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暗流涌动
听到这个消息,凌云的第一感觉就是公孙瓒的脑袋肯定让驴踢了。
在昌平城同样是单经为主将,同样是带着两万人马,再加上援军,总兵力逾三万,尚且弄得灰头土面。如今还让他带两万人先破渔阳再取右北平郡,就算公孙瓒和单经有仇,也不用那么多军士殉葬吧。
即使公孙瓒脑子有问题,他手下谋臣武将众多,也不能都犯一个『毛』病。
凌云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公孙瓒也算一代枭雄,绝不会弱智到这个地步,这个消息看来还有待推敲。
当下,他把那名探子找过来仔细询问消息的来源。
据探子说,公孙瓒的兵马从各处调到昌平城,因探子无法接近军营,没能从那里打探到他们的意图。但是根据观察,昌平城集结的兵马应该在两万左右。
后来这名探子混在平民中,故意让公孙瓒的人给抓去搬运粮草。在这个过程中,探子打听到他们所搬运的粮草正是供应给昌平城的官军。两万人,半个月的用度。因为粮草分批运来,每批粮草都用不同的人搬运,具体数量没有探明。
怕耽误给凌云送信,这名探子寻找机会逃出粮草大营,匆忙赶了回来。
打发走探子后,凌云在地上来回踱着脚步。现在还不能说探子得到的消息是假的,至少其中存在许多疑点。刘虞陈兵右北平郡,大战可能一触即发。公孙瓒别说进攻,就是防守两万兵马也未必够用。最大的可能是公孙瓒的兵力调动分为几部,单经这部分是表面上的,暗中调动的兵马才是他的杀手锏。
意识到这一点,凌云立即找来展熊,让他马上再派出一些探子,无论幽州境内发现任何异常情况都得及时回报。
随后凌云派人给赵正下令,让他立即收拾好武库的物资,准备随时撤离渔阳城。
凌云占据渔阳城,是想在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情况下。即便因此和公孙瓒开战,对方人马的上限也在一万之内,超出此数,凌云便不和他扯了。眼下只单经一部就有两万人,凌云犯不上为了这个买卖通道在渔阳城坚持。现在做好准备,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他知道公孙瓒在未准备好之前必定不会轻举妄动,而他一旦动了,肯定会是雷霆一击。现在公孙瓒粮草紧缺,即便筹备两万人的军粮也得一些时日。这段时间,渔阳城应该是安全的。
果然不出凌云所料,两天过去了,单经依然驻扎在昌平城没有任何动作。
到了第三天,探子陆续带回来新的消息。在代郡、上谷郡、范阳郡、乃至燕国范围内都发现大量流民向东流动。流民男多女少,青壮居多,老幼居少。因为这些流民过于分散,具体数量还没弄清。
凌云一听,是了,原来奥秘在这里。眼下东面昌平城和右北平郡一带暗『潮』涌动,全幽州都知道这里要打仗了。那些流民总不会饿蒙来吃死人肉吧?
肯定是公孙瓒的大军化整为零,乔装打扮,再混进去一些真正的平民,想来一个瞒天过海。
既然猜出了公孙瓒的意图,凌云当即下定决心,收拾东西,把武库的物资先运回燕山大营。
随后,他让展熊去办,并顺便找来几个口齿伶俐的军士,准备派他们到右北平郡去见刘虞,把渔阳城交给刘虞防守。
正在凌云交待那几名军士对刘虞的说辞时,有军士进来禀告,幽州牧刘虞遣从事鲜于辅来访,如今正在城外等候。
凌云当即令那几人退下,让人把鲜于辅带到太守府,这下挺好,连送信的人都不用了。
只是凌云有些奇怪,一直是从事齐周担任两边联系的使者,怎么现在换了鲜于辅?他不知道,刘虞回到右北平郡后,对鲜于银、齐周、程绪等人均有所提拔,所以出使渔阳的事,刘虞便没让齐周前来。
而鲜于辅却是主动请缨,他来渔阳也顺便办一件私事。
鲜于辅见到凌云后,先代刘虞再次表达谢意。凌云知道这些都是虚的,随便客气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正题也与刘虞的答谢有关,刘虞的意思是把渔阳城送给凌云,让凌云为渔阳之主,人口、土地、税收都是凌云的私有财产。至于先前所说的为凌云请官一事,他已经上疏当今天子,只是去的人尚未回来,暂无消息,让凌云安心等待。
鲜于辅刚一说完,凌云立刻明白了刘虞的心思。他们俩人想法完全相同,他想把渔阳还给刘虞,让刘虞派兵守住买卖通道。刘虞却想把他拴在渔阳城,借助他的力量对抗公孙瓒。
凌云略一思索便答应接受刘虞的馈赠,这样也好,如若直接不明不白地占了渔阳城,到时刘虞若是索要,却是一件麻烦事?倒不是他怕了刘虞,有双方的买卖牵扯着,到时还真不好反目。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现在渔阳是自己的了,是刘虞送给自己的,怎么处置完全凭自己作主。即便他退出了渔阳城,等将来有机会再拿过来,是名正言顺的物归原主,谁都说不出什么来,哪怕是刘虞也得干瞅着。
鲜于辅见凌云欣然接受,心情大好,又向凌云询问了一下公孙瓒的兵力调动情况。
凌云知道刘虞肯定有自己的耳目,之所以让鲜于辅询问这些事,估计是齐周的原因。那小子对凌云能掐会算深信不疑,可能是刺探天机来了。凌云对公孙瓒那边的情况只了解个大概,其中一部分还是自己揣测的,自然不会说出实话。他只是颇为玄奥地对鲜于辅说了一句,“许多事情都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鲜于辅见凌云不肯多说,也就没再继续问,倒是把他的私事对凌云提了一下。
原来鲜于辅就是渔阳城人,他的家眷都在渔阳城中。以前公孙瓒和刘虞没有公开翻脸,家眷住在这里倒无须担心什么。现在局势紧张,鲜于辅想把家眷接到右北平郡,请求凌云开方便之门。
这就是芝麻大点事,凌云乐得做个顺水人情,便答应了鲜于辅。好在鲜于辅的家在渔阳只算中等门户,陈前搜刮金钱时并没把这家人家看上眼,倒使其幸免于难。
鲜于辅见家人未遭到任何『骚』扰,心中对凌云生出几分感激。凌云察言观『色』索『性』又做了回好人,问鲜于辅一家是否缺粮,如果缺少的话,可送与他一些。
战事当前,最缺的就是粮食,鲜于辅虽有俸禄,却为数不多,一大家人只是勉强度日。见凌云如此慷慨,自然不胜感激,推脱一番之后,欣然收下。
从粮食上凌云再次与鲜于辅攀谈起来,套来套去,凌云对刘虞军中的粮草储备有了大概的了解。目前刘虞的粮食非常有限,之所以把兵马聚集在右北平边界,就是因为粮草不足,无法出兵。
对此,凌云没有多说,上赶子不是买卖,刘虞到了山穷水尽之时一定会再找他的。
鲜于辅临走时,凌云送了刘虞一份大礼,答谢他赠城之恩。那份大礼便是渔阳郡太守邹丹。现在的邹丹在凌云手中无异于鸡肋,留着也没什么价值,杀了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就送给刘虞,多少也算还了人情。
在凌云手里没用的邹丹,在刘虞手里却很有价值。邹丹是叛将公孙瓒的嫡系,在幽州也算名人,无论是炒了还是炖了,都有价值。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鲜于辅来之前,早就听说了凌云的大名,他见名震幽州的凌将军不但如此年轻,而且说话办事丝毫不摆架子,和他一名小小的从事还能亲切交谈。又是送粮又是送人,让他这一趟收获颇丰。在心里自然免不了生出亲近之心,暗中下定决心,如有机会一定有所回报。
凌云倒没想那么多,最大的目的不过是拉拢一下人心,刺探一下军情,反正他要撤回大营,粮食肯定不能运走,送给谁不是送啊。
不是他没有运力,因为凌云想的比较多些。占领渔阳城之后,大肆搜刮了一番,虽然抢的都是当官的,看在平民眼里毕竟也是抢了。如果临走时再把城中的粮食给弄空了,在老百姓心中,他凌云倒真成了山贼。
民心啊,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句话凌云至少听过一千遍。这绝对是几千年来验证出的至理名言。
鲜于辅走后,凌云带着护卫来到武库。展熊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些马车,军士正把武库里的物资往马车上搬运。
凌云看了几眼后进入武库,他此来是处置那座新建起来还未派上用场的兵营。拆是绝对不能拆,他还有购买一千军士的名额,这个数目对大营来说无关紧要。若是能完好地保留在渔阳城,不管早晚,肯定会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