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文官体系的试探(1 / 1)

,大秦:这个皇位舍我其谁

“恭迎陛下回京!”

大秦所有的文武官员分站两列,一辆巨大的马车从中驶过,缓缓进入秦都。

街道两旁大秦整整齐齐跪伏两边,整个秦都之中一片肃穆,没有半点杂音!

最前方的两队锦衣卫开路,马车两边一身黑衣的东厂太监袖手轻步,全无半点声息。

身后则是文武百官。

赵文端坐在一辆极为复杂的马车之中,从跪伏两边的百姓之中缓缓向着皇宫方向驶去,这么长时间没有上朝,虽然有内阁在,不会耽误事情,但大秦初立,肯定也会积累下大量的事务。

“陛下上朝!”楚一如今已经突破到了绝顶境界,声音极为平缓,但却清晰的传到所有耳中。

“拜见陛下!”所有大臣同时躬身行礼。

“行了,就不用行这些虚礼了,这么长时间没在京城,最近都有些什么事情!”看向下方,依然还是原本大秦朝堂的老人,虽然夹杂着几个陌生的面孔,但明显官位不高,不过也算是有了变化。

“臣有本奏!”

范增冷着脸上前大声道:“监察御史结合锦衣卫消息,分赴各地,共查出各地贪腐官员三千六百四十七人,失职官员两千四百九十三人,但因人手不足,完全无法监察各地,请陛下增加监察御史人数!”

古怪的看了一眼范增,虽然赵文也知道,现在大秦任用了太多其它世界过来的书生,这些人肯定会将许多原本世界看到的学到的带入大秦,但他依然没有想到,监察御史居然能够抓到这么多。

id=wzsy>

不过想到有锦衣卫提供消息,恐怕范增的监察御史只需要过去抓人就行了,就这样范增居然还要增加人手,心中对于范增的性格也是多少有些不喜。

殿中大臣也是同时扫了范增一眼,眼神之中带出些许阴冷之色。

陛下刚刚回来,有多少大事还没有处理,而且内阁的几位都没有说话,一个监察御史居然抢在前面,难道想用这样的办法来显示他的能力。

人口数量翻了一倍以上,加上各地乡官还有以前淘汰官员,只是陛下登基以后,最少任命了数万官员,这么多人里边有几千人不合格,完全就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也值得在大朝之中第一个上奏。

“陛下,刑部已根据我大秦律将监察御史送来的官员全部定罪,内阁也已经重新任命新的官员!”李斯上前一礼道。

他是内阁大臣,同时也是刑部尚书,监察御史上奏陛下送来了这么多人,他自然要说明白如何处理的。

内阁首辅王绾扫了范增一眼,上前行礼道:“陛下,匈奴集结五十万大军不日进犯我大秦,长城军团精减之后如今只有五万人,秦都禁军也全部进入大宋世界,请陛下增兵长城军团,以应对匈奴!”

身为内阁首辅,陛下不在秦都,锦衣卫打探到的所有消息必须第一时间送到内阁,王绾心中自然明白这一次陛下回京是什么事情,这也是当前大秦的第一要务。

匈奴五十万进犯,就算长城军团全是精锐,但也无法以一敌十,增兵就是当务之急,至于其它,完全可以先放在一边,等打退匈奴之后在处理。

“我大秦如今实力如日中天,却没想到一个匈奴居然也敢前来挑衅,简直就是不自量力!”

就连赵文这个穿越者,拿着现代地图,都要先派锦衣卫探明实际情况后才敢出兵。

匈奴一次出兵五十万,居然对大秦的情况不做丝毫探查,让赵文也是一脸鄙视的摇头。

无论内阁还是军阁,以及朝廷所有大臣全都轻轻点头无语。

陛下能够前往不同世界,甚至可以打开天门将不同世界的百姓带回大秦,这在大秦差不多是人尽皆知,匈奴只要提前派人前来打探一下,借他一个胆子也绝不会这么冒失的直接出兵。

“此次匈奴来犯要如何应对,还请陛下示下!”王翦上前一礼问道。

“朕这一次带回了一千锦衣卫和一千东厂内卫,加上长城军团,应该足够应对来犯匈奴!”

赵文这话说的自信至极,他带来的这一千可以说是锦衣卫和东厂最为精华的一部分,差不多都有着绝顶的实力。

加上长城军团五万人全部身穿铁甲,其中还有两万装备齐全的骑兵,这样的实力,别说是应对现在的匈奴了,就是应对巅峰蒙古骑兵都足够了。

王翦尴尬的抬头看向上方,殿中所有大臣也是同时低头不语。

只这一句话,所有人就知道,陛下对于战事完全是一无所知,才会说出这样没有常识的安排,但自赵文登位之后,权威一日高过一日,现在大秦朝堂之中,还真没有人敢直言指出赵文的错误。

王翦轻轻低头,又是一礼行下,开口道:“陛下,臣请调秦地郡兵精锐以为战事辅兵!”

凡战事,有正兵有辅兵,正兵进行战斗,辅兵战前运粮,战兵打扫战场,关键之时,还能够充为后备兵源来补充正兵,这完全就是军事上的常识。

锦衣卫和东厂的实力王翦见过,上一次进攻匈奴部落是如何打的王翦也知道,有这些人帮助,这一战必胜无疑,但长城军团只有五万战兵要应对五十万匈奴。

若是在分出两万来提供后勤,能够用于做战的就只有三万,以三万对五十万,就算长城军团全是精锐,也太过危险。

若是还要打扫战场和埋葬匈奴尸体,战兵必然疲惫至极,恐怕许多战兵都能够在战兵累的大病一场,做为军阁首辅,其它人可以不开口,王翦却不能不开口。

看了一眼朝中低头不语的大臣,又看了一眼一脸坚定的王翦,赵文心中知道,必然有什么自己所不知道的。

想到以前出兵之时,都是在书房之中议好在传旨,心中已经决定,以后但有战事,必须先让几位大臣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后,自己在开口。

“散朝之后,王爱卿到书房来,与朕详细说说这辅兵使用之事!”

知道自己不通军事,赵文也不会自大,不过在这朝堂上显然不是讨论之地,所以直接先将此事放置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