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的助理快步走到了一间办公室的门前,他的右手将一沓文件顶在胸前,因此用左手在紧闭着的房门上敲了敲。在敲门的同时,他深吸一口气,这是他成为让·塔西尼将军的助理之一的第一天。
“请进来吧。”门后传来了塔西尼的低沉话语,他最近几个月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助理打开了房门,一走进办公室便看到正坐在沙发上喝酒的将军。
“将军,这是国内司令部的最新指示,我把文件都给您带来了!”
“放在桌子上,然后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塔西尼指了指一边凌乱不堪的办公桌,似乎这里刚被龙卷风袭击了一样。
“是,长官!”助理将手中的文件工工整整地放在桌面上一处还算干净的地方,然后默默地退出房门。
看来他的同事们所说的都是真实的情况,让·塔西尼将军自从驻越法军在去年年底跟那群越南猴子们打了个大败仗之后就一直心情不佳,而国际上的大新闻和国内传来的指令又让他们感到非常不安。
在二战结束之后,百废待兴的法国想要从殖民地抽点血回去补贴千疮百孔的本土,于是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他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越南这个地方。几乎所有殖民者都渴望在东南亚这个物产丰饶的地方分一杯羹,法国自从上百年前就开始试图控制越南。虽然越南当地人不停进行抵抗,期间还有一战二战这样的突**况干扰法国的殖民进程,但是他们一点都不打算放弃已经经营了这么长时间的地盘。
1946年越南抗法战争开始之后,法国殖民军队就在其驻越专员的带领下和胡志明等人领导的越共进行旷日持久的作战。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缺乏外部援助,越共被来势汹汹的法国国防军打乱阵脚,丢失大量土地后一度全部退入中国境内休整。直到中国解放战争结束,中苏两国决定全力支援越南人民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在一部分中国将领的帮助下,越共稳住了战线并在1950年年底的时候成功发动边界战役,收回了与中国接壤的大片土地。
而在越南作战的法国国防军则由于各种因素被快速消磨着战斗力,首先是法国人支持的傀儡保大皇帝政权在越南不得民心,到处都有越南人自发组成的反抗组织;然后是法军在二战结束之后对出国作战的热情很低,他们不像几十年前的先辈那样有横扫欧陆的雄心壮志了;最后就是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虽然自身的生产力也不足,但是他们支援越共的时候补给线非常短,法国出于国际关系的问题也不可能直接对中国发动袭击。
原本美国人口口声声说将在任何情况下与法国人站在一起对抗越南的共产主义组织,但是在朝鲜战争进入**后他们的援助力度就小了很多。直到两个月之前联合国军覆灭的消息传到西贡这里,正在指挥部队重新集结的塔西尼一时间没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再后来,听说国内的高层跑到华盛顿去和美国总统开会,然后塔西尼就接到了来自国内的直接命令。从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就要求他在越南收缩兵力并停止进攻,准备让驻越法军有秩序地撤退回法国。
塔西尼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突然决定放弃越南殖民地,毕竟他们已经在这里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现在放弃的话相当于之前的投入全都打了水漂。不过在国内的新命令到来的几乎同一时间,越共的军队就在距离河内非常近的战线上接连发动进攻,所幸法军虽然士气低落但是装备依旧占优,勉强守住了防线。现在越共的解放区距离河内已经很近了,塔西尼在边界战役失败之后一直考虑着要如何保住北部战线,以便掩护南部的少数兵力有组织地进行撤退。
“今天又是什么命令......”塔西尼放下手中的红酒酒瓶,支起身子走到办公桌前,并拿起了那名新助理送来的电报。
在这份新的命令文件中,法国政府命令塔西尼将军组织法军在三个月之内有组织地撤退到岘港一带,并放弃北部的所有土地,接下来本土将派出海军舰船把越南的法军都接回国内。这一消息总算不让塔西尼感到意外,虽然西贡在本土看来属于蛮荒之地,但是他作为驻越法军的最高司令官总是有自己的方法去获取国际上的消息。
他猜测北方的中国人的强势崛起就是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对越南态度改变的主要原因,另外欧洲的冷战局势也在愈演愈烈,国内恐怕是不想继续在越南浪费时间了。
就在上个月的时候,海军的巡逻舰船报告说在北部湾发现了此前从未见过的军舰,他们并没有与对方进行接触,因为对方舰船的大小一看就不是他们的驱逐舰能去碰一碰的。塔西尼推测那就是国内电报提到过的中国军队的战舰,虽然他并不清楚为什么中国人会有军舰,不过上级的命令同样提到了让他们不能与任何中国军队接触,更不能挑起双方之间的冲突。之后将会有国内的特使直接到中国去和他们商讨有关越南的问题,塔西尼本人的职责仅限于管理好目前在越南的数万法军。
在阅读完命令之后,塔西尼走到了悬挂在他的办公室墙壁上的大幅越南地图前面,考虑着要如何尽快安排河内一线的法军有组织地进行撤退。越共的军队自从在去年年底取得胜利之后就非常活跃,大有一鼓作气解放全国的势头,他们现在一定就在战线后方摩拳擦掌准备物资。
而在遥远的北边,此时的越共政治局正处于一种异样的焦虑当中,虽然越共军队在陈赓司令员的直接指挥下赢得了边界战役并收复了大量的领土,但是越共内部却对下一步行动的看法产生了一定的分歧。他们并不知道原定在越南北部支持他们的中国顾问团为什么在去年年底被中共中央紧急召回,近期在国际上发生的一系列大事也让他们感到不知所措。
越南共产党的抗法斗争一直得到了中苏两国的直接支持,他们的部分武器来自遥远的苏联,而军队则得到中国解放军的训练和指挥。现在中国突然把陈赓召回国内,让越共政治局担心是不是中国因为国内的某种变故决定停止对越南共产党的帮助了。
目前他们已经把战线推进到了太原南部,兵峰直指河内,南方各地的抵抗组织也搞得有声有色,法国军队和傀儡政权疲惫不堪。以黎笋为首的少数人主张趁此机会继续发动进攻,尽快收复河内,即使没有中国顾问团的帮助,他们自己未必不能打胜仗;不过大多数人并不赞同他的看法,而是认为中国的态度对越南革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里中共联系他们的时候一直建议他们不要轻举妄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应该先和北京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才行。
至于在越共政治局中地位最高的胡志明本人,他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一边的一间,不过也不同意在这种时候贸然出击。于是他们就在这种对外界局势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和法国人僵持着,期间发动了几次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无一例外被法国人挡住。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南方的地下工作也有些进展,情报部门向越共政治局汇报了有关法国殖民者的最新消息,包括他们正在暗中向几处港口进行撤退的事情。他们还不能借此确定法国军队即将从越南撤出,毕竟他们现在还占据着越南的绝大部分领土,理应不会因为一场战役的失败就放弃这么大的一片殖民地。
随着几天前中美两国正式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发表了让所有正在反抗帝国主义的第三世界国家感到振奋的演讲之后,越共政治局终于无法忍受目前的僵持状态。胡志明亲自让越共在北京的联络人询问有关中国最近在国际上的一系列动作的起因,而他们得到的答复则让胡志明感到疑惑。
毛主席在给胡志明的电报中表示之前不打招呼就把中国顾问团召回是因为国内的一些特殊情况,中共并非要断绝对越南同志们的帮助,而是要是处理完国内的紧急事务之后才能腾出手来。另外毛主席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的联络中一直建议越共保持现状,不要发动进攻,中国目前正在和法国政府进行交涉,未来一段时间里他们很可能就会主动撤出越南,越共不必急于发动进攻。
“你们认为中国同志们所言是不是真的,法国人会不会主动退出我们的土地?”胡志明坐在一张会议桌的主位上,周围是黎笋、长征等越共的主要领导人。
“结合最近在国际上的一系列改变,中国同志们确实很有可能通过某种方法逼退了帝国主义。”长征一向是很相信中国共产党人的能力的,他觉得毛主席不至于在这种事情上和他们开玩笑,这不符合他的风格,中国一定是通过某种他们现在还不甚清楚的方法使嚣张跋扈的美国人和法国人退缩了。
“我同意长征同志的意见,中国同志们承诺过的事情是比较可靠的。”黎笋说道,不过他紧接着又说:“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就这么坐等中国同志为我们解决问题,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革命事业。”
黎笋发言后,不少人跟着他点了点头,他代表了房间里的多数人的意见。虽然不知道中国人是怎么做到在国际上让帝国主义让步的,但是他们承诺过的事情一般都会得到兑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法国人真的按照中共所言主动退出越南,那会不会让越共本身的努力在未来变得有些分量不足?
这种担忧迅速蔓延在越共的领导集体中,他们并不是什么怕吃苦的人,大多都知道自己的革命事业应该尽量由自己完成。
法国军队在几个月前的作战中已经显现了他们战斗意志不坚强的弱点,士气高涨的越共军队未必不能打败目前盘踞在河内的法军。中国方面从云南省为他们提供的物资一直没有中断过,在新收复的领土上的兵营中已经堆积了不少物资,越共的将领们有把握发起一次决定性战役,一举攻占河内这个越南北部最大的城市。
“中国同志们还是不愿意解释最近发生的这些事情的原因吗?”长征问道。
“是的,毛主席似乎对这方面的问题有所顾虑,不愿意直接回答我们的提问。”胡志明有些无奈地说道。
中国境内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在最近一段时间困扰着全世界的无数人,毕竟辽宁省穿越的影响正在迅速地向全世界扩张。
“我们可以在这个月结束前攻占河内的,这并不困难。”黎笋说道,“中国同志们也没有直接干涉过我们的决定,就算法国人决定撤走,我们先攻占河内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万一我们的贸然行动会影响到中国同志们和法国人的交涉呢?”长征有些担忧地说道。
“长征同志,我们的革命事业一直得到中国同志们的帮助,他们不会反对我们的行动的。”黎笋语气恭敬地说道。
两种意见之间的分歧并未让会议出现什么紧张的氛围,胡志明本人的意见也不怎么明确。在讨论过程中,黎笋等人主动发动一次进攻的建议逐渐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嗯,黎笋同志的建议值得考虑,但我会先和中国同志们讨论一下,看他们人如何看待我们的进攻计划。如果部队已经就绪的话,你们可以先做一下发动进攻的前期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之仗。”
胡志明最终决定还是主动打破目前的僵局比较好,毕竟敌人有退却的迹象,越南革命的胜利或许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