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风潇潇兮易水寒——燕太子丹的责任与复仇(1)(1 / 1)

战国末期,燕国的太子丹担心的问题,和其它太子担心的问题完全不同。太子丹不担心自己的太子地位,而是为即将灭亡的国家命运担心忧。面对秦国咄咄逼人的入侵,太子丹过早地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责任,展开了对秦国的理想主义血腥复仇行动。

人质生涯

太子丹是战国时燕国的末代太子。太子丹的父亲是燕王喜。燕王喜有一个很喜庆的名字,可日子过得一点都不喜庆。经过几百年的征战攻掠兼并,燕国传到燕王喜手中的时候,已经是积贫积弱,风雨飘摇了。而燕王喜是个平庸懦弱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怎样做才能避免国破家亡的命厄运。

太子丹有这样的国家和父亲,日子过得也不好不到哪里去。很小的时候,太子丹就被送到赵国去当人质。

战国时期各国流行互换人质,仿佛换了人质大家就能相安无事似的。实际上,只有外交关系不好,老是兵戎相见的国家,才热衷于交换人质。这都是“形象工程”,充当人质的人大多是在本国内地位无足轻重的王子王孙。——太子丹除外。他之所以被当做人质送到赵国去,是因为燕国打不过赵国,主动求和,必须要送一个货真价实、地位重要的王子去表达诚意。

当时在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质除了太子丹外,还有一位秦国的人质——王孙异人。异人是秦国众多王孙中的一个,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基本上与秦国的王位“绝缘”。秦国和赵国搞“假和谈、真备战”,就把异人这样的货色送到邯郸来了。

一个是弱小的邻国主动送上门来的太子丹,一个是强大的邻国随便打发来的异人,赵国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都不好。太子丹在邯郸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心。异人在邯郸的日子开始的时候也很不愉快,不过很快就得到了改善。因为一个叫吕不韦的商人决定“投资”异人,做一笔“政治生意”。吕不韦大笔大笔花钱,慷慨地送给异人豪宅、车驾、华服和美味佳肴,后来还把自己的老婆赵姬也送给了异人,真的是不惜血本。

赵姬没有经过十月怀胎就莫名其妙地给异人生下了一个儿子。秦国人不知道,在遥远的邯郸,他们的国家多了一个王曾孙。如果他们知道这个曾孙将带领他们扫荡寰宇,统一六国,他们一定会举国狂欢,来庆祝这个后来取名为“嬴政”的婴儿的诞生。

我们不知道太子丹有没有见过嬴政。不管见没见过,太子丹的后半生命运都紧紧地和嬴政连接在了一起。

太子丹后来回到燕国,做他的太子去了。嬴政后来被接回秦国,经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宫廷政变,奇迹般地成为了秦王。这都是多年后的事情了。

话说秦国和燕国的关系也很不好。秦国喜欢侵略他国,霸占他国领土,曾一度攻入燕国的南方部,攻占了几十座城池。燕王喜黔驴技穷,故伎重施,向秦国求和,要求互换人质,恢复和平。秦国答应了,于是太子丹只得前往秦国首都咸阳,开始另一段人质生涯。

嬴政此时已经成为秦王,但是对父亲昔日的难兄难弟太子丹一点都不关照。太子丹在咸阳饱受欺凌,一点也没享受到“王室待遇”,最后连日常的物质供给也出现了问题。谁让祖国弱小,秦国强大呢?如果自己的悲惨命运能够换取燕国的安全与和平,太子丹也就认命了。问题是秦国接受了燕国的人质后,出尔反尔,继续对燕国发动侵略战争,蚕食燕国土地。太子丹的人质生涯一点作用都没有,他恨死秦国,恨死嬴政了。他觉得自己的身心煎熬都是罪恶的秦国造成的。

于是,太子丹跑去质问嬴政:“燕秦两国已经重启战事了,你什么时候放我回国?”

嬴政冷冷地看了太子丹一眼,蛮横地说:“只要乌鸦变成了白头,马长出头角,我就放你回去。”

乌鸦是黑的,马是没有头角的,这是自然规律。太子丹听了嬴政的的条件后,心情跌落到谷底,怒视嬴政,开始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将嬴政五马分尸、千刀万剐。

看来通过正常的途径,太子丹是回国无望了。太子丹是个坚强的爱国者,他决定找机会潜逃回国。几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太子丹趁秦国看守松懈,化装成仆役,逃回了燕国。

太子丹回到祖国后,痛苦地发现燕国比自己出去当人质之前更加落后,局势更加危险了。

最大的敌人秦国正一步步地逼近燕国,但燕国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秦国的进攻。太子丹为了报复嬴政的傲慢与虐待,为了挽救祖国沉沦的命运,决心竭尽全力与秦国为敌。

遗憾的是,父亲燕王喜显然没有认识到秦国才是燕国最强大最凶恶的敌人。当时长平大战刚刚结束。赵国的几十万大军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赵国丧失了军队主力,国内空虚。燕王喜开始觉得赵国挺可怜的,派了一个叫做栗腹的大臣去赵国“慰问慰问”,联络一下感情,还送了五百黄金给赵王买酒喝。栗腹回来后把赵国虚弱的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给了燕王喜,建议说:“赵国的青壮年几乎都在长平死光战死了,国内的孤儿弱小还没有长大,这正是我们讨伐赵国的好机会啊!”燕王喜觉得这的确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机会,又叫来昌国君乐闲,询问能否出兵。乐闲反对说:“赵国是四战之国,百姓尚武好斗,我们不能轻易讨伐他们。”燕王喜问:“反正赵国现在没多少军队了,我用五倍的军队去打它,难道还打不过吗?”乐闲认死理,坚持说不行。燕王喜发怒了,其它大臣忙都说可以讨伐赵国。燕王喜这才破涕为笑,派出二千乘车骑,任命栗腹为统帅,大举进攻赵国。临出发前,大臣将渠劝谏说:“我们燕国和赵国是友好的邻邦关系,和睦共处,之前大王您还送过给赵王五百黄金呢。使者刚回来我们就去进攻赵国,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不祥,肯定打不赢。”燕王喜非但不听,还亲自率领一支部队作为偏师伐发赵。将渠就拉住燕王喜的绶带,死死不让燕王喜出征,结果被燕王喜一脚给踹倒了。将渠哭着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大王啊!”结果,燕国大军遭到了廉颇率领的赵军的迎头痛击。栗腹大败而归,被赵军在屁股后面追了五百多里路,引火烧身,战火最后烧到燕国土地上来了。燕王喜没办法,只好说软话求和。赵军提出,赵国只以将渠为“谈判对象”。燕王喜赶紧拜将渠为丞相,和赵国和谈。赵国这才撤军。

燕国失败以后,国家更加衰败。燕王喜似乎退出了政治舞台,再也没有什么新的“最高指示”。燕国国政实质上转移到了太子丹的手中。

太子丹的政治思路非常清晰,一次他对太傅鞫武说:“燕秦势不两立,我们应该怎么对付秦国呢?”鞫武很悲观地说:“秦国土地势力几乎遍及威逼全天下,威胁韩魏赵三国,只有易水以北的燕国土地暂时还没有遭到秦军进攻。太子怎么可以因为曾受到秦国的凌辱,公然与强大的秦国为敌呢?”太子丹骄傲地回答:“是,又怎么样?”当时,秦国发生了内乱(嬴政的弟弟叛乱),将军樊于期逃到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鞫武忙劝谏太子丹说:“太子不可收留樊于期!秦王嬴政正积怨燕国,到处找茬和我国过不去呢,怎么可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收留樊将军呢?这是给饿虎送食啊!太子您不如赶紧把樊于期送入匈奴,就当作没见过他,或者干脆杀人灭口。”说完,鞫武做了一个杀头的手势。太子丹断然拒绝说:“樊于期将军穷困潦倒,归身才来投奔燕国,我太子丹怎么可以因为害怕强秦秦国的强大而抛弃一个可怜人,将他交给匈奴呢?”于是,樊于期不仅在燕国住了下来,而且受到太子丹公开的款待,出席各种场合,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消息传到秦国,嬴政气得牙痒痒。

当然了,太子丹与秦国的仇恨没有只停留在表面反立上,他时时刻刻都在谋划反秦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当时以鞫武为代表的燕国大臣们的观点是:“向西发展与赵国的友好关系,向南连接齐国和楚国,向北与匈奴单于搞好关系,然后慢慢对付秦国。”太子丹认为这样的对策简直就是狗屁,操作起来旷日持久。为了落实这些政策,又要召开无数次更加旷日持久的会议来讨论具体的细节问题。到时候,秦国大军都兵临城下了。现在,太子丹需要的是能够真刀真枪给秦国,给嬴政一个沉重教训的对策。他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派人刺杀嬴政。

鞫武看出太子的心思,无奈地说:“我们燕国有一个田光先生,智深,勇沉,太子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反秦大计。”太子丹很高兴,赶紧从鞫武拿那要了田光的联系方式。

谋划刺秦

太子丹主动找到田光,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请先生出山,指点国家大事。”

隐居多年的田光年事已高,但还是被太子丹的直率打动了,同意出山辅助太子丹。

太子丹风风光光地将田光先生接出来,自己在前面给他开道,跪着把他迎进自己的府邸,给他拂干净坐席,再恭敬地请田光坐下。田先生坐定后,太子丹把左右支走,郑重地请教:“燕秦势不两立,我想派遣刺客去刺杀秦王嬴政,造成秦国内乱,削弱秦国。先生有什么建议嘛?”

田光感叹道:“我已经老了。太子您之前听到的都是我壮年时的巅峰表现,现在我已经拿不出什么主意了。”

太子丹那个失望啊,情绪一下子从最高点跌落到了谷底。自己花了大力气请出来的高手,竟然一无所用,难道是自己期望值太高了?。

太子丹正绝望着,田光又慢慢开口说话了:“但是我田光不能对国事无动于衷。我向太子推荐一个高手——荆轲。我熟悉荆轲,他能辅助太子成就大事。”

荆轲是卫国人,当时在燕国游荡,是个赫赫有名的侠客。战国时的侠客不仅仅是背着一把剑到处晃荡的武林高手,他们的头脑也和四肢一样发达、和身手一样矫捷,对政治对社会都有成熟的看法。荆轲作为侠客群体的佼佼者,自然身手不凡,想必在辅助政务和刺杀嬴政两件事情上都能帮助太子丹。

太子丹赶紧从田光那里要来了荆轲的联系方式。田光也就告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