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伊朗的政治风波尘埃落定,这短短几十天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连带影响也开始蔓延开来。这个地处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对世界而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其年产数千万吨的石油,欧美国家的石油公司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从伊朗的国土之下抽取了上亿吨优质的原油,但是只给伊朗人民留下了一点点微末的残羹冷炙。而1951年5月的这场政治风暴,势必将会结束这一历史,美国人、英国人和其他在伊朗石油开采中掺了一脚的国家都知道,帮助摩萨台接连推翻巴列维王朝和库尔特军政府的中苏两国,下一步肯定要对伊朗石油动手了。
虽然欧美的运油船在这段时间里面也正常地从阿曼湾和波斯湾沿岸的伊朗海港运走欧美石油公司开采的原油,但是这些运油船的船员们每次进出阿曼湾都能看到那条悬挂着解放军海军旗帜的航空母舰在海面上威风凛凛地航行着。已经在此地停留了几十天时间的福建号编队不久之后就可以重新启程,编队参与了针对库尔特军政府的联合国人道主义介入行动,在默不作声的情况下展现了自己的强大力量。位于沙特、伊拉克以及伊朗境内残留的北约军事基地在行动期间没敢做出任何举动,一向横行霸道的美国军队连一架侦察机都没派出去。
所有人都知道,伊朗年产几千万吨的原油,大约在不久之后就会被中苏两国完全吞掉,欧美石油公司能在伊朗以极低廉的价格攫取石油,主要是靠英美等国的军事力量、工业制成品以及石油开采的技术优势,现在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这三个要点。嗅觉敏锐的石油公司们在库尔特倒台之前就已经全面提高石油炼化产品的价格,惹得欧洲各国的工厂和民众怨声载道,在最受影响的英国本土,民用汽油的价格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上涨了七成,几乎让各个家庭的私家车都停摆了,而需要原油的发电厂和工厂也都不得不缩减产量,整个国家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极大的危机当中。
英国首相艾德礼领导的内阁对石油以及石油衍生产品全面涨价的事情无可奈何,英国石油公司的董事们每天都到国会餐厅找下院议员们共进晚餐,让艾德礼在国会质询的时候被骂得狗血淋头。反对党的领袖丘吉尔在其中跳得最欢,这位带领大英打赢了二战的前首相在质询会议上大骂现任内阁对外软弱,共产党国家已经把他们的手掐到了英国人的脖子上,而他们甚至不敢在联合国会议打打嘴炮。
万般无奈之下,艾德礼只好找上法国人,一起去和艾森豪威尔讨个说法。
“我们怎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撑过五年呢?如果中国人他们真的切断了伊朗的石油供应,我们国内一半以上的工厂都要倒闭!更别说他们已经对沙特阿拉伯伸手了,那些中东国家的神棍随时会背叛我们,如果失去了整个中东的石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欧洲的经济将会陷入总崩溃!”
在临时组织起来的三国元首会晤中,艾德礼和法国总统奥里奥尔对艾森豪威尔大吐苦水,之前北约军事会议中决定的在西德增加军事压力已经让英法两国背上了额外的负担,现在中苏两国的攻势又让他们的国力受到严重削弱,再这样下去两国现任政府非得倒台不可。
而英法两国政府倒台还不是他们设想中的最糟糕的结果,政府倒台了精英们大不了再组织一个上去就行,但是能源危机不会因此得到解决。一旦欧洲民众发现无论换谁上台都解决不了石油问题,他们就会选择投降派或者激进派,前者很可很能就是共产党,而后者估计会演变成法西斯。即使是对他们而言比较能接受的法西斯,也肯定无法在军事或者任何其他领域战胜中国和苏联,最后欧洲唯一的选择就是共产党。
“我们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文明社会落入愚昧无知、野蛮残暴的共产党手里!如果他们把那些同样无知愚蠢的底层平民蛊惑过去,我们几百年来伟大的文明成果都将毁于一旦,自由世界将陷入到极权主义的奴役当中!”艾德礼在艾森豪威尔面前慷慨陈词,虽然说的都是些场面上的陈词滥调,但是确实是他目前的心中所想。
“对啊,美国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欧洲在共产党军队的铁蹄下挣扎而死,他们会把每个人都挂在路灯上面!”奥里奥尔也附和艾德礼的说法。
这两位老牌殖民帝国的领导人从多种角度上阐述了失去欧洲国家对美国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而言将是何等的灾难,虽然这些话艾森豪威尔在之前就已经听他们说过无数回了,但是这次的情况确实非常紧急。中苏两国以雷霆之势介入并稳定了伊朗政局之后,美国国内的几家石油公司也找上门来,要求艾森豪威尔能给个说法,但是整个美国政府都对此事无可奈何。他们在库尔特上台的时候主动撤走了大量的机构,现在估计是回不去了,整个扶持库尔特军政府的行动完全是亏光本钱。
就目前来说,艾森豪威尔只能让国内那几家石油公司,在伊朗选举结束、新政府正式切断对欧美的石油供应之前,尽全力开采尽量多的石油,并全部运回美国本土以备不时之需。美国国内的产油量是完全能满足本国使用的,而且可以分出一部分的出口份额,但是总体上看是喂不饱整个西欧的。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可能缩减自己的工业规模来给西欧留下份额,毕竟辽宁省穿越产生的影响也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重创,现在他们连中南美洲的后花园都还没搞定,根本不会考虑把工业产能放到随时会被苏联红军推平的欧洲大陆上去。
“我非常理解欧洲遭遇的现状,”艾森豪威尔等到面前两个人终于暂停之后,见缝插针地开口说道:“我们肯定要全力避免你们所描述的灾难性后果的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自由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被共产党和极权分子**......”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奥里奥尔不想听艾森豪威尔说这些场面上的废话,法国虽然不会从伊朗的政治风波中受损,但是在可见的未来中社会主义阵营肯定会干涉阿尔及利亚乃至整个非洲的事情,法国作为战后欧洲工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承受不起丢掉所有殖民地的损失,那样的话美国人通过马歇尔计划向他们提供再多的资金也没有用,没有非洲的矿物和中东的石油,法国的工厂根本恢复不了,除非他们直接倒退回上世纪的工业水平。
“是的,总统先生,我们等不及了,中国人的威胁已经近在眼前,如果我们无法获得足够的能源来维持经济的运转,恐怕......”艾德礼没有把话说完,但是艾森豪威尔听出了其中的意思。
中苏两国现在最想针对的就是美国这个最大的帝国主义,对英法这两个日暮西山的国家倒是没有专门进行打压。如果英法两国再也撑不下去的话,他们只好选择“投降”,用再也不支持美国这一条件,换取和社会主义阵营进行贸易的机会。先不说中苏两国会不会接受这种“投降”,英法两国宣布不再支持美国的任何行动,乃至断绝与美国的国际往来本就是艾森豪威尔完全无法接受的。
“放轻松,我们还不至于走到这一地步,这个世界上的石油很多,还可以发掘出更多的资源。”艾森豪威尔无奈地说道,看来不得不抛出几张牌稳一稳这两个盟友了。“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中苏两国切断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不会对你们两国的工业生产造成致命的威胁。”
“你要用什么来保证?”艾德礼和奥里奥尔同时问道。
“我们的油田,美国的国土物产丰饶,再加上我们现在已经得知的一些消息,我们很快就能从一些我们之前不知道的产油区那里获得更多的石油,这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肯定能够满足欧洲的需要。”艾森豪威尔故作自信地说道。
“你是说,美国有足够的原油来供应欧洲是吗?你真的确定可以为我们提供足够多的原油?”奥里奥尔半信半疑,他知道美国本土有非常大的油田,在这几十年时间里美国也一直是世界上产油量最大的国家,但是其每年出口的石油怎么看都满足不了全欧洲的胃口。
“我们现在可不能接受任何程度上的夸大,这事关欧洲数千万人的生死存亡!”艾德礼也非常紧张,他害怕这是艾森豪威尔糊弄他们两个的说辞。
而实际上,艾森豪威尔确实不知道国内最新定位出来的几个油田能不能带来足够多的额外产量,这充其量是几张牌面不明的底牌。不过国内的石油专家告诉他,这些油田在未来两年内的产量勉强可以填补欧洲的需要,但是前提是国内的石油公司将因此损失很大的一笔收益,他们原本就是限量生产来维持原油价格的。
为了补偿这些石油公司,艾森豪威尔只能答应他们将在之后放宽一些反垄断条款,反正只要等到美国研发出洲际导弹,这种情况就能大为好转,在这之前苦一苦美国人民也是应该的。
“如果你们还对此抱有疑问的话,我们可以拟定一条协议,我国将在之后全力保障欧洲的原油需求。”艾森豪威尔知道自己这是拿画出来的大饼跟英法两国拖时间,但他也知道英法两国领导人不得不先拿走这张画饼给他们国内充饥。
投共?他们不要命了才会去投共。
听了艾森豪威尔的建议之后,艾德礼和奥里奥尔又商讨了几句,他们紧急来华盛顿开会,本就是想要一个美国人的态度,现在看来艾森豪威尔暂时还不打算把它们给卖了。于是,两国领导人勉强同意了艾森豪威尔的说辞,表示他们会在自己国家内勉力维持,但如果他们之后下台了的话,那就只好让艾森豪威尔跟新上台的领导人再谈一次了。
这场三国元首的秘密会晤在开场数个小时之后总算结束,英法两国的领导人还得赶快回国去处理政务。而艾森豪威尔自己也有不少事情要办,下午刚刚会见完英法两国领导人,晚上他便将国务卿杜勒斯叫了过来,他们要讨论的是和下午有关的事情。
“英国人和法国人动摇了,但是这也不能怪他们,中国人和俄国人正在抽干我们赖以为生的能源基础。”艾森豪威尔面露倦色,坐在他面前的杜勒斯也很为难,“我不知道我们这里生产的原油能不能实现我对他们的承诺,因此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杜勒斯闻言之后,立刻在座位上坐得直挺挺的,低声向艾森豪威尔问道:“您是说‘曲别针二号行动’?”
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在最最糟糕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依靠美洲大陆来对抗共产主义,至少这片上帝赐予我们的土地不至于让我们受到资源上的掣肘。如果欧洲真的无法支撑的话,我们要设法拯救一切心向自由的欧洲人,绝不能让他们在共产党的折磨下沉沦。”
“我明白,我们一定会拯救生活在欧洲的人们的。”
尽管两人说得冠冕堂皇,但这个“曲别针二号行动”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为欧洲彻底“沦陷”准备的抢人抢钱的计划,在他们的设想中,如果欧洲因为某种因素发生了革命,他们必须在共产党政权上台之前把欧洲所有的科学家、工程师带回美国,并尽可能炸掉或破坏掉欧洲的工厂、农田和各种有用的设施,给共产党留下一片废墟。
这种破坏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无论会导致多少无辜者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