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战在即(1 / 1)

豪格在京师被锦衣卫抓获的消息被皇太极获知后,宁远方面在朝廷的授意下故意以此事质问皇太极,要求必须就此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皇太极第一时间便给出了回复,声称自己的这个大儿子一直都非常崇尚大明文化,早就想游历关内的大好山河并亲眼看一看天朝上国的京师到底是何等繁华。

只是,由于两国的关系比较紧张;所以,皇太极一直告诫“痴迷”于大明文化的豪格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现如今两国开始议和,没想到一刻也等不及的豪格竟然“瞒着”他私自做出了此种荒唐之事.........

按照皇太极的说法,整件事情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瞒着父亲偷偷跑到了北京城去长见识了。

那意思分明在说:一个十九岁的孩子能有什么恶意?我们对大明是真心实意的要议和,这个“熊孩子”就是太“淘气”了,跑北京城“观光”而已!

这种连三岁小孩都不会信的鬼话,便是皇太极对大明的官方回应........

皇胖子还亲自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信,呈送朱由检。

大体意思就是:希望大明可以早日放归豪格,千万不要和一个“孩子”一般见识,更不要因为此事而影响两国议和的大事。

袁崇焕在宁远与皇太极新派来的谈判大臣就此事交涉了十多天,实在拖不下去了,也就按照朝廷早就安排好的方案松了口。

为了两国的议和大局,朝廷同意尽快派人将深入京师“观光”的豪格护送出关。

-------

沈阳——汗王宫。

八旗贝勒尽数齐聚,密商潜越入关之事。

“依附我们的蒙古科尔沁部、扎鲁特部、巴林部、奈曼部、敖汉部、喀喇沁部已经做好了准备,只待可汗一声令下,六部即可出兵协助攻明。”殿下而立的大贝勒代善率先向王座上的皇太极禀道:“我八旗精锐也已枕戈待旦,随时可以投入作战!”

听完代善的奏报,王座上的皇太极面色稍显沉重,但还是直接下令道:“阿敏、德格类听令。”

“臣在!”

阿敏与德格类齐声应道。

“在我大军出征关内期间,由你二人主持沈阳防务。”皇太极沉声言道:“袁崇焕的辽东精锐不得不防。大明的新皇帝更是不容小觑.......”

“为防备明军给我们来个“围魏救赵”趁机突袭我金国腹地,沈阳必须留防重兵以备不测。”

“这样我入关大军方可放心一搏!”皇太极缓声又道:“明廷辽东军称得上是精锐的不过两万余,如果袁崇焕真的胆敢率兵攻我沈阳,我军也可立即回防。”

“届时,前有沈阳坚城重兵防备,后有我回防之兵,东北平原一马平川,正适合我八旗精锐发挥驰突之优势,如此便可一举吃掉进犯沈阳的辽东大军!”

皇太极不愧为一代枭雄,兵法战谋皆出众。

他为自己的潜越入关之计做了两手准备,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对己方军队的战力,皇太极还是充满自信的。

如果辽东军回京勤王,他也自信可以率军打到北京城下大肆抢掠后满载而返、全身而退;明廷虽然积极编练新军,可这么短的时间内依旧无法有太大改观。

在他们的眼中,大明的军队也就只有辽东军可以看一看,关内的那些军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要是辽东军有胆魄趁机突袭沈阳老巢,他也有足够的把握回援歼灭进犯之敌。

无论哪种情况,对于金国一方都是有利的。

所以,皇太极断然不会放弃此次潜越入关之机!

要是等大明的新军全面形成战力,他们哪里还会有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来完成如此壮举。

此事一成,他就有了足够的威望来改变金国的共治局面。

皇太极的话音落后,阿敏与德格类随即齐声领命:“臣等谨遵汗命!定保沈阳无虞......”

“此事宜快不宜迟。”皇太极扫视殿下众人,定了决断:“让留在宁远的谈判使臣继续与明廷周旋,我征明大军即日准备开拔!”

深受皇太极信任的济尔哈朗闻言,连忙出列言道:“大汗!明廷已经答应放归豪格,按照时间推算现在应该早就已经出了大明京师,是不是等把豪格接回再行出兵之事?”

“天知道大明京师的那位新皇帝打的什么主意!”皇太极长叹一声,面露决绝之色:“此事绝不可再拖。”

“豪格是我皇太极的儿子,他身上流着我们女真人的血;为了我大金的未来,在他只身入关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有去无回的准备!”

“诸位推举我为大金之主,我皇太极就有责任带领大金走上强盛。”皇太极环视众人,继续说道:“现如今我们大金正闹着饥荒,再不出去打打粮我们就只能去啃食草皮了......”

“此战关乎我大金国运,绝不能再拖下去!我皇太极的儿子能不能安然返回沈阳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