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加固一下。”
“这里太暗了,不要不舍得用蜡,人家赌徒倾家**产的来你这玩几把,你总不能一点光亮都不给人家吧!”
“还有这儿,这儿怎么还会有积水啊!”
赵时就好像那恶毒的资本家,背着手,迈着王八步,走到那,就指指点点到哪儿,后面还跟着一大群的为虎作伥者点头哈腰的答应着,然后等赵时一走开,他们便耀武扬威的回头怒吼:“你们是怎么做的事,还不快来清理。”
“是是。”
然后便有工匠唯唯诺诺的点头,急忙上前清理。
屠龙者终成恶龙。
赵时竟然一点没觉得不对,还很心满意足的逛了半个时辰,然后才来到了最里面的地下室,地下室里的石雕赵时已经检查了一遍又一遍,几乎不可能再出新玩意了,所以赵时就只能背着手,来回一遍遍的巡视自己解除出来的那些现代“垃圾”。
有,
香烟一包,
烟斗一个,
虽然昨天那中性笔最终也没有让大宋的顶级文臣,纳头便拜,甚至还有些忘恩负义的继续跟赵时做对,但是,赵时还是从他们昨日那有些急切的举动里,看出了自己可能还是小瞧了这些现代“垃圾”的事实。
说不得……
自己虽然觉得不可能,但是,就这半瓶可乐,一旦扔出去,就能让人从御街这头打到那头,还有这魔方,这魔方虽然是旧了一些,磨损的厉害了一些,就连表面的颜色都快看不清楚了,只有一点点痕迹,但是……
说不准,
它就能让文彦博与韩琦再撕吧一次。
赵时期待的目光掠过了,魔方,烟斗,香烟,半瓶可乐以及……
嗯?
这个不算,
赵时嫌弃的把《听孙悟空说西游》六小龄童著扒拉到了一旁,然后一怔,又缓缓拿了回来,这,怎么不算呢?
虽然这本书整体而言属于《西游记》摘抄感悟笔记本,但是,刨除掉那些感悟的部分,剩下来的不就是原文吗?
虽然单天方创作的《赵傲天擒魔记》反响不错,赵时也根据前世看过的动画片弄出了《大英雄狄青》,但是,无论是单天方,还是赵时,都基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完全做不到压轴,破圈,以吸引更多老百姓听书的效果。
而《西游记》,
《西游记》别说全文了,它就是只有一篇,一段,那独属于四大名著的光芒,亦能灿烂到夺目,而提起四大名著……
赵时下意识的看向了脚下地砖,
然后,
强行移开。
这个不行,绝对不行,且不谈它作为宋徽宗一朝的背景,就是它那造反的内核,赵时作为下一任皇帝都是万万不可能让其存在的,除非……
改。
改四大名著?
赵时狠狠皱眉,觉得自己多多少少有些不知好歹了,四大名著是什么概念?随便一本都会冒出来一堆的专家,逐字逐句的研究,逐字逐句的破解,逐字逐句的字斟句酌,伱还大改?
你就不怕被那帮人唾沫星子淹死吗?
不怕。
赵时不知何时便弯下了腰,用匕首撬起了地砖,然后再扣起下面的石板,再打开箱子,又打开一个箱子,然后才取出了已经被赵时撕了一部分的《水浒传》,《水浒传》人物性格以及宋朝的习俗,风气,俚语都不用改。
赵时不可能再创造一本四大名著,他能做的只有……毁掉它。
如何毁掉?
朝代更换到唐末,诏安后的悲惨结局全部换成皆大欢喜,就说要突出一个诏安好,诏安妙,诏安顶呱呱,管他会不会有人骂狗尾续貂,会不会有人骂虎头蛇尾,赵时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而《水浒传》,哪怕经过赵时这样的修改,它作为某些优秀的闪光点的不会变的,它依旧能够百分之百,绝对毫无疑问的成为说书人们的压轴之作,而说书人们一旦有了破圈,能吸引更多老百姓来听的压轴之作,那他们的战斗力便成型了。
赵时要利用民意,
当然,
是有节制,有限制的利用民意,甚至,这次狄青官复原职的民意利用,也是赵时的一个小小的试验,他要确保民意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怎么才能不裹挟民意的同时反被民意裹挟。
否则,
将来赵时想要变法,必然会更大程度的利用民意,而如果不在这时候掌握清楚,赵时很难确保到那天他还控制得住,所以,他需要实验,需要了解,需要一步步的去摸索清楚,否则……
宁愿不要。
资本也是同理。
赵时不可能不使用民意,资本,但是,这俩样赵时绝不可能肆无忌惮,毫无准备的一下子便用出来,他要一步步,一步步的摸索着释放,一旦到了那一个阶段控制不住,赵时会毫不犹豫的……压制。
而想要做到这一步,
赵时便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完全掌控的,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军队的主帅是狄青,狄青谨慎能力强,而且是赵时的老丈人,赵时答应狄荇凡的目的二,未必没有这方面的考量,然后在一步步的从下到上,把整个大宋……
掀翻。
我要有倾国之力,才会去做那一国之君。
赵时抿了一下唇,而这一切的开端便是……
“水浒传。”
赵时没有任何犹豫,决定了之后,便直接带上对讲机,带上对讲机是防备有人找不到他而心急,然后再带上一把中性笔,纸张,灯笼,穿过了一道一道又一道的门,进入了地下室的最深处。
鸦雀无声,
死寂一般,
但是,正是这样,反而更有利于赵时进行《水浒传》的改编,首先是朝代,然后是对话当中的宋朝风气,习俗,俚语,这个赵时犹豫了一下,没费那个劲,一来,他改也不可能改好,他都不知道唐末是什么风气习俗。
二来,这本书本就是要讲给不识字的老百姓听,老百姓又不知道唐末是什么风气习俗对话方式,他们反而觉得都是宋朝的风气听的比较有亲切感,比较有代入感。
最后:快。
在赵时这种几乎不在乎保留原著阅读体验的情况下,赵时几乎就是誊抄,短短一个时辰赵时便“写”了将近五千多字,然后正准备继续誊抄……
沙沙
沙沙
赵时搁在桌子一角的对讲机响了俩声,然后李令时道:“三郎在吗?三郎在吗?五娘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