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强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不亢不卑的约四十多岁的民夫:“你说说看”
“把泥沙平堆,纵横虚十分之,然后取其一,称量后乘之百,就可以得到这些泥沙的重量。”,中年民夫用沾满了泥水的手,从容的指点着那堆泥沙,丝毫不在意旁边员外郎全向那使劲打的眼色。
这是个民夫?是个民夫,但却是一个反常的民夫,冉强打量着这个不同于前面见过的爱好机械的马训和迷于造船的太史元的民夫,这个民夫没有平常下位者的惊慌、自卑、恭敬的表现,却有一股自然的神态。他欣赏这样的气质的人,他决定再考考这个民夫,但愿他能让自己满意:“你能测的那个山丘有多高吗?”
中年民夫看了看冉强所指的山丘,没有说话,默默的找了两根木棍,用手断成一样高,分别相距百步左右,插在地上,又问不知所措的一个工部监丞要了一条尺子,开始测量木棍和木棍的影子,接着趴下边退边用眼从木棍瞄视山丘,接着又测量。接着到处搜集了一堆木棍,在众人注视下,开始计算,约一刻钟后,中年民夫站了起来:“将军,此山丘高八丈二十一尺。”
“先生尊姓大名,算术从哪里学的?”,冉强虽然忘记了很多数学知识,但,他却知道这个中年民夫所用的方法,就是重差术,因为这个方法太出名,他认为这些数学家值得尊重。
中年民夫为[先生]这个尊称怔了一下,接着似乎回忆起了往事,脸上露出了一股尊重之色:“小民赵爽,年幼时曾师从于刘徽老先生习学《九章》、《周牌》,受益良多”
“你是赵爽?”,冉强一下子跳了起来,中国那几个留下姓名的数学家,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他顾不得周围众人惊疑的眼光,急忙问:“你的字可是叫君卿,君子之君,上卿之卿?”,这是他记住的为数不多的古人名字中的字号。
赵爽惊讶的问道:“将军何以知道我的名字?”,他只是一介布衣,日常打打柴,研习研习老师留下的算经,并没有什么名声。
冉强收了收刚才失态的举动,施了一个常礼:“先生精于算术,我闻名很久了”,他顾不得周围对他竟然对一个民夫施礼而惊异的目光,说了一句很客套的话,虽然对于他来说是实话,他无法回答,也不想让赵爽追问:“向大人,立刻给赵先生找一套干净的衣服来”,他转头吩咐目瞪口呆的员外郎全向,然后又对赵爽道:“先生可愿意随我到邺城一展心中所学?”
赵爽从惊异中恢复过来,他不知道为什么冉强会对他如此看重,但,对于到邺城,他有些犹豫,上位者似乎并不重视算术这类东西,虽然自己对天文也有习学,但似乎邺城并不却少这类人,这个将军要自己到邺城作什么?
冉强看出了赵爽的犹豫:“先生不必忧虑,邺城有一座翰林院,专为经学外的贤才所设,先生到了那里,可以专心研习算术,不用管理其他事物,除此外,每年先生还能获取丝锦千匹,专做研习算术使用。”,冉强看着赵爽的神情,开始**。
赵爽吃惊的看着对面这个将军,他知道有些上位者也很重视杂学,但,他没听过这样的,脑袋下意识的点了点。
公孙放不安的陪着两个百济人用半个屁股,坐在在他看来十分奇怪的椅子上,对于魏公的大名,远在高句丽的他,也曾经闻听过一些类似杀人魔的传言,他有些担忧自己说话会惹来麻烦。
“你多年出入高句丽,可知此族实力如何?”,冉强不紧不慢的看着有些不安的公孙放问道。
“回魏公,此夷族还都是化外之人,很少习学经书礼仪,生活野蛮。天生爱好争斗,以勇武为上,大多是匹夫之勇的莽夫”,公孙放一边又把屁股向前欠了欠,一边斟酌着词语,但说完他就后悔了,上面不是晋室那帮文人,自己紧张之下怎么把什么匹夫之勇这种话也说了出来?这不是揭这个魏公的短吗?细细的汗珠渗出了额头。
冉强没有注意到这点,他思考着自己想问的东西:“高句丽靠什么生存?”
公孙放松了口气,先小心的思量了几次才答道:“高句丽多以打猎为生”,他决定除了回答必须回的,不能再多费一个字,以免惹祸上身。
“你到高句丽,难道是为了获取兽皮?”,冉强盯着公孙放。
“回魏公话,小民到高句丽是为了获取一些金子,高句丽人喜欢中原的衣物,小人就运些衣物到那里换取一些他们打造的金器。”,公孙放被冉强的眼光盯的有些紧张起来,一言不合就被拉出去砍头的事例,他从家族那看到听到的多了,他不认为地位比公孙家主更高的人,会比家族里那些家伙仁慈。
“你问问这两个百济人,都需要些什么兵器”,冉强转了话题,看了看脸上带着一丝惊恐,却又茫然用眼光一会儿看着公孙放,一会儿看着冉强的两个百济人。
公孙放和早一步召见的那个高句丽人知容,说的情况差不多,冉强不再就高句丽的话题谈下去,他现在需要知道的是,能从百济那里得到多少粮食。
公孙放有些跟不上冉强的转变,刚刚还似乎有杀身之祸,突然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害怕和这种看起来喜怒无常的公侯打交道,这会让他无法稳定心神。他转头唧唧咕咕的和两个百济人交谈起来,虽然他知道答案,但,他没有丝毫自己回答的想法。
嘀咕了两句后,公孙放又转过头来,有些期期艾艾:“他们、他们说,要买长矛、弓箭、强弩、盔盔、甲”,这等于说想买所有主要兵器,公孙放并不愿意传递这些话,他不知道对面的魏公听到这种要求,会是什么态度,他有些懊恼这次的运气了。
冉强怔了怔,他不喜欢百济人,这源于后来朝鲜人对待中国的行为上。当然,即使他不讨厌百济人,也不可能把弩和盔甲出售给百济人:“你告诉他们,除了长矛,其他的不可能卖给他们。细节你就带他们和户部范业侍郎大人商议吧”
公孙放刚要翻译,门口出现了一个亲卫:“禀大将军,有紧急军情传报,内阁五位大学士大人已在府外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