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皇帝的优势(1 / 1)

咔嚓!

刀疤壮汉手中的杯子被直接捏烂,温热的茶水瞬间洒在了木桌上。

听到楼下众茶客肆无忌惮地编排羞辱着建州女真的话语,刀疤壮汉脸上闪过一抹戾气。

“你干什么!”同桌的年轻锦衣男子皱着眉头出声呵斥有些失态的刀疤壮汉:“要想练手力回去再练,在这弄坏人家的茶具是要赔钱的。”

“少东家恕罪。小人感觉也没用多少力气,谁知道这茶杯这么不结实.........”在年轻锦衣男子的注视下,刀疤壮汉随即收起了情绪,配合道:“这损毁的茶具钱就从俺的工钱里扣吧.........”

年轻锦衣男子轻轻摇了摇头,随即站起身来,对旁边的随从吩咐道:“杜四,去把茶钱结了,顺便问问掌柜的这茶具什么价,咱们照价赔偿。”

“是!”其中一名中年随从立即先行向楼下走去。

楼上的这个小插曲倒是没影响到楼下茶客们继续闲聊的热情。

这家清茶馆也是家良心老店,熟客极多口碑也颇好。

所以,对于被刀疤壮汉损坏的茶具也没有漫天要价。

待这四位外地商人装扮的男人结了茶钱并赔偿了茶具钱后,从楼上下来的一位便衣亲卫也紧随其后踏出了茶楼............

又过了片刻,随着刚才的那拨茶客相继离去,议论新政的话题也进入了尾声。

王承恩看着意犹未尽的朱由检,小声提醒道:“五爷,咱出来的时间不短了,是不是先回去?”

“您下午还约了人谈“生意”呢.......”

“这出来得快三个时辰了吧?真是一点都不觉得啊..........”朱由检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回!”

“这里的茶不错,下次得空了咱们再来。”

-------

回到宫中,已是下午未时。

六位内阁大臣已经恭候在建极殿准备参加今日的平台召对了。

“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刚刚换好天子常袍的朱由检快步走来,孙承宗、徐光启等人连忙叩拜参见。

“都平身吧!朕今儿午睡睡得沉了些,让诸位阁老久等了。”朱由检径直走向御座坐定,向一旁侍立的内侍吩咐道:“给诸位阁老看座。”

“谢皇上!”孙承宗等人连忙施礼谢皇帝赐座。

已经六十五岁的三朝老臣孙承宗身为首辅自然被安排在了左首首座。

与之相对而坐的是比之年长一岁的现任次辅、新学界最高代表人物——徐光启。

孙承宗、徐光启身后依次坐着的是内阁的老班底黄、施、张、李四位老阁臣。

这就是现如今大明朝的中枢内阁班底。

六位阁臣皆是头戴官帽身穿大红色仙鹤补服端坐于御座之下,等待着皇帝主持今天的这场临时办公会议。

其中最惹眼的还是端坐在左首位的孙承宗,因为他那一把打理的很有光泽的大胡子当真是相当抢眼.........

看到阁臣们一一坐定,朱由检直接开了口:“朕听说百姓们对朝廷推行的一系列新政都颇为拥戴。”

“特别是朝廷准备开设“技考”广建新学堂的事情,民间反响很好。很多读书人更是直接开始转走“技考”之路了,这说明我大明子民和天下仕子还是相当开明务实的嘛!”

“朕本以为在全国推行新学会遇到一些阻力,没想到这一点倒是朕多虑了。”

提到新学的问题,作为这个时代拔尖的科学人才,徐光启自然是最有发言权:“皇上深谋远虑、慧眼如炬,对新学的认识更是无人能及。这些年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来到我大明寻求交流与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泰西新学,很多读书人看到了泰西新学的独到之处后也都开始接触学习并从中受益匪浅。”

“不得不说,他们带来的很多新学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琢磨的。”

“如果能将新学在我大明发扬光大,定能为我朝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现在皇上天恩浩**在全国施行“科考”与“技考”并行,那就等于给天下百姓仕子增加了一条为朝廷效力的通道。如此利国利民之举,我大明子民自然是积极拥戴的。”

朱由检看着提到新学之事红光满面的徐光启,笑道:“徐阁老可是我大明新学之典范,有你主持新学推广,朕也就安心了。”

朱由检知道,对于朝廷大力推行新学一事,最上心的莫过于徐光启这些新学的代表人物。

有徐光启亲自主抓新学之事,朱由检也没什么可操心的了。

不过,他也知道,现如今设立“技考”、建立博学监等诸多推行新学的政策之所以会如此顺利落实,并让越来越多的大明的百姓认识到了新学将会带给他们的诸多好处,固然是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朝廷多设立一条上进之路对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有利无弊的大好事。

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在这个新朝初开的紧要关口,无论是大明官场还是天下的仕子们绝大多数人都想在这个政治格局被全面打乱的特殊时期给自己找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纵观历史便很好理解这一点,每当新皇即位之时都少不了想要抱皇帝大腿的“帝党”期望以此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其实,这就是一群投机者,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顺着皇帝的意思往皇帝心眼里踢。

可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广大投机者的存在,却恰恰让新朝的一系列新政得以顺利推行。

知道皇帝一心要推行新学的官员和仕子都以各自的方式来响应和支持新学的推行。

官员上书声言推行新学的莫大好处,仕子们便在民间宣扬朝廷开设“技考”的利民之处。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里读书人的言论在民间还是有着很大影响力的。

所以,这才迅速形成了大明上下对新学的积极态度。

而朱由检推行的其他一系列诸如整肃吏治、编练新军、收缴逋赋这些新政,除了因为他展露出来的高明手段之外,这些想要在新朝抱住皇帝大腿的“帝党”也是功不可没。

身为穿越者的朱由检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才敢如此大刀阔斧的推行新政。

如温体仁、杨所修、徐尔一、韩一良等等这些都是投机者的代表。

而对于这些想要迎合圣意者,朱由检从来不吝啬自己对他们的夸赞。

在很多时候也愿意给他们上位和表现的机会。

追缴逋赋这么重要的事情,朱由检不就交给了温体仁去做吗?而且事实证明温体仁这件差事做的还相当不错。

所以说,这些人虽然出发点不见得那么正,可并不等于他们没有能力。

反正,现如今朝廷已经实行了成效考核法来作为官员的晋升条件,能够最终搏得上位的也一定是那些能够任事的才能笑到最后。

对于有能力的人,只要在可控的范畴之内都是可以专人专用的。

其实,这也是明朝皇帝的一个天然优势。

翻阅明史你就会发现一点:有明一朝皇权其实一直都是非常强势的存在;假如你是大明的皇帝,只要你脸皮够厚也不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只要你不要像纣王之流那样瞎胡搞,你想干什么事情还是能干成的,谁反对就杀谁对于大明皇帝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了,前面也说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你脸皮够厚且根本不在乎那些所谓的虚名。

但是,在封建儒家伦理的影响下,却没有哪个皇帝能根本不在乎那些虚名的。

而身为穿越者的朱由检却恰恰没有这种古人无法绕过的刻板认知。

所以,他不止一次的言明自己不怕背负任何骂名,只要能够振兴大明,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更何况,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朱由检一直都是采取了当下最为恰当的做法和手段。

有人可能会说,你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触动官僚集团的利益难道不怕被这些官僚联合起来另立新帝吗?

这个还真不怕!因为明朝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说到底明朝的官僚集团根本就没有颠覆皇权的能力;他们惯用的手段只不过是站在道德高地上对皇帝进行言语上的声讨和制约,仅此而已。

他们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那张嘴和手中的笔,皇帝抹不开颜面不想被天下人说他失德,才不得不在一些事情上向大臣们妥协。

魏忠贤如此权倾朝野,不还是轻而易举的被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天子给连根拔起了吗?

莫要说朱由检选择推行新政的时机正是整个朝堂之上政治格局最纷乱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官僚都是互相提防、各怀心思的;就是朱由检直接与整个官僚集团真刀真枪的彻底撕破脸皮,只要皇帝够狠,这些官僚也根本无法撼动皇帝的地位。

对于大明朝的这些官员,皇帝的一道圣旨就足以定他们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