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更合一(1 / 1)

康熙答应得爽快, 给钥匙也痛快,当天派人去收拾英华殿,收拾之后, 邓太监就亲自送钥匙去重华宫了。

万琉哈氏拿着钥匙十分好奇, 问道:“邓伴伴,这英华殿就收拾好了?”

也太快了吧?

昨天才派人去收拾,搬抬养心殿的仪器过去,才多久就妥当了?

邓太监笑着答道:“回娘娘的话, 皇上有命,奴才们哪怕连夜也得收拾妥当的。再就是英华殿平日有人打扫,只要把桌椅和架子等物送进去, 另外把仪器搬过去就行了。”

无他,只要人多, 自然短时间内能收拾好了。

万琉哈氏点点头,又低头看着钥匙道:“那我今天要过去英华殿看看,可以吗?”

邓太监连连躬身道:“这是自然, 皇上发话, 定嫔娘娘想什么时候过去英华殿都行。”

她还真好奇实验室布置成什么样了,重华宫离英华殿不远,也不需要轿子, 自己直接走过去就行,也当做是散步了。

万琉哈氏想了想,回头只带上了金桂和陈女官。

陈女官简直受宠若惊, 立刻放下手里的毛笔, 整理了一下衣裙就赶紧过来了。

定嫔愿意带上她出门, 证明是把陈女官纳入自己人的队伍当中, 能叫陈女官不心喜若狂吗?

清霞还好, 毕竟已经是万琉哈氏身边的心腹宫女了。

月莹和文雪则是心底更有危机感,感觉得在自家娘娘面前多多表现才行,绝不能让后来的陈女官给比下去了!

万琉哈氏不知道身边几个宫女之间暗涌流动,只想着陈女官那么喜欢算数,那么实验室里带西方刻度的浑天仪也得看看才是。

至于带着陈女官,她会不会在实验室闹出什么来。

那是康熙的实验室,她要弄坏一点什么,是不要命了吗?

万琉哈氏带着两人一路慢吞吞走去英华殿,路上也没碰着别人。

这里离前边的宫殿太远,一般也没有人绕路跑过来。

她就不必担心路上遇着谁需要寒暄了,越发觉得住在重华宫是最好的选择。

英华殿那边,张应听说定嫔要过来,早就领着两个太监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远远见着万琉哈氏,他连忙笑着上前打千道:“娘娘是要进去看看,还是先去窑那边远远看一眼?”

这窑还烧着呢,走近了滚烫,热着定嫔就不好了。

但是她远远看一眼,那还是可以的。

万琉哈氏虽然对人际关系不太擅长,但是张应这话实在太明显了,摆明是想让她去参观一下窑,然后看看他们多努力在烧制,回头要跟康熙提一句,张应就赚到了。

果然跟康熙说的一样,有些人知道她耳根软心肠也软,一有机会就蹬鼻子上脸了。

于是万琉哈氏只看了张应一眼,指着他后边的一个太监说道:“开门,我先进去瞧瞧。”

张应碰了个软钉子,脸上的笑容不变,又屁颠屁颠去开门,弯腰迎着万琉哈氏进去了。

万琉哈氏心想他还真是能屈能伸,而且表情管理简直一百分,也难怪能混到总管的位子上去。

这点小插曲也没影响她的心情,踏进英华殿,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宽敞。

英华殿比重华宫要大上一些,正殿如今摆了几张桌子,挨着墙壁还有一排的架子,如今大多还空着,该是书还没挪过来。

万琉哈氏只看了一眼,张应就在旁边解释道:“皇上派人去宫外搜罗了一批西洋的书,过阵子就送进来摆上,如今就先空着了。”

她听着点了下头,环顾四周,角落的桌上摆着浑天仪,窗边放着那架天体望远镜,确实是把养心殿那些都挪过来了。

最让万琉哈氏惊讶的是,另外一张桌上居然还有几个透明的烧杯,甚至有酒精灯和试管,这就很有意思了。

确实除了没有精密的仪器和电脑,瞧着跟以后的实验室没什么两样。

她看着这些熟悉的器材,还露出一点怀念的神色。

陈女官就感觉眼睛不够用了,看什么都新奇,小心翼翼看了一圈,只觉得每一样都不曾见过,实在是大开眼界。

万琉哈氏领着她去了有刻度的浑天仪那边,让陈女官稍微看看。

陈女官不敢伸手碰,只敢低头仔细看看,然后记住上面这些刻度。

她这两天知道万琉哈氏给兵营做了编号,用的是阿拉伯数字,正打算补上这部分的知识。

万琉哈氏觉得死记硬背,不如亲眼看一看,记得就能更牢一些。

她往前走了几步,在桌上看见一个长条的盒子,感觉有点眼熟。

万琉哈氏走过去伸手打开,里面是铜制的金盘,底下还有一排齿轮。

陈女官看得一头雾水,忍不住小声问道:“主子,这是什么?”

万琉哈氏轻轻抚摸着上面铜制的金盘,微微笑道:“这是计算机,能够自动做算数。”

这该是第一个盘式手摇计算机,她曾经在博物馆见过,难怪刚才一进来就瞧着眼熟。

别看它简陋,加减乘除都能做。

手摇顺时针就是加和乘,逆时针就是减和除了。

旁边还有一个巴掌大的盒子,里面是铜制的算筹,能放进盘式计算机的卡扣里面,就能进行更深的计算,比如平方、立方、开平方、开立方等等。

上面一排刻着阿拉伯数字,计算的时候,只需要摇动把手就行。

万琉哈氏回想了一下,西方该是刚发明这个东西没多久,康熙这么快就搞到手了?

她试着小心摇动小把手,做了一次计算,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朕还说要手把手教你用这个,如今看来是不需要了。”

万琉哈氏一听就知道康熙来了,回头笑道:“皇上,我刚才试着用了用,还挺轻巧好使,计算起来就方便多了。”

康熙就猜出万琉哈氏得知实验室整理好了,必然会立刻过来看看。

于是他下朝后就径直来英华殿,没去重华宫,果真如此。

康熙就笑着道:“确实,这是朕让造办处做出来的。改了几回,如今这样比较好用。”

万琉哈氏惊讶了,她还以为康熙是从西洋传教士手里买下这个当今新发明的计算机,居然是康熙自个琢磨出来的?

这也太厉害了一点,他对算数的研究恐怕比万琉哈氏想像中还要深入。

康熙一看她的脸色就明白在想什么,摇头道:“这不是朕凭空想出来的,之前叫来几个擅长算数的传教士给朕说了说。其中就有提到这个手摇计算器,可惜他们弄不来,朕就只好摸索着做了。”

好在只要知道原理,反复改几回就能用了。

他想到刚做出来的时候还给那两个传教士看了一眼,把人惊得脸色都变了,就忍不住微微一笑。

康熙这么一说,万琉哈氏也跟着笑了。

那些传教士能不吃惊吗?

他们估计就是知道康熙喜欢算数,于是炫耀来了,显摆自己国家率先做出了计算机。

要是康熙感兴趣,他们找人回国弄过来也行,就是需要花大价钱了。

哪知道传教士只是说说,康熙自个就能做出来呢!

但是话都说了,传教士能怎么办,只能捏着鼻子压下这份惊吓了,一腔心思是落空了。

万琉哈氏琢磨着这次之后,传教士来显摆都要小心,免得被康熙轻易学了去。

她能一眼看出这个盘式手摇计算机,那是因为自己见过,知道运用的是纳皮尔算筹的计算原理。

康熙压根没见过,只听传教士说,可能说得比较详细,自个就能做出来,这种学习能力和手动能力实在太可怕了。

如果说万琉哈氏知道那么多,是因为她在后世经过系统的学习,完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么康熙他就跟海绵一样不停吸纳新的知识,再融会贯通之后,让自己慢慢成为这个巨人,这就让她十分敬佩了。

比起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优化,从无到有才是最难的。

康熙又指着一旁道:“朕打算让造办处做个炕桌,桌子有个暗格,能够放各种测量的工具。”

他比划了一下,万琉哈氏立刻就明白,康熙这打算做的是计算和绘图的工具,就是分析几何的时候用上。

对上万琉哈氏满是佩服的神色,康熙嘴角一弯,就知道自己不必多解释,她就知道研究的是什么。

这不必多说就能心有灵犀,让他唇边的笑意更深了。

两人轻松说着话,让一旁的陈女官心下有些吃惊。

毕竟她一直在慈宁宫,看见康熙也就跟太皇太后、皇太后的时候才能如此神色轻快。

没想到对着定嫔,康熙也会露出这样轻松愉悦的神情来?

但是最让陈女官心惊的是,她原本觉得自己努努力就能跟上定嫔,如今听着皇上和定嫔闲聊关于算数的事,发现每个字都听得懂,凑在一起就跟天书一样。

她恍然发现自己如今学到的只是皮毛当中的皮毛,皇上的算数首屈一指,定嫔也不遑多让,甚至能跟得上皇上的思路,这就十分可怕了。

也让陈女官明白自己跟定嫔的差距,简直犹如天地之间。

不必康熙吩咐,李德全就带着其他人出了实验室。

康熙和万琉哈氏说着话,仿佛旁若无人,压根没看其他人一眼。

李德全一退,万琉哈氏就注意到了,笑着问道:“我见皇上刚进来的时候心情不错,这是有大喜事发生了?”

康熙笑着点头道:“果然什么都瞒不住你,确实朕刚收到一道好消息,林润已经顺利进入云贵,开始跟当地百姓接触了。“

万琉哈氏一听,满脸惊讶道:“这么快?”

这才多久的时间,京城去云贵可不近。

如今又没有飞机和高铁,林润是长了翅膀飞过去的吗?

康熙起初听着也不可思议,觉得林润是不是夸大其词,仔细一问才明白,这会儿解释道:“林润走的水路,从京杭大运河之后改道长江,一路顺风顺水,于是走得就快一些了。”

林润作为商人,很明白时间就是金钱,只要舍得砸钱,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他这次去的时候不必带货物,自然是轻船上阵。

要的是两条小船,一路顺风而下。

林润又舍得花钱打点,请的是最熟悉这两条水路的船员。

而且请的不是一船人,而是两船。

然后他们日夜不停,轮流开船,中途船只压根没有停靠过。

林润出发前在船只里塞满了物资,吃的用的都足够了,却只够单程。

等到了云贵,他们回头再补充就是。

林润还只准备了不到一个月的物资,超过了大家就得饿肚子,船员们自然更卖力。

他还给水路上的人都打了招呼,没人阻拦,还把其他船只都清场,水路畅通无阻,自然就更快了。

万琉哈氏心想这个林润倒是个聪明人,明白如今越早进入云贵越好,还有着实是舍得花费。

这花的自然是林家的钱,康熙给了侍卫,可没有给路费,后边未必会报销这些打点的费用。

光是想想,这打点的费用只怕是一笔大数目。

不过林润能这么快到达云贵,这笔钱也是没白花。

看康熙如此高兴的样子,林润只要没办砸此事,真能不费一兵一卒尽快把云贵拿下,以后得到的只怕比如今花费的要更多。

对生意人来说,有钱能买到的东西比较容易,但是这个用钱买不到的就更为珍贵难得了。

万琉哈氏的思绪只是一瞬,很快笑着道:“托皇上洪福,看来林润那边相当顺利,指不定云贵很快就能顺利平息了。”

康熙微微颔首,光是林润这个效率就叫他心情不错,要磨磨蹭蹭走上两三个月,真是黄花菜都凉了。

他还好心情的打趣道:“看来他很快能带着你想要的青花料回来,做出更好看的青花瓷了。”

万琉哈氏点头道:“皇上,宫里怕是很快能多添些漂亮的瓷器了。”

提起这个,康熙就道:“朕让内务府送来景德镇的白瓷,这样上色后,色彩也会更明显一点。”

万琉哈氏深以为然,以白瓷为底,颜色就更加鲜艳漂亮了。

康熙沉吟片刻,忽然道:“对了,张应降一等,换上高昌负责英华殿之事。”

门外的李德全应下,很快又安静下来。

万琉哈氏一怔,才联想到张应该是那位张总管了,看来他刚才在她跟前说的话已经传到康熙的耳边。

跟着的两个宫女还在自己身边,自然不可能传话出去,那么就只有英华殿其他太监透露出去的了。

显然张应这位总管不是很得人心,说了什么,底下人竟然告到康熙面前。

见万琉哈氏怔忪的样子,康熙还以为吓着她了,低头解释道:“倒不是朕在你身边安插了人手,而是英华殿作为实验室,里头有不少朕喜欢又觉得重要的东西,于是派了几个人暗地里守着。”

万琉哈氏是听明白了,原来不是外头跟着张应的太监告状,而是实验室里原来有暗卫守着。

暗卫当然听见什么,都会立刻跟康熙禀报了。

她点点头道:“的确,这实验室里都是皇上四处搜罗来的好东西,还有皇上的心血在,自然得好好派人守着才行。”

康熙笑笑,领着万琉哈氏去了后头。

推开就是稍微小一点的宫殿,里面的摆设跟前头差不多,就是少了一些仪器。

桌上的烧杯、酒精灯、试管,甚至是铜制盘式手摇的计算器也有一件,另外桌上还有文房四宝,估计是放着作为记录用的。

周围挨着墙壁有一圈的架子,可以放书,也可以放手稿。

万琉哈氏心里有了猜测,果然听康熙说道:“朕想着前头的东西你可能不敢随意挪用,就另外让人布置了这个小房间,里头的东西都是你的。你要是想动手做点什么,可以来这里。”

关上门来,她在里面的实验室想做什么都行,也没人能随意打扰了。

这里没什么大件的仪器,只几个烧杯和试管在,甚是简陋了一些。

不过康熙特意让人收拾这个房间,很得万琉哈氏的心。

确实以前在实验室里,每人都有一套,就怕做什么实验的时候被人一弄就乱了,着实让人恼火。

还不如每人有专门的一套,就不怕出这样的事了。

康熙想得周到,万琉哈氏只怕不敢动,免得弄坏了,或者打断了他可能做的实验,索性另外布置房间和置办一套工具,给她随意发挥了。

想必他也不会随意进来动这些实验的东西,坏了万琉哈氏的实验,这简直太贴心了。

万琉哈氏笑着说道:“多谢皇上,这实在是太好了。”

这么个简陋的房间,说是实验室却没什么器材,难为她如此高兴,真是十分容易满足了。

康熙无奈一笑道:“回头你想添置点什么,只管吩咐高昌就是了。另外一些比较危险的,你也别独自尝试,等朕来了,咱们在外头试一试就好。”

英华殿四周都放着大水缸,这是灭火用的。

做实验的时候要用到火,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意外,宫殿又是木制的,防火方面自然要更谨慎一些。

万琉哈氏自问独立做实验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不过康熙如此担心,她也不能对实验表现得太熟练,自然不好拒绝,乖巧点头答应下来。

见她乖觉的样子,康熙又笑道:“要是内务府没有的,叫高昌出去采买。你不必出钱,记在实验室朕的账上就行。”

万琉哈氏听得眼睛一亮,康熙真是大方,这是实验室的经费都他一个人包圆了?

她以前在实验室,每次项目经费紧巴巴的,恨不能一分钱掰成两瓣花。

如今康熙这个老板大手一挥,让自己随便花钱,反正都记在他的账上,简直是万琉哈氏心中最完美的老板了。

她得帮忙多立几个赚钱的项目,让康熙这个老板挣钱才行,那样项目经费岂不是能源源不绝了?

万琉哈氏搓搓手,刚开始的项目不能太烧钱,不然把康熙吓跑就不好了。

看她欢欢喜喜的样子,康熙也跟着笑了。

外头张应突然被撤了总管的位置,整个人都有点懵,好在听说皇帝不是彻底厌弃自己的意思,降级了,却还是副总管,他心里稍微松口气。

这说明自己还有机会重新回到总管的位置上,张应连忙谢恩。

他暗地里想着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不用说必然是刚才进门那会儿跟定嫔说的几句话传到康熙耳边,才遭了这茬。

康熙刚进门就跟定嫔聊起算数之事,谈兴正盛,张应在外头也隐约能听见。

定嫔压根就没有私下说他的坏话,是康熙忽然决定的。

张应想着身边的几个太监都是心腹,工匠们都没离开过英华殿,也不可能去告状。

他想来想去都想到究竟是谁,只觉得康熙是顺风耳,想必紫禁城内任何事都逃不过皇帝的眼睛和耳朵。

张应立刻怂了,恨不能给自己来两巴掌。

还不是他得意忘形,又见定嫔是个好说话的,实在是祸从口出了。

张应心下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有什么话能不说就不说,可不能再闯祸的。

想着还有机会,他对高昌是知无不言,算得上手把手将烧制彩色玻璃的事都告诉他。

要不是张应得知高昌虽然沉默寡言,在康熙身边却好几年了,算是十分得用,应该不会在玻璃工坊这边呆太久,自己也不会如此倾囊相授。

反正高昌就是接手一阵子,总不能叫人一无所知。

尤其张应如果得罪了高昌,后者回去康熙身边要说两句坏话,自己就要倒霉,自然顺推推周愿意主动卖个好了。

李德全隐晦看了张应一眼,看出张应的心思,他却也明白,张应得罪谁不好,竟然在定嫔面前胡说八道。

还被康熙知道了,张应能回去才怪!

如今也不过是因为高昌刚接手瓷窑还不熟悉,康熙才没有把张应完全撤掉。

等高昌彻底熟悉了,那么张应就没有用,自然而然就要被撤下去,不知道扔到哪个犄角去。

李德全心想让张应如今还能高兴一会,倒也无妨。

张应自然不知道这些,还对高昌十分殷勤,恨不能一股脑把知道的都说了。

殊不知他交代得越清楚越快,自己被撤职就越早。

万琉哈氏自是不清楚张应已经被康熙安排得明明白白了,这会儿张应带着人送来各种青花料。

不清楚她是要什么样的,所以送来的有青花料的原石,也有工匠已经事先加工过一半,另外有已经彻底加工好的。

万琉哈氏还是第一次看见青花料的原石,毕竟以前在实验室里看到的只会是已经提纯后的钴矿,甚至是钴离子。

原石是白色的,带着一点些许的青色,没有想象中那么青中带蓝,不仔细看就跟普通石头没什么两样,也就只是稍微好看一点。

张应还想着万琉哈氏一副看着好奇的模样,该是没见过青花料的原石,就想上前解释一下是如何提炼的。

他刚起了个头,就被万琉哈氏打断了。

虽然万琉哈氏没有亲自提炼过,但是提炼的过程她还是知道一点的,不外乎是烧青花料的原石。

她对康熙说道:“皇上,我记得看过提炼青花料的书,原石装在匣子里放进炉子,上下火煨上一天一夜。还可以直接埋在火坑里头,不过可能会烧过头。”

这炉子的温度大概在七八百度,在炉子里能随时打开看看青花发得如何,不行就再烧一会。

如果埋在火坑里面,不能随时看,烧的时间不够,或者烧过头,那就毁了,得重新来才是。

张应是没有亲自烧过,却是亲眼看过很多回了,他没想到万琉哈氏竟然对提炼青花料也如此熟悉。

该说这位定嫔娘娘究竟看了多少书,有什么是不知道的?

对万琉哈氏的渊博,康熙从惊讶到如今已经适应了,笑着点头道:“不错,这青花料烧得好不好,很讲究火候和技巧,得老工匠才烧出最漂亮的青花来。”

康熙之前对此很好奇,不但亲自去瓷窑那边看过,也上手烧过一次,自然对这些也是很清楚。

他一直讲究实践,每年春耕的时候都不是意思意思一下,去田里摆个姿势就结束了,而是真的卷起裤子亲自去插秧。

康熙更是把周边田地都看一遍,亲自问老农关于这几年的收成,田里如何防虫施肥等等。

每次提起耕种,他更是头头是道,底下的大臣想糊弄是不可能糊弄得了的。

康熙对宫中瓷窑也是如此态度,内务府烧的瓷器不够好,想找借口搪塞过去是不可能的。

内务府乖觉,把其他几种青花料也送来了。

他看着分门别类摆在桌上的青花料,认出有石子青和浙青。

跟珠明料的配比如何,就需要每种比例试一试才知道了。

万琉哈氏知道康熙喜欢鲜艳明亮的颜色,先用的是浙青和珠明料配比,麻烦的是需要一点点配搭,才知道最佳的比例是什么。

从一九开始,再到二八,之后是三七和四六,最后是五五,再然后是把青花料的种类反过来再配比一次。

配完之后再去烧,为了方便,只需要用最小的器皿,却也得用上景德镇最好的白瓷胚。

按照康熙的话来说,如果不是用最好的白瓷做背景,就很难看出配比后的青花料颜色。

确实差别都不大,如果底色不够好,遮掩住一部分颜色,那就更不明显了。

万琉哈氏感觉这是她做过最轻松的实验了,都不需要自己做什么,只要坐着喝茶吃点心,动动嘴皮子让人把配比好的青花料送去外边的瓷窑烧起来就行。

这一烧就要大半天,他们也不可能干等着。

好在宫外搜罗来的西洋书籍一部分被送进宫来,李德全支使着太监把书都小心翼翼摆上书架。

万琉哈氏随意拿起一本,发现这些都不是译本,而是外文本。

不过也是,宫外搜罗来的,不是从西洋海商手中,就是从传教士手里弄到的,自然还不曾找人翻译,直接就送进宫来了。

她手里头这本是英文的,再拿了一本却是法文。

对英语的话,万琉哈氏还是很熟悉的,毕竟文献和写论文的时候都会用上,看读写都没有问题。

当然如今的英语跟后世还是有点区别,不过大差不差,上下文看着也能猜出大概的意思来。

万琉哈氏对法语就有点棘手了,她最多用法语说几句打招呼的话,再多就没了,更别提是读写了。

她皱眉看了一会手里的法文书,正要放下,康熙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自己身后,接过这本法文看了看道:“能看懂吗?”

万琉哈氏诚实地摇头,康熙就笑笑道:“正好,朕来教你。”

她有点惊讶道:“皇上都能看懂这些吗?”

万琉哈氏能认出英语和法语,另外还有别的外文在,比如俄语和拉丁语。

康熙笑着摇头道:“朕只会一点皮毛,之前不少各国的传教士进宫来,就会说他们的母语,勉强会几句口音奇怪的汉语。”

可以说两边沟通是连蒙带猜,如今的翻译也大多不够正宗,说的还是算数这样深奥的东西,翻译自己不擅长,更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种专业的词汇。

康熙索性跟着翻译学了一段时间,算是勉强会说会听,起码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了。

读写费的时间要久一点才能看懂大部分,不过他感觉只要抓住一种语言的规律,很快就能融会贯通了。

万琉哈氏对康熙佩服不已,为了能听懂传教士说的算数,他都开始自学外语,看着还学得挺好的?

外语这个,口语是相对容易一点,读写才是最难的。

显然康熙已经从口语学到了读写这里,才能看懂这些外语书籍。

万琉哈氏以为教学该是两人坐在书桌前,一左一右来教导,跟一对一家教辅导没两样。

唯一不同的是,她这家教是千古一帝的康熙,估计除了那位太子之外就没谁有这个殊荣了。

然而跟万琉哈氏想的不一样,康熙带着她没有往书桌那边走,而是直接上炕了。

上炕就上炕,康熙怎么把她抱在怀里了?

万琉哈氏有点懵圈,他们这是在学外语的吧?

除了姿势有点不对之外,康熙确实是手把手教她外语,先学的是法语。

法语的语法比较复杂,康熙自己总结了几条,既简洁又实用。

反正语法就是为了学习语言服务的,怎么方便就怎么来,没必要循规蹈矩,只能按照法国人的规矩来。

万琉哈氏低头认真看着桌上的这本法语书,康熙解释得很详细,会把句子拆开来解释,然后再融汇在一起。

不只是单单教导每个词汇的意思,而是整个句子联系起来,就容易记得多了。

康熙学语言的时间不短,早就总结了自己的办法,笑着跟万琉哈氏说道:“朕刚开始就是死记硬背,把整篇文背下来,也弄懂了意思,再慢慢一句句拆开。知道整篇文大概的意思,就能猜出每句话的意思,里头的词也能大概猜得出来。”

这样背下来,哪怕有时候想不起这个词的意思,但是整篇文背过,就能立刻想起那个句子,接而想起这个词的意思来。

万琉哈氏以前学英语的时候也是用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好法子。

她还不止背一篇文,而是整本书背下来,这样词汇量就变得很大了,之后没什么英语文献能难得到自己。

万琉哈氏分享了自己学英语的方法跟康熙差不多,身后的人笑了笑,后背贴着康熙的胸膛,她也感觉到了微微的震动。

说真的,这个姿势虽然有点太黏糊了一点,不过她感觉是真的暖和。

英华殿自然也是开了地龙的,不过比起重华宫要空旷一些,室内就不如重华宫暖和。

如今万琉哈氏被康熙圈在怀里,后背就像是贴着一个巨大的暖炉,还源源不断发热,让她手脚都暖和了起来。

两人一个教一个听,不知不觉学了好一会儿。

等李德全提醒的时候,窗外已经擦黑了,瓷窑那边的第一炉还没烧出来,万琉哈氏还有点遗憾。

她还真舍不得康熙这个大暖炉,窝在他怀里磨磨蹭蹭起来。

康熙低头只以为万琉哈氏舍不得自己,也就伸手把人搂回来道:“朕晚上没什么事,那就再呆一会儿。”

外语学习也不能一次性学太多,不然之前学的还没消化,后边的也就学不进去。

康熙没继续教法语,而是拿出另外一本册子,上面写了一部分。

万琉哈氏低头一看,发现是关于几何的,字迹一瞧就知道是康熙亲笔写的。

他这是想把学习几何的心得都写上了?

这册子只写了个开头,万琉哈氏粗略看完,发现是关于三角形推论的。

康熙见她看得认真,就解释道:“之前朕让传教士进宫来说了点西方的算数,说完后朕再记录一遍,就能记得更牢,另外也能把心得写上,回头让翻译给传教士们看看,中间有没什么差错的地方。”

他不觉得自己是万能的,吸纳新知识后也不会十分狂妄认为就必然是对的,反而会让人反复查验过。

算数是十分严谨的,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万琉哈氏深以为然,她看完后就知道康熙的理解丝毫不差,只听过一次就就有这样的领悟力实在太惊人了。

康熙趁着这会儿就继续写这个心得,万琉哈氏就在旁边一边帮着磨墨一边看他写。

两人安安静静坐在一起,不说话也不觉得无聊。

康熙写一会,偶尔会跟万琉哈氏探讨两句,每次她都能跟上,让他的心情颇为不错。

以前他想找人探讨,就只能白天就挤出一两个时辰,传召几个传教士进宫来。

康熙跟传教士探讨,有时候会因为语言不通,彼此沟通起来有些麻烦,哪里有跟万琉哈氏探讨起来轻松舒服呢?

再就是传召这些传教士,他们进宫来,也会把康熙的一言一行以及在宫里的事一五一十写下来传信回去给他们的国王。

这就让康熙有些不喜了,只会偶尔传召他们几个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