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新政,且还是以兴建工业为核的新政,就不能搞一刀切,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不符合大明的国情。
尽管在此之前,被除掉的家贼硕鼠众多,涉及到勋贵、权贵、官绅、地主,然他们仅仅只是大明治下,众多势力中的一小部分。
“赵卿说的没错。”
天启皇帝沉思片刻,点头道:“现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要大明治下,能维持一个稳定的秩序。
若是背离了这一根本,那此前咱们迎战建奴,就没必要选择放弃,直接追杀着建奴溃败之师,一路追杀到辽东即可。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按照赵卿所讲的来定,辽东暂不以扩张为目的,先围绕着铺设铁轨直道,发展起来自己的核心产业再说。”
“陛下,兵部所谋之事,现在做好了相应准备。”
赵志伟想了想,看向天启皇帝说道:“臣觉得陛下,是时候分别传召朝中的一些廷臣,还有英国公他们,提前做一些准备了。
如今随着顾秉谦、魏广微的请辞,使得这空缺的内阁首辅、次辅之位,朝中的不少大臣都在死盯着。
若陛下能以此为诱饵,敲打一批大臣,叫他们赞同兵部所做之事,那后续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北直隶、辽东两地,都能同时推动开来。”
自先前天启皇帝御驾亲征后,见到蓟密永三协治下,存在的种种不合理后,就生出想要调整大明军事的念头。
不过这件事情,牵扯到的事宜众多,还会触碰到较多人的利益,所以必须要提前做好相应筹谋才行。
天启皇帝双眼微眯,点头说道:“好,既如此,赵卿先差人将兵部所定的奏疏,送到朕这里。
等朕看完了这些奏疏,再决定如何破局,毕竟朝中的那帮家伙,受先前之事的影响,一个个都变得警惕起来了。”
“喏!”
其实按照赵志伟的构想,想要叫大明的军事力量,能真正变得强盛起来,就必须要走军政分离的路。
只不过就现阶段的大明来讲,想直接实现这一目标,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历经这么多年,大明文官群体,牢牢掌控着大明军事的话语权,想让他们松手,肯定是不现实的事情。
所以就必须有阶段性的进行分步走,结合先前建奴进犯大明一事,叫天启皇帝来跟朝中的大臣对弈,而兵部则具体落实相应部署。
“燕国公,你这才大婚,怎么就回兵部当值了?”得知赵志伟回兵部衙署,熊廷弼颇为诧异的过来,说道。
“飞白公,本公也不想这般啊。”
赵志伟面露苦笑,看向熊廷弼说道:“这不是出现一些事情,使得本公的婚假,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在简单向熊廷弼讲了辽东发生的事情,还有天启皇帝的一些想法后,熊廷弼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燕国公,你觉得这次军改事宜,我们能成功吗?”
熊廷弼皱眉说道:“毕竟这不是我兵部一家之事,涉及到勋贵群体,朝中的其他大臣,若是知晓这一情况的话,那定然是会有所反应的。”
“那是肯定的。”
赵志伟面露笑意道:“从土木堡之变发生后,咱们大明的政治格局,就悄然发生了巨大改变。
先前在朝中掌权的勋贵群体,渐渐的失去了话语权,连带着五军都督府,都成为了摆设一般的存在。
不过站在朝廷的层面来看,大明幅员辽阔,仅靠一个兵部,就像完成相应的统属,并叫大明军队,朝着积极的层面发展,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什么大明军队的贪腐极为严重?为什么喝兵血、吃空饷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为什么大明军队的整体战力日益孱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文贵武贱的政治偏见造成的,这才使得大明军事层面,一直都是一条腿在走路,早晚是要出大事的。”
熊廷弼点头表示认可,若没有先后搭建讲武堂、京营教导队,并见识到新军、京营的种种改变,那站在熊廷弼的立场上,是不会掺和这摊浑水的。
毕竟形成兵部为主、五军都督府为辅这一政治格局,大明文官群体可是历经很多年,才一点点谋成此事的。
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一旦习惯了某种事情,便不再希望其有所改变,毕竟那带来的风险,还有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了。
“燕国公,你觉得陛下会如何破局?”
熊廷弼在感慨之余,看向赵志伟说道:“毕竟这件事情,牵扯到很多人,更牵扯到大明勋贵。
若这个头没能开好的话,那所造成的影响很大。”
“这个……”
赵志伟摸摸下巴,脸上露出笑意,对熊廷弼说道:“飞白公,只怕陛下会以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方式,来吹响我兵部所谋之事的号角。”
“……”
熊廷弼听到这里,更加好奇了,天启皇帝到底用怎样一种方式,能叫朝中的各方势力,不再对兵部所谋之事持强烈反对的态度?
“飞白公,我们就别多想这些了。”
赵志伟笑着走上前,对熊廷弼说道:“趁着这段时间,我们抓紧时间,再将北直隶、辽东两地,要筹建的各级卫所将领名单,认真的梳理一边。
另外后军都督府的相应职务,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朝中的那帮勋贵可以任命,但涉及到关键位置,还是要懂得军务的人来做。”
“好。”
熊廷弼点头应道,一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将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活力,又将给大明军队,带来全新的希望,熊廷弼的内心深处,就充满了斗志。
只要这件事情的基础能打好,那后续在整个大明,就能按部就班的推动相应变革,继而叫大明军队变得真正强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