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了决定的魏忠贤当即命令曹正淳去将关于倭国的地图拿过来,这方面的记录一直都在礼部和工部分别放置,多多少少管理的方面都会有所交集。
当曹正淳将地图拿给魏忠贤看的时候,上面的图画真的是差点让魏忠贤将手里的地图扔出去。
不知道这个年代的人是怎么了,到底对倭国着怎样深的误解,他们画下来的地图,记录着这个国家是一个圆圈。
没错,就是一个仿佛用碗底那一圈画下来的圆。
“大人,请问这个地图有什么问题吗?”曹正淳看魏忠贤的脸色有些僵硬,不由得发出疑惑。
“这幅地图是谁画的,什么时候画的?”魏忠贤深吸一口气,这方面的问题还是要问清楚,如果有人员配置问题,他当即就会决定撤下这个人员的官职,避免误人子弟。
“回大人的话,这幅地图是一百年前的人画的,当时的官员现在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曹正淳懵逼的回答,他不知道为什么魏忠贤听上去有些生气。
魏忠贤还能说什么,只能冷笑,一百年前的地图拿到现在来用,根本就毫无意义,就算是倭国也是会发展进步的。
因为郑和下西洋,所以判断其他国家弱小,闭关锁国,导致自以为是才是一个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些沿海的倭寇人数总共有多少?他们的武器又有哪些?”魏忠贤只能先把这份地图放在一边,找个时间烧了就是。
暂且了解一下目前为止,大明对倭国的了解程度。
“人生僻壤的弹丸之地,完全就是一群无赖,不是因为这些无耻之徒,我们的沿海地带根本就不会常常受到骚扰,百姓也不会不得安生。”
曹正淳提取倭寇一脸的不屑,他看不起那些所谓的流浪武士的战斗力,也看不起他们的品德,除了欺负弱小,这些倭寇什么都没干。
“他们的手里拿着的东西,好像是他们国家的武士刀,但在我看来好像是唐刀的翻版,但又比唐刀弱上很多。”
把这些倭寇全部都骂了一顿,曹正淳才开始提到正事。
这一点,魏忠贤倒是有所理解,他们的谴唐使在唐朝以后,都一直沿用了唐刀,并且融入了本地的民族特色,才做出了武士刀。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东西吗?”魏忠贤点点头,又问他。
“还有一些大炮和火铳都是从我们这里抢的。”曹正淳冷哼,这一回倒是看不起的是大明的军队,身为大明的军人,在和倭寇对战的时候居然输多赢少,都是耻辱。
“抢的是以前的那些老版?”魏忠贤心中大定,既然这些倭寇手里面所拥有的并不是最先进的武器,那么在火枪队面前就全部都是送经验的人头。
曹正淳也终于在此刻明白了魏忠贤的深意,心中狂喜溢于言表。
就在两天前,火枪队的规模终于扩大到了三千人,而一直都在增加流水线的工坊也已经成功做出了六千支火枪,并且全部可以连发16发子弹,是半自动,弹药无数。
预备用的火枪也已经生产足够可以放心地将这支队伍拉出去和别人好好打上一仗。
“你用最快的速度将可以用作战争的船只全部给我报上来,好好检查,船只有一丁点问题的,都不要。”
现在需要确认的就是可以出海的船到底有多少,而且还要是战船,船上还要配备大炮,如果将红衣大炮放上去又有数量限制,必须加大火枪队的火力。
曹正淳当即满心欢喜的下去,吩咐锦衣卫各自出发去准备,并且亲自去了工部那边和他们进行商讨,就连兵部也在一天内跑了三次。
只不过送回来的消息还是很让人满意的,比如说在史书上最出名的船只之一郑和宝船,朝廷这里竟然还剩下三艘。
郑和宝船可是少见的既可以作为游行,也可以作为出使打仗等多种效果合一的高级船只,就算是用后世的建造技术,也至今未能成功建造出一只郑和宝船。
《明史·郑和传》以及《瀛涯胜览》(马欢著)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六十二艘,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木帆船。
船有四层,船上九桅可挂十二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三百人才能启航。郑和宝船是一种大型海船,尺度大。
有关郑和宝船尺度,在《明史·郑和传》中记载得很明白:“造大舶,修四十四者六十二”。在明代人编写的《国榷》中称“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在明末罗懋登所著《西洋记》中详细地记载了郑和船队中各种船型的尺度,其中,宝船“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不过,这个数据是在郑和宝船刚刚被建造出来的初期阶段,到了现在,小皇帝所在的时期,郑和宝船完全没有在使用,所以它的数量骤减,因为没有人去维修。
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所以现在残存的数量只有三艘船,如果魏忠贤想要拉出一大支队伍去征服倭国的话,需要至少20艘郑和宝船才能发出远征军。
所以他当即将制造郑和宝船的任务交给了工坊,并且让赵士祯和曹正淳两个人一同合作,曹正淳负责将尽量多的材料送到工坊去制作。
赵士祯虽然是第一次看见具体的郑和宝船图纸,但是他也知道,郑和宝船的重要性非常感兴趣的找到胡雄一起进行了制作,加班加点的赶工。
魏忠贤随后就想到了必须要对大炮进行一个新的改进,所以将大炮扔给赵士祯,真希望他能够进行全新的改进,他可是火器天才,除了他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
赵士祯也没有辜负魏忠贤的期望,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将改良过后的大炮发明出来,并且能够成功装载在已经建好的郑和宝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