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意义上的变革,都离不开稳定的秩序,都讲究一个轻重缓急,尤其是对现阶段的大明,那就更是如此了。
“前些时日,朕忙着处理朝政,没时间过来看看你们,这一个个心里对朕没有怨气吧?”在京营教导队大讲堂,天启皇帝面露笑意,看着眼前的众高级将校,说道。
“趁着今天,我们都好好聊聊,顺便聊聊三大营,大明龙骑军后续要展开的扩编,听听你们都有什么想法。”
在一旁坐着的赵志伟,也想听听众将校的意见,先前为确保北直隶、辽东两地,所谋划的军改能顺利推动下来,本该进行扩编的三大营,还有大明龙骑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推动下去。
毕竟摊子铺设的太大,太多,就现阶段的大明来讲,那负担还是很重的,无法确保两件事情能同时完成。
聚在大讲堂的众将校,相互间对视一眼,露出各异的神情,不过多数将校,都看向了坐在前排的赵志强。
作为首批进驻京营的将校,并凭借自身能力得到提拔,赵志强在京营将校之中,那威望还是挺高的。
赵志强站起身来,向天启皇帝捶胸行礼,朗声道:“校长,末将等绝没有任何怨气,校长有任何安排,末将等会无条件服从。
不过对三大营和大明龙骑军,关于日后的扩编事宜,末将等在进修期间,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心里多有一些想法,就是……”
一直以来,不管是对于新军那边,还是对于京营这边,在做出改变之初,赵志伟所赋予他们的,都是要拥有独立的思考,而不是听喝的庸将。
一支军队,如果军事主官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自己的气势,那他所领的军队,就不可能成为强军。
“有想法就大胆的讲出来。”
天启皇帝闻言,见赵志强欲言又止,笑着说道:“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人,也是朕最看重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群策群力,在确保三大营和大明龙骑军,保持战力的前提下,能更上一个台阶。
在朕的眼里,在燕国公的眼里,你们所领的兵马,必须要是大明最强的,同时也该肩负起更重的职责。”
经历过先前的一战后,天启皇帝对京营极为看重,倘若京营不能保持相应的战力,那一旦大明遇到来敌来犯,所处的境遇太过于被动。
戍守在神京一带的京营,就该成为大明在北疆的定海神针,哪里需要平叛,需要平息动**,他们就该第一时间顶上去。
而不是说出现任何问题,要大费周章的从别处抽调兵马,再着急忙慌的跑来驰援,那所耽误的时间,还有浪费的钱粮,实在太多太多了。
赵志强组织了一下语言,正色道:“校长,此次朝廷进行的军改,末将觉得是一件好事情,这为我们大明,筹建起了层次分明的军队框架。
倘若北直隶、辽东两地的军改,在顺利的推行下来以后,我三大营、大明龙骑军这边,能否顺势筹建起,可从驻守各地的野战军,进行相应的筛选补充机制?
作为大明的王牌之师,三大营、大明龙骑军,若是从新卒进行招收,所浪费的时间,还有消耗的钱粮,是很大的。
倘若能……”
赵志强的这番回答,叫天启皇帝、赵志伟陷入到沉思之中,这个问题他们之前的确没有多想。
“赵卿,你觉得这个提议如何?”
天启皇帝眉头微蹙,看向赵志伟说道:“我觉得这个想法不错,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晋升体系。
这样不仅能确保京营的战力,同时还能叫各地驻守的野战军,能拥有自我竞争与向上的斗志。
这对我大明来讲是不错的,避免京营在历经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战力衰败的情况。”
按照赵志伟先前所提军改构想,日后大明治下的军队,将分为两大系统,对内的各级卫所军,对外的各级野战军。
通过这样细化的分属,来明确他们不同的职能,从而确保大明的军队,能尽可能早的迈向职业化道路。
毕竟在赵志伟看来,大明军队若是没有建立起人才队伍,那最多几十年的功夫,又将迅速的衰败下来。
“陛下,这个想法的确不错,但需要周密的筹谋部署才行。”
赵志伟想了想,看向天启皇帝说道:“本意虽好,但我们也要避免强者恒强的情况,避免京营吸取其他各部军队元气。
毕竟在臣看来,我们大明的军队,可不只有京营一部,那还有戍守在各处的军队,更有众多卫所军,如何平衡这一体系才是关键。”
其实赵志强的提议是好的,但并不适用于当下,准确的来说,仅靠一个兵部,还有五军都督府,想平衡这般庞大的体系,多少是捉襟见肘的。
什么时候大明能单纯以军队的角度,增设其相应的权力部门,站在更高的层次,来全面考虑征战、镇守等多层面问题,那么这一体系才能运转起来。
不然就很容易出现,京营一部兵马,吸取其他军队元气,造成一部恒强,其他军队越来越弱的局面。
“赵卿,那这件事情就交由你来负责。”天启皇帝神情正色道:“何时我大明能做这些事情了,即便是做相应的调整,朕都会绝对支持的。”
“喏!”
经历过御驾亲征后,天启皇帝的心里,一直都有想要逆转‘文贵武贱’的政治格局,从而叫大明是两条腿在走路,而不是单腿蹦跶。
重文轻武,重武轻文,这些都是要不得的,必须做到文武兼备,这样才能确保大明能实现中兴。
由赵志强打开的话题,在场的一众高级将校,纷纷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而在这次探讨之中,也叫天启皇帝、赵志伟受到了很多启发。
大明的中兴,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多个人就能实现的,那必然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发力,才能做出相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