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朝堂争辩(二)(1 / 1)

“都在大火里烧完了,如果孟左相有能力,我是不介意你去被烧的地方看看,只要你找得出有关大人无视大晋律法的证据,我都认下,”

秦云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就是死咬没证据回复。

“再说,经过我这八个月的调查,得到的结论就是无罪。”

“你,你这是包庇!关洪允随意发放存粮,这是天下有目共睹的,怎是你一把火烧完就能了结的。”孟左相气得脸都红了。

“孟左相难道还要我再重申一遍吗,本人办案只讲证据,你没证据,什么都是白说。”

懒得再回,秦云官袍一甩,在对着陛下跪了下来:

“陛下,臣要参顺天府巡卫队救火不及时,还要参户部欠我大理寺房屋修缮款不到位,更要参工部不及时修缮房屋以至引起火灾。”

工部尚书苏尚书,户部尚书黎尚书及顺天府程大人,连忙跑了下来,大呼:

“臣冤枉啊!”

“陛下已经下发了五万旦大米,是关洪允不知足,还私放存粮,他才是罪大恶及之人啊!”

三位是口径一致的把祸往关大人身上推。

这时秦云插话进来:“既然你们几部都喊冤枉,又说到关大人的案子,那我就参户部和工部,他们一个筹粮,一个送粮,肯定问题出在他们身上。”

户部尚书黎尚书跳了起来,“我有什么要参的?”

其实他心里直发苦,陛下要他下发五万担大米,他哪里拿得出来,这几年天下不是战争就是灾的,他户部真是难啊,于是他只发了三万担。

兵部尚书武尚书也是一脸恼怒质问:

“秦云小儿,你说参我什么,老夫行得端坐得正,不怕参?”

“陛下发旨说要放五万旦粮,这数我没说错吧?”

户部尚书回道:“没错啊!”

“那我请问,当时兵部压粮到正北府是多少?”

这话问得武尚书心里也是七上八下,他兵部的日子也不好过,户部是一再裁剪他兵部的粮食,将士们总不能饿着肚子守边关吧,他就动了点关系,留下一万担送到了边关。

“你们兵部到北正府把粮一丢就返回了,连个交接人都没有,据接收人说到时粮食是一半不到,当时正北府的百姓都看到了,这是不可辩的事实。”

武尚书头冒汗了,但仍镇静的说道:

“荒缪,我兵部老老实实送粮,要按秦寺卿这么说,是怀疑我兵部给贪了?”

看了眼户部,死道友不死贫道,咬了咬牙说道:

“当初我们接粮的时候也没点数,说不定是户部根本没给这么多,你怎么不怀疑他呢?”

黎尚书气得要死,武尚书这没脑子的莽夫,就不会死咬着当时是交接好了的,如今物证被烧,没证据谁也奈何不了,他倒好,竟把责任推给他,刚好中了秦云这小子的奸计,蠢夫!

只能硬着头皮辩解:“武尚书,你这个老匹夫,当初我交粮时可是货真价实,你自己不点清,怪得了谁?”

两人闹得面红耳赤,就差没在朝堂上打了。

秦云站出来,说道:“黎尚书和武尚书都是一片赤诚,以在下多年对你们的了解,贪救灾粮你们万万不会做。”

二位大人听了,连连点头,还没等他们松口气,秦云又道:

“我是左思右想,这差错只有一个地方弄错了。”

“什么地方?”兵部和户部尚书急问。

“户部既然没发错,兵部也按量押送,又没出什么意外,那就世人理解错误。”这是何解,朝堂君臣都竖耳齐听,

“你们想想,陛下下旨发放五万担粮食,发放粮食从何而来,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户部拔粮,一个是发放储备粮,可押过去的粮达不到数,那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要拿储备粮来凑数,那关大人拿着圣旨开仓放粮,何罪之有?”秦云抬头质问众官。

“再说关大人可是当地出了名的清官,遵纪守法,我大理寺台上可摆着正北府的万民请愿书呢,这么得百姓爱戴的人,怎么会做出私放粮食的事情,众位大人,你们说是不是?”

孟左相听得张口结舌,圣旨原来可以这么理解,还有能证明关洪允死罪的证据都被烧了,万民书却没被烧,这火原来是选择性的烧啊,见识了!

其实他也知道事情的真相,本以为他可以通过这事善加利用,没想到秦云这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如果他执意说关大人有罪,人家就会问另一半粮出处,总不能说朝廷没粮,拿了一半粮堵世人的嘴,再说这一半粮还被兵部贪了三分之一。

如果说破不但会把户部和兵部拉下水,说不定还会影响陛下声誉,到时他三方得罪人,不划算。

想了想,只能不甘作罢。孟丞相都不出声,众官更加不会说。

户部尚书和武部尚书两人也很快分清利弊,最后牙一咬两人齐道:

“陛下,秦寺卿说得有理,是世人理解错误。”

“臣附议!”

苏尚书和程大人也不敢反驳,秦云这小子明显是在威协他们,如果不放过关洪允,那就会接着参他们,再加上陛下有心放过关洪允的态度,他俩只能站出来表明态度,

“秦寺卿说得有理,臣附议!”

“臣附议!”

坐在皇位上的康正陛下,转过身去,台下的大臣就看着陛下两肩动了起来,谁都知道陛下在笑,但谁都不敢说破。

最后秦云跪了下来,大呼:“臣请陛下详查,但臣在这里建议,关大人不但不能治罪,还需嘉奖,以安民心。”

旁边孟左相气得脸色铁青,可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康正帝笑过后,站了起来,严声道:

“关洪允无罪释放,因赈灾有功,赏银千两,官复原职。”

下朝后,康正帝是一路大笑着回到南书房,太子和督察院蔡督察站于他的下首:

“生儿,你说秦云这小子怎么就突然开窍了,想了这么个无赖办法?”

康正帝笑道,他只要想到孟左相被怼得无话可说的样子,就想笑。

“以秦寺卿的为人,儿臣猜测这办法绝对不是他想出来的,一定另有其人。”太子眼光闪烁。

“我听说秦寺卿在江庭州收的徒弟来京了,前几天,他和秦尚书、徒弟三人在书房说到半夜。”蔡督察不动声色的说了这么一句。

“噢!”皇帝挑了下眉,对秦云的徒弟有些感兴趣了。

Tip:收藏+分享科举从六岁搬迁开始,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