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面的弯弯绕绕,馨妃和昭和就不得而知了。
这时候,千夜正坐在太后的身旁,像讲故事似地说着昨夜发生的事情。
太后带着惊讶的神色,不停追问,催促千夜快说下去,这样子倒像是听话本的闲人一样入迷。
“太后别急嘛。”千夜笑着道,“昭和公主暗示千夜去找太子,可千夜觉得不踏实。毕竟探监这种事,弄不好就会被人诬陷成串供,害人害己。所以我就乖啊,写了一封信,让小福子托他的朋友,辗转交到皇上手中。一求探监,二求皇上派心腹之人陪同,以便为我作证。”
南宫燮也很是关心沈梅清贪污一案,于是立刻命傲雪悄悄地把出宫的令牌和手谕送到千夜手里,并和千夜约好时间,在宫外乔装等待她。
这也是为了不让人知道,皇帝已经插手此事。
所以,傲雪不但成了千夜和沈梅清“没有串供”的证人,也成了千夜的护卫。
若是没有傲雪,千夜这次探监之行,就算不被诬陷与沈梅清串供,也会遇到杀手伏击,不出意外的话,她当真是难以生还。
太后听得心惊肉跳,拉住千夜的手,颤声道:“你这孩子是不是吃熊心豹子胆长大的,事事擅作主张,胆大妄为。你万一有什么事,叫哀家向璟临如何交代!”
千夜不禁笑了:“太后,您就放宽心吧,这次的计策正是我和璟临一起想出来的。这件事他一直没有参与,是因为不能让事情变复杂。”
“其实,从我昨天离宫直到回宫,他一直在暗中保护着我。那些杀手出现,我和傲雪应付有余,而且,刺客的出现,让皇上更加信任我,所以璟临才没有出手相助。”
太后毕竟是老了,听了这些惊心动魄的事,精神紧张,慢慢就感觉到疲累,觉得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
她摇了摇头:“好吧,不管怎么说,这次沈大人总算能冤情昭雪,那李元勋和行贿的败类们也都终于伏法。千夜,你父亲可是为皇上立了大功啊。”
说到这里,千夜轻叹一声,道:“其实,那账簿根本不是父亲找到的
。是璟临这两天全力调查庞准的时候,发现他和李元勋有来往,于是让身边的阿紫姑娘扮成歌姬混进少师府,在李元勋的卧室暗格里找到的。”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哀家听得云里雾里的……”
太后苦笑不已,看着玉大人,玉大人也是一头雾水,苦笑着摇头。
其实很简单,璟临顺藤摸瓜,找出庞准背后的李元勋这大贪官,就转移了调查的重心,围魏救赵。
他让阿紫找出了李元勋记录受贿人员及金额的账簿,上面果然有庞准的名字。
于是璟临进宫和千夜商量应对之策,接着通知狱中的沈梅清,跟千夜演一场戏,给傲雪看。
最后,千夜带傲雪去沈府,找到这本璟临事先放进去的账簿,回宫复命。
如此一来,贪官被铲除,行贿买官之人也都被一锅端了;
玄烈抄没了少师府财产,又让国库充盈,这对于南宫燮、对于朝廷而言,都是大大的一件好事。
“只可惜,璟临做这一切,功劳都是别人的。皇上一定会说,沈梅清查案有功,赏;太子玄烈抄没少师府财产,有功,赏;沈千夜孝心可嘉,护君有功,赏……”
千夜说着,掩口一笑:“太后您说,璟临又出谋划策,又费劲调查布局,还要给我当保镖,却什么赏赐也没有,是不是最冤枉的呀……”
太后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指着千夜道:“你这个猴头儿,如此幸灾乐祸,胳膊肘可是朝外拐了,哀家真是替璟临抱屈啊!”
“嗨,他都习惯了。”千夜轻描淡写的说着,心里却暖暖地。
她知道璟临并不在乎这些虚名和赏赐,但她却忍不住想,过两天就是朝会,到时候,璟临一定能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好好挫一挫北燕皇子使团的锐气。
不过,太后见她这么说璟临,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所以才会开这样的玩笑,便道:“哀家如今知道了,就不能让我孙儿委屈,皇上不赏,哀家赏。”
千夜一听,喜道:“太后想赏璟临什么呀?不如我替他收着吧!”
太
后戳了戳千夜的脑袋:“哀家要赏璟临一个媳妇……”
玉大人听了,“噗嗤”一声就笑出了声。
千夜一愣,脸就红了,委屈地扁着嘴,一个字说不出,再也没有先前的伶牙俐齿了。
这一天,大理寺忙得不可开交,单单是太子少师李元勋贪污的案件,就牵扯出三十多名大大小小的官员。
李元勋暂时被关押在天牢死囚中,而那些行贿的官员就全部押送大理寺,大理寺监牢顿时人满为患。
午时之后,凌傲雪便带着南宫燮的圣旨,来到了大理寺的监牢外。
沈梅清走出牢房,那些狱卒就急忙拿出钥匙,陪着笑给他解开手脚镣铐,还把一件新衣服披在他身上。
“给沈大人贺喜啦!”
沈梅清淡淡地躬身答谢,便昂首阔步走出了监牢。
见到凌傲雪手里的圣旨卷轴,他便跪叩在地。
“礼部侍郎沈梅清,揭发李元勋贪污有功,朕心甚慰。为彰显其功勋,擢升沈梅清官职为从三品,调任刑部侍郎,参加李元勋一案三司会审。并赏赐三进府邸一处,仆役二十,黄金五十两。钦此。”
一个正四品礼部闲职的沈梅清,自此因祸得福,成了刑部尚书的副手,并手握审判太子少师李元勋的尚方宝剑,在朝中地位扶摇直上。
至于他受到的赏赐,虽然是李元勋贪污的九牛之一毛,但也已经是清廉为官的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了。
大理寺内外,都因为这道圣旨而哗然。
沈梅清心中有愧,以额触地,高声道:“微臣沈梅清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元勋及其提拔之人纷纷落马,导致朝中官职涌现出大量空缺,急需官员补充上来。
于是南宫燮下令,于本年冬月增开文武恩科,要求各地选拔贤才,赴京考试。
至于主考官的人选,暂时未定,这就成了朝中重臣们近来议论的重点。
但是这些,都已经和千夜没有什么关系了。
她如今在意的,只是两天之后的朝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