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更合一(1 / 1)

孝期减少的事轰轰烈烈闹腾完, 有些老大臣心里还是遗憾,对曹家骂骂咧咧的。

还有刚烈的御史写了不少文章,隐晦把曹家骂了个遍。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挺高兴听见这个改变, 他们终于不用守孝三年。

三年过后,原本可能高升的机会就没了, 实在叫人扼腕。

如今好了, 二十七天, 一个月不到的守孝,他们既不会轻易丢了被提拔的机会,又不会耽误了手里的差事, 简直美滋滋。

康熙看着就更高兴了, 毕竟同一时期前后脚有十个八个朝堂上的大臣要丁忧,这扔下的差事就多到让人头疼。

要年份不太好,这去守孝的就更多, 那么多差事谁来做?

这边守孝的事推广下去的时候, 英吉利和荷兰这场仗总算是打完了。

说打完其实也不准确, 该说是戛然而止, 因为英吉利的国王突然病逝了。

虽说是病逝, 但是康熙收到消息,英吉利国王是活活给气死的, 气他的居然是自己的亲儿子。

这儿子也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言闲语,被人一怂恿,就冲动跑去跟英吉利国王说他这次发动的战争是不道义的,还要拖垮了英吉利,很快要成为亡国之王, 还不如早早退位让他继承。

这话把原本因为战争的关系, 每天工作时间很长的英吉利国王气得心口发疼, 然后一口气没上来,转眼就一命呜呼了。

这儿子都吓傻了,他想要继位是一回事,但是把亲爹气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只能一不做二不休,赶紧让心腹收买了宫廷医生,把英吉利国王伪装成突然心脏病发的样子,对外宣称国王忽然病逝。

然后这儿子很快就在教皇的授意下继承了皇位,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支持跟荷兰打仗的大臣都打发走了,然后派了使者去荷兰,要结束这场战争。

荷兰国王巴不得早点结束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两边一拍即合,于是这场仗莫名其妙开始,又莫名其妙结束了。

这一结束,英吉利的新国王就抓紧时间组起自己的新班底,把老国王的人通通都换掉,好坐稳皇位。

荷兰国王就赶紧收拾国内的烂摊子,因为被战争拖垮的国库也急需补充。

于是荷兰国王就派了使者过来问康熙:需要乳酪吗?

大清这边的人很喜欢奶制品,所以荷兰国王才会想要做这个买卖。

荷兰的面积不大,但是草原面积不小。

养羊不合适,可是养牛就很适合了,尤其是养乳牛。

乳牛产出的牛奶做出奶酪,就能放置很长时间,很适合做出口的买卖。

康熙尝试过奶酪的味道,不是特别喜欢,顾凝宸却挺喜欢的。

以前在后世工作太忙碌的时候,她就用奶酪做三文治,就是简单的一顿饭了。

奶酪的营养价值也好,顾凝宸想到还瘦瘦小小的四阿哥,感觉他特别适合吃这个,就不知道四阿哥会不会喜欢这个口味。

见顾凝宸喜欢,还想让四阿哥吃一点,对小孩子的身体也好,康熙就跟荷兰国王做了这个买卖。

毕竟他也不想荷兰太容易死了,就无法牵制住英吉利了。

虽说如今的英吉利换了国王,这个新国王一看就不怎么靠谱,估计都坐不久底下的皇位,总归能拖住一会是一会。

要是荷兰倒了,英吉利就没了对手,哪怕换个白痴国王也能发展起来。

荷兰国王收到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刻就让人挑了最好的奶酪送了过来,价钱也给得相当优惠。

原本荷兰这些奶酪大多数是欧洲各国买下,德意志买的是最多。

然而战争一起,德意志那边不想跟荷兰有太大的牵扯,慢慢就减少了采买奶酪的数量。

大量的奶酪堆积在库房里面无法卖出去,奶农们就惨了,日子都要过不下去。

幸好又多了康熙这个大主顾,一口气买了不少。

他这一买,其他人往往都会跟风一起买,这数量就立刻上去了,转眼就把荷兰的库存给买空了还不够。

奶农们简直热泪盈眶,觉得康熙果真是大善人,救人于水火之中,还特地让人送来不少奶酪的吃法。

顾凝宸让人做了三文治,奶酪只放了一点点,毕竟担心四阿哥这孩子可能乳糖不耐受。

四阿哥到重华宫的时候,见顾凝宸拿出奇怪的面包,切成三角形,小手抓着就吃了一口,感觉奶香味十足:“定额娘,这个好吃。”

见他喜欢,很快就吃完了一个三文治,顾凝宸也没急着让四阿哥继续吃,而是观察了一会。

四阿哥喝了一杯蜜水,没表现出乳糖不耐受的样子。

顾凝宸留了他一下午,还带着四阿哥去偏殿已经修缮好的新书房看了一会书。

她特地让人做了连环画,把西游记和封神榜的故事画了出来。

这样就又有趣又好看了,小孩子怎么可能手里没个连环画能看看呢!

虽说康熙觉得这也太宠孩子了,而且很容易让孩子玩物丧志。

但是四阿哥确实是个好孩子,定力也好,每天都会做完功课后休息的时候才看一会。

三阿哥就会忍不住想看,不过被四阿哥管着,又见弟弟那么专心做功课,他这个做哥哥的不好偷看,也就先跟着做好功课后才会拿出连环画来看,算是奖励自己。

连环画需要人慢慢画,故事还得先写提纲,给顾凝宸过目后感觉故事没问题,才让人开始动手画。

所以每一册出的很慢,只是小阿哥每天要上课,其实休息的时间不多,也就每半个月休息一天的时候能多看一会儿,看得也不快。

顾凝宸搂着四阿哥看完一本连环画,看他脸色不错,还是让人请了御医过来给孩子把脉,并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才算是松口气。

不过起初也不敢让四阿哥吃太多,每天吃一点,尤其是早上,晚上吃的话就不好消化了。

三阿哥也跟着吃了点,感觉奶香奶香的,十分喜欢,还撒娇让高嬷嬷多给了一点。

高嬷嬷可不敢让他多吃,第一次吃的时候,还按照定贵妃的意思只给一点,看三阿哥吃过后一天都没有不适的样子,这才敢给他继续少吃一点。

差不多半个月后,三阿哥的奶酪才能多加一点,算是十分谨慎了。

另外奶酪还有相克的食物,比如鱼和羊肉都是不能跟奶酪一起吃的。

可能会消化不良,腹胀或者腹泻,所以不能混在一起吃。

还有菠菜和奶酪也是不相配的,会让人对钙的吸收不好,然后可能形成结石。

不过只要注意点,又没有乳糖不耐受,奶酪吃得合适,对身体也有好处。

尤其孩子多吃肉蛋奶,果然身子骨就能长得棒棒的。

四阿哥终于开始长个子了,看着也结实了一些,没那么瘦弱了。

三阿哥更是猛地又窜了一个头,跟小太子居然差不多高了。

小太子也是去上课的时候遇到三阿哥,他以前都是低头看两个弟弟,这次却发现自己不需要低头了!

他一愣,向前走了一步,才发现三阿哥和四阿哥都长个子。

尤其三阿哥长得尤其快,都快追上自己了。

小太子知道三阿哥之前长得就挺高,怎么才一段时日又长了?

他让人私下去打听,得知是定贵妃给四阿哥送了荷兰的特产,是一种奶制品,吃着满嘴的奶香,还甜丝丝特别好吃。

三阿哥和四阿哥吃了之后,慢慢就开始长个子了。

小太子也想要,又不好意思跟定贵妃直接说,只能扭扭捏捏去找康熙,隐晦问了一下。

这也是两父子算是冷战小一年来,小太子第一次主动来找康熙。

康熙心里感慨,小太子果然是个孩子,看两个弟弟都要比自己高了,终于忍不住来问奶酪的事,也想跟着长高。

他也没多说,让李德全送来奶酪,又对小太子叮嘱道:“这东西不能多吃,就早上吃一点。保成先试着吃一些,要是身体能受得住再继续,不行就不能吃了。”

小太子才知道,这奶酪不是谁都能吃的。

不过他感觉自己身体不错,区区奶酪而已,怎么可能吃不了?

事实证明,小太子还真吃不了。

吃过奶酪后,他就感觉肚子涨涨的,然后开始有点疼,还腹泻了几次。

吓得康熙让御医来把脉,发现小太子就是顾凝宸说的不合适吃奶酪的体质。

小太子蔫蔫的,喝了御医开的汤药,慢慢好起来,不再腹泻。

但是他想到自己不能吃奶酪,那么两个弟弟过一年半载就会比自己更高了!

身为太子的威严,怎么能仰视两个弟弟!

顾凝宸听说后有点同情小太子,他这体质乳糖不耐受的话,就连牛奶也可能喝不了。

奶制品基本上都不能多碰,那么就只能尝试吃豆制品了,对身体也好,不过对长高这个可能作用不如奶制品来得厉害。

但是康熙的个子就不矮,他的孩子身高应该都不会矮到哪里去,小太子也太早熟了一点,这时候就开始发愁自己的身高了。

顾凝宸跟康熙说道:“太子殿下怕是见两个弟弟长得很快,转眼个子要比他高,就有点担心了。其实按照皇上的身高,几个小阿哥就不可能长得矮小。”

除非基因变异了,但是这个变异的几率实在太低了一点。

康熙微微颔首,又皱眉道:“朕发现保成长大后,这心思越发别扭了,总是在意一些不需要在意的地方。”

顾凝宸看了他一眼,明白康熙是个严父,小太子身边人又都各有心思,要么不敢多嘴,要么就是向着自己的利益来的。

哪怕是索额图这个叔公,也只看见小太子的身份。

这么小的孩子从小被严厉看管,又什么都不缺,要什么就有什么。

加上孩子的性格从出生起其实就已经有了,只是没有那么明显,渐渐长大后才显露出来。

康熙觉得小太子变了,也是因为孩子很小的时候只会听话乖巧,没体现多少自己的个性来。

等渐渐长大了,他显露出自己的性格,很多家长就会觉得孩子变了,跟以前不同。

孩子学会了思考,就不会跟小时候那样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盲从。

但是他有了个性,家长可能就受不了,尤其是极为严格,对孩子的期望又特别高的,比如康熙这样。

小太子只有严父没有慈母,连个撒娇的人都没有,还要从小学很多东西,又因为是太子的关系必须学得好。

他学得好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如果学得不好,那肯定是小太子不够努力或者懈怠了。

看小太子之前心情不好,上课走神了一点,徐太傅就急匆匆来禀报康熙。

也不是徐太傅想跟康熙打小报告,状告自己的学生,而是小太子出了一点什么问题,他要不及时禀报,以后就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必然要被康熙重罚。

虽说是太傅,地位远不能跟小太子比较,徐太傅作为打工人,必然要跟大老板尽快报告,免得以后出什么事,罪过就更大了。

然后小太子身边的人,都会反复说他的身份跟其他小阿哥不一样。

哪怕大阿哥是大哥,是长子,在小太子面前都需要先行礼。

这样的地位差距,孩子的年纪不大的时候就已经拉开了彼此的距离。

小太子跟其他小阿哥不一样,不能随意一起玩耍,毕竟地位有别。

他又不能跟兄弟们诉苦,不然估计这话刚出口,转头康熙或者其他人就知道了。

那么小的孩子,什么事都只能憋在心里靠自己来想,小太子如今能不心里扭曲,对两个弟弟还是颇为照顾,在顾凝宸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在虎爸的康熙眼里,小太子的表现就让他越发不满意。

毕竟康熙是按照储君的标准来培养小太子,这个儿子不够优秀,以后还怎么继承他的衣钵?

小太子表现得不够好,康熙只会更加严格,这就让他心里憋得更难受,然后越发表现得不好,接着康熙又更严厉,简直跟恶性循环一样。

但是顾凝宸也不好对康熙教导小太子的事指手画脚,只能说道:“皇上八岁登基,身上气势逼人。太子殿下如今年纪还小,只怕有些受不住,皇上稍微收一收如何?”

康熙听了就挑眉道:“朕这气势逼人,怎么觉得爱妃一点都不害怕?”

顾凝宸就笑道:“皇上待我就要温和得多了,对上太子殿下的时候就忍不住板着脸。”

她伸手摸了摸康熙的脸颊,又故意模仿了一番,板着一张脸不拘言笑的样子,让康熙笑了起来:“好吧,原来朕在保成面前的表情是这样的。”

他也忍不住伸手摸了下自己的脸,对着小太子的时候,自己的面色那么吓人吗?

康熙打算去东宫跟小太子好好聊一下,顾凝宸也是赞成的。

两父子也没什么隔夜仇,好好谈一下,彼此打开心扉就能恢复以前那样的相处了。

哪知道康熙过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脸色却很难看,顾凝宸顿时满脸诧异。

这才多久的功夫,两父子就谈崩了?

康熙不悦地坐下,皱眉道:“朕过去的时候,保成正发脾气把桌上的茶具砸在地上,碎了一地。如此浪费东西,还胡乱发脾气,他怎么连小四都不如?”

四阿哥足足一年都生活在重华宫,就住在隔壁,康熙时常过来,时不时就会见到这个四儿子,也会跟高嬷嬷问上两句。

不得不说,四阿哥的脾气很好,跟三阿哥在一起的时候也没有发过脾气,更别说是摔东西了。

偏偏康熙亲眼看到小太子发脾气的样子,狠狠把桌上的茶具一扫而下,那熟练的姿势就知道不是第一回了。

周围的人都不敢吭声,包括章嬷嬷也是。

章嬷嬷最多是关心一下小太子有没被飞溅的碎片割伤,压根不在乎他砸了多少东西。

康熙一气之下就让人把章嬷嬷带走了,其他伺候的宫女和太监都通通打回内务府,重新换一批去东宫。

主子这样胡乱发脾气,其他人居然不敢规劝一句,留下他们做什么?

顾凝宸却觉得其他人劝都未必能劝得住,再说谁敢随口去劝小太子,不想在东宫继续混下去了吗?

不过这话她是不敢当着康熙的面上说,只安抚他道:“皇上可别气着自己了,太子殿下还小,不高兴的时候也不知道该跟谁说说话,就只能砸东西发发脾气了。”

康熙不高兴道:“哪怕生气也不该如此外露才是,还砸东西,朕也没砸过!”

他越发觉得小太子跟自己一点都不像,喜怒太外显了,一点都不知道收敛。

顾凝宸试探着问道:“皇上见了太子殿下,把人都撤走了,然后就回来了吗?”

那岂不是小太子那边,伺候的人都撤了,内务府还没把新的送过去,整个东宫就他一个人了?

康熙才想到这一点,又起身道:“朕这就回去看看。”

哪怕他再生气,到底是几岁的孩子,又是自己最喜欢的太子,到底还是大步回去东宫了。

小太子正呆呆站在原地,看着一地的碎片没人收拾,康熙又生气得转身就离开,他茫然站在空**的东宫里面,不知道如何是好。

康熙回来看见后不免心疼,越过那些碎片把小太子抱了起来,生怕他不小心踩着碎片扎到自己:“保成知道错了吗?以后还会不会胡乱发脾气砸东西了?”

小太子忽然被抱起来,吓了一跳,伸手牢牢抱着康熙的脖子,轻轻点头道:“儿臣不敢了,儿臣知错了,皇阿玛别丢下儿臣一个人。”

康熙轻轻拍了下他的后背,抱着人往后走。

身后的李德全指挥着跟来的两个太监,赶紧把地上的碎片打扫干净了。

内务府很快送了新的一批宫人过来,康熙亲自看过后,选的都是看着老实巴交,话也不多的。

把人选好了,康熙还让李德全重新查一遍,没问题才行。

小太子就在康熙身边一声不吭,压根不在乎留下的是什么人。

只是刚才康熙毫不犹豫抱起自己,害怕他被碎片伤着,让小太子的脸颊红扑扑的,眼里也有了光芒。

康熙被小太子这么看着,也再也板不起脸来,叹了一口气,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保成,不要让朕失望。”

小太子摇头道:“儿臣不会让皇阿玛失望的。”

两父子冰释前嫌,关系终于缓和了下来。

小太子的脸上也渐渐有了点笑容,不像之前那样沉着脸了,上课专心多了,功课做得跟以前一样好,让徐太傅心下松了一口气。

天家这两父子闹别扭的一天,徐太傅夹在中间实在太难了。

这边两父子和乐融融,那边康熙就接到不少弹劾的折子,看了一眼就扔在一旁,很快就扔了一小堆。

顾凝宸在窗边放了一张贵妃椅,放了两个软垫,靠着看书特别舒服。

看得累了的时候,她还能抬头看向窗外的景色,或是盛开的花朵,或是绿意盎然,让眼睛放松一下。

茶几就在贵妃椅旁边,上面总是摆着温度正好能入口的茶水和不是很甜的糕点。

她吃上一块糕点,再喝半杯茶来休息,实在舒服极了。

顾凝宸偶尔抬头看在桌上埋头苦阅折子的康熙,感觉两人一个悠闲自在,一个忙得要死。

不过康熙平日处理得很快,转头就过来窗边跟自己一起喝茶赏景,偶尔还下一盘棋。

今儿康熙的面色是越来越难看,手边扔的折子越来越多,最后轰一下,折子堆的小山倒了,哗啦掉了一地。

李德全正端茶过来,吓得手微微一颤,很快稳住了,把茶杯放在康熙手边,这就带着两个小太监把折子捡起来。

康熙却道:“让人把这些折子都放在小箱子里,朕不打算再看了。”

顾凝宸见他面色难看,就过去伸手抚了抚康熙的后背:“皇上怎的气成这样,快喝杯茶消消气。”

康熙听后低头喝了半杯茶,这才叹气道:“那一堆又是弹劾靳辅的折子,隔一阵子就送一堆来,朕看着心烦。”

顾凝宸一听这个名字,回想了一下,知道这是治理黄河的大臣。

于成龙最为有名,但是在他之前,有一位治理黄河的能臣就是靳辅。

靳辅治理黄河,除了用了束水攻沙的方法之外,还创新了一种方法,就是寓浚于筑。

寓浚于筑也就是河道有淤泥,挖出来后大多数是挪走的,但是他就地取材来利用这些淤泥修筑两岸堤防。

这样一来,就不用费人力来把淤泥运走,也不必从外地取材来修筑堤防,实在是极为省力省钱的法子,当初被康熙大为夸赞,认为靳辅是极为擅长治理河道的人才。

加上他上任后不急着补决口,而是在河道上来回巡查,把每个决口的情况都记得一清二楚。

然后在折子里详细写明了情况,还表示需要长时间的治理,又得派兵在河道巡逻。

一旦出现情况,就能立刻发现并补救。

而不是出现大问题,比如已经决堤了,才会费尽力气去补上。

拆东墙补西墙这种事,靳辅感觉对治理河道来说就是无用功。

补上了下次可能还是会决堤,这就是年年治理,却年年都会有决堤的缘故。

康熙感觉靳辅这人跟之前治理黄河的大臣不一样,很有大局观,方方面面都顾及得十分周全,于是加以重用,还给了靳辅不少自主的权力。

比如当地河道需要当地父母官配合,就必须听靳辅的命令。

整整五年,靳辅确实把黄河的问题治理得相当不错,虽说依旧有决堤的情况偶尔出现,却都能及时发现,没造成很大的损失。

大部分的决口都已经补上,哪怕决堤都是小规模,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淹没一大片的农田,让成千数万的百姓流离失所。

然而靳辅的治理河道还算顺利,却也必然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

比如他用淤泥来建筑河堤,就让想吃材料和人工回扣的当地官员失去了机会。

这样还减少了人力,甚至靳辅认为一些河道监工并不尽责,反而人太多了,拿着俸禄不干活,要求裁员,这些康熙大手一挥都照做了。

那些被裁掉的,必然是其他官员的心腹或者自己人,当然对靳辅十分痛恨。

于是靳辅三天两头被弹劾,有说他滥用职权,有说他目中无人,有说他只顾着治理河道,却没注意到入海口的问题,很容易会让河水倒灌到两边的农田等等。

加上今年年初,上游暴雨了几天,有一截决口的河堤冲毁了一部分,虽说没造成太大的损失,却依旧还是决堤了。

就有人弹劾靳辅治理河道五年,依旧有决堤出现,显然是玩忽职守了!

这决口后造成的损失,该让他来赔偿才行!

加上就连康熙十分看重的于成龙也提出入海口的问题,会冲垮两岸的农田,就让他对靳辅也逐渐开始觉得,靳辅是不是太固执己见了?

于成龙早就跟靳辅提出入海口的问题,靳辅却不觉得是问题,反而认为河道治理好之后不会出现淤堵的情况,入海口的水流冲进来,也不会淹没两边的农田,没必要费力建建水坝。

但是于成龙坚持说这个问题,靳辅后来就没回应了。

如今河道靠近入海口的地方也淹没了一点农田,就让康熙心里懊恼,是不是于成龙说的确实是问题,靳辅几年下来治理黄河出了成绩就开始骄傲,听不进别人的劝阻了?

康熙挥挥手示意李德全带着宫人退了下去,忍不住皱起眉头来:“你说朕会不会看错了人?还是人心久了,也开始变了?”

顾凝宸握着他的手笑着说道:“皇上又怎么会看错人?这位靳大人上任后,一直在黄河边上吃睡,如今也有整整五年了。河道边上的地方常年潮湿,就不是适合住人的地方,这位大人一住就是五年,显然是个干实事之人,不想辜负了皇上的期望。”

“黄河被靳大人治理五年以来,大的决堤已经没有了,这是前面那些治理黄河的大臣做不到的事,足见皇上的眼光独到。”

听到这里,康熙的眉头稍稍松开了一点,嘴角有了点笑意道:“朕怎么听着爱妃在说靳辅,却像是在夸朕了?”

顾凝宸对他眨眨眼,也笑道:“皇上不是曾经说过,人才也得放在适合他的地方,才能发挥用处。皇上把靳大人放在治理河道上,他如今花费五年,治理得如此已经出色,这就是适合他位子。”

“想必这位大人心里也明白,才会兢兢业业一直留在河道边上。”

她被康熙拉着在身边坐下,又说道:“这位大人治理河道如何,听别人说,总归人云亦云。我也不好说这河堤还决堤,究竟是这位大人的问题,还是监工的问题?”

“毕竟靳大人就是一双眼睛一双手,那么多决口的地方,必然有监工来监督河堤修筑之事。”

所以黄河这次决堤了,怎么一个个都弹劾到靳辅一个人身上,难道他一个人就能从头到尾盯着所有河堤修筑好,监工却是工部的人好吗?

那些人抓着靳辅不放,却压根没提过工部,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靳辅就是个身份普通的能臣,身后没有大家族,只有康熙一个靠山而已。

群臣再三弹劾,一年复一年,总会让康熙开始质疑起靳辅的能耐来。

毕竟一句假话说上千百遍,听的人就开始半信半疑,甚至开始相信这是真的了。

一两个人弹劾就算了,一群人反复弹劾,估计康熙都开始怀疑起靳辅来。

如果把靳辅撤掉,这些人损失的利益很快就能回来了,甚至顾凝宸都怀疑这其中有工部的手笔。

毕竟工程方面是工部来负责,以前都说户部是大清的钱袋子,油水是最多的。

也有说吏部管着所有官员,官员私下调动或者想要补缺都需要打点一番,自然也是个肥差,其实不然。

这六部当中,最肥的差事其实是工部。

工部掌握着天下的工程,光是材料上面能做的文章就不要太多。

这工程需要的材料是多是少,账面上是一个数字,私底下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数字。

要深究的话,这材料还有耗损,运输有耗损,修建的时候也会有耗损,很难查出个精确的数目来。

这究竟是真的耗损,还是中间进了谁的口袋,那就不好说了。

加上材料的供货商也有文章可做,供货商给了打点,这材料可能差一点,更差一点,这价钱就不同了。

如果统一写的是上等材料的价钱,这中间的差价又是一个数目。

所以靳辅就地取材这个,确实能省下很多钱,却也动了工部和其他商人的蛋糕,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把人弄下来?

康熙想必也知道这一点,朝堂的关系错中复杂,不可能朝臣全是两袖清风的廉臣。

他之前都维护着靳辅,免得被朝中臣子给毁了这么个清廉的能臣。

只是涉及到专业问题,入海口如果真的影响到两边的农田,康熙就不能忽视了。

如果靳辅真的开始刚愎自用,康熙就得考虑换掉他。

不过顾凝宸的话也提醒了康熙,这些大臣或是真的认同于成龙的意见,或是因为靳辅动了他们的利益,也可能两者都有。

说的话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更可能是半真半假。

要辨别出他们究竟说的是不是真的,那就太难了,何不亲自去看看?

康熙就决定南巡,去黄河的河道边上亲眼看看靳辅究竟做的是对还是错。

他要出远门,内务府自然要开始准备起来。

康熙问过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太皇太后年纪大了,不想离开京城去那么远的地方,实在也有些吃不消,这次就不打算跟了。

皇太后舍不得五阿哥,南巡起码得一两个月,她这次也就不去了。

康熙原本想带上小太子和大阿哥一起去,太皇太后却觉得太子年纪太小,南巡太远,下回再去也行。

小太子不去,他只带大阿哥一个人去也不好,索性把小阿哥们都留下了。

大阿哥为此还很遗憾,不过想到以后也有机会跟着康熙南巡,慢慢就放下了。

两个大点的阿哥都不能去,后边小一点的三阿哥和四阿哥更不会跟着去了。

顾凝宸却被康熙点名要陪着去的,重华宫的宫人都忙忙碌碌开始收拾起行李。

四阿哥一看就明白顾凝宸要出远门,还要很久才回来,顿时小脸上满是舍不得。

顾凝宸搂着他道:“我也就去一两个月,回头给四阿哥带上礼物。听闻那边有趣的玩具不少,我到时候都买回来。”

四阿哥却摇头道:“定额娘,我是大孩子了,不用玩具。”

言下之意,他长大了,不是玩玩具的年纪了!

顾凝宸伸手摸了摸四阿哥的小卷毛,这么小一点孩子,说什么不要玩具,看两眼都发光了。

真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就十分诚实地表现出来。

不过四阿哥才几岁大,还不知道掩饰自己的表情。

顾凝宸也没戳破他,只摸了摸四阿哥的脸颊道:“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该吃该睡,不要累着了,知道了吗?”

四阿哥读书很刻苦,如今徐太傅已经让他和三阿哥开始练字,虽然不多,只让他们稍微描红,主要是纠正姿势。

以后写大字的时候,姿势正确,手指才不会累,大字写得也好看。

三阿哥是坐不住的,写一页就要起来走动。

四阿哥却很能坐得住,写完两页才起来,每一页都写得认认真真,就连徐太傅在康熙跟前都夸过他。

主要像四阿哥这年纪,如今是尚书房里面年纪最小,却比大阿哥还要稳重,听话、刻苦又懂事,让徐太傅很难不喜欢这样的学生了。

顾凝宸却怕四阿哥累着,让他每天回去叫高嬷嬷捏一捏手指头,别是累过头自己不知道,捏着疼了才发现。

她还给四阿哥送了些药膏,要是疼了就在指头上擦一擦。

因为顾凝宸明白,劝着四阿哥别那么刻苦,他嘴上答应,转头写的时候太专心就会彻底忘了。

还不如先准备好,哪怕不怎么疼,擦一擦就会轻松一些,第二天写字的时候就完全不疼了。

四阿哥轻轻点头,顾凝宸搂着人都不想撒手了。

虽然四阿哥长高了一点,却还是小小的软软的一只,她想到出去要差不多两个月见不到小卷毛,就已经开始想念了。

四阿哥如今大了,被顾凝宸满是馨香的怀抱搂着,有点不好意思,小脸红扑扑的。

他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怀抱,看着周围人都不在,小脸轻轻蹭了一下顾凝宸的肩膀,嘴角露出一点满足的笑容。

再是舍不得,雷厉风行的康熙准备好就出行了。

他这次打算轻身上阵,带去的东西并不多,准备去江南就住在曹家。

只需要带上贴身用的东西,另外就是带上几个御医和不少药材,大件的都不必备着,所以这次出行准备就比往常都要快得多。

他们坐船一路南下,康熙怕顾凝宸晕船,就没有跟她对弈。

两人会在天气好的时候去甲板坐一会,欣赏一下两岸的风景,等到了河道,康熙就让船只放慢速度,看看两岸的情况。

两边岸上的禾苗一片绿意,长势不错。

对田地十分精通的康熙一看,就明白两边的庄稼长得很好。

他这个样子下去,当地百姓一看就知道自己不是普通人,肯定问不出什么来。

就挑了个面相普通,比较亲和的侍卫,换了一身普通衣服下船去田地那边问了一圈。

侍卫专门跟田里的老农聊了几句,装作路过的人,说是两边的庄稼长得好,就停下来问一问。

他又说自己的父亲也是伺候庄稼出身的,攒了不少家当就送自己去读书,才认得几个字,有了不错的差事。

侍卫还用自己家乡的口音说了几句,恰好是老农的老家,就越发感觉亲切,两人说了几句就亲近了不少。

侍卫套问了不少话,又去别的田地走了一圈,尤其是靠近河边的。

他问老农这河道这几年有没决堤,会不会淹没农田什么的。

老农说五年前这一片每年都要淹没,庄稼都白种了,收成很惨,种的就少了。

如今那么一大片,也是这几年河道决堤少了,最多稍微涨潮一点,对农田却没多大影响。

他们一个个对治理河道的靳辅都十分感激,毕竟对老农来说,庄稼的收成就是他们的**。

因为这庄稼不但是一家子一年的口粮,家里要置办什么,都靠卖了庄稼的钱。

庄稼收成不好,他们一年到头吃不饱不说,要是生病了,都没钱买药,实在过得惨兮兮的。

也就因为这几年河道不再决堤,才让老农们这几年的日子过得好一些了。

侍卫回去后就把老农的话一字不落转告了一番,甚至还模仿了老农的口音,实在惟妙惟俏,丝毫听不出一点违和感。

顾凝宸在屏风后听见不由心下感慨,能做到康熙身边的侍卫,果然都不是一般人。

能模仿口音就算了,这侍卫的记性也是一等一的好。

每个人说话的习惯不同,哪怕是当地口音也会有些微的差别,侍卫竟然连这个都模仿出来了,简直是人形录音机。

但是不得不说,侍卫模仿得太像,反而就更加真实了。

不然老农的话全是夸赞靳辅的,让侍卫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任是谁听着都像是偏向靳辅。

顾凝宸转念一想,侍卫估计也发现这个问题,才会完全模仿老农的口音和每句话,实事求是让康熙来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