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年纪来看,商虚闻知道这是一个蠢透了的阴谋,十四岁的自己,还有十二岁的二皇子,九岁的三皇子,八岁的天逍和五岁的五皇子,谁敢说能百发百中?射偏到别处都还好,万一把人射死了呢?
当时所有人都让天逍站到树下做桩子,天逍当然是不肯的,但是二皇子据理力争,说老五太矮了,他们几个是哥哥,他这个弟弟理所应当做顶苹果的人。
说白了,就算二皇子本意不是杀了自己亲弟弟,也是有人蓄谋教给他这看似玩笑的游戏,想营造一场意外事故,一口气拖所有人下水。
日记中不难看出,自己也站在二皇子这边说话,天逍被所有哥哥联合起来欺负,眼里面泪水直打转,但就是没哭出来,不管他们说什么,或者踢他打他,他都坚决不做这活人桩子。
商虚闻记得自己当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你大哥,又是太子,未来还会做皇帝,皇帝的命令你敢不听?
没错,刚刚成为太子的自己已经学会了摆官威,在学会明辨忠奸、深谋远虑之前,先学会了以权力地位压迫别人臣服。
【老四的坚决不从彻底惹火了我们,于是被我们推下了池塘,身为弟弟,又是臣子,竟敢公然违抗君令,长此以往必为祸患,必须及时管教。】
商虚闻摸着下巴,看着十四岁的自己写下的这句话,很是惊讶。
一是惊讶当年的自己竟然没识破那是个阴谋,一个藉由二皇子的手发动、所有皇子都参与的兄弟阋墙,只要成功,不但天逍会死,他们也都会死。
先帝只有五个儿子,杀了他们所有人就没有继承人了,商虚闻认真回想了一下事情前后的一些细节,推测出了一个最合理的解释——这应该也是他某个舅舅在暗中策划好的,以他平日里表现的沉着冷静,应该是不会参与进去的,那么就能成为唯一置身事外的一个皇子,得以保全。
但百密一疏,弟弟们的热血**毁了他的理智,连他也差点加入到这场足以把所有人都毁灭的灾难之中,万幸天逍抵死不从,否则先帝一定对他们全都失望透顶,就算不杀,也绝不会留他们在皇位继承人的候选名单里。
天逍那小子,说来倒是救了所有人的命。
至于惊讶的另一面,那不得不说是他十四岁就预感到天逍长大后会叛变,在他出生时先帝就说过此子胆大,但商虚闻没曾想弟弟的胆大竟然到了出卖自己国家的程度,差不多就是从这时候起,他总是格外留心天逍的一举一动。
**,或许可以这么说吧,想把他**得驯服,和其他弟弟一样乖乖趴下去【纵横】舔自己的脚,为自己肝脑涂地。
【建辉二十年元月初一。】
【新年伊始,父皇赐宴融光殿,嫔妃子女、文武百官皆列席,食美味珍馐,饮玉液琼浆,赏歌舞曲乐,论盛世太平。】
商虚闻自嘲地笑起来,十六岁的自己真是矫情得可以,日记写给自己看,文绉绉的有什么意思?
【酒酣时,父皇命我等赋诗一首。】
接下来便是记录下来的兄弟几个的作品,无非是些歌功颂德的好听话,只有天逍一个人的与众不同。
他写的是某日出宫看到路边有乞丐冻死,野狗争相食其颊肉,然后野狗也被人打死了拖回去吃的事,最后感叹了句,层层盘剥,民不聊生。
当时整个融光殿上都冷场了,丽妃被儿子的所言吓得差点没晕过去,但建辉帝却大声鼓掌赞好,夸他是个体察民情的好皇子,既有怜悯之心,又有直谏的勇气,不愧是胆大而有谋。
【逢场作戏,特立独行,妄论生死以博龙颜大悦,实乃卑鄙无耻之行径。】
当年的自己写下这句话时候,羡慕嫉妒恨的心情即使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商虚闻仍然记得,唯一不同的是,他现在肯承认自己是在嫉妒天逍,而当年的自己,只是一味诋毁攻讦,以一种为人所不齿的心态,在笔下将他骂得一文不名。
那次的事情发生以后,几乎每天的日记都只有天逍这样天逍那样。
自己命他做某某事,天逍不从,自己破口大骂,警告他要尊敬兄长,效忠太子,否则会死的很难看。
天逍做成了某件大事,众人道贺,自己嫉妒,又怕他将来翅膀硬了就不听自己的话(其实他从来不听你的话你承不承认BY实在是忍不住了的作者),于是挖苦打击,狠狠践踏他的尊严。
【建辉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
【与大舅密谈。】
这天只有一行五个字,商虚闻合上日记,将冷了的参茶端过来喝了两口,仰靠在龙椅上发起了呆。
那天密谈的内容他还记得,大舅对他说,除了天逍外其他所有的皇子都已经被家里摆平,没有人明知必败、必死还要来同他争皇位,早在数年之前,家里就已经通过各种办法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完全转移到皇位以外,甚至于皇位冲突的方面去了。
二皇子风流成性,还常常流连于小倌馆。
三皇子一门心思钻在研究如何改在皇宫地下排水设施和如何令宫殿冬季采光更好。
五皇子除了钱什么也不认,早早开始在王都各处做起了生意,甚至有意向开拓一下国外市场。
只有天逍按部就班地成长,不收任何外力影响,该念书念书,该习武习武,哪怕摔断过腿,被诬陷**先帝身旁的丫鬟——最后还是他自己破了案子洗刷了冤屈,甚至有人在他枕头下搜出造反的证据……所有大风大浪都没能打倒他。
大舅甚是考虑过要不要毒杀他,但是被皇后制止了,皇后是真心把丽妃当做了姐妹,每次自家哥哥在暗处算计天逍,她总是竭力保护他们母子,否则天逍身为嫌疑人,也不会有机会去证明自己的清白。
商虚闻记得那天大舅是来和他商量要怎么处置天逍的,按大舅的意思,当然是杀了好,但他不以为然,锋利的刀剑折断了太可惜了,天逍是可塑之才,他无论如何也要令其屈服,不管做什么过分的事,都一定要让他心甘情愿地跪下,把毕生献给自己。
然而紧接着第二年,先帝去世,太子登基,天逍甚至还没有脱去孝服,就自请剃发出家,永不回宫。
宁可出家为僧也绝不做自己的能臣,宁可为一个女人低头也绝不对自己示弱。
手中建辉二十三年的日记本刷刷刷翻到最末,飘出一张金黄色的纸笺,商虚闻猛然一惊,伸手去捞。
纸笺只有半页日记那么大,上面的墨迹依然清晰如新,只是闻上去有股霉味儿。看样子是被夹在里面十几年了,商虚闻的目光首先落到了左下角的题款上,那是他的父皇,建辉帝的名字与印章。
跨越十二年的时光之河,建辉帝的谆谆教诲响彻耳畔。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常怀仁心,勿启杀念,德厚臣服,恩深情重,万民来朝,四海归顺。】
捏着纸笺一角的手指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
原来早在十二年前,建辉帝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在儿子的日记中留下了箴言,只是他一向不屑于回顾自己幼稚的历史,所以才会一直不知道。
而照先帝的所言,自己这十几年来的所作所为,竟然全都是错的!
常怀仁心,勿启杀念。
德厚臣服,恩深情重。
自己从来不知道仁慈为何物,对所有不臣服的人都予以暴力胁迫,总以为只有强者才能制霸,但其实全都大错特错,当一位君王品行高尚之时,自然有人愿意臣服,要想永远留住能人,靠的应该是君恩,而绝非君威。
民不畏死,何以死惧之。
商虚闻将纸笺轻轻扔回案上,双手捂住了脸。
——
作者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外戚什么的最讨厌了,没脑子还要瞎蹦跶。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二是会遗传的,成长有风险,投胎须谨慎。
……好吧我知道自己一定是煞风景了,我滚了还不行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