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四川整训(二)
“由游击战争向正规战争的转变,主要是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运动战其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这种正规战又是带有游击『性』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队一概而论,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实行运动战的首要条件,是要建立正规兵团。部队数量的扩大和作战能力的提高,为编成正规兵团,实行运动战奠定物质基础。实行运动战的另一重要条件,是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回旋余地。运动战的原则是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这是就战略上而言的,是对整个战争整个敌我对比而言的,是为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条件所决定的。战争指导者不能超越客观物质基础的许可范围去期求胜利,但应当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能动地夺取胜利。但是,敌对双方诸因素的相互对立、依存和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构成战争矛盾运动的内容和过程,推动战局的发展,决定战争的结局。这种对立、依存和转化,在战争过程中表现为双方客观物质基础与自觉能动『性』的综合竞赛,表现为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物质基础薄弱的一方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能够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力量对比可以发生由弱到强的转化。实现这种转化,就可以在局部造成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的条件,形成”以十当一’局面,取得战役战斗的胜利。简单的说,运动战的要旨就是通过大兵团的大范围机动,牵制和调动对手,从而在局部地区形成绝对优势兵力,从而创造围歼对手的有利条件。如果要给运动战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是运动战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面,从事于战役和战斗上的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的形式。运动战的主要特点是,以正规兵团在长战线、大战区内,在具有进攻『性』和流动『性』特点的战役和战斗中,集中优势的兵力,实行以速决战、歼灭战为主的机动作战。“同样是在昨天相同的地方,刘建业继续向他的手下军官们宣讲军事理论。而这些军事理论都不是当时各个军校里的正规课程里所有的,而运动战更是后来在解放战争才正式的粉墨登场的。
“军座,运动战既然是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上进行的,那么要是敌人的航空兵力强大,使我军白天的机动受到影响,敌人的地面部队实现了机械化,摩托化,那么运动战不就是无法施展了吗?”有人提问道。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具体战场情况发生变化,那么战术自然也要进行调整。设想,敌人强大的航空兵完全控制了战区的上空,我军白天行动受到极大的限制;战场的战线短,纵深回旋余地小,不利于我军大踏步进退;敌人拥有大量坦克和炮兵,步兵也全部实现了摩托化,突击力强,机动迅速,我军步兵以徒步行动往往难以抓住敌人。但是,并不意味着我军就不可以实行运动战。敌人虽有现代化的装备,在行动上却要受地形、道路、天候等条件的更大制约,这又给我军寻找敌军弱点加以歼击的机会。如果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隐蔽接敌,在发起战役战斗时争取达成突然『性』,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力争运动中歼敌,强调近战夜战和侧后迂回,再采取佯动等『迷』『惑』敌人的措施,就可以达到运动战歼敌的目的。”刘建业说。
“那为什么要先打弱敌,再打强敌?”
“在战场上,敌人各支部队的战斗力往往不是一样的,总是有高有低。这一点,相信各位在和日本人作战的时候都有深刻体会。如果我们能够以战斗力相对脆弱的敌军部队为首要目标,这样一般都能迅速打开缺口,造成敌军整个战线的溃『乱』,战斗力较强的敌军也不得不随之败退。如果他们不撤退,就会有两侧和身后暴『露』的危险,我向任何的指挥官都不会对此毫不在乎的。”刘建业说道。
“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敌,是运动战中最常用的传统战法,也是在对抗优势之敌时寻敌弱点予以歼击,进而转入反击的重要手段。强调战役和战斗中的穿『插』迂回,实行侧后攻击,是进行运动战的传统战法。在我军后勤供应比较简便,而敌军对交通线依赖较大的情况下,这种战法可以更好地以我之长击敌之短。为彻底消灭敌人,部队应不怕疲劳,采取大的迂回包围,猛『插』敌后,断敌退路。根据对日军的作战经验,一般在敌正面阵地从战术上分割敌人时,敌并不十分害怕,因其白天可恢复原状。敌最害怕的是威胁其战役供应线,渗入敌后方,首先打掉其火力阵地与指挥所。战争的实践证明,敌人的装备越现代化,对于后方交通线的依赖就越大,我军实施战役穿『插』迂回、侧后攻击的战法,能够对敌人构成更大的威胁,从而保证我军能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作战的胜利。夜战在运动战里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由于敌军相对于我军以前的对手拥有空前强大的火力,并在轰炸和炮击的单位火力密度上有绝对优势,因此想要有效对抗敌军,就要强调实行近战夜战。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的据点。我军无空军,必须充分利用夜间进行战斗(手榴弹、白刃战),必须采用长期手段调动敌人,乘其立足不稳,火力未展开时,予以猛攻。无论是攻防作战,都力争和敌人接近后再交火,进攻战更强调要在夜间进行(特别是有月光的夜晚),并在交火后尽快『插』入敌军阵地。这样,敌人强大的空炮火力对我军的危害大大减轻,我军步兵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则能在双方近距离的搏斗中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我军的胜利有了重要的保证。”刘建业说道。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研究以弱胜强的问题,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敌之长击敌之短。”刘建业着重强调。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那不是要白白的丢给敌人许多要点吗?”有人提问道。
“在战争中要注意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得,存地失人,人地皆无。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有效的保存自身的有生力量,那么就是让敌人占据一些要点,那又何妨呢?最终,我们还是能够收复这些要点的,因为我们的有生力量得到了保存,而敌人的有生力量在争夺这些要点的时候,被削弱了。当敌人的有生力量被削弱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反击时机也就来到了。”刘建业针对提问做出了回答。
对于运动战,刘建业是极为推崇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神速、快速机动这些不正是战争获胜的不二法门吗?!不正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所必须遵循的战争原则吗?!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到了!在西方也有另一支军队率先做到了——那就是二战中的德军!
德军的战术原则大家都知道,叫闪击战,一般模式大楷是这样的:先麻痹对手,不让对手知道自己有进攻企图或至少不让对手知道自己的主攻方向;然后在主要进攻方向上集中优势兵力和装甲部队,在空军帮助下一举突破对方防线,然后深远迂回防线背后,切断敌军退路并将其包围,然后其余突击装甲部队继续向敌后方纵深进攻,不给敌方军队喘息的机会。
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有空的时候去对比一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德军在各自战场上的表现,特别是比较一下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五大战役和德军在法国战役、以及1941年巴巴罗莎战役中的作战意图和作战方式、以及战役的进程。从中你会发现惊人的相似!当时的德军和志愿军均采在战前成功『迷』『惑』对手,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在对手防线的薄弱处(德军选择的是英法联军兵力薄弱的阿登森林,志愿军选择的是战斗力差的韩**队防守的联合**右翼防线)一举突破对手的防线,然后利用打开的缺口一部迂回对手防线背后,围歼守军,另一部及后续部队却快速甚至是不顾一切地向对手主力部队后方纵深挺进,赶在敌主力部队之前切断敌主力部队的退路,以完成对敌方主力部队的合围,从而赢得战役的胜利!
我志愿军38军在二次战役中长途奔袭拼命赶往三所里以切断美2军退路那一幕简直和古德里安装甲部队在法国战役中不顾一切长途奔袭英吉利海峡以切断英法远征军退路那一幕如出一辙!唯一的不同是古德里安的奔袭靠的是装甲车,靠的是车轮和履带;而我38军的奔袭靠的是我中**人的精神,靠的是中**人的一双脚!迸德里安靠的是飞机大炮,38军靠的是小米加步枪!
二战中的德军得到了非常高的评价,他们被视为现代机械化战争的战争之父,公认他们的闪击战开创了战争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我在这里提醒一下,不要忘了在东方,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靠一双脚也打出了一样的闪击战,一样的大广度大深度远距离的突击作战!
靠机械化装备打机械化战争,打闪击战理所当然;没有机械化装备也能打出以机械化装备为基础的战术要求,打出闪击战,这不是奇迹是什么?!而这个奇迹是由英勇智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的!!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制胜法宝就是运动战。
而红军在长征时期的四渡赤水更是运动战的典范。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撤出遵义,向北进发,准备北渡长江。在土城,由于误判敌情,土城之战由“围歼战”打成了“消耗战”,『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红军撤出战斗,迅速调整策略,毅然放弃北渡长江之计划,西渡赤水河。
这时,据守川镇的**很快又从南、北、西面向红军聚集地扎西包围而来。『毛』泽东胸有成竹,突然决定率红军掉头东进,于2月21日二渡赤水,杀回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克遵义城,获得了宝贵的休整时间。
红军回师贵州打王家烈,这是『毛』泽东“避实击虚”用兵的典型。这样,红军既可避免同强敌孙渡的滇军硬拼,又可以把强大的川军甩在川南地区,使蒋委员长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形同虚设。
蒋委员长于是不得不命令川军三个旅会同黔军向遵义东北进攻,周浑元纵队的三个师由仁怀向遵义西南地区进攻,吴奇伟纵队主力集结于刀靶水一带,策应周部。意图合围红军。
3月13日,『毛』泽东正指挥准备攻打鲁班场,但这时驻守在鲁班场的周浑元部却固守不出。此时,薛岳担心周部被红军吃掉,急令吴奇伟部移师,从茅台率兵增援。当吴部出兵抵达仁怀时,『毛』泽东突然命令红军迅速北进奔袭攻打茅台。红军几乎未发一枪,就攻占了茅台镇。之后,于3月17日在茅台附近的渡口“三渡赤水”重入川南,粉碎了蒋委员长的合围计划,再次转兵西进。
与此同时,『毛』泽东派一个团向北急行军到达四川古蔺县,沿途虚张声势,作出红军主力就要北渡长江的姿态。
不出『毛』泽东所料,蒋委员长又中计了,他万没想到就在自己向西调集重兵,折返再次围堵红军时,『毛』泽东已率领红军主力悄然返回了赤水河,“四渡赤水”成功。然后掉头南下,与**相对而行,再一次跳出了蒋委员长设立的包围圈。
『毛』泽东指挥红军瞒天过海,前后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两次横渡赤水河的战略转机。随即红军准备南渡乌江,又驰骋贵州战场,分兵黔东,佯攻贵阳,以诱出滇军来援。
红军掌握了主动权,在晕头转向的**之间快速穿『插』,并顺利把滇军调出,为红军主力西进云南北上打开了方便之门。红军渡过北盘江,进入了云南境内,由于滇军已被调出,所以云南兵力空虚,红军如入无人之境,顺利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把**甩得老远。
蒋委员长也不得不承认:“红军从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昆明至巧渡金沙江,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毛』泽东实在高明,堪称大手笔”。
此一战中,红军强调的是运动,让自己不断地运动起来,让对手『摸』不着自己的方向,看不见也打不着,通过不断的主动出招让对手始终感到竞压力而疲于应对,不与对手决战,诱敌深入,攻其弱点,或攻其所必救,通过加快速度,使强大对手无法跟得上自己的节奏,这就为自己的生存获得生存时间。
刘建业不指望在座的各位能够立即明白和理解自己所讲述的这些战术思想,但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给他们一些提示,让他们能够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从而更有效的打击日军。
在给军官们上课的同时,刘建业还在军内进行了严格的挑选,组织起一支精干的野战分队,试图以此来作为后世特种作战思想的试验。他给这支部队命名为野狼,第一小组强调特种作战,要求必须是全能型的;第二小组则是专门组建的一支狙击分队。