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麒龙港,打开大宋货运的新时代(1 / 1)

一连十几日,秦安都在忙着龙阳县的事情。

麒龙村的下港口正式建立完毕,在完工的那一日,汴京的百姓来了几万人观礼,都来参观这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港口。

看着那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一条条崭新的船只,还有那闻所未闻的起重机,百姓们震撼了。

今日到来的,最多的还是商人。

汴京粮商来了七成,其中三成都是和皇室有关联的商人。

他们都无比震撼的看着面前的这一座巨型港口,他们很清楚的明白这一座港口将会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从此以后,远距离运输将会被兴国集团彻底的掌控。

粮商,盐商,布商,甚至是牙行,镖局,都受邀前来。

港口的剪彩仪式结束之后,秦安便带着那几百个商人到了修建仓库的地方。

指着那已经落成的一百座仓库道:“这里的仓库皇室有十座,我兴国集团有五十座。”“还有四十座是留给诸位的,诸位可以租借这里的仓库存放货物,只需要支付一定的存放费用就行。”

这些一个个锦衣华服油头满面的富商都开始窃窃私语。

“侯爷,这个存放可有日期?”一个盐商开口问道。

盐不怕存放的时期,所以对于他来说日期显得尤为重要。

秦安点了点头:“一年。”

这倒是让那些商人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

秦安这时候笑道:“我知道你们在考虑,不过这麒龙港提供了军队的保护,你们也不用为担心货物的安全。”

“其次还有,麒龙村以后会成为大宋货物流量最大的地方,这个仓库,可不是简简单单存放货物这么简单。”

一时间,这些商人们开始思量起秦安的这一席话。

一个有些瘦弱的年轻人这时候站出来道:“秦侯爷的意思是,以后有人会花大价钱买这里仓库的存放权?”

秦安赞扬的看了看这个年轻人,问道:“你是哪个铺面的人?”

“回侯爷的话,小民叫漆五,小民是丰登米铺的跑堂,今日替掌柜的前来瞧瞧。”

“不错,你的眼光很敏锐,若是愿意来秦府,我欢迎你。”秦安笑道。

顿时,周围的商人有些羡慕的看着漆五,得到了侯爷的认可,这小子以后也算是可以平步青云了。

漆五大喜过望,连连谢礼。

“你们若是不相信这里的仓库会增值,就想想咱们汴京如今的异邦商人是不是很多。”

“他们来一次大宋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采买,他们往往会购买十几船,几百车的货物回国。”

“若是不直接存放在这里,谁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帮他们省一批搬运的费用?”、秦安说完,转身走了下去,话已至此,也不需要再继续说下去。

这些商人们沉思了许久。

“老李啊,你觉得靠谱不?”一个布商拉了拉身旁一个商人的袖子。

那老李老神在在的笑了笑,抚须道:“你问我做什么?”

那布商讪讪一笑:“老丈人,你就说说吧。”

老李哼了一声:“要不是看你这声老丈人,你小子就等着错失一个赚大钱的机会吧。”

“哦?老丈人,说说看。”

老李抚须,沉吟道:“这长安县候是个高人啊,他有意将汴京的商人的都结合起来,一个港口,他就占据了咱们这些商人最大的命脉,就是运输。”

“你是布商,你的原料,蚕丝,销售的时候还需要卖到北方,西北去,这不都是运输的地方吗?”

“我是个粮商,我更是吃运输的问题,这一来二去,咱们整个汴京商人的命脉就都被这位爷给把持住了。”

“看看天然居,如今的天然居日进几千贯,有了这个港口,怕是以后要日进万贯,十万贯了,以后的大宋,这位侯爷说要哪家店铺死,谁就得死。”

“如今当务之急,跟紧这位爷的脚步,可别被落下了。”

老李拍了拍自己这个便宜女婿的肩膀,郑重的说道。

那布商连连点头,心里也一阵喜悦。

秦安带着他们逛了一圈,随后又带着他们参观了一下新的水泥官道。

当他们看到兴国集团的新式马车驶过地面,而马车里面的一杯水都未曾撒落分毫的时候,他们一下子就嗅到了商机。

“侯爷,这马车,嘿嘿,我要五十辆,有没有?”一个车马行的老板凑了上来,说道。

秦安笑了笑:“有,一百贯一辆。”

这下子,那商人顿时脸色有些难看,一百贯一辆,这几乎就是明目张胆的抢钱了。

“侯爷,这马车我仔细看了看,似乎只是改动了车轴下面的那个大盒子,这别人要是把马车买去了,拆开来看,岂不是就天机泄露了?”

这商人转了转眼睛,笑眯眯的说道。

知道这家伙是在砍价,秦安也不介意,淡笑道:“我也不怕告诉大家,这盒子里面的东西其实并不复杂,外形很容易就看懂了。”

“但是这里面的东西是任何人都没办法仿制的,只有我兴国集团的钢厂才能生产出来。”

“对了,提醒你们一句,我大宋红衣大炮和火铳就是用这种钢材打造的。”

这句话让这些商人们冷汗连连,这秦县男的意思可不是什么好意啊。

有的商户当即决定买了一辆,有的则是买了好几辆。

对于他们来说几百贯不算什么大事,能够得到一辆这么舒适的马车反倒是很值得。

至于秦安所说的钢材,在秦安的提醒之下,他们也明白了,这东西和朝廷有关系,是一般人根本不能涉猎的。

不少商人在试了试之后,连连称赞这马车的性能优越。

在麒龙港的开幕仪式上,秦安见到了李沿。

李沿奉旨预防黄河水患。

不过如今看他面色苍白,神态萎靡,秦安也知道预防水患的事情并不顺利。

“李尚书,你这是怎么了?”秦安和李沿两人在角落交谈。

李沿无声的摇头,有些无奈的苦笑道:“预防水患的事情并不顺利,百姓们即将农忙,想要征收徭役都极其困难,今年的朝廷是有钱而没人啊。”

秦安也顿时有些无语了。

“确实是有点难。”秦安轻笑道。

李沿震了震精神,说道:“马上就是立秋,就要开始秋收了,你的那些农具马上就要派上大用处了,到时候你秦安的大名,或许将成为我大宋农民心中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