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八使绊子
不过月余时间,高句丽国土便首付十之七八。
李继隆在水原,刘光义进军更快,已到达大邱。
再有半个月,高句丽便能全线光复。
从周师进入高句丽境内,就不需要王昭操什么心,只要坐等复国就好。
唯一一次操心,却让周师损失了大-将。
这日王昭正与柴宗训讲些高句丽的典故趣闻,杨延德呈了两封奏折。
“皇上,前线来的战报。”
天天都是胜仗,柴宗训有些麻木了。
打开奏折扫了一眼,刘光义禀奏天气转冷,铁骑军常年生活于江南,对寒冷气候极为不适应。
所以他想暂时撤回国内修整,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再挥师北上,请皇上恩准。
如今高句丽全线光复在即,刘光义却突然请旨修整,虽是突然,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柴宗训又打开李继隆的奏折,没想到内容与刘光义一模一样。
天气太冷,我要回辽东修整,来年再挥师南下,请皇上恩准。
刘光义说不适应气候也就罢了,辽东的严寒更甚于高句丽,你李继隆要是怕冷,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柴宗训将奏折递给王昭:“昭王且看看。”
王昭看后不解:“此是何意?”
柴宗训在心中冷笑,必是俩人在高句丽受了什么委屈,又不便说出来,只好假托天气,请求撤军。
但王昭故意装佯,这就不对了。
天朝虽有气度,却更有尊严。
柴宗训可不是圣母:“既是将士不适应气候,那也只好先行撤军,待来年开春再战。”
王昭以为柴宗训故意留下部分扶桑军,用以牵制高句丽,慌忙跪下。
“皇上,眼下高句丽国土已光复大半,何不趁此时一鼓作气全线光复?”
“待扶桑军被剪灭,臣愿率高句丽举国军民迁入中原。”
这种有劣根性的民族,柴宗训才不想要:“昭王又是何必,高句丽气候严寒,我王师不适应也是正常。”
“如今扶桑军被逼于光州一线,只要高句丽大军坚守住,来年朕必派遣水师,将其全歼。”
王昭口口声声归附中原,绝对是真心的。
但如果有机会做皇帝,谁不愿意?
如果高句丽军民能守住已经光复的国土,等到来年周师帮忙将扶桑军全歼。
只要宣传的时候,稍微春秋一点点,王昭便是高句丽民族震古烁今的大英雄。
更何况扶桑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如若不然,怎会一个月便被周师推到了海边?
但说话上,王昭还是要客气一些:“皇上,倘无王师相助,臣如何守得住?”
柴宗训说到:“如今天气转冷,扶桑军活动不开,况此时他们已是丧家之犬,如何敢再战?”
一切都似乎那么有道理,但王昭还想要个心安:“皇上,明年春暖花开,王师一定要来呀。”
“放心,君无戏言。”柴宗训说到:“何况封锁高句丽海峡的江南水师,并不会撤走。”
“如此,臣便多谢皇上了。”
辽东军和铁骑军进军速度快,撤退速度更快,不几日便退到高句丽都城附近。
李继隆和刘光义俩人一同去往行营见驾,正遇着慕容德丰。
对于俩人突然撤军,慕容德丰很不理解:“两位大帅,眼看得胜在即,为何却突然要求撤军?”
刘光义一肚子苦水:“郡公有所不知,这一路来,扶桑军倒不算什么阻碍,高句丽百姓才是进军最大的麻烦。”
“不必说什么骚扰军营偷窃粮草,即便问个路,也须万元;若是寻个向导带路,更须花费数十万。”
“至于灌水抽吊桥之事,更是不胜枚举。”
“桥梁被毁,架桥所需木料,须从地方官员手上采买,如若不然,便组织百姓于军前大骂。”
“要说采买吧,一根木头能卖上万,这谁买得起?”
“以至于一路上高句丽百姓不停毁路拆桥,如若不然,末将早已将入侵的扶桑军全歼。”(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