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盛大庆功宴(1 / 1)

先出现的是旗帜,各种式样、各种颜色的旗帜,一面接着一面展开,随风飘扬。紧接着是一支步骑混编的部队缓缓开了过来。战壕里的气氛越来越沉重,张宪从身边亲兵越来越粗的呼吸声,就能感觉到那份沉甸甸的凝重。

敌人越走越近,终于走进了弓箭的射程以内。

“射!”军官发出一声厉吼。

“嗡!”漫天的羽箭如同雨点一般飞向了敌军。

行进中的敌军突然一阵骚乱,但他们已经躲不开铺天盖地而来的箭雨了!“哗——”行进中的敌军有人中箭倒下,队伍更加混乱了。队伍当中有人发出一阵凄厉的嚎叫,金兵突然加快了速度。

“射!”我方军官再次下达了射击命令,又是无数的箭雨飞上了天空!金兵就像受了伤的公牛一样,流着血、瘸着腿,睁着猩红的眼睛继续疯狂的向前狂奔!当箭雨落下来的时候,又有一批金兵倒下了。

号角声响了,“呜呜呜——”苍凉而悠远,震撼人的心灵。

“杀金贼——”平地里如同鬼魂一般突然出现了无数的军兵,各持利刃狂叫着扑向了奔跑中的金兵!

金兵本来正红着眼往前猛跑,他们准备豁出命去找那些射箭的人拼命。对于从斜刺里突然出现的对手,金兵明显缺少准备。于是,他们很不幸的再一次吃了亏。

从地沟地堑里跳出来的我军战士就像流氓看见独行少女,又像饿狼遇见了绵羊一样,一头扑了上去!

来的这支千人队显然是金兵当中的精锐部队,在遭受了两轮箭雨空袭和几波意外袭击之后,他们乱而不散、并且迅速改变了战术,从往前冲锋改成了就地战斗。金兵和从地沟地堑里冲出来的我军官兵战到了一处,两军厮杀成了一团。

人喊马嘶、刀光剑影、血水飞溅、战鼓隆隆!就在金兵和袭击者战斗到白热化的时候,张宪下命令,部队出战壕,参加战斗!

“杀呀——”又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喊杀之声,靖国军最大的一股部队杀上来了!

金兵只有一千人,再精锐他又能精锐到哪里去?想当初岳飞大破金兀术的时候,金兀术麾下同样也不乏精兵猛将,其中最精锐的部队甚至比眼前这支千人队还要精锐得多。但那又怎么样?最后还不是被岳飞麾下背嵬军杀得大败?

更何况,现在双方的兵力对比是九比一!靖国军有九千人,金兵只有一千人,我军还是伏击的一方。因此,这场战斗从一开始,金兵的失败就已经定了!唯一没确定的就是他们会死多少人?又能跑出去多少?

半个时辰之后震耳的喊杀声终于停止了。许州东门外的伏击战结束,敌军大部被歼、小部逃亡。张宪终于实现了他离开许州之前,用一场胜利作为告别的愿望。

战斗结束之后天都黑了,晚饭时间早过了。张宪命令部队就地休息、生火做饭。吃饱了饭再连夜北上!

许州城的老百姓听见了城外的喊杀声,有胆大的偷偷出城来看。知道是张宪的部队在东郊外和金兵打仗,就回去告诉了街坊邻居们。消息传开之后,城中百姓自发组织了后勤队,做好了热饭、烧好了热水,送到东郊外的前线。

等老百姓把饭做好送出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部队正准备做饭,老百姓送饭送的太巧了。

张宪听说百姓来送饭,心里感动,赶紧带着随身的亲兵出来接见。白天才告完别晚上又见面,张宪自己也不知道他和百姓们怎么有说不完的话。

这家的闺女要嫁人了、那家的小子考上了县城的洋学堂、张家老母鸡一天下了两个蛋、李家的媳妇和婆婆打起来了。都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老百姓爱讲,张宪也愿意听。

“老乡们,既然你们给我们送饭来了,那咱们就一起吃吧!大家伙儿都别走了,咱们一起吃顿军民团圆饭!”

张宪这么说,老百姓自然是鼓掌叫好。送大饼鸡蛋小米汤,那是军民鱼水情,和吃军民团圆饭是两码事。能在外面吃顿饭,那不是就省家里了嘛?来送饭的百姓们欣然同意。于是,这场饭局的规模再次超出了计划。

来送饭的有二十几个,张宪本来以为只请这二十几个人吃饭就算了。哪知道他这边刚刚敲定请客吃饭,还没来得及请客人入席呢,就有人向他请求:俺不能一个人在外头吃好的,俺得把娘接过来一起吃。

张宪一听,这是大孝子!孝敬母亲那是人世间最正义、最值得赞许的善事!准!准许此人回城把他母亲接过来一同赴宴!张宪这个头一开可坏了,可不是只有这人一个有娘,在场这么多人哪个没有亲娘?别人一听,哦,他能把娘接过来一起吃,我也想接我娘来一起吃顿好的!大帅,我也想回去接俺娘!

“去吧去吧,只要是接娘的,一律准许!中午之前必须返回来,回不来的我可是不等人!”一个人一个娘,也就再多二十几个老太太而已,她们能多吃多少东西?多做点儿,我管饱!

还有几个娘不在了的,他们觉得自己要是不请个人过来蹭吃蹭喝,好像就是吃了多大的亏一样。于是,就有人说:我娘不在了,二叔对我最好,我一直在二叔家里住,能不能把我二叔也叫来?

你二叔?那好啊,把你二叔也叫来吧。这个请二叔、那个叫老舅,老太太来了还要捎带着小孙子。于是,拖家带口的人越来越多。

张宪一看,得了,准备大锅,来多少人咱全管饭!最后来吃饭的人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光是大锅炖菜就炖了几十锅。张宪高兴!才打了一场胜仗就搞个这么大规模的饭局,这就叫红红火火庆功宴!

席间,许州城年纪最大的退休老干部,曾经在朝廷里当过两任侍郎的李侍郎告诉张宪:您的部队要向北过黄河的话,他有个学生曾经在黄河渡口管过事,到哪儿您找到他,报我的名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