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内阁在建极殿议事结束后,朱由检于思绪万千之下来到了坤宁宫。
屏退左右,朱由检拉着周皇后的手静坐在榻前。
看着周皇后日渐隆起的肚子,朱由检笑了笑:“时间真快,转眼间皇后都已经有孕六个多月了..........”
朱由检紧接着嘱咐道:“这个时候要多吃一些新鲜的鱼虾,水果蔬菜也要多吃些,还有牛奶一定要定时定量的喝。”
“想想还真是犹如梦境一般,如果戊辰之变出现另一种变局,朕恐怕连这个孩子的面都无缘一见了。”
“皇上有大明的列祖列宗护佑,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会逢凶化吉。”周皇后见朱由检面露感慨之色,随即轻声宽慰道:“戊辰之变虽然惊险,可却也让天下人看到了皇上心系于民的一面..........”
“是啊,心系于民.........”朱由检闻言,不由心生感言:“如果朕能够早明白这个道理,也许新朝便不会蒙此祸事了。”
察觉皇帝似有心事,周皇后玉指轻轻抚过朱由检的掌心,温声言道:“皇上有心事?”
“朕表现的这么明显吗?”朱由检看着善解人意的周皇后,笑了笑:“你刚才说朕有列祖列宗护佑?”
“可是,朕接下来便要做一件有违祖宗家法的事情,不知道列祖列宗在天有灵能不能保佑朕这个“不孝”儿孙..........”
“妾虽然不知皇上到底所言何事,但妾知道:皇上要做的事情一定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于国于民有利便是于江山社稷有利。”周皇后想了想,认真说道:“于江山社稷有利的事情,我大明的列祖列宗又怎会责怪呢?”
“说得对!”朱由检轻轻拍了拍被他握在手中的纤纤玉手,感慨而言:“于国于民有利便是于江山社稷有利,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对得起列祖列宗。”
“一味遵循守旧而陷江山社稷于危难之中、陷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才真是我大明的罪人。”
“朕自登基以来,行事只问利害,对为君之道实则一无所知!”
朱由检憋在心中的一席话在这一刻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国朝初兴,眼看着新朝所取得的些许成效,朕便滋生出了一种骄纵自负的妄念。”
“以仁义昭示天下,以形势化解戾气;攻城为下,攻心为上;施恩于天下,方可致必胜!”
“这么浅显的道理,朕却无所悟。”
朱由检起身而立,面露苦笑,深有所感:“每每思及过往,朕总是深自悔恨。”
“天下之事无非因果二字,有些事一旦做错便是悔之晚矣。”
“朕现在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量弥补昔日之过失了..........”
“天若假朕十年为君,朕必行仁义之道,以百姓之心为己心,以百姓之念为己念。”
言罢,朱由检目光如炬,转向认真倾听其倾诉的周皇后:“以后,朕会亲自教导大明的储君,让他明白什么才是为君之道,莫要被所谓的枭雄之念蒙蔽了双眼!”
“好勇斗狠很容易,学会宽恕,学会容忍,这才是最难的。”
“一定要让天下的人知道,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把天下众生看得比自己要重!”
经历过戊辰之变的祸事之后,朱由检总算是让自己看明白了一个道理。
而事实证明,他于危难之中明白过来的这个道理才是最正确的为君之道。
戊辰之变虽然使新朝蒙受了耻辱,但却成就了大明天子实心为民的仁义形象,也给新朝全面推行各种兴国新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局势。
也许会有人说,事情既然已经到了那般地步了,就是拼上全城百姓的生死也应该将皇太极这个心腹大患留下。
而放走皇太极无异于放虎归山之举,日后对后金发动攻势依旧会付出惨重代价。
这种说法粗听上去好像颇有道理,但细细想来却实则站不住脚。
日后对后金发动战事,付出伤亡那是肯定的,只要有战争就必然会有伤亡。
但是,再次对后金发动战事的时候,大明一定不会再像戊辰之变那般将灭敌之机建立在破土伤民的前提之下!
用百姓生死换来的胜利,必将贻害无穷。
大明可以有千千万万战死沙场的将士,但绝不允许有被抛弃的大明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