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学术研讨(1 / 1)

“嗯,日本也有新一代的坦克计划”,刘郧不顾张斯理与胡佑兵的惊惶,以及秦国洞的频频暗示,继续他的爆料计划。

“日本最早的坦克部队,始于1925年,即14师团第1战车大队,以及千叶步兵学校教导队,装备了法国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与英国的‘维克斯’中型坦克”。

“日军现役的八九式坦克,1927年正式立项,1929年研制成功,重量12-14吨,火炮口径37-47mm,动力130马力”。

刘郧似乎有些无奈,“1931年,日军研制成功九一式重型坦克重18吨,火炮口径70mm,动力180马力,1932年再次立项,研发九一式改进型,目前已经出了样车,预计明年就会定型量产,预命名九五式重型战车,重26吨,火炮口径57mm,动力224马力”。

刘郧一副轻描淡写的神情,张、胡、秦三人却有点笑不出来,终于轮到俩德国专家看热闹了,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国家还仅仅停留在6-9吨的规模上,哪有资格嘲笑26吨的重型坦克。

随后,刘郧重点讲述新的日军主力坦克,“今年年初,日军对于现役的轻重坦克并不满意,总结了1933年长城会战的教训”。

“开始研制一款适用于华夏战场的主战坦克,由三菱重工承担主要研制任务,代号‘哈奇’,重15-18吨,火炮口径57mm,两挺7.7mm机枪,动力250-300马力,装甲8-33mm”。

想到华夏装甲部队,还是“雷诺”FT-17为主力,明后年或许有少量的德国1、2号坦克,刘郧也高兴不起来了,郁闷的是,全面抗战一旦爆发,该用什么去阻挡日军的坦克洪流,难道真要像后世的电影一样,用人命和手榴弹去炸坦克么。

刘郧话一停,顿时室内一片沉重的呼吸声,大家都在细细的消化其中的内容,结果越想越多,越想越沉重,两个德国专家似乎还有话要说,看到别人都在低头思索,只好欲言又止。

刘郧决定打破令人窒息的氛围,故作微笑的说了些轻松话题,“其实,各个大国除了这些计划外,还有一个超级战列坦克计划,模版正是法国的Fcm-2C超重型坦克,比如德国的末日计划,苏联的T35计划,日本的O-L计划,英国的TOG计划,美国的T1计划”。

“你们知道吗,这些大家伙,按计划没一个低于70吨,甚至有的达到了150吨”,刘郧的表情显得十分的夸张。

冯·施诺德终于忍住不住了,“亲爱的刘,你是货真价实的机械学博士,我们都知道,但是你所说什么超级坦克计划,也太危言耸听了,我可是一个地道的德国机械专家,居然都一无所知”。

不顾其他人的窃窃私语,李·汉斯义不容辞的声援施诺德,“是的,亲爱的刘博士,你可能真是一个坦克情报高手,但是说到150吨的坦克,也太夸张了”。

耸耸肩,推了推他的金丝眼镜,汉斯很遗憾的说,“我以一个材料专家的身份告诉你,无论材料还是动力都无法支撑那样的怪物,所谓的超级计划,根本就是你自己编的,或许,连之前所说的各国坦克计划都是假的,你就是一个高明的骗子”。

德国专家的话,还是令不自信的土专家们发生了动摇,眼神似乎都有些飘忽,刘郧也懒得解释,150吨就受不了,要是再告诉你们,未来的“陆地巡洋舰”P1000/P1500计划,那还不是疯癫啊,那可是1000吨和1500吨的家伙。

“没错,坦克也好,飞机也罢,都是建立在新型材料之上”,刘郧也没责怪两个德国专家的意思,这仅仅是学术研讨,又不是一言堂,这俩人又不是真正的一流专家,没机会接触超级计划也是正常。

刘郧也没怎么分辩,很淡然的说道,“你们可以将我的话,传给柏林,让他们自己查证一下,不就全明白了”。

在秦国洞即将宣布散会的时候,刘郧以总工程师的身份,宣布预研新型发动机的时间安排,要求在三天之内,德国专家完成向柏林查证一事,同时还得拿出新型发动机的方案草图。

另外,张斯理负责底盘方案,负重要求40吨,胡佑兵负责75mm坦克炮的方案,庞学忠负责准备选址所需的人员物资,刘博士声明,认为无法完成的可申请退出,将由柏林与南京重新安排成员。

本来还笑呵呵的秦国洞,汗一下就流出来了,一脸苦瓜样,不知道刘郧这样的强硬,会不会导致德国顾问团集体反弹,倘若处理不当,他这个兵工厂长就到点了,他上台才没几天啊。

刘郧没管一脸哀怨的秦少将,反而自言自语的说,“十天之内,我还要拿出新型发动机的原型机,不知时间够不够,没本事的人,还是早点滚蛋,本小组可不养闲人”。

如此霸道的言论,无论德国专家,还是土专家,都有些不明觉厉,不知为什么,只觉得天气有些热,头上在不断冒汗。

刘郧看这些专家们,就觉得来气,最后也没与大家客气,完全不顾秦少将的目瞪口呆,直接代替秦组长宣布散会。

随即,组员们一个二个,失魂落魄的离开了会议室,走到最后的庞太师望了望刘陨,似乎欲言又止,最后还边摇头边离开了,一声叹息声,似乎释放出无尽的惋惜之音。

人一走完,刘总工就笑着与秦少将打招呼,秦厂长似乎才回过味来,僵硬的笑容,立马变成了黑脸,虎着脸也不理睬他,自顾自的喝水,生闷气,刘郧也没说什么,直接拿出老蒋的手谕。

手谕就是手谕,秦少将再不高兴也得接着,认真的看完之后,还得毕恭毕敬的还回来,一副似笑非笑的责怪道,“亦诚啊,不是我说你,你怎么才拿给出来,要是早点拿出来,你说我一个大老粗,当什么联合研发组长,不是寒渗得人么,你是留美的博士,你不当,谁当都不合适啊”。

刘郧又不是傻子,哪里不知这是明褒暗贬,对于秦少将的阴阳怪气,也是无可奈何,只好苦笑的说,“长官,不是亦诚想自作主张,你看看张胡二人,堂堂两个大专家,居然从头到尾,连屁话都不敢冒一个,根本就是聋子的耳朵,做摆设的”。

对于此话,秦少将倒是深有同感,不住的点头,对于张胡二人也很了解,很中性的说,“土专家就是土专家,一见到洋专家就腿软,总觉得心里没底,也不奇怪”。

刘郧忍不住大倒苦水,“你也看见了,那两个德国人,那鼻子都快贴在额头上了,无论我说什么,满嘴都是的抗议、反对、怀疑,他奶奶的,根本没把我们华夏人放在眼里,一副凡是他们没见过,没听过的,都是不可能的,连骗子都说出来了”。

这点连秦少将也大为认同,用力的拍了拍刘郧的肩头,有些感慨的说,“亦诚,其实你也不用太在意,大鼻子,习惯了高华夏人一等,这一次虽说是德国人自己同意,与我们联合研发新一代坦克的,可能是自尊心作祟,始终放不下他们的偏见与傲慢,但是我们会用事实告诉他们,华夏不弱于人”。

“至于骗子一事”,秦少将似乎也想了好一会儿,“连我这个不懂机械的人都知道,你说的有理有据,哪里是什么自己编的,他们如此说法,不过是混淆视听,意图掩盖他们的无知而已”。

看着微微一笑的刘郧,秦厂长顿时明白了,这厮为什么要以强硬的方式打压专家们的气焰,突然又想起一事,有些苦恼的问道,“亦诚,你口出狂言,三天拿出草案,十天拿出原型机,究竟靠不靠谱啊,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

刘郧也有些沉吟,喝了一口茶水,想了一会儿,才告诉秦国洞关于南京的意图,南京方面已与德国人形成了一种默契,大家都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都在等汉阳兵工厂出成绩。

只有实打实的东西,德国才会给南京想要的东西,与之同时,南京也才有下一步的安排,因此尽快拿出实物,才是第一要务。

秦国洞这时才惊悚而起,背着手转了几圈,刘郧此言正好解释了,他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的问题,老蒋为什么会将他,空降到汉阳兵工厂当厂长,原来如此,看来有些事情还是想简单了。

这时,秦少将才真正谅解了刘郧越权一事,也明白为什么要打压德国专家,只要能拿出实在的功绩,一切都不是问题,赶走两个德国专家,柏林就会再送来二十个、二百个。

同时,这厮也知道了另一件事,他今后与刘郧就是一对难兄难弟了,一条麻绳上的蚂蚱,若出了成绩,少不了他那一份,若出了祸事,他也跑不掉,嗯,早点出成绩,他也好早点去野战部队。

秦少将想到就做到,脸上的线条顿时变得柔和起来,说话的语气也很和蔼,“亦诚,你既然是校长的门生,与哥哥我,就是同门师兄弟,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们今后就以兄弟相称如何”。

刘郧摸了摸脑袋,有些尴尬的说,“长官——”。

“嗯,还叫长官”,秦国洞一副再喊长官,就与他急的样子。

“呃,秦大哥”,刘郧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

秦少将顿时由嗔转喜,一副喜笑颜开,连声说好,一阵客套之后,还是回到了正事上,“亦诚,老哥我,就是一个粗人,哪里懂什么发动机,以后你就是真正的组长,以后有什么卖力气的粗活,尽管吩咐”,边说边用他的熊掌,拍了拍自己坚实的胸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