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纨绔作诗(1 / 1)

大明第一纨绔 冷炼笙 1526 字 8个月前

次日。

信国公府。

正厅之中,汤和端坐在椅子上,不停的看着大门口的方向,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今日一大早,他就坐到了这里,等着胡非来府上敬茶认错,本来经过一夜之后心中的气已经莫名消去了不少。

可是随着等待的时间越长,心中的气却越来越难以压制,甚至比昨日更甚。

“什么时辰了?!”

良久之后,汤和实在忍不住了,看了一眼候在一旁的管家,沉声问道。

“老爷,已经巳时过半了...”

管家看了一眼外面,迟疑着说道,面色有些凝重。

听完管家的回答,汤和忍不住攥住了双拳,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老爷,别等了,估计胡非不会来了...”

管家偷瞄了一眼汤和的神色,低声说道。

“岂有此理!此子简直目中无人!居然连陛下的意思都敢违抗!”

汤和大怒,直接一把打翻了桌上的茶盏,厉声喝道。

可是虽然愤怒,却也一时无可奈何,因为陛下毕竟只是叮嘱了胡惟庸一句,并没有下明旨,所以算不算抗旨都是模棱两可的。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胡非如今已经到了如此胆大包天的地步。

“都怪那几个废物!没事招惹一个纨绔干什么?!招惹便招惹了,偏偏口出狂言,给人家留下把柄!废物!”

最终汤和只能歇斯底里的将怒火转向了昨日与胡非发生冲突的那几人身上。

站在院里的几名部将听到汤和的怒骂声,纷纷低下了头,脸色憋成了通红。

这边汤和气得够呛,而另一边太子亲自为胡非求情的事,已经传遍了朝野,一个太子殿下与胡相关系交好的传闻也在各府之间开始流传,传得沸沸扬扬。

很多人都在说,太子朱标是借着替胡非求情的事在拉拢胡惟庸。

...

皇宫。

养心殿。

“陛下,检校回禀,信国公今日在府中大发雷霆,把胡公子骂的够呛。”

庞玉海缓缓走进大殿,拱手行了一礼,缓缓说道。

“哦?难道那小子真的没去信国公府?!”

朱元璋一听,惊讶的问道。

“没有,信国公一直从辰时等到巳时过半,都没见胡公子登门,据说气得够呛。”

庞玉海摇了摇头,一边回答,一边有些忍俊不禁。

“这小子是越来越大胆了。”

听了庞玉海的回答,朱元璋忍不住笑出了声。嘴上虽然责怪着,不过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不满之色。

“陛下,还有一件事。”

“自从昨日太子殿下为胡非求情之后,朝中文武百官都在议论,称太子殿下这是借着为胡非求情这件事来拉拢胡相,传得越来越没边了。”

庞玉海迟疑了一下,继续说道。

“哼,朕看他们都是太闲了!胡说八道!”

“太子只是看中了那小子身上那股不显山露水的才华,太子一向惜才,或许不想让胡非沉迷于纨绔而埋没罢了。”

朱元璋皱着眉头,冷哼了一声说道。

想到现在居然将胡非和才华二字联系起来,朱元璋忍不住摇头苦笑,这真是破天荒的事。

“陛下圣明。”

庞玉海笑了笑,缓缓说道。

“传朕口谕,告诉那些长舌之人,不可再胡乱猜测此事,否则,这个年节就别过了!”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沉声说道。

自己的儿子,没有人能比他自己更了解。

“奴才遵旨。”

庞玉海答应了一声,恭敬的行礼。

...

东宫。

后殿。

“太子殿下。”

肖琦快步走入大殿,恭敬的冲着朱标行了一礼。

“什么事?”

朱标一边翻看着一本古籍,一边淡淡的问道。

“信国公府那边有了消息,果然如殿下所料,胡非并没有去认错。”

肖琦一脸崇拜的看着朱标,缓缓答道。

听了肖琦的回答,朱标忍不住笑了。

昨日他回到东宫之后便说过,依照胡非的性子,绝不可能去向信国公敬茶认错,没想到果然被他猜中了。

“信国公有何反应?”

朱标迟疑了一下,淡淡的问道。

“被人放了鸽子,心情自然不痛快,不但没有消气,反而将昨日与胡非发生冲突的那几人给罚了。”

肖琦缓缓答道。

听完肖琦的话,朱标脸上的笑容更甚。

“殿下,听说昨日你帮胡非求情之后,今日大臣们都开始议论此事,甚至不知道从哪儿冒出的一段传闻,称这是殿下欲借此事拉拢胡相而故意为之,陛下已经向各府传了口谕,谁再乱传谣言,年节就别过了。”

肖琦迟疑了一下,缓缓说道。

听了肖琦的话,朱标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摇头苦笑。

这样的事,他已经见多了。

“把那日我题下的那首胡非的诗句送到翰林院裱起来吧,找机会让那些看不上胡非的人都看看,也是时候让他以一个新的面貌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了。”

朱标放下了手中古籍,沉思了一下,缓缓说道。

“是。”

肖琦答应了一声,缓缓退了出去。

朱标侧头回想了一下那天在洪宾楼发生的事,嘴角露出了一丝若有所思的笑容。

...

胡府。

前院书房。

“老爷,老爷...”

秦海慌慌张张的跑进了书房,满脸的欣喜笑容。

“什么事这么慌张,成何体统?!”

胡惟庸看着毛躁的秦海,沉声说道。

可是紧接着他却皱起了眉头,心中闪过了一丝不祥的预感,不会是那小子又惹了什么事吧?!

“老爷,少爷出名了!”

秦海激动的说道。

“出名?!什么出名?!”

胡惟庸皱了皱眉,疑惑的问道。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好像不是一件好事!

“听闻是那天太子殿下到洪宾楼的时候少爷作了两句诗,太子殿下十分喜欢,回到东宫之后就亲笔题下了这两句诗,今日已派人送到翰林院裱了起来,现在整个京师都传开了!”

秦海激动的说道,脸上的欣喜之色根本难以掩饰。

正打算喝口茶压压惊的胡惟庸差点把入口的茶水喷出来,忍不住瞪大了双眼。

“你说什么?!少爷作诗?!”

“而且被太子殿下裱了起来?!还挂到了翰林院?!”

胡惟庸震惊的问道。

“是啊,消息已经从翰林院中传了出来,现在满大街都在议论这件事!”

秦海兴奋的答道。

“哈哈哈哈...”

听完秦海的话,胡惟庸忍不住捧腹大笑了起来。

看着胡惟庸忍俊不禁的样子,秦海愣在了原地,不明所以。

“秦海,少爷的肚子里有几滴墨水,别人不知道,难道连你都不知道吗?!”

胡惟庸笑罢之后,忍俊不禁的看着秦海问道。

听了胡惟庸的话,秦海恍然大悟,表情僵在了脸上。

的确如此,自从他到了府上之后,就从来没见少爷对诗书古籍有过任何兴趣,怎么可能作得出诗?!

看着一脸窘迫的秦海,胡惟庸直摇头。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的儿子,那不只是对诗书古籍没兴趣,而是长这么大根本就没读过书,一眼都没看过!

作诗?怎么可能?!

“可是翰林院那边的确说是少爷作得诗啊,而且是太子殿下亲口承认的。”

秦海有些茫然的说道。

“那你倒说说,那小子作了两句什么诗?”

胡惟庸笑着问道。

“此生逍遥天休问...古来万事东流水...”

秦海努力回想着,一字一句的答道。

听完秦海的话,胡惟庸突然愣住,口中将这两句诗默念了一遍,紧接着不由得惊讶的睁大了双眼。

“太阳这是要从西边升起来了啊...”

震惊的胡惟庸张大了嘴,喃喃自语着说道。

不只胡惟庸没有想到,整个京师都没有想到,此事一经传开,立刻传遍了京师城的大街小巷。

慢慢的,有些文人墨客就开始了抱怨,声称胡非此诗是从古籍之中抄袭而来,甚至觉得太子殿下就凭这两句抄袭来的诗就对胡非青睐有加,有失公允,纷纷表示不服。

第一纨绔会作诗?!简直天方夜谭!

紧接着,无数青年才俊为了得到太子朱标的赏识,掀起了一股诗词浪潮,人手一诗,赶往了翰林院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