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戊辰之变(1 / 1)

崇祯元年八月二十一日,戊辰年,京师东便门生变,建奴大军以内应**由东便门率先杀入京师外城。

京师城破,举国皆震!

王朝之耻,大明之辱!

东便门失守后,李邦华随即组织兵力与入城之敌展开死战。

京师立时陷入了一片无尽的混乱之中。

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目瞪口呆。

整件事情发生的是那么的突然,以至于让人根本不敢相信这一切竟然是真的!

掌控着绝对优势的大明朝被深陷死局的皇太极瞬间翻盘。

自此,整个战局的形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大反转............

-------

紫禁城——慈庆宫。

王承恩带着大批锦衣亲军侍立于殿外,等候着皇帝旨意。

“皇嫂,当初朕能够顺利得继大统全凭皇嫂运筹帷幄,才有了崇祯之朝。”

朱由检站在殿门外隔着一道竹帘向太皇后张嫣郑重而言:“本不想再让这些个烦心事扰了皇嫂;但为了大明国祚,朕只能重托皇嫂以太皇后之尊担起重担了。”

(注:张嫣乃先帝遗属,即天启皇帝的皇后,尊号为“懿安皇后”,曾经为朱由检主过婚,崇祯对这位深明大义素有贤德的寡嫂很是尊敬,每逢重大节日和其生日,朱由检都会亲到慈庆宫庆祝;但因叔嫂之间不便,朱由检向来只是在慈庆宫殿门外行礼,已是太皇后之尊的张嫣也是隔着竹帘在殿内给予回应;另外,朱由检与大臣们对张皇后的称呼既不是“太后”也不是“皇太后”,而是“太皇后”;明朝惯用“太皇后”称谓,清朝才用“皇太后”。)

“皇上可是要于此万急之时留在宫中?”殿内传来了太皇后张嫣的询问声,语气镇定自若,丝毫没有因为刚刚传入宫中的惊天噩耗而失态。

“历来主少国疑,最是凶险,更何况朕现在连个少主都没有留下。”朱由检面色坚毅,沉声说道:“皇后虽已有身孕,但距离生产还需时日,更何况也不见得就一定会是个皇子!”

“且皇后柔弱,恐难以担起国朝重任;太皇后素有大局大义,又颇具胆识魄力,朕也只能劳烦太皇后临危扶难了..........”

朱由检随即道出此行来意:“此地凶险,请太皇后与宫中后妃一道即刻出宫,由安定门出城前往陪都暂避!朕已拟好旨意赐太皇后摄政之权。”

“当此国难之时,而国本未立,倘若朕.........”

“倘若朕有何不测,还请太皇后于外围藩王那里挑选一位品行良善、做事稳重的.........立国本安社稷..........”

“皇上何出此言?周遭遍是我大明勤王之师,城内还有...........”

朱由检直接打断了太皇后张嫣的后话,正色言道:“今日之安排只是以备万一!朕已安排好一切,余下之事还请太皇后费心尽行!”

“皇上乃大明天子,怎可留在如此险地?皇上这是要弃祖宗江山和这天下万民于不顾吗?”殿内的张嫣声色严厉的质问道:“为君者,当审时度势,以天下大局为重,既能出宫避险,皇上又为何留在险地?这难道就是皇上的担当吗?”

“正是为了这江山社稷、天下万民,朕才更应该留下!”朱由检面色平静,缓声而言:“朕被新朝取得的些许成效蒙蔽了心智,乃置百姓水火于不顾.........”

“纵敌入关,一战而决!此定计是朕提出来的,大风险蕴含大机遇,但朕却是以京畿百姓的生死做了赌注。”

“这是上天给予朕的惩罚,让朕以之警醒........”

“现在看来,种种恶果皆是朕的急功好利所致,此战于国家而言,绝非祥兆。”

朱由检深有所悟,叹惋言道:“直至此时,朕才顿悟:国家大道,切不可急功好利一味寻求捷径,当徐图解之方为长远大计.............”

“太皇后,朕今日已无退路!被建奴攻入京师已是我朝不世之耻,如果朕今日还被建奴逼逃出城,还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

“今日朕若是退了,便成了天下笑柄,永世之耻!”

言尽于此,朱由检当下对着殿内的张嫣躬身一拜,随即对身后的王承恩下达圣谕:“王承恩,事已万急!即刻差遣亲军护卫太皇后、皇后及贵妃出城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