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四争人
李继隆是在收复幽云之后,建设云州才成为杨延平的部下,在此之前,他是慕容延钊的部下。
虽然慕容延钊离世多年,但现在起底李继隆,什么抢老百姓,杀俘虏,不执行军令等等,每一项都有鼻子有眼,就差调转马头打自己人了。
对于他的这些罪行,杨延平定然也是知道的,但这是个可造之材,再说李继隆出生的时候大周都还没建立,那是的当兵的就为讨口饭吃,大多都是这样。
如果上面有个主帅顶着并且赏识,在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方待着,若有机会建立大功业,这些污点都可以被抹去。
但现在李继隆要任职的是辽东经略,是大周的明星地方,万众瞩目,任何一个小小的缺点,都会被放大无数倍。
这也是柴宗训为什么舍不得杨延平的地方,不管是经略幽云,还是经略辽东,他都近乎做到极致,让人无话可说。
李继隆作为杨延平的副手,俩人私交甚笃,又政见相合,的确是继任辽东最好的人选,但现在令柴宗训不得不再次考虑。
吕端也说到:“皇上,李统领虽在经略辽东时屡立功劳,但其治军不严,影响极其恶劣,倘其主政辽东,恐为人诟病,还请皇上收回成命。”
柴宗训长出一口气:“以卿之见,当如何?”
吕端说到:“可另调任一人经略辽东,李继隆继续留任辅佐。最好选一人,赐其辽东经略,但实权仍由李继隆掌握,待过渡之后,再立其上位,届时影响要小得多。”
说到背名不干事,柴宗训第一个想起都察院右都御史符昭智。
当初本就是为平衡,才任符昭智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符昭智也果然不负柴宗训期望,除了拿一份俸禄,那叫一个阿弥陀佛。
管事是管事,但没有自己的主见。
如果调符昭智到辽东,李继隆继续为副手,当可保辽东平稳过度。
上次任命李继隆的消息一传出,各种各样的奏折便来了。这次柴宗训决定保密:“此事容后再议吧,这几天朕仍沉浸悲痛,心神无法集中。”
有李继隆在,辽东没有经略问题都不大,吕端也不是那种话多的人,叮嘱柴宗训保重龙体后便告退。
御史们联名的奏折得回,柴宗训批了三个字:知道了。
这三个字倒让一众臣僚有些懵逼,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
若是执意任命,便要设法驳斥;若是同意奏折,便该表扬这些御史,知道了,这是什么态度?
还是赵德昭解开谜底:“皇上是属意李继隆的,然其品行却不堪辽东经略,只能暂且将其放弃,但最终仍会任命他为辽东经略。”
一个官员说到:“如赵行长所说,咱们是不是应该继续上书弹劾,直到将李继隆劾倒为止?”
“不可。”赵德昭说到:“李继隆虽品行不堪辽东经略,然其自云州开始,屡立奇功,倘扳倒李继隆,即代表前经略杨延平识人不明,如此只会激起皇上反感,说不定会就此乾纲独断,力排众议任李继隆为辽东经略。”
“依赵行长之见,咱们该如何?”
“见好就收,皇上既是同意御史所请,列位可上折子推举合适的经略人选。”
“那依赵行长之见,谁为辽东经略合适?”
赵德昭笑了笑:“若说任谁为辽东银行行长,本官或可谏言一二,辽东经略事关重大,本官不敢妄言。”
“赵行长谦虚,下官等谁不知赵行长老成谋国,如今国有疑难,正该赵行长报效国恩之时。”
赵德昭淡淡到:“若说到具体人选,本官的确不知何人为好。”
“然辽东如今为大周粮仓,且与高句丽,契丹等国接壤,非得一出身军旅,且执掌地方多年,经验丰富的老臣不可。”
一众官员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中似乎有了答案。
第二天,辍朝中的柴宗训忽地接到几封奏折,一致推选赵普为新的辽东经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