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理国副相(1 / 1)

时间过的飞快,张宪掐指一算,一个月的期限已经满了!这一个月的学习可非比寻常,张宪的悟性高、老师的水平也高、再加上每天在崇圣寺进行佛法辩论其实也是对心灵的一种净化,张宪的武学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到了这一天,张宪抬胳膊踢腿,浑身上下似乎有无穷的力量,身体好像也比负伤之前更加轻灵了!张宪向段皇爷提出告辞,段誉并没有过多挽留。

段誉是国王,他要治理一个国家,各种各样的事情太多了。教导张宪这一个月,还是段皇爷硬挤出来的时间。再长了,别说是张宪,段誉都受不了。因此,张宪提出要告辞,段誉也没挽留。他告诉张宪,我答应给你的两千随行卫队,你可以去找高泰运讨要。

悟空和尚和李婉娘小妹妹这段时间没少在张宪跟前露面,张宪对这俩护卫队长相当满意。尤其是和尚他不吃R,这要养活起来可省不少钱呢!你想可以这么想,但你别说出来呀。张宪有一天一不留神说顺了嘴,把悟空和尚气的满脸通红。

还好,和尚讲究的是六根清净、心无杂念,头一天虽然气得没搭理张宪,但第二天就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经过婉娘小妹妹的提醒,张宪知道自己玩笑开过了头,过后凑机会专门向和尚道了歉。发生一次小矛盾再和好,几个人内心里走的也更近了。

段誉把悟空和尚和婉娘小妹妹叫出来,告诉他们:从今天开始,你们俩就张宪的人了,你们跟着张元帅到北方去吧!两人心中不舍,趴地下给段皇爷磕了几个头、流了两行泪,随后跟着张宪去丘山庄园向岳母告别,同时也是去接他媳妇银瓶和大姨子安娘。

这回是真到了母女分别的时候,李氏夫人自然是万分不舍。但岳母又岂是寻常人?母女相对流了两行清泪之后,李氏夫人拉着两个女儿的手,亲自把女儿女婿送出了庄园的大门。

张宪带着银瓶、安娘、蛮牛、赵俊等人正和岳母告辞的时候,官道上尘土飞驰来几匹骏马,原来是高泰运派来邀请张宪去军营点兵的校尉。

张宪辞别了岳母,带着家眷部将随着那名校尉来到了位于鄯阐府郊外的军营。新任丞相高泰运和八少爷高志昌已经在这儿等着了。看见张宪,高泰运哈哈大笑,过来和张宪手拉着手走进了帅帐。

帅帐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位军官,高泰运领头一进来,军官们纷纷起立。高泰运给介绍:“这位就是我的恩人、咱大理国的贵宾,靖**元帅张宪、张元帅。”军官们立刻乱糟糟的喊:“见过张元帅!”

张宪微笑着拱手还礼。分宾主落座之后,高泰运指着这些军官告诉张宪:“这就是你那一千护卫军的军官。这位姓黄,官拜游击将军。

“张元帅!”黄游击对张宪行了拱手礼,却并不是军队当中下级参见上级惯用的那种单膝下跪的军礼。张宪心里就是一翻个,这家伙好像对我有意见呀?

接着高泰运又给介绍,这位是什么军职、那位又是什么军职。总之,在场的这七位军官全都是张宪未来的下属,就是他们要率领着一千军队跟随张宪返回太行山。

介绍完了军官,高泰运又拿出了一张蚕丝锦绣递给张宪。这上面就是大理国国王段誉发给张宪的委任状,任命张宪为大理国的副丞相。张宪就说,我马上就要回北方了,还要这个有什么用?

“我的张老弟呀!”高泰运为表亲切的一个称呼,却让旁边的高志昌脸上出现了尴尬的表情。高泰运是他亲三叔,高泰管张宪叫老弟,他岂不是就比张宪也小了一辈?当然,这会儿无论是高泰运还是张宪都顾不上他。人家俩在讨论大事呢。

“这大理国的副相你怎么能说没用呢?你知道不知道,你要是拿着这张委任状,就是在大宋朝犯了法、杀了人,宋朝的官府也不能治你的罪,他们顶多只能把你撵回大理国。回到大理国,到了咱哥们儿的地盘你不就是没事儿了吗?”

原来拿着这张委任状,还能享有外交豁免权!张宪突然发现手里的委任状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了。

“这只是其一。其二,你率领一支军队进了南宋的境内,宋朝的军队能不管吗?但你拿着这张委任状,他就没法管,他们只能向我国提交抗议书。大理国有我、还有陛下在,他抗议又有什么用呢?”

嗯,第二个理由更强大。有了委任状,竟然就可以带着军队在大宋境内横行无忌了!这是一张护身符、又是一份通行证。用处多多、好处多多。张宪把委任状仔细叠起来,他打算找个保险的地方好好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就对了嘛。陛下给你的委任状你接受了,你就是大理国的副相了。副相每月的薪水可不低,就算你去了北方没法领,我可以按月送到丘山庄园交给岳家人。你娶了岳家小姐,你的薪水不正好可以给岳家人贴补家用吗?”

嗯嗯嗯,有了副相薪水,老岳母和小舅子岳霆就能吃得好一点、用的好一点。这也算我和银瓶每个月给丈母娘的养老钱!这里有更强大,张宪更加没办法拒绝了。这是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他根本就不能拒绝!不仅不能拒绝,并且还得感激人家段誉替他想的周到。

张宪收好了委任状,对着大理皇宫的方向拜了三拜,感谢国王陛下的恩德。从此之后,张宪身上就多了另外一层身份,那就是大理国的副丞相。

副丞相张宪,跟着大理国丞相高泰运、三少爷高志昌等人走出帅帐,到C场点兵!

两千军队已经在C场上集合完毕。以黄游击为首的军官们站在队伍前排等候长官检阅。

张宪往队伍前面一站,仔细观察,就见这两千人虽然站成了一个大方队,队形却是歪歪扭扭,半点儿也不像一支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