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征讨四郡(三)(1 / 1)

三国诸侯 疯狂的小西 1667 字 9个月前

三国诸侯(上部) 第三节 征讨四郡(三)

一袭葛衣,一顶纶巾,一把白羽,一叶扁舟。这就是首次作为使者出使江东的诸葛亮最简易的装扮。没有随行随从,没有精干武将陪护,这就是堪比孤胆英雄长坂神龙赵云的诸葛亮写照。

时间在每天每日的更迭,历史已成就当日快刀阵斩颜良、文丑以及千里走单骑护嫂同归的关羽关云长英名。同样,长坂淤血,七进七出之无敌神勇白马银枪赵云赵子龙的大名也由此在天地间广为流传。

出身书香,隐于乡野,绝迹红尘的英俊才子诸葛亮每当听见百姓口中流传的那些振人心奋、热血激涌的虎胆英雄故事,却总是莞尔置之一笑。不插言,不嫉妒,平静得就不像活在人世间的凡夫俗子。无欲无求,清名淡欲好似诸葛亮之座右铭般,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提醒,身为智囊、谋主,首要就是静心,这就是诸葛亮出仕后的第一警语。

随着顺江而下,轻舟荡漾,一直盘坐在船首的诸葛亮实在惊叹两岸江景。鬼斧神工不说,天工开物般的错落有致,再加上初春来临,万树萌芽,青峰巍巍,再也坐立不住,箭伤初愈,使得原本身材就比较瘦弱的诸葛亮更显孱弱,孤伶伶的独自站立船首,仍由回春季节的冰寒江水激绽在面上,全身心的放松投入到大自然赋予的优美风景中。

“先生!江风寒冷,还是进仓避避清晨的寒露吧。”操舟的老船夫好心的对沉寂中的诸葛亮劝说道。

“无妨!无妨!……呃!呃!”冷不防拍打船舷的江水,激起的朵朵水花,其中一朵正在诸葛亮脸上绽放。

老船夫岁月流下的刻痕顿时舒展,面带微笑再道:“先生!还是进仓吧,临行前,刘使君大人同甘兴霸将军再三吩咐,不要让先生在这趟看似平常的旅程中遇上任何风险,所以小老儿才多嘴几句。如果老夫象先生这般年纪,也定会如同先生般体验下这从未经历过的顺风顺水的旅程。”

“老者怎知在下从未经历过这畅游大江大水的旅程呢?”诸葛亮倍感惊奇的发问。

“呵呵!其实很简单的,小老儿生在江边,活在江面,靠水而食,依水而居,活了大半辈子,看过太多太多的各色人物,往常只有那些没有尝试过坐舟走水路的旅客、商贾才会如先生般惊奇于两岸风光而疏于自身防范,轻易试险坐、立在船首,纵情于这美不胜收的仙境画卷。”老舟子一边回答一边毫不放松手头的舵桨,老茧遍布的双手熟练的控制着舵桨左右轻重,尽量避免江水中那些激凸嶙峋的礁石。

诸葛亮和善的脸上显露感激神色,徐徐回身朝老舟子深深一鞠,说道:“多谢长者赐教!舟马过客,皆有定数,做一行甚久,自然有所收获,从细小入微,观察巨细,当有经验积累。亮今日受教也!”

老舟子从没受到过这般的尊敬待遇,吃惊下双头离开掌控着的舵桨,连声道:“不敢不敢!”失去操控的小舟好似一叶漂浮江面的树叶,受江水逐浪,顺势斜斜荡了出去,把两人惊吓不小。老人赶紧再次牢牢把持住椽木打制的桨把,这才把局势控制下来,诸葛亮瞧见,再次夸赞一番。

经十余日数次江中惊险,诸葛亮终于到达出使目的地柴桑地面。没来得及畅游观览一番郡县中的地形风貌,风土人情,独身迈步的诸葛亮在城门口就被一队精明硕壮的东吴兵士拦住问道:“来者何人?来此何事?可有路引印信之物?”

诸葛亮晃动右手,将羽扇故作潇洒般的轻摇,口中不紧不慢的回道:“荆州人氏孔明前来拜会江东俊才子敬先生,不知可否同行?”

“可有路引?推荐书信?”小校正警惕的打量下葛衣纶巾,颌下几道短须的诸葛亮,仍不放心的严加盘问。

“荆州战乱,百姓四散逃离,那还有州府衙门开具的路引印信之物,烦请这位统领大人帮忙通禀下子敬先生,就说故人荆州孔明前来拜会,想必鲁子敬不会不亲自前来以便真假。吾不妨就此再多作等待好啦。”诸葛亮也不急,说话话后,倒退几步,仔细观看起临江不远有些建筑年头的柴桑名城。

中年校正闻听鲁子敬大名,知其正是深受吴主孙权重视的谋臣鲁肃,又见来人一副从容神色,不敢得罪,忙招来手下一兵士,悄悄耳语一番,随后这名小兵屁颠屁颠的急急跑去,估计正是去通知江东重臣鲁肃。这一切全没落下,一丝不差的进入假作探友等候的诸葛亮看在眼内,脸上的笑容更加浓厚,丝毫不为自己的身份而担忧。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家中素有薄产、土地,为人仗义热诚,在家乡享有盛誉。后黄巾兵乱,鲁肃变卖土地家财救济百姓,名声四传,也因此进入江东另一位重臣周瑜的耳中。此时的周瑜仅仅任职居巢长,正为手下兵士每日缩减的食粮而困苦,听闻鲁肃善施轻财之名,一不敢相信,二又可筹集军粮,于是慕名而去,得鲁肃亲自开启家中两座粮仓之中一座充作军粮后,两人由此结缘,也成就了两人日后一段友情佳话,堪比春秋公孙侨和季札之友谊。

不到片刻,鲁肃扑扑如飞而至,立在城门口对其校正呛然问道:“那孔明先生身在何处?如此人飘然离去,某定让主公撤离汝领队之职。”

校正脸色惊变,低头间话都说不利索:“那那那先生生之之之前还还还在城门外外外边,小小的即刻去去去找找。”

“还不快去!留下两人守门,其余还不带去找寻。”身材与别的文人大有出入的鲁肃急怒中暴诧。

“子敬!哪来如此之大的火气。”

鲁肃扭头回看,说话之人可不正是那自己欲寻之诸葛孔明,忙上前来到诸葛亮身前一礼说道:“孔明先生,昔日水镜别庄一别,子敬还当再无同先生面缘一见也,不想今日得闻先生前来,让子敬喜出望外,震惊之余真不敢相信,还望先生勿怪子敬姗姗来迟之罪,等下回得府中,当自罚三倍赔罪。”

诸葛亮同样谦逊一礼后回道:“子敬过谦矣,亮不过是适逢其会,正好浏览下古城柴桑景致罢了,岂能怪罪子敬乎。”

两人熟络交谈,可苦了在旁不敢出声的江东兵士,好在两人再次相逢均有相见恨晚之意,随后鲁肃手把手就把诸葛亮拽往自己的府第,这才让大气都不敢出的城门卫兵送了口气,纷纷感叹好险好险。

日落斜阳,当最后一缕光线消失在江面时,鲁肃面江的蜗居回廊下,诸葛亮同正主鲁肃秉烛据席交谈,从两人当初荆州襄阳初次见面一直谈到眼下再次重逢,从古时三皇五帝天下名士谈到此刻时局动乱生灵涂炭,个中的点点滴滴,让两人相谈甚欢,大有偶逢旱情之后甘霖雨下般享之如怡。

不知不觉中,一壶清酒杯盏交错下就一扫而空,鲁肃诸葛亮两人意犹未尽,唤来下人,接着话题再作恳谈。

“子敬现今高居江东名臣之列,不知对如今天下大事有何看待?”诸葛亮当然不会忘记此行的目的,半醉半醒间将话题终于转移到刘备和江东之主孙权都即将面对的局势之上。

鲁肃带着满嘴混浊酒气的回道:“北方势大,已成定局,今又占得长江上游荆州数郡,苦练荆州水军,野心自然明显,假以时日成军之后定会顺江而下,图占得整个天下,那时大汉又将变天也。”

“即如此,不知贵主有何决断?”诸葛亮就象个间谍般不落痕迹的点点逼问,让有点神志不清的鲁肃在失去不少警惕下轻易的泄露不少诸葛亮欲知的内幕。只听鲁肃少有的失去理智咆哮着道:“明主也需有名臣辅佐,可如今……江东平定,世族多有安享之心,再加上自以为是的以为拥有大江天堑和精锐水军,北方强豪断不会自找没趣,反而大劝吾主只需守成,稳固内治,说道镶外必内治,内丰方成事。真不知道这些井底之蛙究竟知不知道真正留给吾主的时间已不多矣。唉!!”鲁肃越说越气愤,让对面而坐的诸葛亮都能轻易感受到那每时每刻传来的郁闷气息。

“子敬!可曾想过劝吴主抗曹一事?”诸葛亮试探道。

鲁肃浓黑的眉头一展,随即接道:“强敌已近,不战即亡。可殿前安于思乐之人甚多,如没人能劝动吾主,光子敬一人力主抗曹也于事无补。不过子敬还知一人也有心抗曹,此人就是子敬好友,现江东水军大都督的周瑜周公瑾,想必孔明还未曾识得公瑾吧,待改日为孔明引荐引荐。”

“亮素有耳闻江东有才字公瑾,精音律,貌姿颜,风度翩翩驸马郎,敢问可是此人否?”诸葛亮道出心中所知,直视渐渐又平息宁神下来的鲁肃问道。

鲁肃闻声,答曰:“正是此人。过得几日公瑾需回柴桑反馈战局军情,到时孔明可别一走了之,一定要好好同公瑾见得一见,定保孔明不虚此行。”

“如此甚好,亮也十分期待。时辰已不早,今夜不妨就此休息,明日再行盘踞如何?”诸葛亮得到欲知的消息,唯恐打草惊蛇,故借语留待明日继续盘桓,鲁肃也自觉头脑昏沉,也就依了诸葛亮之言,两人回到各自房间,一觉好睡,直到天色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