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源胜卿和敌人的先头部队交战的时候,北条氏邦率领的七千人已经来到了多摩川。
注:多摩川,流经山梨县、东京都和神奈川,全长一百三十八公里,流域面积一千二百四十平方公里。由于多摩川是东京的母亲河,在日本的媒体上经常被报道,在日本是知名度最高的河流。
北条氏邦到河岸,一眼就发现过去常常走的那座桥不见了,连桥墩都没了,而且对岸还零零散散地堆了一些障碍物。
“大人,桥怎么不见了?”一员部将问。
“这还不明白?定是敌军想拖慢我军速度,把桥拆掉了。”北条氏邦说道。
氏邦在心里盘算,敌人拆桥是为了拖慢自己的行军速度,既然明白了这个目的,那么如果贸然蹚水过去,一是多摩川还是比较深的,二是说不准就会踩到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而如果现场搭建简易浮桥,一时没有材料,找材料来搭建需要时间,那还是会让敌人达到他们的目的。
想过去,又不想绕路,没有桥没有飞机,坐蹿天猴不成?
北条氏邦正着急的时候,恰巧瞥见了队里的枪足轻,“有了!”
氏邦让枪足轻把三间枪聚集到一起,绑成两根又粗又长的长竿,在两头捆上重物承重,然后在中间蒙上军帐,底部再捆上空的水囊,简易的浮桥就搭好了。多摩川并不算宽,这样做浮桥很省材料,很快北条军就搭起了七八座这样的简易桥梁。
“过河!”
北条氏邦一声令下,士兵们纷纷爬上了浮桥,四脚朝下,扣住两边的长竿,慢慢往前爬。要问为什么不直接踩上去呢?一是不稳,二是踩上去压强大,容易踩破中间的布,而趴上去却是正好。
既然竹竿能搭成桥,那么就有名部将问北条氏邦,为什么非要把夜里睡觉用的军帐蒙在上面呢?直接用一排三间枪的枪杆搭桥不是更好吗?
北条氏邦想想也是,接着就瞪了他一
眼:“就你特么话多,今年别想提干了!”
北条军在那里渡河,埋伏在障碍物后面的前田庆次是叫苦不迭:老子辛辛苦苦搞的建筑,又白瞎了!
北条军陆陆续续过了河,有序地排队,等待后面的人跟上。
“兵半渡而击之”一句取自《吴子兵法??料敌??第二》,是十三情况下可攻击敌方之一种。指“兵涉水过河一半时,可以攻打”,这时是敌人最薄弱之处。而孙子兵法中也讲到“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出自《行军篇》,济是“渡”的意思。孙子在此讲了配置军队,判断敌情的原则,应是“兵半渡而击之”的来源之处。孙子是春秋末人,而其前的宋楚两国的“泓水之战”应是“兵半渡而击之”的有名战例,《孙子兵法》是对此战理论上的总结。稍后,战国初期的吴起称为“兵半渡而击之”,更适于将帅们实战所用。
此时的前田庆次除了手中的五百名士兵外,还有风魔小太郎带着的三百名战忍,如果趁北条军半渡而击,并不是不可以。
“倾奇者,你敢不敢打?”风魔小太郎问前田庆次。
在倭国,“倾奇者”属于中性词,但通过小太郎阴阳怪气的声音说出,显然带有一丝“傻缺”的涵义。
“你以为我不敢?”
风魔小太郎呵呵一笑,并没有说出自己的想法。
前田庆次瞪了小太郎一眼,随即下令:攻击!
五百名士兵应声出动,从障碍物后面翻出来,拿着长枪、打刀迈着轻快的步子跑向北条军。
早说过,北条军此次作战,是做过精心准备的。他们似乎早预料到会有敌人趁他们渡河的时候攻击,一看到眼前有几百名源家军冒出来,便立刻摆好枪衾阵型,长枪齐刷刷指向前方,寸步不移。
“停、停、停!”前田庆次连忙大叫,好不容易刹住,又把这五百人带回去了。
风魔小太郎在
后面看得好笑,接着一挥手,他麾下的三百名战忍从兜里掏出投石索和焙烙玉,挥动了几下,将焙烙玉抛向了北条军。
枪衾阵型,是一种形似马其顿方阵的密集阵型,这种阵型,最适合用远程武器来打击。
风魔忍者的焙烙玉砸进了北条军阵中,密集的火器打击产生了剧烈的爆炸,甚至有人被炸得飞了起来。
“停、停、停!”前田庆次又连忙大叫,又一次刹住了部队,他回头一看,北条军被炸得有些乱了,哎哟,有戏!于是庆次带着五百人再一次杀向了北条军。
而风魔小太郎看见前面有人顶着,就让战忍往前挪了挪,将第二枚焙烙玉扔了出去,把靠后的北条军给炸了一通。丢完了弹药,就该肉搏了。三百战忍拔出武器杀了过去。
之前说过,武士都是带两把刀,一把长的是打刀或者太刀,一把短的叫肋差,一般用于战场上破甲,有时也会拿来切腹。而忍者也会带两把刀,长的是忍刀,忍刀比短剑还要短些,全长仅三尺,质量也远比武士刀差,刀刃也钝得多。因此忍刀不是用来砍削的,而是以刺为主。
忍刀的刀锋较钝,钝到用手紧握上去也不会出血。忍刀与其说是一种武器,还不如说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如将短刀往地上一插,刀的护圈便可当作垫脚之物;如果把刀的护圈往高处一挂,双手可安全的握住刀身攀缘上升。甚至忍刀鞘也有多种用途。通常刀鞘比刀身略长,这长出来的一段可以用来藏毒或藏暗器等。刀鞘的尖端还可以卸下来,于是刀鞘变成了一只空心的扁管子,在忍者藏身水下时用做通气管。在暗处或暗室中,刀鞘还可以变成忍者的“探测器”。
忍者的短刀就不一样了,短刀是和肋差差不多的刀,近战肉搏造成杀伤的往往是这把短刀,忍刀倒可能是用来吸引敌人注意力的。
这八百人杀的正欢,却没想到北条军很快就稳住了阵势,就这半渡的三千多人,怒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