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有其父必有其子——道光皇帝册立太子的标准立愚不立贤(1)(1 / 1)

道光皇帝是半身倒在古代史,半身躺在近代史上的人物。面对鸦片战争以后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道光皇帝会选择什么样的一个继承人呢?是和自己一样平庸稳重的奕詝还是能力出众慷慨激昂的奕???道光皇帝的选择是前者,清王朝继续沿着积贫积弱的轨道沉沦。

立愚不立贤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处于道光皇帝旻宁的统治之下。

道光皇帝除了吝啬、迂腐、平庸外,总体上还算是一个勤勉的皇帝。他天天穿着破旧的龙袍早早地在紫禁城里等大臣们来上朝。此情此景,可算是清朝后期的生动写照。道光化工内地的这一辈子都思考着怎么把祖宗的基业给维持住,怎么让国库的银子不少下去。为了因鸦片走私产生的越来越大的银子缺口,道光皇帝不惜与英国人打了一仗。谁知道,平庸的道光皇帝战和不定,最后竟然输给了蛮夷之邦的英国。国库的银子反而是越来越少,连祖宗传下的香港岛也给割了。道光帝一度感觉有愧于列祖列宗。

但是他最头疼的还是给大清王朝挑选关后的第七位皇帝,一位合格的太子。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皇帝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还没有选定接班人。

道光皇帝为什么迟迟没有确定太子人选呢?说来话长。道光皇帝之前根本就没为继承人问题着急过。因为大阿哥奕纬在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出生了。此后道光皇帝又有了二阿哥、三阿哥。虽然很不幸,二子和三子都夭折了,但毕竟还有奕纬。实际上,道光皇帝在很长时间里能够选择的太子人选也只有奕纬一个人,立不立太子并没有实质意义可言。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奕纬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死了,终年23岁。这下子,道光皇帝傻眼了。奕纬死了,继承人没有。尽管两三年后,四阿哥奕詝出生了,紧接着五阿哥、六阿哥也出生了,但是没有个十年二十年,这些皇子也不能独自挑起大梁。为了等待众位皇子长大,道光皇帝耐心地熬到了年过花甲。

道光皇帝先后有过九个儿子,其中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早逝;五阿哥过继给了醇亲王绵恺,失去了继承资格;七阿哥(奕譞,日后光绪皇帝生父)、八阿哥、九阿哥都还年幼。真正参加继承者竞争的只有16岁的四阿哥奕詝和15岁的六阿哥奕??。

那么选择谁合适呢?

奕詝和奕??两人仅差一岁,平日里同在上书房读书,接受同样的文武教育,兄弟俩感情很好。道光二十年(1840年),奕詝的母亲钮祜禄氏因病去世,年幼的奕詝被托付给奕??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抚养。小哥俩朝夕相处,亲密无间。

奕詝是事实上的长子,六岁入学,道光为他挑选的老师是以公忠正直著称的杜受田。杜受田对奕詝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给他朝夕灌输儒家思想,按照传统政治标准要求这位皇位的热门竞争者。奕詝长大后养成了严肃稳重的性格,精通儒家政治的条条框框。弟弟奕??没有哥哥那样的好运气,没有一位公忠体国、满腹儒家经纶的老师,因此学的东西比较杂乱,思想激昂直接,关心现实情况的解决。奕詝与奕??相比,除了年长一岁(年龄优势并不明显)外,不论是文才,还是武功,都远不及后者。而且从面相看,奕詝小时候骑马摔断过腿,还得过天花,所以脚稍微有点瘸,脸上有麻子。而奕??帅气威严,有帝王之相。因此,一开始道光帝曾有意立奕??为皇太子。

清朝从康熙之后并不公开册立太子,而是秘密写在小字条上藏起来,等到皇帝逝世的时候才拿出来宣布继承人名字。《清稗类钞》曾记载了这么一段野史:道光皇帝最宠爱恭亲王奕??,曾经在字条上偷偷写下了他的名字,藏在大殿的匾额后面。有一个太监在殿外看到道光皇帝书写继承人名字,最后一笔拉得很长,就知道继承人是奕??(奕??的“??”字最后一笔是长笔,奕詝的“詝”字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不可能是长笔)。这个小太监很多嘴,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其他人,结果传得宫廷内外人人皆知。道光皇帝知道后,非常反感,进而对奕??也讨厌了起来,所以就改立奕詝为继承人。

道光皇帝为什么之后选择了奕詝,自然没有野史说得这么简单。实际上,道光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奕詝的平庸反而取得了父亲的欢心,战胜了奕??。

清朝尚武,皇室每年有围猎的传统。通常这也是检验皇子骑射才干的考试。因此每一年的围猎都被天下看作是各位皇子表演的舞台,被看作是刺探皇位更替的指向针。这一年的围猎,人们都将目光对准了奕詝与奕??。

奕??正常发挥了他的武功,骑射功夫出众。他率领部众打到了许多猎物。奕詝则力弱多病,干脆呆呆地站在一旁,一箭不发。围猎结束后,奕??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去见父皇。道光看后非常高兴。道光见奕詝及其部众毫无所获,大惑不解。奕詝平静地说:“父皇曾经多次教导孩儿,要有仁爱之心。春天正是万物孕育的时候。现在正是春天,如果我把它射死了,那么就连它腹中尚未出生的幼兽也射死了。我实在不忍心这么做,所以一箭未发。”道光听后觉得非常有道理,也有欣慰,当中称赞奕詝心胸开阔,有仁慈之心。

奕詝此举并非出自他的本意。在围猎之前,奕詝认为毫无超越奕??的可能,非常焦急,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杜受田告诉他要“以愚示仁”,不要以武功取胜。结果虽然他两手空空,却和六弟打了个平手。

后来年迈的道光生病了,病得很重,有一天想召见二位阿哥,打算进行最后的考察以决定把皇位传给谁。奕詝和奕??都知道这是冲刺皇位的最后关头,分别询问各自的老师如何在父皇面前表现。

奕??的老师卓秉恬给学生出主意说:“如果皇帝问阿哥什么事,阿哥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卓秉恬知道奕??聪敏过人,反应也快,知识丰富,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压倒奕詝。当时朝廷内忧外患,问题很多,的确也需要未来继承人在这些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以便让老皇帝看到新皇帝将来的执政思路。

杜受田却不这么认为。他建议奕詝扬长避短,不要在智商和执政思路上和弟弟硬碰硬。杜受田对奕詝说:“如果皇上问起国家政事,阿哥您在这方面的见识能力不能与六阿哥相比。因此,您什么也不用回答,只须始终伏地叩首痛哭,将您对父皇的病情的担忧,对父皇的依赖留恋全部表现出来就可以了。如果皇上一定要阿哥回答,您就把皇上对这么问题的处理意见重述一遍就可以了。”奕詝马上就明白了:嗯,我的优势就是憨厚老实,就是重感情,看我怎么用去亲情感动父皇。

果然,在两个儿子中难以取舍的道光皇帝是以国家大事向两个儿子置询。

道光先传旨召六阿哥奕??问策,询问他对当前国事政务的看法。道光先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是一日不如一日。可能不久于人世了。现在我想听一下,你对治理国家有什么看法。”奕??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滔滔不绝地阐述了自己的治国方略。道光听着也频频点头。奕??对时弊看得很深,对各领域政务都有比较明确的设想。作父亲的道光自然很高兴。

道光又召见了奕詝,把刚才的那番话又说了一遍,再向奕詝询问治国良策。奕詝却一言不发,长跪在地,痛哭不已。道光很奇怪,一再催促他快点回答。于是,奕詝流着眼泪回答:“儿臣希望父皇健康长寿,永远也不要离开我们。我要永远留在父皇身边,好好侍奉父皇。”道光闻言,长叹不语。之后转问了几个琐碎问题。这回,奕詝答了,并无大的方略,只是延续了父亲道光的既定策略而已。

杜受田的这招“以愚示情”果然很有效果。道光在奕詝与奕??之间选择了四阿哥奕詝。

奕詝与奕??两人的表现,将各自的能力、眼光表现地一览无余。道光为什么选择前者,而不选择能力出众的奕??呢?因为道光从奕詝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奕詝虽然长相丑点,学识和武功差点,对政治现实了解少点,但仁爱孝顺。更重要的是,奕詝这个孩子忠厚老实,守规矩,恶变革。这既符合倡导儒家的仁爱和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又让同样墨守成规的道光产生了共鸣。于是,他决定弃奕??,而立奕詝。这就是许多皇帝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热衷的“类己”的标准。哪个人选和自己的思路一致,会继续奉行自己的方针政策,我就挑选那个人继承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如果道光是一位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的帝王,按照这个标准他就会选择奕??。可惜道光皇帝不是那样的人,所以就只能委屈奕??了。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六月十六日,道光皇帝朱笔用满汉两种文字写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写完了,道光皇帝对这字条沉默了许久,又提笔仅以汉字写下“皇六子奕??封为亲王”。道光用一张黄纸将字条包好,在黄纸上用朱笔写下“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字样,并亲笔签名;再用一张黄纸讲字条包了一层,在背面又写上满文的“万年”字样,又亲笔签名。之后,道光皇帝写下遗诏,再亲手撰抄一份。立嗣的字条和两份遗诏分别被密封在两个匣子内。道光亲自在匣子的三面启扣处贴上封条,并在三处封条上亲笔签名,其中正面的封条除了道光皇帝的亲笔签名,还记上了日期:道光二十六年立秋。

在这一天,奕詝与奕??这两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就被决定了。在某种程度上,清王朝之后的命运也被决定了。

对错自有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