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天启的震惊(1 / 1)

“陛下,当前京畿这边,还是以惊扰龙脉、引天惩这一主题展开,学生的建议,是详细剖析马拉火车一事,对朝廷行事带来哪些利与弊。”

“陛下,最近顺天府多地,多以雪灾、灾民、入北直隶这几个要点,反复组合,以春秋笔法引用典故,试图把矛盾转向阶级矛盾,学生的建议,是……”

天启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着眼前一众吏员的讲解,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随手端起身旁茶盏,呷了一口。

“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写,去部署。”

放下手中的茶盏,天启皇帝淡然道:“放心大胆的去做,跟这帮家伙好好争一争,别怕引发新的麻烦。

反正当前的麻烦,都出来这么多了,也不怕再出现一些,有任何问题,无需你们操心什么,有朕,有赵卿来解决。

还有你们这边缺什么,需要什么,只管找魏伴伴解决,哪怕是一些相应奏疏,也能给你们调出来。

对了,你们也要劳逸结合。

朕算是看明白了,这次舆情之争,短时间内是不会结束了,别强撑着,该休息休息,该放松放松,朕有的是时间,来陪他们慢慢玩。”

“学生等遵旨!”

聚在东暖阁的一众吏员,心中生出一股暖流,当即拱手应道。

在国朝忙着各项政务,朝中也存在分歧的前提下,这场来自民间的舆情之争,却呈愈演愈烈之势。

对待当前这种态势,天启皇帝采取多方面处理措施,对朝中弹劾赵志伟的奏疏,悉数留中不发,甚至哪些弹劾赵志伟的,就给哪些衙署增添担子,一个个都闲着没事是吧,好啊,那就给你们找事情做!

像内阁、六部、科、道等衙署,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以至于不少大臣,都处在高压状态下。

这使得很多大臣的心中,不仅埋怨起赵志伟,甚至连那帮找茬的清流、读书人,跟着都生出怨气。

“陛下,您找臣可是有什么事情?”赵志伟走进东暖阁,看向天启皇帝说道:“可是舆情这边,出现什么事情了?”

“赵卿来了。”

天启皇帝站起身来,面露笑意的说道:“行啦,你们先下去忙吧,朕跟赵卿说些话。”

“学生等告退!”

眼前这帮吏员当即拱手应道,在转身离开东暖阁之际,皆微微对赵志伟低首行礼,赵志伟报以微笑。

对这些开始独当一面的吏员,赵志伟的心里是满意的,这些人才,日后都是执行新政的坚定者。

“赵卿,朕听说英国公他们,名下的那些劳工商号,都赶赴陕西治下了?”天启皇帝缓步向前走去,伸手示意,神情正色道。

“是的陛下。”

赵志伟跟着天启皇帝,一块走出东暖阁,在这乾清宫殿前走着,忙了这么长一段时间,也难得这般走走。

“那赵卿,你可曾想过一个问题?”

天启皇帝边走边说道:“先前一次赈灾,由朝廷出面,从山陕两地治下,引过来百余万众灾民、流民,安置在北直隶这边。

虽说他们皆分流到皇庄商号、外城改造、天津直隶州等地,并通过自己的付出,赚取养家糊口,甚至足以有尊严的银子。

但有一点是从未改变的,他们并未从事农耕,民以食为天,这些人赚再多的银子,也是需要吃饭的。”

赵志伟听到这里,便知天启皇帝担心什么,事实上天启皇帝所担心的事情,也已经露出了苗头。

“陛下,臣明白您的意思。”

想到这里的赵志伟,神情正色道:“事实上,您所担心的事情,已经在保定府、河间府、永平府等地,开始出现了。”

“……”

天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随行的魏忠贤,神情亦变得凝重,担心的事情出现,那北直隶治下的粮价,岂不是又要激增了?

倘若是这样一种情况,若朝廷不出面干预的话,导致谷贵伤民的事情发生,必然会出现大乱子的。

“皇爷,这件事情必须要解决啊。”魏忠贤忙走上前,对天启皇帝说道:“是不是减缓一些,对外朝的压力,若是……”

“魏老哥,你无需这般激动。”

赵志伟面露笑意道:“此事本侯已经在着手解决了,有些人想营造出谷贵伤民,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然越是在这个时候,就越必须保持现有境遇,真要是陛下做出什么,改变当前境遇的局面,反倒会叫那些人起疑心的。”

本心情有些沉重的天启皇帝,瞬时便轻松了下来,笑着说道:“赵卿啊赵卿,朕就知道,你肯定会提前做些准备的。

说说吧,你又准备了什么后手?

朝中的这种氛围,朕短时间内,不打算给他去掉枷锁,省的在朕做事情的时候,一个个跳出来,给朕找麻烦。”

“陛下知道西洋海商吧?”

赵志伟淡笑道:“臣在天津直隶州的时候,筹建了一个华粮商号,专门从事粮贸这一行的。

当初所想就是怕天津那边,出现大批脱产的工人,万一缺粮了,就会引发一场大动**,所以就叫一些人,专门在做这件事情。”

“西洋海商手里,就有很多粮食吗?”

天启皇帝面露不解道:“按理说,我大明才是最富庶的地方,甚至他们还千里迢迢来大明近海,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富庶的地方可不止咱们大明。”

赵志伟笑着说道:“据臣所知的情况,就挨着琼州府那边的南洋之地,可有不少地方,是有一年三熟的稻谷的。

他们那边的环境温和,甚至当地的土人不用伺候,随便撒上一把稻种,就能收获大量的粮食。”

“竟有这样的事情?!”

天启皇帝惊奇的说道:“这等好的地方,叫他们占着,那岂不是白白浪费掉了,若是我们大明能有这样的地域,那又何至于会短缺粮食啊,朝廷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压力啊。

赵卿,该不会江南那边的人,不少都私底下背着朝廷,去南洋那边做买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