极也一直没有放松对大明方面的情报收集,特别是大明军方的情况,更是他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不可否认,在无比成功的“洗脑”教育和系统化的严格训练之下,纪律严明是大明新军最显著的特点。

假如抛开其他因素,双方单纯以步战相搏,皇太极认为己方不一定是大明新军的对手。

但是,如果是骑兵对战的话,皇太极认为己方依旧占据极大的优势。

这也是皇太极为什么不断购进战马扩充己方骑兵规模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蒙八旗与满八旗在这方面是具有先天优势的。

大明新军虽然也一直想尽办法去发展加强他们的骑兵战力。

可是,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想要补齐这个短板是需要长时间的岁月积累的,想要打造一支精锐的骑兵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相对于那些游牧民族而言,将一名普通汉人士兵训练成一名优秀的骑兵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周期。

所以,衡量精锐骑兵的标准并不只是单纯的对比战马数量和武器装备,骑兵本身的战素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骑兵被誉为最强兵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