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父亲果然带人来看房子了,看房子的是一对小夫妻,他们有一个六岁的女儿,因为女儿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所以就想搬到学校附近来,这样方便女儿上下学。
小夫妻就是嫌房子有点小,不过父亲告诉他们,这教师公寓的房子都是一样大的,小夫妻俩一阵商量后,最后还是决定租下来。
父亲便叫上姥爷,一起去居委那边开证明和签合同。
过了两个小时,姥爷回来了,宋玉问,“爸爸呢?”
姥爷关上门道,“他上班去了。”
那一刻,宋玉竟然有种说不出来的失望感。
姥爷换好鞋子,坐在沙发上,一旁的姥姥问,“怎么样,合同签了?”
姥爷从怀里拿出一个铁盒,里面依旧放着他自己卷好的烟,他一边抽着烟一边道,“都弄好了。”说着,又从口袋里拿出一沓钱交给姥姥。
姥姥接过钱数了数,惊讶道,“一千块?”
姥爷惬意的抽着烟,点点头,“六百房租,还有四百押金。”
姥姥“哦”了一声,便起身进房间去放钱了。过了一会,姥姥从房间里走出来,问,“这房子既然租给别人,那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姥爷抽着烟想了会,道,“后天吧。”
姥姥望一眼屋内已经打包好的大大小小的东西,道,“这么多东西都带回去?”
姥爷目光流转一圈道,“都带回去吧,那对夫妻也说了,他们自己另外买家具,这家具要是不搬走,估计也会被他们丢掉。”
姥姥吸了口长气,皱眉道,“那不是太浪费了嘛!”
姥爷点点头,吸口烟,“都带走吧,爱国说到时会叫辆大货车都给我们送回去。”
姥姥脸上立刻不悦起来了,顿了顿,她道,“这从市里拉回去,钱应该不少吧?”
姥爷凝眉想着道,“我估摸着至少要一百块呐~”
姥姥不由啧了一声,最后只能咬咬牙道,“也只能这样了,这屋里的家具加起来可不止一百哩!”
姥爷点头表示赞同,宋玉的心情却很惆怅,她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走到阳台处,攀上一张高凳,望着下面马路上走来走去的人们,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后天一大清早,父亲就来敲门了,说是车已经来了,就在下面。
等宋玉醒来时,屋里的东西都被搬得七七八八了,就剩下两个房间里的床和柜子还没搬。
对门的张老师夫妇也在帮忙,姥姥见宋玉醒了,为她穿好衣服后,就领她先到张老师家坐着。
张胖子坐在宋玉旁边,他看着宋玉的侧脸问道,“小玉妹妹,我以后都看不到你了吗?”
宋玉想了想,说,“可能吧…如果有缘的话,或许还能再见。”
宋玉怎么也不会知道,其实自己与张老师的儿子无论是上辈子还是重活一世,都有着化不开的羁绊。如果她能早点知道他的名字……
张胖子忽然跳下沙发,咚咚咚的跑进房间里,过了一小会,他捧着一个新文具盒走过来递给宋玉,“小玉妹妹,这个送给你。”
宋玉没有去接,而是说,“不用了,我爸爸帮我买了新的文具盒。”
张胖子却直接将文具盒塞进她手里,小眼泛红道,“小玉妹妹,这是昨天妈妈新给我买的,希望你喜欢。”
宋玉无语了,好吧,既然是张胖子的一片心意,她就收下吧。她又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纸包糖给张胖子,“这是我的回礼。”
张胖子懵懂的接过糖果,然后紧紧的攥在手里,好像那是什么宝贝似的。
宋玉忽然问他,“哥哥,你妈妈给你取名叫什么?”因为他把心爱的文具盒都送给她了,她希望自己在走之前记住他的名字。
而就在这时,父亲进到屋里来,“囡囡~”
两个小孩同时望过去,父亲微笑着走过来,宋玉将小小的手交到父亲的大手里,张老师的丈夫也进到屋里,叫道,“小小,走,我们一起下去送送小玉他们。”
小小并不是张胖子的名字,只能算是小名,就像父亲唤宋玉囡囡一样的。
父亲和货车司机坐在前面,宋玉和姥爷,姥姥坐在后面一排的座位上,张老师一家三口站在马路边不停地挥手,宋玉探出小脑袋,望着教师公寓熟悉的五楼,心里一阵悲凉。
从市里一路回到老家用了近两个多小时,父亲和几个舅舅忙着从货车上卸家具,姥姥则去地里摘了一些菜,又去村子里的小店买了一些肉和豆腐,然后准备做中饭,过了一会,大舅妈也来了。
宋玉一共有四个舅舅,宋玉的母亲排行老四。除了大舅,二舅留在老家,三舅和四舅都南下打工了。
大舅和宋玉的母亲一样,都是一名小学教师,大舅妈没有工作,所以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农务活。大舅膝下有一子一女,女儿今年已经十五岁,在县里读初二,住宿的,每周日回来一次。儿子今年十二岁,在镇上读小学六年级,正是大舅所教的学校。
二舅和二舅妈在镇上开了个杂货店,以前过年过节时,宋玉随母亲去过几次,看生意还不错。
不过宋玉听姥姥说,二舅妈以前问母亲借了两千块钱,一直没还。现在母亲不在了,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宋玉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她想母亲肯定也没让二舅妈写什么借条,而她又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难道能为母要债?
待把所有东西都卸下来,放好后,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货车司机因为帮着一起卸了家具,所以姥爷极力挽留他一起在家吃饭。这有吃白不吃,所以货车司机欣然答应了。
因为人比较多,家里的饭桌也围不下那么多人,所以姥姥和宋玉是坐着小板凳在门口吃的,家里杀了一只鸡,鸡腿便就在宋玉碗里。
宋玉吃完饭后,便一个人上了二楼天台的**小房间,从市里带回来的书都是放在这个小房间里的,宋玉翻出一本唐诗三百首,便认真地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