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自创(1 / 1)

传送双生 剩下板栗 1417 字 10个月前

简仁想了想,回答到:

“我们反过来想,如果真是存在这样一个幕后黑手。那么,在这么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案件中,就没有一个心智不够坚定的亻言彳走把他给供出来?

退一步说,就算他们所有的亻言彳走都是意志坚硬如铁,那我们这么多卫所同僚在这五年中,这么多案件的累计发生下,就没有一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先不说什么完美掩盖犯罪意图有多困难。现在有这么多案件采用明显并不高明的犯罪手法,只能说明更多的作案者就是普通的人,并不是什么犯罪天才。

而这些人没有一个交代出什么斜教的存在,我只能有猜测。

那就是,这个所谓的斜教是一个十分隐蔽且松散的存在。

甚至可以说,他的亻言彳走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加入了它。”

这话让胡安觉得很是不可思议,甚至有点匪夷所思。他不由反问到:

“亻言彳走都不知道自己加入了?

怎么可能还会这种模式?

那创建这个斜教的人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他这样做又有什么意义?

单纯的报复社会吗?

这肯定不对。

对于这种有着如此强烈报复心理的人来说,只报复却不能让人知道是自己报复的。

说实话,我并不相信,真的会有这样只追求结果,却不在意个人成就的人存在。

或许在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像你说的那般,只是想报复一下,并没有想过要留下什么功与名。

可是,随着计划的深入,而其获得的效果又是如此的好。

我很难想象这个人会对此无动于衷,他至少也会给自己取一个什么代号。这样才能利用这个代号和自己已经完成的事迹再扩大自己的影响与规模。

毕竟,人心的永远得不到满足的。

你也看到了,在真实的数据中,比起五年前刚开始的时候,近两年来,这种事件发生的频率愈发高了起来。

再者,就算他真的是一个无比淡泊的人。

可那些亻言彳走呢?他们也不会给他取一个什么厉害的代号?

联盟有句老话说的好,人不在江湖,江湖上却留流传着他的传说。

对于那些亻言彳走们来说,要让这个传说继续流传,一个名字,一个代号那是必不可少的。

哪怕他们在提到这人时,会说那个人如何如何。这里的‘那个人’也是一种代号。”

简仁明白胡安想要表达的意思,却是对他摆了摆手。

“说来说去,你说的不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斜教模式吗?

而我认为你说的那种传统模式有很多疑点。单就保密程度而言,在这些案件中,就根无法成立。

所以我才猜想,会不会是一种新的形式。

这种形式并不追求即刻的效果。更多的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接触到它的人。

这也符合从五年前到现在,这些数据增长的幅度越来越快的这一现实表现。

这也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新的模式,比起过去的各种斜教模式来说,更加需要时间的积累。

至于那个我们一直纠结的发起人也好,推动者也罢,或许他根本并不存在的。

当然,我知道,这个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甚至会有点玄幻。但我还是想把我的想法告诉你,我希望能够听听你意见。”

“你说。”

胡安也很好奇,简仁想到的所谓新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形态。

接着,他就听简仁缓缓说到:

“你说会不会有这种可能。

一开始只是有这么一个事件。之后,有人开始围绕这个事件展开了一些讨论。而通过这些讨论,他们中的一些人,得出了一些具有反社会倾向的观点。

而这些当时参与讨论的人们,很快被新的话题或事件所吸引。也许在那段讨论结束以后不久,他们就忘记了这件事。只是他们当时提出的观点还留在了网络中。”

胡安略一思索,点头认同了这样一种情况确实是有其发生的可能性。

简仁见他理解了这个开端,便继续说到:

“当那些具有反社会性质观点被留在了网络中,后来,无意间又被其他的人看到。

而看到这些观点中的少部分人,可能会因为生活不如意等种种原因,会与那些不好的观点产生共鸣。

他们在产生这种共鸣时,或许只是觉得,那话说的不错。也可能是认为那个观点很有意思,很新奇,自己没有看到过,之后便随手转发了一下。

当然,后来的人,也可能觉得那些观点全是扯淡,都是胡说八道,必须拎出来批判一下。于是他们在转载的同时,还附上了自己的反驳或咒骂。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些人都对这个观点进行了二次传播。

而在这二次传播的过程中,这个传播者可能还对观点进行了他认为正确的修正。

遵循同样的道理,有了二次传播,就会有第三个层级、第四个层级的传播。

就这样,这个观点开始在网络中渐渐传开。

同时不断通过不同的人,对其进行壮大、修正、充实、甚至最后还行成了一个体系。

当然,这个体系很大,可能也并没有被人真正整理出来,只是所谓的口口相传。

但当这个观点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对接触到它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他们开始用自己的行动来符合这种影响。最终,这些行动,就化为了那三张表格上不断增加的数据。

在这样一个前提下。

对于最早提出那些观点的人来说,他们早就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而现在的最终形成的观点体系,也已经和他的原话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认为,他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开创者。他们甚至都没有参与到后面的扩展之中。

如果真的要找出这样一个所谓的创始人。

那么,我认为,那些所有参与这个观点讨论、传播,不断对这个观点进行修正、壮大的人。他们每一个参与过此事的人,才是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的这个斜教,真正的创立者。

而另一方面,所有的这些人,参加这场宏伟的创立活动人,他们在这件事情上付出的时间却是少的可怜。

并且,单就他们每一个个体而言,他们的参与度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可能在整个创立的活动中,他们只是扫了一眼某句话,随手点击了一下屏幕上的转发图标。全程可能只用了不到10秒钟的时间。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只用了10秒钟时间的人,我并不认为他们有资格被称为创造者。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并没有真实存在某一个人创立了这个斜教的原因。

在这个没有组织的斜教里,所有这些参与过的人,他们既扮演了创造者,也扮演了传播者。

同时,他们也有可能在潜意识中,成为了我们所说的亻言彳走,真正去实践那些并不存在体系的所谓教义。

他们只是在获得了一种思想,甚至只能算的上的一种观点或想法。是他们自己根据这种观点或想法,自己对自己的认知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正。

最终导致了他们做出一些不符合大家共同认知的事情。而令他们产生这种修正或思想转变的观点,并没有真正白纸黑字的要求他们去做这些事情。

这个时候,当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当创造者、传播者、亻言彳走,这几个不同的身份在同一群人身上交织在一起时,他们就成为了同一类人。

他们将最终共同完成这个那个反社会论调的形成、传播与执行。

至此,他们也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斜教成员。

换句话来讲,正是这些参与其中的斜教成员们,他们自己创建了一个斜教,来供他们自己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