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淡茶
苦涩的茶水,换句话说,也就是很浓的茶。
一般的浓茶,秦元也不是没有喝过,但是青玄喝的如此之浓的茶水,秦元还是第一次的遇到。
“怪不得那个时候,他要准备两个茶壶招待我,原来是这个原因。”秦元若有所思的说道。
喝过左边的这壶茶,秦元又拿过右手边的这盏茶,倒了一杯品尝后,顿时暗中点头道:“这一壶茶,明显就正常的多了,是招待自己时候的那种口味。”
想了想,秦元端起青玄对面,那杯没有毒的茶水,稍微犹豫了一下,仰头一饮而尽。
芳香的茶叶在秦元喉间散发,宛如醍醐灌顶般,让秦元身体猛然一颤,面露震惊之色!
因为这杯茶,竟然也是那种浓茶!
秦元手里托着杯子,大脑的飞速的转着,试图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全部都联系起来,片刻后,秦元身体猛地一颤,所有的这一切,终于被他拼凑了起来。
“原来是这样,如此说来的话,凶手就是他了,只是现在我还需要证据,来证明,我的推理是正确的!”秦元心中已经是一片亮堂,所需要的就是,找到证据,说服自己,然后静静的等待时机成熟。
因为青竹庄相对来讲,对于秦元来讲,都有些过于神秘了些,虽然秦元内心有了一些想法,但毕竟只是猜测。这个案子想要结案。很简单,只要秦元去某些地方搜一下,找到证据即可。
但是如果想要确保这个案子。能够在接下的时间,不在出一点错,那么,就一定要把青竹庄之上,笼罩的这片迷雾,尽数吹散!
“大少爷,说说你当时和庄主在这里。都谈了一些什么吧。记住,不要漏掉任何你看起来无关紧要的线索。因为这些无关紧要的线索,往往才是案情的突破口所在。”略一沉吟,秦元走到大少爷的面前,对着大少爷沉声道。
大少爷有些犹豫的看了一眼福伯。看到福伯点头,这才略微有些不悦的回想道:“还能说些什么,和平常都一样呗,都是一些训斥的话。今天是月初,每个月的这一天,父亲都会训斥我和老二。这是十几年来都有的惯例,福伯是知道这一点的。父亲的训斥了我一会之后,就让我离开了。我敢发誓,我走的时候。父亲的面色红润,没有任何异常的反应!所以,我肯定是没有嫌疑的!”
说到最后的时候。大少爷异常驽定,一脸的信誓旦旦,倒是颇有气势。
对于大少爷的自说自话,秦元选择了自动忽略,反问道:“你是如何确定,你走的时候。庄主是面色红润的,丝毫没有异常反应的?”
大少爷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道:“当然是我亲眼看到的!在走的时候,父亲唤了我一声,等我转过头来,却什么都没有说。所以我才肯定,我走的时候,父亲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秦元点点头,从目前大少爷所说的来看,基本上和他推测情况差不多,尤其是最后青玄叫了大少爷一声,更是为秦元增添了许多的信心。
“二少爷,那么你呢?有什么要说的吗?”想了想,秦元又对一旁的二少爷问道。
二少爷一脸老大不乐意的说道:“我不是已经说很很多遍了。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了父亲已经躺在那里,其他事情我一概不知!不过对于某些人力图帮自己洗脱嫌疑的行为,我是很鄙视的。因为是不是到底是不是你干的,终究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看到这两人又欲争吵,秦元赶紧插嘴道:“正如二少爷说的那般,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你们就不要争吵了。事情的经过,本县已经是初步了解过了。”
想了想,秦元又对两人问道:“你们平日里都喝茶吗?”
这一次,两人异口同声的说道:“喝啊,怎么不喝。”
顿了顿,二少爷继续补充道:“父亲平日里一爱竹、二爱茶、三爱棋。所以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学会喝茶和品茶。我和大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茶房。”
有自己的茶房?
秦元心里一喜,如果这两人都有自己的茶房,那么只要去他们的茶房走一遭,自己的所有的推测,就能得出一个真正的结果!
一想到此,秦元便不再犹豫,对着身边的福伯道:“福伯,本县能去这两人的茶房看看吗?这对破案,有很大的帮助。”
福伯立刻恭声道:“当然,秦大人想去哪里都可以。老奴说过,关于此案的一切,都任凭秦大人做主。”
“好,那咱们就去两位少爷的茶房去看看。”秦元也不矫情,高声的宣布道。
走之前,秦元别有深意的对福伯轻声问道:“福伯,我们都走了,庄主的尸首放在这里,安全吗?”
福伯没有任何犹豫,自信道:“大人请放心,没有比这里更安全的地方了。”
“哦!”
秦元没有轻轻的应了一声,没有在多说什么。
一行人,说走就走,没有任何迟疑,直奔大少爷的茶房而去。故意走在最后的秦元,临走之前回头望了一眼天上,却没有任何的发现,但是心头的莫名压抑感,却强了一些。
“看来,也不是一些收获都没有.......”
等到众人退去,这片竹林又重新陷入了安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是不时传来的老鼠吱吱作响的声音,提示着众人,这里发生过什么。
另外一边,众人在大少爷带领下,没过多久,就来到了茶房的所在地。茶房是一个看起来四四方方的房子,只不过在窗户上贴着一个大大的“茶”字。
“恩,刚至便已闻到扑鼻的香气,看来这都是上好的茶叶啊!”秦某望着庭院中晾晒着的茶叶,稍微动了一下鼻子,真心的称赞道。
大少爷一脸骄傲的说道:“那是当然,实话告诉你。这些茶叶,可都是全国各地的精品,一年也不会产多少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