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凝宸欣然跟康熙交换了手里的图纸, 她低头看了看,发现康熙给的是大纺车,也就是纺纱的机器。
现在织布要分成几个步骤, 先是搅,就是轧棉机, 把棉籽和棉绒分开。
接着是弹, 就是用弹棉弓来弹棉花。
然后是纺纱, 把棉绒纺成线,最后才是织布。
如今纺纱大多是以家家户户为主,然后家里有妇孺再来织布, 而不是工坊的形式。
她们纺纱和织布之后就拿出去卖, 家里自然不大,纺纱机和织布机也就个头很小了。
纺纱机是黄道婆当年制造出来, 大多就是一臂高,一人宽的样子,踩着踏板来纺纱,通常用的是三锭。
手艺精湛的妇人,还能用四锭来纺纱,效率能更高。
康熙显然想继续改良, 做成大的纺车, 几人同时操作,却能增加锭数, 又能加快纺纱的速度。
纺纱的速度快了,织布才能跟上。
他就指着图纸跟顾凝宸解释道:“之前朕派人去边境打退山贼,后来虽说剿灭了山贼, 却也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那边的天气太冷, 士兵很快就要受不住。”
“如今士兵穿的是棉甲,里面是棉花,外面是棉布。但是棉布产量太低,至今还没能让所有士兵都穿上。”
比起盔甲,棉甲就要轻便得多,行军的时候也不会给士兵造成太大的负担。
再就是盔甲是金属,不仔细保养很容易生锈或者坏掉,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在盔甲上,也让士兵更热甚至中暑。
如果是骑兵,穿着盔甲就更重,行走不方便,消耗体力也快,对战马也有负担。
换成棉甲,虽说夏天依旧热,但是起码冬天的时候士兵不会冷。
康熙在平三藩的时候早就发现棉花的好处,下令各地开始种植,如今棉花的产量是上来了,但是棉布并没有。
对战山贼之后,他让造办处再三改良纺织机,约莫两个月才改造得了大纺纱机,也就是大纺车。
增加了棉锭,也能加快织布的速度。
不过康熙看着显然不是特别满意,正琢磨再增加棉锭,加大这个机器。
这样一来,就不能只在家家户户单独来做了,很多家里不大,根本就放不下这个机器。
而且一个人已经操控不了这个机器,需要几个人同时配合才行。
不用说,康熙是打算用工坊的形式,招揽纺织之人来纺纱和织布。
顾凝宸看着图纸上康熙加的棉锭数目,就用铅笔在上面又添了一点:“皇上,这个纺纱机如果几个人一起操控的话,三个熟工能操控四十个棉锭。当然,这也得一流的纺纱工才行。”
她在图纸上添了几笔,四十个棉锭就变成了八十个,这就是后来改良过的珍妮纺纱机。
中间增加一些结构,这架纺纱机就更大了。
康熙看了看,只觉得这张更大的纺纱机确实可行,效率也能更高。
这个纺纱机需要三四个人同时运作才行,就需要纺纱多年的熟练工。
如今织布的都是女子,那么织布工坊招的熟工也就只能是女子了。
未出嫁的姑娘大多是不出来做工的,但是家里条件不好的,也会早早出来做工。
出嫁的妇人出门做工的就更多了,在家织布也是主力军。
康熙点点头道:“那就让造办处把大纺车做几台出来,然后请熟悉的纺工来试着用。”
京城的百姓家里纺织的妇人不少,让造办处出钱请人来熟悉纺织机,回头这些人还能手把手教导后边来的新女工。
纺织工坊就没放在工业园内,毕竟男女有别,纺织女工时常出入工业园也不妥当,就另外圈了一块地作为工坊。
按照顾凝宸的建议,这工坊前面是纺织的地方,后边跟其他工坊一样有住宿,专门给住得太远,不能来回跑的纺织妇人准备。
住的地方也有火炕,连着厨房,她们也是包吃包住。
如果不用住,住宿的钱还能折现到工钱上。
当然妇人白天上工,晚上回家,如果远的话,走夜路就不安全,顾凝宸还是希望她们都住在工坊当中,每月沐休的时候才回家去。
毕竟折现也是很少的一点钱,对自身安全来说都不算什么,真出什么事就得不偿失了。
图纸都出来了,造办处做织布机不是什么难事。
康熙吩咐过后就开始低头看顾凝宸的图纸,半晌后惊诧道:“你这是专门织地毯用的机器?”
顾凝宸不意外他能很快看出来,笑着点头道:“是,我看手工编织地毯实在太慢了。虽说这机器做出来的毡毯不如手工来得漂亮,却也结实耐用,一般人家也能用上。”
手工编织那些大多都进宫里来了,都是作为贡品用的,其他人就没能享受到。
她又说道:“听闻上等的羊毛做了毡毯,次等的一直堆在库房里头,实在是浪费了。人工编织这些次等的羊毛,工时太长,却也不太划算,如果能用机器就要好一些。”
这样做出来的毛毯不如手工的漂亮,但是用的羊毛就是次一些,用机器做要快,价钱也能下去不少。
还能跟宫里用的毡毯区别开来,不至于让宫外的人都能用上宫里的毛毯,显得宫里的就不值钱了。
康熙看着这图纸,已经相当完整,根本没有需要修改的的地方,就颔首道:“不错,这样一来,库房那些次等的羊毛就有了着落,不必浪费了。”
这样做出来的毛毯是不能送去拍卖会上,送去互市那边却是可以。
甚至各地也能建起地毯工坊,还有纺织工坊。
如此,各地的妇人也有了上工赚工钱的机会,而不是只依赖丈夫来养家。
顾凝宸想着,一家子有两个能赚工钱,那家里就要比以前富裕一些了。
就是农业不能荒废,毕竟粮食还是重中之重,各地的工坊规模就不能太大,不过也足够用了。
如今最重要的是把纺织机做出来,供给各地的纺织工坊。
再就是棉花这个各地种的多,一般就是自产自销了。有些地方很适合种棉花,产出多了,纺织跟不上,就很容易压在手里。
多了纺织工坊,就能尽快把棉花转化为棉布然后卖出去换钱。
这样也能周转起来,让各家各户种了棉花换成钱,也就让人能够继续积极多种棉花。
而不是因为棉花压在手里换不成钱,而不再继续种,这样就违背了当初康熙让各地大量种植棉花的初衷,也有了良性循环。
棉布的产量上来了,价钱也就能下去,那么军需方面购买各地棉布做棉甲就能划算许多。
百姓们只要努力攒攒钱,家里人也能穿上更舒服的棉布衣服了,过年过节都能扯更多的新布。
康熙的意思是先开京城这边的工坊,运作方面没什么问题了,再考虑其他地方。
毕竟要直接让各地开工坊,不说织布机的问题,就是如果运作这个工坊,利益怎么分配,纺织工又如何安置,没有章程就很容易乱来。
得让京城这边工坊运作成熟了,各项规矩都立好,没有遗漏,这才写成章程让底下照着做,就不容易出差错。
造办处那边加紧开始做纺纱机,他们也学会了流水线作业。
工坊里请了很多木工师傅,然后每个人只做一部分,拼接起来就是完整的纺纱机,每个工序因为熟练就尤为快。
一个月下来,就已经做了十几架纺纱机。
另外招纺织女工的事也很顺利,毕竟这会儿谁家不想多挣点银钱。
妇人能做的很少,大多就是在家织布,或者绣帕子拿出去卖,换来银钱补贴家里。
如今有这个纺织工坊在,工钱不低,还包吃住,如果做得又快又好,还有另外的打赏,不比在家里吭哧做那么点布拿出去卖要挣的银钱多吗?
但是工坊由谁来负责管理,就是个问题了。
其他工坊可以用太监或者小吏,但是纺织工坊全是妇人,这就不合适了。
顾凝宸就提出了一个建议道:“皇上,何不让她们自个选出一个人来管着?”
这个建议还挺新奇,康熙就问道:“自己管自己,你就不怕她们互相隐瞒吗?”
她听着就笑道:“皇上之前不是提出,谁织的布又快又好就给奖赏,这管着的人也不是固定的。谁做得最为出色,做的布匹又是最多最好的,那就换人上。”
康熙立刻就明白了顾凝宸的意思,抚掌而笑:“确实,这真是个好法子。”
做管事的人原本就有了管事的工钱,另外做的布匹越多,布匹按照数量来算工钱,做得越多越好的,工钱也多。
那么谁争了这个头筹,成为新管事,那么月钱就比之前要多了,哪里会互相隐瞒包庇呢!
反而她们只会更为努力,希望能成为新的管事。
顾凝宸又道:“就怕她们为了成为管事不择手段,皇上还可以让工坊立下规矩。底下人用了不入流的手段来当这个管事,以后就不录用了,还打发出工坊。”
“成为新管事后,要是没能管束底下人,也就立刻恢复原来的身份,换别人来当这个新管事。”
这样一来,谁都不敢私下乱用手段,而是用正大光明的方式赢了其他人成为新管事了。
新管事上去后,比谁都要紧张自己的位置,自然更加会管束底下的女工,不让她们乱来。
这不比康熙特地让人去工坊盯着,还要省事吗?
康熙笑了笑:“果然有爱妃在,让朕省了不少功夫。”
顾凝宸也笑道:“皇上,我也有私心,盼着妇人们的日子能好过一些。”
妇人们手里有钱才有底气,在家里的地位才会提高一些。
姑娘家也能给自个攒一份嫁妆,都不必担心家里揭不开锅,连嫁妆都凑不出,回头嫁人的时候在夫家就抬不起头来。
顾凝宸刚才说的也是实话,自己的确有私心。
其实这个纺纱机还可以不用人力,直接用水力来带动纺纱机,效率会更高,而且可以日夜不停。
但是这样一来,纺织的妇人就要失去这份活计不说,自己在家织布,布匹拿出去卖的价钱也会被压得很低。
水力纺纱机的效率更高,织布再跟上,自然数量也就多了。
产量一多,价钱就低了。
妇人们在家还用原始的脚踏纺纱机,花费的时间要多,回报率却降低很多,等于是白费十几天的心思织的布不值钱了。
不值钱她们自然不会继续做,那就更没有收入。
纺纱织布,妇人们还能学一学,刺绣这种却大多需要天赋,未必能学会,家里就少了个进项。
想当初欧洲那边的第一代珍妮纺纱机刚出来的时候,用了这个纺纱机的工坊做得是又快又好,其他没用这个机器的人纺纱速度跟不上。
竞争不过,工坊也就很快倒闭,里头的女工也跟着失业了。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人冲去工坊,把珍妮纺纱机给砸了个稀巴烂的事,因为这断了很多人的营生和活路。
这个年代妇人生活已经够艰难了,暂时没必要拿出这个超越时代的机器出来,让她们过得更难。
再就是水力纺纱机非常大,几乎是两层楼那么高,还必须建在水边才能用。
地域限制很大,没有河流的地方根本用不了。
而且河流还受季节影响,产量就会变得非常不稳定,时高时低,这样对产出也十分不利,还不如暂时以人力为主。
毕竟水力纺纱机这个机器是需要人来操作,因为机器太大还需要不少人,又都是技术人员。
如今技术人员不像纺织女工,很快就能找到上百人,可能一巴掌的人选都凑不出来。
等纺织工坊建好,让第一批纺织女工住进去的时候,四阿哥也该搬去阿哥所了。
顾凝宸实在不舍得,特地过去看看收拾好的东西,大件的其实已经搬过去了,余下大多是贴身用的。
她亲自看过单子,又添了些药膏,都是常用的药,平日也能用上。
比如伤药,还有蚊子叮咬后止痒的药膏,另外有雪玉膏,冬天脸颊被冷风吹得掉皮泛红,擦上这个也能舒缓一二。
顾凝宸还从偏殿挑了一箱子书,让四阿哥带去阿哥所。
虽然他如今这个年纪,读这些书还是太早了一点,但是长大之后就能读了,暂时就当是放在书架上的收藏。
顾凝宸摸了摸四阿哥柔软的小卷毛,又把人抱在怀里,下巴蹭了蹭他的额头道:“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要是哪里不舒服要告诉高嬷嬷,或者派身边的小太监来告诉我也行。”
她特意给四阿哥选了两个小太监,年纪比他要大上好几岁,很是机灵,作为跑腿就不错,还能在身边培养,以后能当心腹来用。
四阿哥点了点小脑袋道:“定额娘,放心。”
顾凝宸摸了摸他的小脸,再也不好继续耽误,就看着四阿哥牵着高嬷嬷的手坐上外头的软轿去阿哥所了。
四阿哥一走,她感觉重华宫都比以前要空**了一些。
康熙看出顾凝宸这几天有点心不在焉的,时不时会从窗户看着外面发呆,看的方向自然是阿哥所的地方。
他就知道顾凝宸开始想四阿哥了,只好转移她的注意力,这天忽然提道:“朕收到消息,船队已经返程了。”
顾凝宸这才回过神来,又十分愕然道:“这么快就回来了?”
康熙点头道:“是,他们一路顺风顺水,这就快了一些。按照时间一算,约莫半个月后就能回来了。”
这半个月,顾凝宸还得忙碌册封仪式之事。
原本是去年年底该册封的,拖到了开春,再也不能继续拖下去了。
册封仪式由礼部和工部来操持,顾凝宸压根不需要费心,唯独需要穿正式的礼服。
因为早早就准备年底册封,所以绣娘已经费了小一年的功夫把礼服做好了。
顾凝宸只需要试一试,看哪里不够合身改一改,这就足够了。
佩戴的配套首饰也得准备妥当,从头到脖子到手上戴的,都要一一检查好。
还别说,这礼服好几层,特别重,压在身上沉甸甸的,就尤为压身。
册封仪式是由礼部和工部把册和宝做好送去内阁,再有礼部凑请,尚书为正使,侍郎为副使。
前一天礼部还会派人先去太庙,恭敬禀明一二,再用绸缎的锦盒小心托着回来。
原本册封仪式该是在太和殿内举行,如今太和殿被烧毁,尚未建成,暂时只能换到了保和殿。
册封当天一大早,金桂就把顾凝宸叫醒,洗漱后吃了点东西垫垫肚子,就开始层层穿上礼服。
四五个宫女围着顾凝宸,穿好礼服后还要梳头,戴上各样饰物。
装扮停当,重华宫前还设了香案。
宫外銮仪卫的仪仗正候着,只等礼部在保和殿前叩拜后,再奉金宝和金册过来,在宫门前交给太监奉册宝到重华宫来。
顾凝宸难得有点紧张,等太监高举册宝过来,就开始宣读圣旨。
身边就有女官引导她到宫门右边,向着北边的方向跪拜,然后接过了册宝。
礼成后,女官领着顾凝宸坐上轿子去慈宁宫,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叩拜,再去乾清宫给康熙叩拜,这册封仪式就算是成了。
顾凝宸就是懵懵懂懂听着女官的话,让起来就起来,让跪拜就跪拜,换地方就换地方。
这一通拜完,她都有点头晕脑胀,被康熙扶着的时候还晕乎乎的。
康熙也没留她,毕竟顾凝宸这一身太沉,穿着难受,还不如回去尽快换下。
顾凝宸行礼后就回到软轿,重新到了重华宫。
宫女们飞快给她脱掉这沉甸甸的礼服,顾凝宸才感觉身上松快了起来。
难怪册封仪式不是年底就是年初还不热的时候,要大夏天穿着这个,还没进行完,嫔妃们就得中暑晕过去了。
而且走在外头还一身汗,想想册封的时候虽说只有送册宝的太监和引导的女官在,那一身的汗味熏人,她想想就感觉尴尬。
顾凝宸哪怕这一年来时不时就起来走动,算是稍微锻炼一二,加上吃的也健康,但是这一通仪式下来还是有点累。
换了轻便的衣服,她倚在软塌上喝了两杯茶水,这才感觉缓过来了。
等到夜里,顾凝宸早早就睡下。
第二天起来,阿哥所那边就有宫女过来。
顾凝宸一边用早饭,一边听着宫女禀报四阿哥搬去阿哥所之后,吃的如何,睡的怎样,一天又做了什么之类的。
高嬷嬷知道她不放心,刚搬过去,就打发机灵的小宫女过来给顾凝宸说说,也能安心一些。
不得不说高嬷嬷这安排十分周到,每天来说说四阿哥都吃了什么,睡得好不好,顾凝宸听着就安心,就连早饭都能多吃两口。
金桂每天最盼着的就是这个小宫女过来,每次都让小太监小银子在外边候着,人到了就赶紧带过来。
顾凝宸听着四阿哥吃得不错,胃口挺好,没有因为吃素的关系而挑食,晚上睡得也不错,早早起来去尚书房听课。
她又随口问了一句:“三阿哥就住在四阿哥旁边吧,搬过去这几天如何了?”
小宫女露出点尴尬的神色来,小声答道:“回娘娘的话,三阿哥刚去阿哥所的第一天吃不下饭,跑到四阿哥这边来一起吃的,夜里也要跟四阿哥一起睡。”
不用说,四阿哥脾气好,就留下了三阿哥。
顾凝宸一愣,听出端倪来了:“所以这几天,三阿哥都跑去四阿哥那边一起用饭,一起就寝了?”
小宫女轻轻点头,高嬷嬷来之前说了,定贵妃问什么就说什么,不问就不必多说。
果然高嬷嬷厉害,就猜出定贵妃会问起这个来,小宫女自然不敢隐瞒,一五一十都说了出来。
顾凝宸听得想笑,又是无奈道:“四阿哥得守孝吃素,三阿哥也跟着吃了?”
总不会是三阿哥带着他那边的饭菜跑到四阿哥那边去,当着弟弟的面大鱼大肉吃,那就很过分了。
小宫女忙不迭解释道:“高嬷嬷跟三阿哥提了,三阿哥就说要留下,会跟着四阿哥一起吃素。”
顾凝宸一听,就明白高嬷嬷是让三阿哥吃素几天,受不住他自然就会回去了。
但是前后好几天了,三阿哥还没回去,倒是挺坚持的。
小宫女怕顾凝宸担心,又说道:“娘娘放心,三阿哥吃饭和就寝都很安静,没有闹腾,夜里两位阿哥都睡得挺香的。”
晚上自然有人守夜,估计高嬷嬷也担心三阿哥白天那么闹腾,别是晚上睡觉也不安分,就让人多留意一些。
如今好了,三阿哥睡着后安安静静的,就是喜欢抱着四阿哥。
这天还有点凉意,两人抱在一起睡觉特别暖和。
想到三阿哥只大上一岁,两个小团子一起睡得小脸红扑扑的样子,顾凝宸都想过去看一眼了。
康熙过来的时候见顾凝宸难得露出笑容来,自从四阿哥搬走后,也就册封那天她露过笑容:“这是出什么好事来了?”
顾凝宸见是他,连忙起身笑了笑,把宫女的话简单说了一遍:“我就想着,两兄弟一起搬过去,果然感情就越发好了。”
三阿哥跑去扒拉着四阿哥不放,吃饭睡觉都在一起的事,康熙自然也是知道的。
他无奈摇头道:“小三这性子,估计夜里害怕一个人睡,又嘴硬不肯说,就跑去跟小四一起睡了。”
康熙忍了忍,到底没忍住说道:“当初朕把小三从荣妃身边挪出来,就是这孩子晚上怕黑,不敢一个人睡。不是让奶娘陪着,就是荣妃亲自陪着。”
这都三岁了,还不能一个人睡,而是要人陪着睡,他就忍不了,才把三阿哥挪去阿哥所住。
顾凝宸听得诧异,毕竟四阿哥从小就一个人睡,可没有让人陪着睡。
康熙就道:“等小三适应几天,就让他自个睡去,总扒着小四不放是怎么回事?”
她听得笑了笑,看来三阿哥的好日子要到头了。
起初让三阿哥去四阿哥那边住几天,估计康熙也是担心四阿哥年纪太小,换了个新地方可能不适应,索性让两兄弟一起吃睡。
等适应几天,也就差不多了,康熙就要把三阿哥提溜回去他原本的住处去。
三阿哥还以为能扒着四阿哥一起住,毕竟夜里抱着暖呼呼的四阿哥,他感觉睡得比以前更香了。
他还觉得康熙不知道,就能一直抱着四阿哥这个弟弟睡觉。
哪知道几天过后,李德全就过来告诉自己,不能在四阿哥这边继续呆下去了。
三阿哥抱着四阿哥哭丧着一张脸,说什么都不想走。
四阿哥被他抱得紧,脸贴着脸,肉嘟嘟的小脸都给蹭得变形。
李德全看不过去,让奶娘抱着三阿哥回去,三阿哥在路上哭得稀里哗啦,吓得鸟都飞了一大片。
四阿哥想了想,吭哧吭哧回去,把放在榻上的一个软枕拿出来,交给李德全道:“李伴伴,这个给三哥。”
李德全接过,让人问过康熙后,就把软枕送去三阿哥的住处。
三阿哥原本还哭得厉害,听说四阿哥送来软枕,他一看就知道,夜里能抱着睡,软绵绵特别舒服,于是才不哭了。
李德全不由感慨,果然四阿哥最是能管着点三阿哥,这送个软枕就让三阿哥不继续哭了。
他回去禀报,康熙听后也是哭笑不得。
想了想三阿哥暂时抱着软枕睡觉也没什么,就是不能习惯了,不然以后没能抱住点什么就要睡不着,出远门怎么办?
两个小阿哥挪出去的事总算是办成了,为了转移三阿哥的注意力,康熙就让他们跟着大阿哥和太子去两人的田地看看。
开春了,也该开始新的一轮耕种。
三阿哥果然不再时不时哭,蹲着看大阿哥挑种子,然后开始扒拉田地。
先一寸寸仔细翻地,还要晒一晒,然后再翻翻,才能开始放种子。
每个种子之间还要留差不多的空位,不至于互相挤在一起。
还是一行一行种,前后左右都有空位,也方便走动。
三阿哥看得目不转睛,四阿哥也是,只感觉特别稀奇,两个哥哥知道的也多!
大阿哥还是第一次跟两个弟弟这么亲近,尤其被他们亮晶晶的眼神看着,小胸膛都挺直了。
小太子也不例外,他做得比之前还要仔细,盯着田地就怕有什么差错,说什么都要给两个弟弟带个好头!
两人吭哧吭哧干了好几天,才算是种好了。
然后四个小阿哥就跑到康熙那边的田地,看着自家皇阿玛干活更加利索,田地也更大,转眼就翻好然后种上了。
康熙看着田边四个小阿哥盯着自己干活,一个个双眼亮晶晶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他对三阿哥和四阿哥说道:“等再过几年,你们两人也会有一块田地,到时候得自个耕种,知道了吗?”
三阿哥兴奋点头,四阿哥也跟着点着小脑袋:“知道了,皇阿玛。”
大阿哥接话道:“皇阿玛,其实两个弟弟这时候有田地也行,我可以帮着翻地,他们负责种下就好。”
小太子看了他一眼,大阿哥真是惯会做好人,也说道:“大哥这样不妥,翻地确实难,但是后边要捉虫,要除杂草,还要施肥。三弟就算了,长得高大,力气也大,勉强可以,但是四弟就太小了,还没有施肥的勺子高。”
施肥为了不弄脏脚,用的是一臂长的长勺子。
大阿哥比划了一下,四阿哥还真是没有勺子高,这就尴尬了。
四阿哥还懵懵懂懂,三阿哥就忍不住笑了起来。
康熙也跟着笑了:“保清这想法不错,不过就等两三年,你们都熟悉了,也能教导这两个弟弟一起种田了。”
等两个小阿哥五六岁的时候,再有一块田地,也不会等太久。
大阿哥和小太子都答应下来,保证这几年努力多熟悉,回头教导弟弟才能种得更好。
三阿哥有点惋惜没能立刻得到一块田,不过想想他可以比四阿哥早一年拥有,就不怎么遗憾了。
收拾完田地,康熙就让孩子们各自回去沐浴。
哪怕在田地旁边围观的三阿哥和四阿哥,身上都沾着一点泥巴,得洗一洗换一身衣服才行。
康熙刚沐浴出来,就听李德全禀报道:“皇上,海商的船队回到天津港了。”
他点点头,第二天就收到港口那边送来的单子。
上面用表格列明了带出去的货物,后边跟着卖出去的价钱,又是卖给了什么人,这些人的身份地位和国籍是什么,完全是一目了然。
这表格确实好用,康熙扫了一眼,感觉这次海商简直是满载而归。
带回来的金子都快要放不下了,塞得满满当当回来的。
这上面卖得最好的就是怀表和小时钟,如此精巧的小东西放在屋里不占地方,怀表还能带着出去炫耀,各国贵族都极为喜欢。
他们争相竞价,把价钱拔高了许多。
当然这第一批货物,谁能拿到,就能炫耀好几个月之后,才会有其他人可能拥有。
下一回这价钱可能未必有这么高了,毕竟头一茬确实稀有。
不管如何,这次真是赚了盆满钵满。
康熙让人誊抄了这份单子给户部送去,户部尚书王谈拿到单子看了一会,激动得手都开始抖了。
那么多钱,国库这次是真的要满了!
自然这部分的钱有些是其他商人,但是起码一半是属于康熙的。
王谈麻溜让人算好,一箱箱金子直接就从船上抬下来,让确认好身份的商人带人拿走。
商人自然还带着不少镖局的人,不然带着这么多金子回去,路上就危险了。
王谈也很贴心,如果这些商人觉得带着金子走太扎眼又危险,还可以直接换成银票,换一半也可以。
港口在拍卖行临时做起了钱庄的生意,几大钱庄都在,自然很乐意做这个买卖。
两边算是双赢了,商人有的直接就把金子全换成银票,也有只换一半,然后带走一半的金子。
不管如何,船上的金子一天就卸完了,一半送到京城来,余下还有从西洋带回来的东西,一并送上车带回来了。
出远门的水师们又是疲倦又是欢喜,也跟着上京禀报一二。
水师提督进京后拜见皇上,没多久就开始夸赞起布莱来:“皇上,布莱这个翻译极好,而且相当敏锐,发现不对就提醒属下,避开了不少危险。”
他们带着那么多的货物去欧洲做买卖,路上是挺顺利,危险大多是从登陆之后开始。
贵族们表面上笑脸迎人,私底下却有想要不给钱,扣下货物的。
他们蓄养了不少私卫,在自己的领地里面是合法的,人数就不少。
水师们在海上确实给力,登陆后就不好抬着神机炮到处走,这就不是做买卖,是要来打架了。
所以水师一部分留在船上,一有不对劲就赶紧跑,也是守着这些神机炮,绝不能落入别人手里。
另外的水师身上不好带着火木仓,就只能带着匕首等能能藏身的物件。
有布莱这个万能翻译在,确实避开了很多麻烦,做了不少买卖。
水师提督遇上硬茬子没有正面来,却记在小本本上。
谁打算私下抢货物不给钱,虽然失败了,他全都记下来,以后就绝不会跟这些人做买卖,什么都不会卖给他们!
还不止如此,水师提督让布莱找了当地几个嘴皮子利索的懒汉,甚至找了几个诗人,让他们到处含糊说出那人想抢货物,以后海商不敢再过来之类的话。
这么一说,其他领地不少贵族就要不乐意了。
毕竟海商要不来,他们岂不是买不到东西,得被其他人捷足先登,还要被嘲笑追不上潮流了吗?
不给钱就想抢货,简直没天理!
都不必水师出手,这个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当然提督也没那么傻,以为这些人义愤填膺是为海商打抱不平。
实际上估计这些人心里想着,那人没得手还打草惊蛇,简直是个废物。
废物没有用,还不如干掉,给水师们当做缓和关系的礼物,以后他们还能继续买到东西了!
管他们怎么想,只要给钱买下东西,提督就一直笑眯眯收钱。
最受欢迎的一些货物,水师提督也记下来了。
御糖和钟表是最多的,法兰西国王几乎买下大半的御糖,给的价钱也相当惊人。
法兰西国王还派使者过来,告诉提督,以后他们如果还有御糖,不管多少,他们都能吃得下!
显然,法兰西国王想要包下所有的御糖。
提督没敢立刻答应,只说要回来禀报皇帝,法兰西那边也没有为难他。
如今他一说,康熙就笑笑道:“很好,这几个月,御糖的产量也上来了。”
甜菜之前收获后,都放进制糖机变成御糖,小部分送去拍卖场,大部分都存起来了,全卖给法兰西国王也不是问题。
提督又说道:“皇上,微臣在回来的路上遇到扶桑国的船只,说是幕府派来,想要跟咱们也做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