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海州的“中心”
事实上苏东杰对舒元坤说起这个源能电池的项目在淮扬市落户出了点问题之后,舒元坤立刻就把电话打到了宋伍方那边,对于舒康介绍关毅去淮扬投资这个项目,以及江南省那边到底出了些什么问题,他都了解清楚了。
不过他现在这么问儿子,显然是对舒康把这么优质的项目介绍到淮扬去这种胳膊肘往外拐的行为很是不满。
听明白了父亲的责问到底是什么意思的舒康,立刻辩解道:“您不是说,在您的辖区范围内,不许我打着您的旗号做生意吗?这是中央的规定……我怎么敢违反?再说海州这边也不适合搞源能电池项目……”
“谁说不适合的?海州是华夏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像源能这种处于国际技术前沿的项目,我看在海州搞,比在淮扬那边更合适!”舒元坤对于舒康的辩白根本就不屑一顾,“你以前打着老子的旗号还少啊?现在倒和我说什么中央规定了……你糊弄谁呢!”
舒康听到父亲的话,嘿嘿笑了笑道:“爸,这个生意,我也就是参股的股东,我也没有最终决定权……不过要说这源能基地还真不太适合在海州落户……”
紧接着,舒康就把关毅在淮扬那边发现了一个“源能矿”的事情和父亲透了个底:“……这个事情,您可千万别说出去啊!这可是我们公司目前最大的机密!”
关毅当初把源能矿的事情告诉舒康,这让他觉得这是关毅对他最大的信任,这种信任让他也感到非常“自豪”。
舒元坤听了舒康的话,倒是没有坚持刚刚自己的意见。不过对于源能产业,他显然不希望海州被置于其外。
想了想之后,他对舒康说道:“你明天能不能请你那个朋友来家里吃个饭,我们海州也许不适合做源能生产基地,但源能电站项目对于海州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啊!”
对于父亲提出的要求,舒康无法拒绝,而且还被要求做出保证,尽可能地利用他股东的影响力促成这个项目的达成。
第二天,舒康就领着关毅回家了。
在去市委大院的路上,舒康苦笑着对关毅提起了昨天给父亲做出的那个保证。
关毅笑了笑说道:“这可是件大好事啊……”
对于中天源能来说如果能够和海州市政府达成合作“源能电站”的项目,不但能够为源能的综合利用开辟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更能推动淮扬源能基地的项目,可谓一举两得。
舒康虽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但他怕让关毅误会自己是在替父亲当说客,所以在和关毅说这件事的时候,就一再强调自己是被父亲“逼着”来游说的。关毅这么说倒是让舒康心里松了一口气。
“毅哥,我家老头子待会儿和你提这个事情,你先别答应他,就说要回去和其他股东商量一下……”舒康的眼睛滴溜一转笑着对关毅提出了一个请求。
关毅哈哈大笑道:“到时候,在股东们商量这件事的时候,就要看你舒大公子说服力了,而且应该是经过艰难地努力最终才说服了大多数股东的……对吧?”
听到关毅这么说,舒康尴尬地笑了笑。
康平路。
这条东起高安路,西至华山路全长不到一公里的柏油马路,路宽15米至16米,道路两侧法国梧桐成荫。
海州作为华夏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全球知名的国际大都市,有不少地方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如淮海路、外滩、静安寺等等……但要说海州真正的中心,很多人不知道正是康平路这条默默无名的小马路。
康平路,原名麦尼尼路,由法租界公董局于1922年修筑,据说这条路名是用一位法国侨民的名字命名的,这个麦尼尼到底是何许人也,史书上也并无记载。
倒是不少在康平路生活过的知名人士,为这条小马路带来了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这些人中有海州纺织大王吴昆生,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民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大特务头子陈氏兄弟都曾在康平路居住或置办过房产。在这条街上还有一大片属于华夏第一财团家族的陆家族宅。如今这些老建筑都已经成了人们凭吊历史的见证了。
那个将海州称为“十里洋场”的时代已经远去多年,康平路却依旧以宁静的气质袒露于世人,那些历史的沧桑被掩埋得无影无踪,留下的只有马路两边,风格各异,多姿多彩的老房子。
康平路上的建筑,时间跨度较长,既有20世纪初建造的,类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厢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欧美风格的花园别墅和成片的西式里弄洋房,还有在1980年代以前,为数不多的高楼建筑和很罕见的平房式洋房。
在这片老建筑之中让康平路被称为海州“中心”的,却是一片看似平平无奇的建筑——海州市委大院。
从1949年建国之后,海州市委办公厅就一直位于康平路68号。在老一辈的海州市民口中,这个海州最高的权力机构就一直有一个“康办”的指代词。
近三十年里,海州一直在变,拆得拆,建的建,太多的马路大搞建设而面目全非,只有这里居然奇迹般地不动声色,操持了原来较好的风貌,甚至连一个商店都没有,似乎城市的烦乱与躁动,始终与这里无关,或许这才是康平路的“神秘”所在。
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海州市委大院的旁边,有一条小小的夹道。两道围墙一边是市委大院,另一边是一片掩映在绿树花草丛中的花园小楼。
这条夹道看着很不起眼,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想要从这条小路上走,那却是不太可能的,小路的路口有一个警卫室,路口有一个禁止通行的栏杆。这简单的设置让人能够清楚明白地知道这条路的里头是一个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