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1 / 1)

特战先驱 业余狙击手 3381 字 9个月前

陈府,陈礼和书房中。

此刻书房中有三人,除了陈礼和、陈福,第三人赫然竟是刘诚!

书房门关上后,陈礼和看了眼刘诚,首先开口说道:“交代你的事情办得怎样了?”

刘诚谄笑着说:“陈老板交派下的事,在下自然是竭尽所能了。”

陈礼和淡淡地说道:“我只想知道结果。”

刘诚说:“周卫国己经收下那一千五百块银元了。”

陈礼和笑了,说:“收下了,那就好。看来他还没有足够的本钱!”

刘诚犹豫着说:“可是……周卫国只同意给一成半的分红……”

说到这里,刘诚偷眼瞧了瞧陈礼和的神色,见他眉头微皱,赶紧说道:“陈老板,其实我一开始可是开价要三成分红的,但周卫国咬紧一成半不放,还说绝不还价,否则免谈!我想起您吩咐过,无论他开出什么条件都接受,所习就答应了……”

陈列和摆了摆手,打断了刘诚的话,说:“你放心,我没有怪你的意思。这点钱我陈礼和还不至于放在心上!”

刘诚暗暗松了口气,说:“其实在下也知道陈老板算无遗策,心中早已有定计,他周卫国又怎么会是您的对手?您老……”

刘诚本己想好一大堆恭维话,但见陈礼和己经闭上了双眼,根本就没有要理自己的意思,所以只好仙仙地闭上了嘴。

陈福从头至尾都没有说话,所以刘诚这一闭嘴,屋里立刻就静了下来。

良久,陈礼和才睁开双眼,对刘诚说道:“这件事你做得很好,记住,你今后就是周家纱厂的股东了。周卫国在纱厂做的任何事,你都有权利知道。”

刘诚赶紧说道:“请陈老板放心,只要在下知道的,陈老板就一定会知道!”

陈礼和点了点头,说:“好了,你可以走了。事成之后,周家纱厂的那些股份,就算是你的报酬吧。”

刘诚双眼立刻发亮,连声说道:“谢陈老板!谢陈老板!……”

陈礼和又冷冷地说道:“可事情要是因为你而出了什么差错,又或是泄露了一星半点,我想结果会怎样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

刘诚心中一寒,肃声说道:“在下明白!”

陈礼和有些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刘诚顿时会意,赶紧躬身退出了书房。

刘诚走后,肃立在陈礼和一旁的陈福终于开口,说:“老爷,这么大的事您交代那败家子办,会不会出什么纰漏?”

陈礼和笑了,说:“这个败家子放在周卫国身边,岂不正好合适?再说,他和周卫国以前就认识,想必周卫国对他也会少些戒心。”

陈福说:“周家和刘家以前虽然有交情,但小的担心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陈礼和摇了摇头,说:“这事该操心的是周卫国,不是我。”

陈礼和顿了顿,又缓缓说道:“不过,我真的没想到,我们以一千五百块银元入股,竟然只能分得一成半的分红。这么说来,加上我们的那一千五百块银元,周卫国现在竟然有一万块银元的本钱?!这怎么可能?短短的三天,他从哪里借来的那八千多块银元?”

陈福说:“小的打听过了,这几天周卫国几乎跑遍了周家以前在苏州的那些世交,但似乎没有哪家愿意借钱给他。不过……”

陈礼和皱眉道:“不过什么?”

陈福面有忧色地说:“今天上午周卫国离开后,我们的人一直跟着他,后来发现他被警备旅刘志辉旅长给接走了。”

陈礼和一惊,说:“什么?刘旅长?”

陈福躬身说道:“请老爷恕罪,这事小的上午就知道了,可小的原本以为那周卫国既然是复员回家,以前说不定和刘旅长也认识,刘旅长找他叙叙旧也没什么。再说,生意上的事,那刘旅长就算要帮忙也无从下手,所习就没有在意,可现在想起来,他的本钱,十有八九就是刘旅长借给他的。”

陈礼和跌足道:“糊徐!这事你怎么现在才告诉我?他的钱要真是刘志辉借给他的我倒不担心!怕就怕……”

陈福疑惑地说:“老爷的意思是……?”

陈礼和说:“你想啊,那刘志辉虽然身为旅长,但平素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从不收受礼品贿赂,他哪来的那么多钱借给周卫国?”

陈福说:“可刘旅长不是马上就要成汤司令的表侄女婿了吗?他没有那么多钱,汤司令有啊!”

陈礼和叹道:“我担心的就是这个了!汤炳权的为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十足的无利不起早!如果没有利益,他凭什么让刘志辉把钱借给周卫国?八千多块银元啊,那可不是个小数目!他嫁表侄女给刘志辉是为了拉拢刘志辉,那他借八千多块银元给周卫国又是为了什么呢?”

陈福试探着说:“难道也是为了拉拢?可周卫国只不过是个复员回家的丘八,有什么值得汤司令拉拢的?”

陈礼和苦笑道:“就是因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我才担心。商场如战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现在,我不就是‘不知彼而知己’吗?”

陈福安慰道:“老爷,您就放一百个心吧,虽说商场如战场,可商场毕竟和战场不同。那周卫国就算得汤司令看重,顶多是会打仗,说到做生意,他一个新手难道还能跟老爷比?”

陈礼和说:“话是这么说,可他既然认识刘志辉,这事总是多了变数。”

陈福笑了,说:“老爷,您这可就是多虑了。别说只是一个刘志辉,就算加上汤炳全又怎样?苏州场面上的人都知道,汤炳全的后台是军统的戴老板,戴老板在的时候,固然是棵参天大树,汤炳全倚靠着这样一棵大树在苏州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大家也无话可说。可如今戴老板早已驾鹤西游(戴笠于1946年3月17日从北平飞往南京时因飞机失事死于岱山),汤炳权和军统新任的毛局长可没什么交情。没了戴老板和军统这棵大树,他汤炳权的风光日子早就到头了!我们是买卖公平的生意人,苏州又远离战事,军队无权干预地方政务,汤炳权一个失了后台的警备司令,能把我们怎么样?其实说到底,我们和王市长打好关系才是根本。听说王市长可是光复后重庆直接委派过来的,背景深厚,可以直达天听!我们只要靠上了王市长,他汤炳权一个过气的警备司令又算得了什么?还有,您忘了,前几天周卫国不是还得罪了王市长的小舅子吗?王市长能这么容易放过周卫国吗?周卫国现在是身不由己,他既然要做好人,就要解决那上千工人的生计,而要解决那些工人的生计,他就必须开工厂,做生意。而只要他生意赔了,以他的性格,再为了周家的虚名,他一定不会丢下那些工人不管,到时候,他还不是只有来求我们收留那些工人?真到了那时候,我们提出的什么条件周卫国敢不答应?”

陈礼和想了想,缓缓说道:“你说的是。看来是我多想了。不过周卫国那边的动静你要时时给我留意着。”

陈福说:“老爷放心,周卫国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我们布下的眼线!”

陈礼和点了点头,说:“陈福,你的大功,老爷不会忘记的。”

陈福赶紧躬身说道:“小的能有今日,全靠老爷栽培,不敢居功!”

陈礼和看着陈福,满意地笑了。

※※※

可是随后几天,陈礼和得到的回报竟然都是——“周卫国在看书!”

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回报时,陈礼和还奇怪地问陈福:“看书?周卫国看的都是什么书?”

陈福回答道:“听说都是和纺织有关的书。”

陈礼和听后,忍不住大笑,说:“看来这周卫国还真是想子承父业,不过现在才开始做功课不嫌太晚了点吗?”

陈福也笑道:“他倒是好学得很,可做生意要是光看几本书就能学会,我们这些生意人也不用混了,直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陈礼和说:“他要是做别的生意我还有些担心,可他既然己经下定决心要做纺织生意,那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陈福说:“是啊,现在的周家哪里还有当年执苏南纺织业牛耳的风光?不说别的,去年光是苏南的丝、棉、麻这些原料,我们陈家就收购了超过七成!今年可能会更高!只要我们牢牢掌握住这些纺织原料,他周卫国怎么纺纱织布?既没有原料又没有产品,他拿什么和我们竞争?”

陈礼和笑道:“那就由得他折腾去吧,我倒要看看他究竟能把周家败成什么样!”

这以后,再得到周卫国闭门读书的回报,陈礼和都是一笑置之。

※※※

几天以后,周卫国终于开始做生意了。可他做的头两笔生意却怎么看也不像和办纱厂有关,这让陈礼和颇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两笔生意是:第一笔,买进一家酒铺;第二笔,买进500根粗毛竹。这两笔怎么看都八竿子也打不着关系的生意让陈礼和想了整整一个晚上也没想明白,最后,他不得不放弃再想下去,同时在心里感慨,败家子做起生意来的确让人想不透!

※※※

又过了两天,周卫国做了第三笔生意。这回传回的消息是他竟然和印刷厂联系,要印制一批书,据说己经付了定金,甚至都己经开始制版了,不过由于周卫国和印刷厂签的合同里有印刷厂对书的内容保密这项,所以目前还不知道是本什么书。

周卫国竟然要印书这更是让陈礼和摸不着头脑。不过周卫国这批书只印一千册,陈礼和思来想去也想不出这一千册书对他会有什么影响,更不明白这一千册书和办纱厂有什么联系,所以到最后只好又把这件事归为周卫国的异想天开。

※※※

让陈礼和更意想不到的是,周卫国做的第四笔生意竟然是买进一个大锅炉!

陈礼和发誓,到目前为止,他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办纱厂需要买进周卫国做的这四笔生意中的任何一样东西!

周卫国做的第五笔生意终于让陈礼和感兴趣了。因为周卫国这次买进了两千卷棉纱、一百匹粗布和一百斤棉花。

周卫国能买到两千卷棉纱、一百匹粗布和一百斤棉花陈礼和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对于苏南甚至只是苏州的纺织业来说,这些东西也实在算不上什么大数目。但在得知周卫国购买的这批棉纱的细度后,陈礼和再次陷入了苦思。

“你说周卫国买进的这批棉纱只是细度为十六支的普梳纱(一磅即454克重的棉纱,长度为840码即768.096米时,纱的细度为一支。细度是16支,即每磅纱的长度是16X840码。棉纱的支数越高,以之织成的棉布就越密、越柔软、越坚实。细度16支属粗支纱。普梳纱指没有经过精梳工序的纺纱工艺纺成的环锭纱)?”陈礼和吃惊地问道。

陈福点了点头,说:“是的。十六支的普梳纱。不过他买的那一百斤棉花倒都是好棉花。”

陈礼和皱眉道:“十六支的普梳纱连平布都织不了,他买进这么粗的棉纱干什么?总不会是因为这样的棉纱最便宜吧?可要是他贪图便宜,为什么棉花又都是精棉?但只有一百斤的棉花,就算再好,又能干什么呢?还有,他买的那一百匹粗布又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还能把粗布变成精纺布?”

陈福摇摇头,老实说道:“老爷,这些小的就不知道了。”

但很快,他就找到了一个解释:“也许这位周家少爷纺织方面的书还看得太少,或者是根本就没看懂吧?”

说完,陈福不由被自己的这个解释逗笑了。

陈礼和也颇为认同这个解释,所以他也笑了。

※※※

周卫国做的第六笔生意在陈礼和听来总算正常了很多,因为这回周卫国买进了四台纺织机。不过在听说了这四台纺织机的型号后,陈礼和彻底放心了,因为这种型号的纺织机因为纺出的布太疏,他的纱厂早就不用了。

但听说周卫国调节的纺织面料密度后,陈礼和还是忍不住问陈福:“经纱密度二十,纬纱密度二十?(面料长度方向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经纱密度,宽度方向1英寸内纱线的排列根数为纬纱密度)这是什么布?就算粗布也至少要经纱六十四,纬纱四十啊!”

陈福说:“是啊,我们纱厂的织布机都调成了经纱一百零八根,纬纱五十八根,织出的都是精纺布,周卫国用经纱二十,纬纱二十,难道他是想用织布机织出渔网?”

说完,陈福忍不住笑了。

陈礼和也笑了,说:“算了,这个周卫国做的事我们都不明白。想来连他自己都不怎么明白。这种人要是也能做成生意,那老天真是没眼了。”

陈福突然向陈礼和躬身说道:“恭喜老爷!”

陈礼和一愣,随即微笑道:“何喜之有?”

陈福说:“周家出了周卫国这个做生意的蠢材,老爷的心愿岂不是旦日就能达成?”

陈礼和哈哈大笑,说:“陈福,你可真会说话,不过,事情还没成功之前,我们总还不能大意。”

话虽这么说,但在陈礼和的心中,周家大宅早已是他囊中之物了,所以这次,他笑得实在是畅快之至。

所以几天以后,当陈礼和听说周卫国从外地订购的一批药材和橡胶到了之后,就再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但陈礼和没有注意到的是,在这批货物运抵周家工厂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从周家工厂传出。

※※※

这些天周卫国的一连串举动就连刘志辉也看得莫名其妙,这一天,他终于忍不住登门拜访周卫国。

两人在周卫国的书房坐定后,刘志辉立刻开口问道:“学长,听说您最近忙前忙后的,做了不少生意,可就是没人知道您究竟在干什么。”

周卫国说:“因为有句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的话前几天我终于弄明白了!”

刘志辉奇道:“什么话?”

周卫国说:“商场如战场!这个比喻真是再形象不过了。生意场上的阴谋诡计、尔虞我诈,比起战场上那是只多不少!但这些我都不在乎。经商我虽然不在行,可打仗我在行。我用打仗的方法来经商总是没有错的。既然是打仗,保密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你总不能让你的对手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你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你的兵力、火力如何配置吧?”

刘志辉笑了,说:“志辉明白了。学长将商场视如战场,定将挥洒自如,所向披靡!”

周卫国笑笑,说:“志辉,你今天来得正好,我本来也要找你的。”

刘志辉说:“学长找我有什么事?”

周卫国说:“有两样东西给你看。”

说着,周卫国从书桌上拿起一本书,递给刘志辉,说:“志辉,你先看看这个。”

刘志辉接过书后,立刻闻到一阵油墨的味道,这书显然是新印制的。

刘志辉仔细看了看,只见这书并不厚,书的封面印着六个大字“战伤急救手册”。刘志辉心中一动,立刻将书翻开,首先看到的是目录,列出的有“弹片伤、枪弹伤、冲击伤”等各种战伤名称,再翻到内容,只见每一页都写有一种战伤的急救处理方法,还配有绘图。刘志辉越看脸上的神色越是凝重,翻到最后,刘志辉忍不住激动地说道:“学长,这本手册您是从哪里弄来的?”

周卫国说:“这里面的内容都是我根据以前部队里各种战伤的救治经验总结的,前几天才刚刚印制出来。里面的图也是我自己画的,可能画得不好,但肯定能让人看懂。你觉得这本手册怎么样?”

刘志辉感叹道:“这本手册真是太好了!言简意赅,各种急救处理方法简单有效,再加上图文并茂,就连不识字的人都能看懂。如果大范围配发,一定可以大大增加伤员的救治成功率,大量减少部队的伤亡。学长,您开个价吧,这种手册您有多少我们就要多少!”

周卫国笑笑,没有直接回答刘志辉的话,而是从书桌的抽屉里又拿出一个粗布包,递给刘志辉,说:“志辉,你再看看这个。”

刘志辉接过布包,立刻打开。

周卫国解释道:“志辉,这是个急救包,里面共有两卷绷带;十块纱布;一包共二十根棉签;一根橡皮止血带;一小瓶药用酒精,纯度百分之七十;一包云南白药,专治金创出血。急救所需的东西,这个急救包里基本都有了,而且除了酒精、止血带和云南白药,包里的东西都经过锅炉高温梢毒,可以直接使用。你说,这个急救包怎样?”

刘志辉赞道:“这急救包可比后勤配发的单兵急救包实用多了!”

刘志辉说完,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说:“学长,难道这些天您的工厂就是在生产这些东西?您不是要重开纱厂的吗?”

周卫国点了点头,说:“我知道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如果硬要开纱厂,哪里是苏州这些老板的对手?所以前些天我就放弃开纱厂的想法了!至于生产急救包,那是因为从军以来,我就发现我们中国军队的急救包太简陋了,普通战士对战伤急救知识的了解也太少,这直接影响到我们中国军队的战伤救治成功率。而战伤救治成功率的每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成百上千的伤员!成百上千条的命!所以这些天我一直在想怎么改进单兵急救包和宣传战伤急救知识。这种急救包和印制的这些手册只是我做的第一步,如果有可能,我会进一步改进!”

刘志辉急切地说:“学长,这样的急救包和急救手册您手头有多少?我们想立刻订购一批,您知道,北边仗打得凶……”

说到这里,刘志辉不由有些尴尬地停了下来。

周卫国淡淡地说:“我知道,这也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的事情了。不过这种急救包我只试生产了五千个,书也只印了一千册。”

刘志辉说:“学长,这五千个急救包和一千册《战伤急救手册》我都要了,价钱多少?”

周卫国沉吟着说:“志辉,你说,五千个这样的急救包加一千册《战伤急救手册》,我一共卖两千块银元,算不算贵?”

刘志辉说:“不贵!学长,我再向您订一万个急救包和两千册《战伤急救手册》,货款明天我就让军需处给您送过去。这批急救包如果用了效果好,今后我们可能还要订更多,就不知您什么时候能交货?”

周卫国想了想,说:“生产第二批急救包的原料我们还有,最多五天之后就可以交货!但以后的就不好说了,毕竟原料……”

刘志辉说:“好!学长,就这么说定了!原料的问题您不必担心,这是军需,谁敢为难您?除非他不要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