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落幕(1 / 1)

大明的朝堂啊,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所谓的党争,所谓的政见不合,归根到底就是利益之争。

东林党未垮台前,与齐楚浙党相争,与后面的阉党相争,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权势,不就是利益嘛!

东林党垮台了,这朝堂上的争斗,却未消踪匿迹,相反转向更为复杂的态势下。

阉党的内斗,朝中其他官员的坚守,还有那帮藏在幕后的势力群体,导致当前的这种境遇。

赵志伟的强势崛起,就像是一个不安定因素,给大明朝堂之上,产生了鲶鱼效应,进一步刺激了各方势力。

“你们中的一些人,心里所想的那些算计,本侯清楚是怎么回事。”

看着寂静的殿内群臣,赵志伟不打算再浪费时间了,神情冷然道:“大明的祖制,从来都不是阻挠为大明社稷,寻求出路的枷锁。

这些年,朝廷赋税连年递减,然各地灾害频发,建虏依旧猖獗辽东,各项开支激增,这些你们都不清楚?

入不敷出之下,若不用寻常手段,来帮朝廷解决问题,那何以替天子治理天下?又何以叫大明安定!?

本侯最近整理了一些文书。

还请朝中诸公好好听听,这外城改造计划,究竟是动摇了大明社稷之根,还是夯实了大明社稷之根!”

跟这帮屁股做的不正的文官,在这皇极殿浪费时间,赵志伟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他心中也知道,这场诏命所开廷议,注定是要草草收场的。

但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情,只要叫天启皇帝亲眼看见,亲耳听到,叫朝中的一些大臣,也能参与其中,那想要的效果就达到了。

如今正在筹备的外城改造计划,必须要坚决的落实下来,否则以后想推动新政部署,那就更加难上加难了。

在一众廷臣的注视下,李永贞领着几名宦官,抱着一摞奏疏,便出现在皇极殿内,这叫不少大臣,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这廷臣参与的廷议,怎能叫内廷宦官参加!

“此次廷议,司礼监秉笔太监李永贞,及所领宦官,乃宣读平辽侯奏疏,无其他意思。”魏忠贤此时向前走了两步,朗声道。

代表天子的魏忠贤,站出来发话,叫那些想指责的廷臣,一时找不到跟脚,来弹劾赵志伟了。

这咋弹劾?

人家李永贞一行,就是充当宣读奏疏的角色。

难道这也定性为跟内廷宦官有勾结?

真要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斗争目标都转移了?

“外城改造计划,又名南城改造计划,涉及南城八坊,预计用三到四年的时间,将南城八坊,改建成十坊,叫南城治下百姓,住进适宜居住的楼舍,叫聚留京畿的灾民,能在南城定居……”

“在改造南城期间,收容数十万灾民的大小皇庄,将承接南城所需一应用料,帮助朝廷分担压力,且臣向陛下谏言,日后皇庄之数,绝不可再增,与民夺利……”

以李永贞为首的这帮内廷宦官,在皇极殿内一众廷臣,各怀心思的注视下,宣读着手里的一份份奏疏。

当听到那些灾民得到谋生的活路,朝廷每年能增收两百多万两赋税,内库能增收相应收入,且皇室名下的皇庄规模不能再增……

那一项项叫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定论,使得皇极殿内的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不少廷臣的心中,都生出阵阵惊骇。

“平辽侯这一手,用的高明啊。”

张维贤面露笑意,对身后顾肇迹说道:“先前镇远侯,对本公所提的那些顾忌,眼下是否解惑了?”

“解惑了。”

顾肇迹笑着说道:“不过朝中的这帮大臣,应该不会善罢甘休,可这又跟我们有何干系呢?

陛下听到这些,对平辽侯所做之事,只会支持,毕竟能给朝廷带来这么多好处,陛下为何不采纳呢?”

先前在张维贤、顾肇迹这些勋贵心中,多少还是有几分担心,生怕赵志伟折腾这么大的摊子,最后他们会血本无归。

可是经历了今日这场廷议,不管这场廷议结果怎样,朝中的那帮大臣,想阻挠外城改造计划,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那先前赵志伟给他们提出,叫他们在各自的田产上,筹建相应的产业,此刻他们也都坚定了信念。

能叫他们捞取银子,什么是否有违大明祖制,什么动摇重农抑商之策,那跟他们都没有太大关系。

这朝堂之上的权柄,都叫你们这帮文官谋取了,我们这些勋贵,难道连发点财的路子,也要被你们断掉才好吗?

“陛下,该商讨的事宜,都商讨完了,廷议结果如何,那是内阁的事情。”

在见到李永贞一行,宣读完自己所整理的文书、奏疏后,赵志伟走上前,对天启皇帝垂首行礼道。

“眼下赈灾一事,尚未完全结束,臣兼领赈灾事一日,那就要做好赈灾,故请陛下,准许臣离朝,处理赈灾事宜。”

乱成一团麻的朝堂,赵志伟没想过多牵扯其中,想解决当前的境遇,就要用这样的降维打击。

你们讲各种不好,那本侯就拿出各种好,用事实来说话。

有阜财坊这一珠玉在前,明眼人都能知道,外城改造计划,一旦全面竣工后,会带来怎样的变动。

“准奏!”

天启皇帝站起身来,神情淡漠道:“廷议没个廷议的规矩,还敢在这里妄谈大明祖制,真是可笑!”

讲到这里,天启皇帝冷哼一声,一甩袍服,在殿内廷臣的注视下,就昂首冷然的离开皇极殿了。

“这……”

天启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所造成的暴击,是很难想象的,那些没有直接出面,想搞垮赵志伟的阉党,或者其他大臣,心中那叫一个气!

一场声势浩大,声讨赵志伟的风潮,竟然就以这样戏剧性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这场誓要拉下赵志伟的风暴,所夹杂的新旧之争,皇权、臣权之争,以赵志伟强势的姿态,就这样被生生的扼制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